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刘海峰

刘海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刘海峰


1 明星陈好的丈夫

刘海峰,女星陈好的丈夫。现任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Company)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2011年5月下旬,陈好产下女儿,刘海峰接母女回家,其身份曝光。

中文名:刘海峰

职业:银行家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务:KKR大中华区总裁



^简介


刘海峰,男,银行家,女星陈好的老公。刘海峰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电子工程系最高荣誉理学学位,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部联席主管,在摩根士丹利任职的13年期间,曾经成功地领导投资了蒙牛、平安保险、南孚电池等众多明星级企业。现任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Company)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此次加盟的kkr创建于1976年。在过去的30年当中,kkr累计完成了140多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大约为2150亿美元。截至2006年3月30日,kkr投下去的260亿美元资本已经创造了680亿美元的价值。

^相关


2010年末有消息称陈好已经在北京民政局登记结婚,民政局负责人证实了这一消息。一位曾与陈好合作多部戏、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告知媒体:陈好的确已经结婚挺久,圈中好友基本知道。03年陈好曾陪刘海峰去买房,由此可见离开橙天和伍克波的陈好已完全投向了“银行家”的怀抱,07年媒体首次拍到了陈好和刘海峰约会,之后陈好对恋情予以否认,表示那位“银行家”只是好友。09年开始,连续三次被媒体发现闲居的陈好外出与朋友聚会,每次都返回顺义别墅,估计已正式与“银行家”同居了。

2 郑州海峰雅思外语培训学校校长

^人物简介


刘海峰校长, 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老一代名师代表,从95年从事雅思、托福培训,精通雅思、托福听说读写各科教学。

^主要成果

主要教授雅思托福语法,托福雅思写作,是中国最早从事托福雅思教学的教师,几乎在郑州所有的英语培训学校授过课,积累了一套独树一帜,行之有效,无可比拟的英语教学法,并为多家企业做过英语培训和翻译类工作,十几年培训教学生涯,十几年的教学沉淀,他不光精通雅思、托福教学,还精通四六级、考研的教学,在中原培训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中原培训界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上课激情饱满,有耐心,擅长与各层次学生做沟通,并努力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不乏幽默感。倡导全面提高的学习理念,学习中以纲为本,理解与应用并重,知识与技能齐飞的理念。有着丰富高校任教和十几年培训行业经验积累的他,稳稳地确立了在中原英语培训行业第一把交椅的地位。

3 北京警察英烈

姓名:刘海峰

性别: 男年龄: 30

民族: 汉

警种: 交警

地区: 北京

生辰: 1975-10-10

忌日: 2005-01-23

英烈生平事迹

刘海峰,男,汉族,1975年10月10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4年10月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特勤处特勤一队民警。2005年1月23日,在执行公务时,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牺牲。

刘海峰同志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工作中先后于1998年、2001年、2003年获得个人嘉奖;1999年被评为局级优秀青年突击队员和局级优秀团员;2003年、2004年分别受到局通报表扬。

刘海峰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思想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刘海峰同志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苦练基本功,不断钻研专项岗位技能,不断总结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我局开展的业务技能大比武和大练兵活动中,他端正练兵态度,明确练兵目的,坚持干练结合,从实战出发,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通过刻苦钻研真正成为了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在2003年我局进行的特勤岗位综合业务知识比武中取得了全局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表扬。在值班室工作期间他根据值班工作要求,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勤务现场实地勘察,绘制现场图等实际工作,进一步科学优化现场勤务方案,规范档案分类,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加强了现场业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先后整理健全规范业务档案6项,绘制现场图60余份,制作工作表册10余套,为进一步加强勤务部署工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他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牢固树立高度的万无一失的特勤意识。在历年“两会”、国庆保卫、香港、澳门回归,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交通保卫工作当中,发扬连续奋战的光荣传统,主动放弃个人牵挂,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严整的警容姿态,良好的精神风貌,最高的工作标准,积极热情的为与会人员服务,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确保了各项交通警卫工作的万无一失。

4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学历背景


1986.2——1988.12在职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

1982.2——1984.11厦门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78.2——1982.1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1——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5.6——国家“985”工程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项目主任

2004.6——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3.1——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2000.9——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96.6——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1994.1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2.1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1987.3-1996.6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1984.11-1992.11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

1976.6-1978.2福建省龙岩江山公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出国经历


1993.2——1993.8国家公派留英,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3-9月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部访问教授

男,汉族,1959年9月生于福建龙岩,祖籍福建惠安(现泉港区)。197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 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7年起任副所长, 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并应聘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1993年国家公派留英半年,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任所长,兼任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访日半年,在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部作访问教授,并开始担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已出版《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科举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科举制与“科举学”》(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等个人专著5部,第一作者或主编出版《中国科举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中国考试发展史》、《福建教育史》、《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科举百年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公平与效率: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著作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为科举制平反》等论文2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报)文摘》转摘23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45篇。担任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并主持教育部“修订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标准研究”、“中国高等学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研究”、“师范院校与农林院校更名问题研究”、“科举文化的研究”、“高考与多元招生体制研究”等10余项重要课题。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次和二等奖两次。2005年被新浪网评选入围“年度文化人物”。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被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5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并被聘为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名誉馆长。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与教育史评审组成员

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客座研究员

湖南大学兼职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集美大学客座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名誉馆长

厦门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考试研究

科举学研究

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

^著作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个人专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科举制与“科举学”》(个人专著),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公平与效率: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编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中国考试发展史》(第一著者),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个人专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7月.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潘懋元、刘海峰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个人专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福建教育史》(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国科举史》(刘海峰、李兵著),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6月。

《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刘海峰、李兵著),长春出版社,2004年1月。

《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科举制百年祭》(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论文(已发表论文100余篇,1989年以来的论文和学术短文如下)

唐代选举制度与官僚政治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人大复印资料),1989年第10期。

论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兼谈任职资格考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上海高教研究,1989年第2期。

唐代学校与科举的消长,高等教育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

科举制的遗产,高等教育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

八股文为什么沿用了五百余年——略谈八股文在当时的功用,文史知识,1989年第2期;《人民日报》 ,1989年3月19日转摘;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9月8日转摘;新华文摘,1989年第5期转摘。

唐玄宗朝科举管理改革剖析,晋阳学刊,1989年第5期。

唐代的教育与选举制度,文献,1990年第1期。

唐代秀才科存废与秀才名目的演变,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人大复印资料),1990年第7期。

唐代乡村学校与教育的普及,教育评论,1990年第2期;历代教制度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唐代的博学宏辞科,文史知识,1990年第2期。

韩愈、柳宗元等202个人物小传(隋唐五代辞条),中国名臣政绩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

唐代集贤书院有教学活动,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1期;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

略论德育的涵义、效果与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期。

唐后期铨选制度的演进,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人大复印资料),1991年第5期。

梁启超伏尔泰辛亥革命,华人之声,1991年第1期。

唐代的秀才与秀才科,文史知识,1991年第9期。

唐代福建的教育与科举活动,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1年第5期。

1930年前后福建省的私立高等教育,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

同文馆与中国近代海关的关系(与潘懋元合作),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2期;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新华出版社,1991年6月。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途径,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与党的建设,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唐代考试糊名起始时间再析,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

高教历史与高教研究(与潘懋元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2年第6期。

“科举学”刍议,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社科与经济信息,1993年第2期转摘;第四届全国教育考试科研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10月。

选拔专才可另辟途径,光明日报,1992年12月16日。

变革中的台湾大学联考制度(上),中国高校招生,1993年第1期。

变革中的台湾大学联考制度(中),中国高校招生,1993年第2期。

变革中的台湾大学联考制度(下),中国高校招生,1993年第3期。

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初探,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

传统文化与台湾大学联考制度,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台湾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在剑桥大学参加院士聚餐,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3年第4期。

“科举学”发凡,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隋唐五代的儒学》评介,教育史研究,1994年第1期。

“科举学”研究的佳作——宋元强《清朝的状元》评介,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

剑桥印象,人民日报(海外版),1994年4月27日。

剑桥大学的院士聚餐,光明日报,1994年7月23日。

牛津和剑桥大学的“两校互竞现象”,大学论坛,1994年第2期;华人之声,1997年第5期。

论科举的高等教育考试性质,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

“书院学”引论,教育评论,1994年第5期。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4年第4期。

教师节与教师法,厦门大学校刊,1994年9月8日。

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再探,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8期;报刊文摘,1995年9月4日转摘。

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年第2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第3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大陆的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述评,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湾),1995年第11期。

再论传统文化与高考改革,上海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

福建在中国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外教育,1996年第2期。

近十五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述评,文科研究通报,1996年。

《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序二(见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中国高校不宜推行“宽进严出”(与李均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6年第8期。

论科举的智力测验性质,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1996年第12期;社科信息,1996年第9期转摘;《第五届全国教育考试研讨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研究,1996年第11期。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转摘;社科信息集萃,1997年第6期转摘。

论科举制的自学考试性质,高教自学考试,1997年第2期。

高等教育史研究三探,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教育史研究,1997年第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3期。

为什么要坚持统一高考,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5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8期。

高考并非“一试定终身”,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论坚持统一高考的必要性,中国考试,1997年第5期。

科举制的千秋功罪,长江日报,1997年8月3日。

可持续发展与人文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

“韩门弟子”与中唐科举,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科举与高考,今晚报,1998年1月8日。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三论坚持统一高考,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科举——中国古代的高教自学考试,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1期。

“科举学”——一门古老而全新的学问,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

科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3期。

科举能否选拔真才?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4期。

唐代的科举风尚,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5期。

宋代的科举社会,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6期。

元代的科举行废,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7期。

明代的科举定式,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8期。

清代科举的革止,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9期。

科举考试的发展规律,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10期。

“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4期。

科举制的东渐,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11期。

科举考试的西传,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12期。

双刃剑:科举考试利弊分析(英文),《大规模考试的作用及其相关问题——第22届教育评价协会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4月。

继往开来登高望远,厦门大学校刊,1998年9月24日增刊。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编后记),《两岸大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序,见大冢丰著该书中文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高考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之现状与展望,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1期。

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历史研究,1999年1期。

自学考试:从比较到借鉴,自考职教成教,1999年第1期。

传统文化与中国大学的特色,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的重要途径(与郑若玲合作),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23日。

“科举学”的世纪回顾,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1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6期。

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与郑若玲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序,见张宝昆著该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正视历史关注教育,文汇报,1999年6月12日。

“窈窕淑女”别解,文汇报,1999年8月22日。《文摘报》1999年8月29日。

青春作伴好还乡——再度赴台参加“两岸青年学者论坛”散记,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第2期;《华人之声》1999年5期。

“科举学”:一个广阔而专门的研究领域,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新兴学科(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1期。《教育评论》1999年6期转摘。

走向21世纪的“科举学”,福建日报,1999年12月10日。新兴学科(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1期。

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1期。《招生考试论集》(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唐代俊士科辨析,中国史研究,2000年1期。评高明士著《隋唐贡举制度》,台大历史学报第25期2000.6

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历史研究,2000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2001年2期。

两次高考更合理,《光明日报》 ,2000.11.8。

科举术语与“科举学”的概念体系,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1期。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Huazhong University Press,2000.4。

师道尊严、培育英才——潘懋元教师治学方法与教导特色述评,《潘懋元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2000.6。

唐代福建进士考辨,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年1期。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本土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2期。《高教文摘》2001年5期。

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教育史研究,2001年1期;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年6期。

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东南学术,200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6期。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起伏与进退,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年第9期转载。

中国大学招考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关系研究(日文,第一作者),创价大学教育研究(日本),第10号,2001年3月。

“科举学”研究与教育考试改革,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转载;《考试促进人的发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八股文百年祭,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4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转摘;《北京日报》2003年3月14日转摘。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3期转摘;《北京日报》2003年3月4日转摘;《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24日转摘;《文摘报》2001年11月4日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3期转摘。

从历史到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学术体验,东南学术,2001年5期。

书院改制百年启示,光明日报,2001年9月20日。

“考试”的由来,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15日。

第一次笔试在何时,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2日。

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6日。

未必越大越好:从扩招看精英型大学面临的挑战,文汇报,2001年10月15日。

考研热中的冷思考,厦门日报,2001年11月27日。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序,见谢作栩著该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教育研究,200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8期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第2期转摘;《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2月号转摘。

研究考试制度推进考试改革,湖北招生考试,2002.2

以考促学:高等教育考试的功能与影响,厦门大学学报,2002.2。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4期转载;《高教文摘》2002年第7期转摘。

基础应用并重,教学科研相长——厦门大学高教所、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介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1.2;中国高教研究,2002.3

“科举学”的旨趣,《考试研究》2002年第1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性,东南学术,2002.2。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6期转载。

“科举学”:求解科举研究的最大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转摘。

高考改革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刘海峰、李立峰),教育发展研究,2002.6。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9期转载;《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2月号下半月转摘。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历史指标数值重建(第二作者),理工高教研究,2002.1

岳麓之会感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3;《湖南大学报》2003年3月10日;《中国书院》第5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高考改革与学校教育,中小学校长,2002.7;湖北招生考试,2003.2

“科举学位说”可以确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7-8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高等教育教育,2002.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转载;《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4月号下半月转摘。《考试促进人的发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2002.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

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研究,2002.12。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5期转载。

我国普通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变化分析(刘海峰、谢作栩),教育发展研究,2002.12。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5期。

走进考试历史,湖北招生考试,2002.10

博饼非厦门独有的历史遗存,厦门晚报,2003年8月22日。

从状元筹到博会饼,厦门晚报,2003年9月2日。

探寻状元筹的全貌,厦门晚报,2003年9月9日。

张家界游思,美中晚报,2003年8月9日。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2。《达拉斯新闻》2003年9月5日。

知今通古看科举,教育研究,2003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期转载。(“科举,非恶制也”,《教育史研究》2003.1)。《教育发展年鉴》,首都师大出版社,2004年4月。

“沟通理论实践,弘扬考试文化”,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2月号下半月

科举教育与“科举学”,《中国书院》第5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中国与东亚的教育传统(一):中国的教育与科举》,台北:喜玛拉雅研究与出版基金会,2006年7月。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12期转载。

科举文献与“科举学”,台大历史学报,第32期,2003年12月

厦大本色南方之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泉州古代书院》序,见陈笃彬、苏黎明著该书,齐鲁书社,2003年8月。《达拉斯新闻》2003年11月14日。

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

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中国教师,200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4年11期。

传统文化与两岸招考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

厦门大学校训、校歌与校史的特色,教育评论,2004年第1期。

谁谓河广一苇可杭,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达拉斯新闻,2004年6月4日。

《中国考试思想史》序,见田建荣著该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

高考制度中的千古难题,现代教育报,2004年6月14日。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5年第4期转摘;《文摘报》2005年3月6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3期转载。

《泉州古代科举》序,见陈笃彬等著该书,齐鲁书社,2004年9月。

将博饼文化进行到底,厦门晚报,2004年10月9日。

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问题(刘海峰、樊本富),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关键时期的省思与直言》,开明出版社,2004年11月。

高考制度与诺贝尔奖,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10月号下半月;科学时报,2006年8月1日。(《高考、诺贝尔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0日)

科举制——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中国考试2005年1月,上半月刊研究版。

追求卓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21世纪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回应》,台北:高等教育出版中心,2005年1月。

为科举平反,书屋,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5期转载;《基础教育》2005年6期转载;《中国社会导刊》2000年14期转载(《终结科举“恶制”100年的误会》);《深圳特区报》2005年月转载(《理性认识和评价科举制》);《文摘报》2005年3月6日转摘。

涛声依旧到客船——“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结语,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达拉斯新闻,2004年12月17日。

“科举学”古今含义的演变,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7期。

重评科举制度,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3期。

高考改革何去何从,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17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7期。

为什么要为科举制平反,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4月号下半月

《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序,见李兵著该书,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科举西传说的来龙去脉,考试研究,2005年第1期(创刊号)

走进西藏走近理想,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2期;中国教师,2005年8月。

钟情书院谱新编————评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第6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

高考改革首重公平,光明日报,2005年6月22日第5版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序,见李均著该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东南学术,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1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9期转摘。

百年回眸“科举学”,《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1月。

我们应该如何纪念科举百年,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8月号下半月;新京报,2005年9月1日。

对科举缺乏尊重是民族的悲哀,新京报,2005年9月7日。

《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序,见张亚群著该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中国大陆科举研究的发展与演进,见《东亚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6月。

科举在国外,《南方周末》 ,2005年10月6日。

科举制百年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4期;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9日(《科举制度应该如何评价》);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1期转载;《高校招生》2005年《招生考试理论专辑》。

《泉州古代教育》序,见陈笃彬等著该书,齐鲁书社,2005年10月。

院校合并、升格与发展中的更名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

外来势力与科举革废,学术月刊,2005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1期。

竞争,高考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7日。

名山事业,丹桂飘香华中师大报,2005年12月6日。

高考并非万恶之源,北京文学,2006年第1期。

科举制为何需要平反昭雪,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2月号下半月。

科举制对域外的影响:文化的迁移与回归,《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二),台北: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2006年4月。

Liu Haifeng,Rehabilit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Volume 1,Number 2,April 2006,pp。300-315。

Liu Haifeng and Wu Qiong,Consequence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in China and the Reform Challeng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olicy(Korean),Volume 3,No。1,2006,pp。7-21。

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时来风送滕王阁,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科举传统与东亚考试文化圈,《中国与东亚的教育传统(二):东亚的书院传统与近代教育的转折》,台北:喜玛拉雅研究与出版基金会,2006年7月。

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红旗文稿,2006年第17期。

《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序,见邓洪波等编著该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A期。

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在人文与社科之间——刘海峰教授访谈(刘海峰、樊本富),学术月刊,2006年12期。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学术月刊,2006年12期。

高考竞争的本质与现象,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高考改革应稳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2期。

^科研项目


“中国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关系的历史考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青年课题,1991——1995.

“科举考试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全国教育考试九五重点课题,1996——2000.

“自学考试与其它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九五重点课题,1997——2000.

“自学考试理论研究”,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委托课题,1998——2001.

“科举与自学考试比较研究”,福建省自学考试研究重点课题,1999——2001.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2000——2002.

“自学考试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课题,2000——2002.

“高职高专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高教司课题,2000-2003。

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1-2002。

确定高等学校校史的原则与标准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1-2002。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2004。

高考改革与多元入学体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2-2005。

科举文化的研究,全国教育考试科研“十五”课题,2002-2005。

师范院校与农业院校更名问题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3-2004。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联考对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的影响研究,教育部港澳台办委托课题,2002—2003。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2007。

《高等教育史》硕士生参考书编写项目,中国高教学会项目,2005-2006。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历史特点与现实状况研究,教育部法制办公室委托项目,2006。

5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教授,硕导, 1971年8月5日生,山东省文登县(现山东省文登市)人。

1989-1993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读本科,

1993-1996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1996-1999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读化学工艺博士研究生。

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任职至今。

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1年起任化学工艺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1篇,ISTP收录2篇。

主要研究以水煤浆、煤粉、油及天然气等为原料的气流床气化技术;高温反应工程;实验流体力学及多相流;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代表性论著有:

(1) The largest Lyapunov exponent of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 in scale space and its application. Chaos, 2003, 13(3): 839

(2) The dimension of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 in wavelet space and its application. Physics Letters A, 2003, 316(1-2): 44

(3)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oscillating singularity exponents in locally self-Similar functions. Physics Letters A, 2003, 310(1): 30

(4) Wavelet transform of periodic function and nonstationary periodic func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achanics. 2002, 23(9): 1062

(5) Anomalous features arising from random multifractals. Fractals, 2001, 9(3): 317

6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艺名:笑楠,男,197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讲师。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001年6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国际陶艺中心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2001年8月随学校访问团赴韩国青江文化产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2年6月作品“牌坊”入选第三届中国青年陶艺家双年展(杭州);2002年10月作品“梦界”、“牌坊”入选中国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梦界”获优秀奖;2003年6月作品“已孕”获江西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同年10月作品“天地人寰”入选第二届中国陶艺展并获优秀奖;2002年12月作品“已孕”、“梦界”入编《中国当代陶艺大观》(现代陶艺卷)。擅长陶艺雕塑,作品偏重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分析,有别于甜美型风格,材质的选用及表现手法等整体视觉冲击力较强。

7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物简介


刘海峰,男,194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学习经历


1964-1968 南京外国语学校法语专业学习;

1968-1970 江苏省丹阳县插队;

1970-1972 丹阳棉纺织厂工作;

1972-197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习;

1974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1978-1981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进修;

1990-1991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语系进修;

1999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翻译访问了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

1994参加中共江苏省党校县处级干部学习班。

^行政工作经历


1974-1983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团总支书记;

1983-1987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1987-1991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1991至今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1993-1997中共南师大第11届党委委员;

1997至今中共南师大党委第12届党委委员;

1993-1999南师大校务委员;

1999至今南师大校务委员;

1999至今南师大发展委员会委员。

^获得奖项


1978南师大先进工作者;

1980南师大优秀辅导员;

1983南师大优秀共产党员;

1989南师大优秀管理奖;

1993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工作者;

1999江苏省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担任职务


1987被聘为法语讲师;

1993被聘为法语副教授。

1993至今任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5至今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1996任全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1996至今任南师大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0至今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国研究中心主任。

1998至今任法国阿尔萨斯大区法国--中国友好协会名誉会员。

^教学科研


长期从事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全国和江苏省高校教师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等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任务。

教学认真,成绩显著,所教的历届学生在全国申请硕士学位法语水平考试中通过率约95%,所辅导的高校教师在江苏省职称法语考试的通过率约100%。

科研态度严谨,讲究实用,

1991在法国《阿尔萨斯报》上发表《法语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法文撰写),

1992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法语教学学报》上发表《中国的法语教学问题》(法文撰写);

1994在中国《法语学习》杂志上发表《法国之我见》(法文撰写);

1997在北京大学《外国文学学报》上发表《试评〈叶卡特琳娜大帝〉的创作手法》。

还撰写发表了《论新时期政工干部素质》、《论在深化高校改革中努力发挥院系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发展成人教育,促进系科建设》、《回顾二十年发展历史,倍感改革开放正确英明》等论文。

此外,根据社会的需要,编写了江苏省自学考试、江苏省职称法语考试、全国职称法语考试、全国研究生入学法语考试、全国出国人员法语水平考试、全国大学法语考试、全国申请硕士学位法语水平考试《法语试题与参考答案汇编》第一集和第二集,编写了法语教材1—3册《练习答案与课文译文》,受到校内外法语学习者的欢迎。

8 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

刘海峰,河北省景县人,1965年11月6日出生。现任武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消化内窥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1983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军医专业,1988年毕业后留校附属西南医院消化科工作。1993年12月晋升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科讲师、主治医师,1994年及1998年分别获得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2000年9月晋升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及重庆市肝病研究所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0年12月晋升为硕士研究生生导师。2004年5月调至武警总医院消化科工作。

对胃肠道及肝胆胰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电子胃肠镜诊疗技术,先后开展了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色素内镜、放大胃镜、无痛苦胃肠镜检查,胃镜下微量射频治疗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早期癌粘膜切除术,食管和直肠癌激光和微波治疗,食管癌狭窄支架安置术、直肠狭窄支架安置术,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和息肉电切术,食管良性狭窄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的扩张和支架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ERCP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和军队科研课题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博士研究生论文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消化道疾病胃镜诊断图谱》获得军队可视教材评比二等奖。主编医学专著3部,参编医学专著12部。兼任中国胃病协会理事,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7部杂志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9 内蒙古准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海峰,男,汉族,内蒙古伊旗人,大学文化,1958年8月份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准旗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1976.11—1980.06伊旗苏布尔嘎苏木政府工作,财政干事

1980.06---1983.09伊旗司法局工作,会计;

1983.10---1986.09杭锦旗检察院工作,助检员;

1986.09---1988.07内大脱产学习;

1988.08---1992.09杭锦旗检察院工作,科长;

1992.10---1998.09杭锦旗检察院工作,副检察长;

1998.10---2007.11准旗检察院工作,任党组书记、检察长;

2007.11---至今准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10 清华科技园教育培训中心教授


^人物简介


著名品牌管理专家。金世佳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BIR战略管理系统创始人,康斯坦顿国际经济管理教育咨询机构品牌战略管理顾问。

著名管理专家,清华科技体园教育培训中心教授。现代企业创新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康斯坦顿首度顾问。他以全新的视角,革命性的理念和主张,令人激动的观念和方法,探索新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则,重新诠释了品牌赢利之道。现担任政府部门及多家企业、媒体的管理顾问,是多家权威经济媒体的特约撰稿人,主要著作《管理新经》揭示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奥秘。

^擅长领域


企业战略 策划咨询 广告与公关

长期致力于企业战略管理、经营模式的设计及品牌战略规划。

^工作经历


现担任政府部门及多家企业、媒体的品牌战略顾问,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中国国际品牌战略发展报告》编委会成员。

多家权威经济媒体的特约撰稿人,许多观点和文章先后在《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科技智囊》、《中华工商时报》、赢-周刊、新华通讯社《中国名牌》、中央电视台《同赢》等媒体发表。

授课/咨询经验:

2003年在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高峰论坛、连锁通天下中国企业连锁经营管理论坛、河北企业高层管理论坛、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开发区高层论坛、中国品牌管理高峰论坛等数十场品牌战略管理演讲。2004年先后受四川新都开发区、四川大学、广东市企业管理论坛等特邀进行品牌战略管理专场演讲;在福建企业管理论坛、厦门服装企业管理论坛、汕头中国毛衫、内衣企业管理高峰论坛、沈阳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前沿讲座、北京中国品牌战略管理高峰论坛发表品牌战略管理的革命的主题演讲,并被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特邀教授品牌战略管理课程等。

并多次受邀为中央电视台《对话》、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同赢沙龙”提供咨询。

^服务客户


曾为山东鹏程集团公司、国美集团、杭州天目药业、台湾众味食品公司北京房山招商局、航天科工集团、新世界、天津恒赞公司、广大行、华天集团、北京环宇电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整形外科医院、河南民权葡萄酒、大连北昊集团、北京安瑞公司、沈阳北辰企业、荣天集团、北京富丽宫娱乐有限公司、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保健俱乐部、北京好世界俱乐部、北京京日集团、京润水上花园、北京鲁艺房地产开发公司、河南恒生集团、北京中保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创丰公司、中铁利达、中铁武威、中润伟业、华人世家服装公司、金宸公寓、世纪康婴生物技术公司等公司提供品牌规划、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或担任战略管理顾问。

^著作


主要著作:《管理新经》揭示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奥秘,它系统地阐释了BIR战略管理系统的10大核心理念。

11 江苏洪泽县双钩中学高级教师

刘海峰,男,1939年1月出生,江苏洪泽人。又名刘德先。大专毕业。1961年从教。现任洪泽县双沟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员,全国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副秘书长,全国中小学语研联中心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淮阴市心理学会等30多个学术组织的会员、研究员等。《世界名人录》、《东方之子》等大型辞书的特约顾问编委,《中国校园作家大辞典》理事会实力编委,《当代作家报》签约作家,“炎黄杯”全国青少年作品大赛评委等。刘老师长于隶书精于理论研究,撰写了有一定理论高度并已经在全国性报刊书典中发表的《中学生学习书法的心理特点》等论文100多篇。特别在《中学生学习书法的心理特点》那篇论文中,他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精辟地阐述了中学生学习书法的五大心理特点:一、实用心理,二、竞争心理,三、崇美心理,四、求趣心理,五、敷衍心理等。1991年7月至1999年4月,他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有31篇论文和文学作品获一等奖,还在全国性报刊书典中发表诗文联400多篇,言论、诗论、联论等20多篇,及政论文20多篇,被展载40多篇,参编《中学文言常用实词词典》、《中学语文高效学法指导》、《高中青年心理教育》(教材)、《中国家政大典》、《中学生赠言集萃》、《优秀校条风采录》、《地方名校与教改人物经验研究》、《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概览》、《素质教育探索与成功教改之路》、《当代优秀教师传略论文选》、《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书典20多部。专著《漫淡中学生心理特点》、《教诲探航》、《教学艺术探幽》和诗文集《情缘》等4部。传略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新世纪文化名人大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华人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英大典》、《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和《中华书画艺术宝鉴名录》等60多部大型辞书。

12 山东沂水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

刘海峰,男,1969年出生,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沂水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全面主持沂水县国家税务局的工作。

13 《我爱记歌词》栏目音乐总监兼领唱

名字:峰子,海峰全名:刘海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江西景德镇

居住地:浙江杭州

生日:1981.09.01

身高:182CM

体重:130斤

职业:音乐制作人

星座:处女座

最喜欢的颜色:紫罗兰

最热中的事业:音乐

最休闲的方式:度假

粉丝名称:爱峰海

自我描述:

14岁学习钢琴,作曲.1996年组建<紫雨乐队>并发行,后在江西音像出版社担任音乐制作人,后辞职来杭州组建多个乐团,同期开始爵士音乐研究.并担任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拦目及大型晚会音乐制作人.近年作品含跨超级女生,彩铃唱作先锋大赛,中国电视观众节,新青年制造,美丽a计划,等等,为其制作主题歌,舞台音乐.现任杭州飞碟文化泉音堂音乐制作人.我爱记歌词音乐总监, 领唱, 乐队键盘手

其作品有:《现在到以后》。为杭州西湖写的《天堂际遇》。《遥远》。为爱峰海写的《奔向爱峰海》新浪情人节DV大赛《了无痕迹》。2009年华少《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里重新编曲和录制了《笑忘书》。

2009年9月26日凌晨,成为《我爱记歌词》六大超级领唱之一。

2010年2月12日完整版《希望就在前方》在《我爱记歌词》上全球首发。

2011年3月, 成为《快乐蓝天下》音乐总监, 为期一个月, 后节目推出《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 乐队伴奏部分被取消。

2011年4月, 成为《我爱记歌词》音乐总监。

2011年4月30~5月5日, 担任第七季《麦霸英雄汇》音乐总监, 并在总决赛当天唱响其第二届杭州题材音乐大赛参赛作品《城市幸福感》, 获得亲临现场的方文山好评。方文山为该作品的词作者, 也是大赛评委。

14 中国财经报社副社长

刘海峰,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1969年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工作。1970年入伍,1975年复员至北京图书馆人事处,任团委书记。1982年北京钢铁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任《经济日报》记者。1984年调财政部国税总局、国家税务局,任办公室副主任、综合处处长、宣传处处长。1990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处长,1991年调国家计委《经济工作通讯》杂志社任副总编。199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调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任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2001年任财政部中国财经报社副社长。发表新闻作品、经济理论文章数十万字。

15 宁夏大学讲师

刘海峰,男,讲师。现任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1975年5月生,汉族,宁夏中宁县人,中共党员。200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爆破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讲《结构力学》、《弹性力学》。

16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会员

刘海峰,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会员。从事皮肤与美容专业治疗工作15年余,运用中药护理加耳穴、内服药、仪器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已成功治愈上千例痤疮及色斑病人,黄褐斑疗效显著.....

我的法则:焕发光彩的瞬间在于改变的那一刻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会员、副主任医师。 现任云南华美美莱美容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皮肤与美容专业治疗工作15年余,运用中药护理加耳穴、内服药、仪器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已成功治愈上千例痤疮及色斑病人,黄褐斑疗效显著,对一些化妆品过敏、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及一些过敏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于激光、彩光等各种仪器的操作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

擅长:

汉方护理、耳穴、仪器等结合治疗化妆品过敏及其它过敏性皮肤;

中西医、仪器结合的无抗生素OS冷光疗法综合治疗痤疮;

以及强脉冲光(ILP)治疗光老化皮肤。

17 承德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刘海峰,男,汉族,1977年10月出生,平泉县人,200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曾任:承德市双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承德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科副科长,承德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科科长,共青团承德市委书记、党组书记。现任承德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工作分工: 负责商贸流通、对内对外开放、国内外经济合作、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粮食、科技、地震、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分词: 刘海峰 刘海 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