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柳疃

柳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柳疃


柳疃镇位于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渤海湾畔。在山东省昌邑市市区北9公里,北临莱州湾畔,西与龙池镇接壤,南与奎聚街道办事处相邻,东隔潍河与卜庄镇、下营镇相望。镇域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2010年)。镇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1302。行政区划代码:370786101。区号:0536。拼音:LiuTuan Zhen。

中文名称:柳疃

外文名称:LiuTuan

别名:居信乡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柳疃村等72村

政府驻地:镇府街

电话区号:0536

邮政区码:261302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沿岸

面积:210平方公里

人口:4.8万

方言:胶辽官话青州片莱昌小片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机场:潍坊南苑机场

火车站:昌邑北站

车牌代码:鲁G、鲁V

特产:三疣梭子蟹、对虾等



基本信息


柳疃镇位于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渤海湾畔。在山东省昌邑市市区北9公里,北临莱州湾畔,西与龙池镇接壤,南与奎聚街道办事处相邻,东隔潍河与卜庄镇、下营镇相望。

柳疃镇系潍河古河道冲积平原, 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210.75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为5000公顷, 北部海岸线长19公里, 滩涂面积2753公顷。地势自南而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为微斜平地。主要河流潍河自南而北沿东界流入渤海,境内流长26.5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籽等。由于土壤盐碱度高,适宜枣树生长,现全镇已发展枣树2万亩,30万株。

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

柳疃镇辖72个行政村。

下辖村庄

村庄名录

吴家庙村 太平集村 邓家庄村 北刘家庄村 东傅村 东高家庄村 南范家庄村

南西高村 西傅村 李家庙子村 前梁家庄村 常家庄村 柳疃村 东陈村

西陈村 高隆盛村 姜家堤子村 傅戈庄村 三官庙村 北徐家庄村 阎家庵村

长胡同村 姜家寨村 郭家车道村 金家庄村 久丰屯村 河崖村 院头村

孙家河滩村 北阎车道村 中阎车道村 前阎车道村 北西高村 前官庄村 后官庄村

老官庄村 曹家庄村 北孙家庄村 门八街村 北玉皇庙村 西玉皇庙村 南玉皇庙村

史家庄村 北范家庄村 北高村 大辛庄村 前青村 后青村 老官村

谭家庄村 灶户村 北五甲村 东二甲村 七甲村 青阜村 南五甲村

横地村 刘家车道村 张家车道村 潮海村 道岔村 马家庄村 西营村

郭家庄村 西二甲村 东申明亭村 太平庄村 北新兴村 西辛安庄村 东辛安庄村

北辛安庄村 渔尔堡村     

历史沿革

东周桓王三年(前717年) ,昌邑始置县,柳疃镇便属昌邑县至今。

清代前,柳疃为居信乡。

1928年易区乡制,柳疃为第三区。

1946年,改称柳疃区。1958年9月建东风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称柳疃人民公社。

1980年分为柳疃、青乡两个公社,本镇为柳疃公社。

1983年8月建乡改为柳疃乡。

1984年4月,改为柳疃镇。

2001年3月,青乡镇并于柳疃镇。

经济概况


近年来,柳疃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养镇、商贸富镇”的总体思路,“三篇文章”一起做,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7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先后被潍坊市评为“文明镇”、“模范镇”、“发展乡企十强乡镇”,荣获山东省“文明乡镇示范点”、“百新工程”试点镇和“安全文明镇”等多项殊荣。

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全国最大的丝织镇,长江以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印染基地。纺织业是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纺织为主体的印染、印花、机械制造、建筑安装、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全镇纺织印染企业157家,织机2500台,印染后整理设备500台(套),从业人员近1万人。生产的“昌进牌”仿真丝产品被评为“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LiuTuan柳疃”针织刺绣等手工艺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并被当地政府指定为官方礼品。

柳疃镇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北部的原盐,中部的石油,东部的沙石,还有7000余亩海水养殖场和1500亩淡水养殖基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柳疃的发展前景注入了生机活力。

柳疃丝绸史料

中国之茧绸业 茧绸产地,以山东为第一,河南、四川次之,贵州、广东、奉天又次之。山东重要产地以柳疃为第一,栖霞、牟平次之。(阮湘:《中国年鉴》,民国十二年出版)

桓宽《盐铁论》云:“茧绸缣缣者,婚姻之嘉饰也。”今之茧绸,以莱为盛, 莱之昌邑柳疃集, 为丝业荟萃之区,机户如林,商贾骈坒,茧绸之名,溢于四远,除各直省外,至于新疆、回疆、前后藏、内外蒙古,裨贩络泽,不绝于道。镳车之来,十数里衔尾相接,其银价,比邻境恒低之一二百文,邻境之购银者,无不唯柳疃之是趋,以区区一市镇,而有炉房八家,其输入者可知矣。 (光绪二十八年,《野蚕录》89页)

山东绸,道光间昌邑等处,已有制造,其时生产不多,民风朴俭,初销国内,及光绪初叶,洋人在沪采办出口,此后年盛一年,洋人在烟添设分行采办,至光绪末叶,大约山东绸在上海、烟台、青岛等处出口,总数在两千万两以上,当时辽产野丝,大半运鲁织绸所用,以致日人馋涎欲滴,颇思染指。 (《中行月刊》)

柳疃 在城北二十里,为绸业发祥之地。附近居民千余户,约六七千人,商界占百分之七十,商号四百余家,仅经营绸业者即有三百家之多。尽属收买附近各村织成之绸,以便运销国内外各处,每年总交易不下二百万元。运出之货,由潍县转者,占百分之八十,由烟台转者, 占百分之二十。该项商号中较大者为锦成玉、天源永、瑞升公,源记、义和堂、三义堂等数家。 (1 9 3 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

又一种捻线绸,用锤子打线,以手捻锤子而线轸大,名锤子线。用此线织绸,曰捻线绸,其耐穿不啻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此绸间或有之,得之甚足宝贵。 些道光末年,昌邑始有坐乡, 每只纩三人,二人拾头, 一人摇纩;始有纩丝绸。其坚不如白绸等, 而色泽光润胜之。(《山蚕辑略》)

绸业 在二百年以前,即甚盛行,而犹以城北二十里,柳疃一带,为纺织业中心,亦即本县商业及金融之中心。椐各方调查,织绸木机,在前数十年繁盛时代,约有一万余架,工作人数,达十万左右,出品约六十万匹,总值约四百万元。 (1 9 3 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三)

相关分词: 柳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