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六尺褌

六尺褌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六尺褌


「褌(读KUN)」的日语发音听起来好像「粪兜子」,与朝鲜语相近,说不定是从那里传来的。译成现代中国语,「兜裆布」庶几近之。穿法不同,形状各异,兜裆布大致分三类,曰「六尺褌(读KUN)」、「越中褌(读KUN)」、「畚褌(读KUN)」。「六尺」大约合二百三十厘米,估计比阮式犊鼻褌(读KUN)长得多。这种兜裆布年代最古老,通常是劳动者穿用。力士的兜裆布(特别称之为「回」)要经得住搏斗,在腰间缠两三圈,扯不掉,拽不开,那就更长宽厚重。相扑的最下级力士叫「褌(读KUN)担」,就是给上级力士搬运兜裆布的。「越中褌(读KUN)」短一半,当年「皇军」穿上这种兜裆布,像酒馆的门帘,四出侵略,据说就兜住「大和魂」。悬想八路军夜袭炮楼,鬼子兵从铺上跳将起来,下身当郎着白布,群魔乱舞,倒也要吓人一跳。「畚褌(读KUN)」尺寸比较短,其形如畚,过去用作游泳裤。

日本打不少胜仗的年月,兜裆布被赋予民族精神,有人曾写道:俗话说情义与兜裆布不可少,穿上了洋服的今天也系着红兜裆布、黑兜裆布、白兜裆布,这才真是保存国粹。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系紧兜裆布(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下定决心),没有兜裆布的话,那可就起不到作用。兜裆布是甚么?过去是「戎装」,现今是「军服」,也许因此才写作衣补加一个军字。后来崇拜中国的汉学家开始穿「吴服」,日本国曾遭遇一大危机。如今崇拜西洋的人又大穿「洋服」,其实穿「吴服」或者穿「洋服」也无所谓,底下总要系着兜裆布。有时换成裤衩也无妨,但心里要牢牢系紧兜裆布。兜裆布本来是热带民族特有的东西,地球上居温带系兜裆布的,唯我大和民族。用兜裆布把太平洋的大小岛屿连起来,变太平洋为一湖日本水。兜裆布的使命可真叫伟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欧美物质主义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徒有其表,紧要关头不能像兜裆布那样发挥作用。吾人切不可忘掉兜裆布。云云。

兜裆布加三八大盖到底不顶用,美军在冲绳登陆。一个七岁的女孩跟家人失散,躲进洞穴,里面已藏着一对老人。听见美军在外面喊「战争结束了,出来吧」,老奶奶把老爷爷的兜裆布撕成三角形,系在树枝上,让少女求生:出去吧,举得高高的,让人能看见。她举着「白旗」走出来,美军的随军记者拍下历史性照片,题作「白旗少女」。那之后不久,兜裆布系得最紧的关东军被苏军打垮,给虏到西伯利亚做苦力。饥寒交迫,俘虏兵拆掉兜裆布的带子,冒充手巾跟苏联人换一片黑面包。

列岛上出土的土俑已塑有兜裆布,足证使用之久远。明治政府搞开放,金发碧眼上岛来,看见男人露出两瓣屁股走路,瞠目结舌,当权者不好意思起来,发告示禁止陋习,可能像北京近年的不许赤膊。生物学家、民俗学家南方熊楠(1867~ㄢ941)是日本代表性人物,最早搞自然保护运动,传说他不穿兜裆布,理由是「放牧比圈养有益于卫生」。二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男女一齐丢掉兜裆布,以至「褌(读KUN)」都不好说出口。那位不安于久事笔砚的三岛由纪夫扬厉国粹,就系上兜裆布,手持大洋刀拍照。如今只有七老八十的人可能还使用兜裆布,但时逢盛夏,大街小巷办庙会,为神抬轿子,男人两股间用「六尺褌(读KUN)」一兜,「形如犊鼻矣」——这就是「犊鼻褌(读KUN)」之称的由来吧。

相关分词: 六尺 尺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