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刘昭平

刘昭平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刘昭平


人物简介


刘昭平(1918~1946年),许昌县榆林乡杜庄村人。1934年他考入河南省立许昌第四中学,1936年春和周吉一等同学发起组建进步文学团体“圈外文艺社”,组织同学一起阅读进步报刊书籍,他们还先后创办《圈外》和《初步》两个文艺周刊,每星期在《新民报》出一次副刊。刘昭平除了担任编辑外,还经常为周刊写作长、短篇小说和其他题材的文章。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和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和课余时间组织宣传队到街头进行抗日宣传。他们演出抗日戏剧,并在《圈外文艺》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救国。同年夏,他考入开封黎明高中,在学校结识了更多的进步教师和学生,开始阅读马克思注意书籍,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底,他和李建彤等5人一起离开故乡许昌,前往延安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春他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他在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搞文艺和宣传工作,同年5月又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深造,1940年分配到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工作,他在这个旅工作6年多,曾任“战火剧社”编导,他既编剧,又导演,有时还当演员。1941年日寇对晋西北扫荡,在反扫荡中,“剧社”随部队转战于敌后抗日根据地。行军时他和同志们背着行李、干粮和乐器,沿途为指战员们唱歌,说快板,演节目,进行宣传鼓动。到了宿营地,他们写标语,画漫画,为当地群众演出,教唱抗日救亡歌曲。部队休整时,他不分昼夜地编写剧本、排演节目,为军民联欢会和祝捷大会演出。他还时时关心、照顾小演员,行军路上替小演员们背东西,小演员走不动时就搀扶着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识字、读报、写通讯报道。

1942年春,刘昭平被分配到八一中学任教员。1943年初夏,三五八旅调驻延安,他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使他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43年秋,他任三五八旅政治部宣传干事,主编《战火报》,他经常深入到营,连召开通讯员座谈会,了解情况,帮助基层提供稿件。很多稿件都经过他认真修改,深的通讯员们好评。他一个人负责编两版油印报,经常工作到深夜,累的身体日渐消瘦,同志们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笑说:“没关系,我感觉很好”。空闲时还帮助其他同志印发报纸,有时还给其他报刊写通讯报导、小说和诗歌,他署名的报告文学《我要向你看齐》发表在《解放日报》1945年10月17日第四版上。

1946年6月刘昭平任一二○师《战斗报》记者。7月,为反击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他随部队开赴山西大同前线参加自卫战。同年8月19日,他亲临山西大同北关前沿阵地拍摄被我军炸毁的敌坦克时,遭到续犯敌坦克的扫射,壮烈牺牲。他的战友听到这一消息,泣不成声,选用一口最好的棺木,挑选了最好的衣服、被褥,洒泪把他埋葬在大同城西十余里的山坡上。

刘昭平牺牲后,《晋绥日报》和一二○师《战斗报》都发表了消息,新华社也发表了简讯,童年10月6日《晋绥日报》发表了悼念他的文章和他生前写的报告文学《十七双手都举了起来》。

相关分词: 刘昭平 刘昭 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