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刘国保

刘国保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刘国保


刘国保,男,汉族,1915年11月生,江西省兴国县社富乡溪源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他先后参加过湘江保卫战、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参加了攻打腊子口战斗,在六盘山下吴起镇参加了与陕北红军大会师,随后参加东渡、西渡(黄河)。1945年日本投降后,来东北协助接收敌伪物资,后在丹东参加工业建设,1961年任辽宁省轻工厅副厅长,后当选辽宁省政协委员。 1982年离休。



辽宁省轻工厅副厅长


人物简介

刘国保(1915.11~)男,原名国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溪源村留洞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前线总司令部无线电台通信员,兴国模范师班长、排长,三军团五师通信排班长,十三团警卫员,总政治部保卫科干事。1934年10月随红3军团16师从兴国出发开始长征,任通信排长,先后参加过湘江保卫战、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参加了攻打腊子口战斗,在六盘山下吴起镇参加了与陕北红军大会师,随后参加东渡、西渡(黄河)。攻打遵义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大腿,他是拄着棍子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调入红军大学学习后,调任总政治部保卫干事。专门负责毛主席、周恩来的安全保卫工作。后入延安摩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军委总后勤部延安石油厂材料股股长、分厂主任,本溪湖南芬铁矿公司经理,中央军委工业局巡视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来东北协助接收敌伪物资,后在丹东参加工业建设。解放战争时期,任丹东造纸总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金城造纸厂厂长、党委书记,1961年任辽宁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后当选辽宁省政协委员。1982年离休后,任儿童用品委员会常务委员、基金会理事。刘国保2005年11月9日出发重走长征路,按红一方面军原路线走,途经:南昌、井冈山、湖南、贵州、云南、遵义、大渡河、四川、爬雪山(纪念碑)、过草地(纪念碑)、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计十二个省市自治区、于今天2006年3月5日上午10时胜利返回沈阳。

相关报道

重走长征路

一位91岁高龄的老红军,从2005年11月21日起再次从赣南踏上长征路,2006年1月11日走到了云南昆明,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并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的人。因此,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呆着,而要再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

“长征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经历”

刘国保老人出生在兴国县社富乡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在1932年,只有18岁的刘国保也在家乡参加了革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被编入“兴国模范师”。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期间,刘国保跟随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驻守在广昌一带,并担任了排长。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一次战斗中,刘国保带着战友们死守在阵地,阻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和弹尽粮绝,许多战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也身负重伤。十余天后他伤势好转,咬着牙根忍着疼痛找到了队伍。1934年10月,红军从赣南出发开始长征,刘国保跟随红军主力离开了家乡。如今,老人因年岁已高,记忆力不大好了,但在长征途中所发生的故事,却在他脑海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谈起这些,老人显得异常高兴。

“长征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经历,我永远铭记在心中,我也为自己是个长征人而骄傲。”在漫漫而艰苦的长征途中,刘国保参加了四渡赤水、强渡湘江等战役。在攻打遵义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子弹打伤,因为行走困难,部队要把他隐藏在当地支持红军的老百姓家中疗伤。但是,刘国保却不同意,他认为部队就是他的家,他的精神支柱,即使是死在长征途中,也不能离开“家里人”。于是,他砍了根树枝作拐杖,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拖着伤腿走在长征路上。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是兴国籍上将肖华在《长征组歌》中所描述的。这些刘国保都经历过了。从四川毛儿盖经过草地时,那里的水到膝盖,草比人高,茫茫草地无边无际。因为带的粮食吃完了,刘国保和战友们靠挖草根、啃树皮来充饥。但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那块随时可能吞没生命的沼泽地,刘国保亲眼看见一个战友在拔草根充饥时陷入了沼泽地里,就连救他的人也没能从沼泽地里爬出来。然而,老人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艰险和磨难却看得很平淡,他说:“比起我那些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战友,我幸运多了,幸福多了。”

“我要再到长征路上”

在全国解放后,刘国保按照组织安排,留在了沈阳工作,担任过辽宁省轻工业厅副厅长。1982年离休后,一直在沈阳定居。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早已离休在家颐养天年的刘国保作为老红军代表参加了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与许多老首长、老战友重逢,一起回忆着那段烽火岁月,以及那些在长征途中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个念头悄悄在他心里萌发,要在有生之年重走一回长征路。

当儿女们得知老人的决定,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大了,身体不一定吃得消,于是坚决反对。但老人却反而安慰子女,别为他担心,他要是不再到长征路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那些失散在途中的战友,这辈子心里也不会过得舒坦。儿女们都很了解老人的脾气,无奈之下只得含泪同意。

刘国保把重走长征路的时间安排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日子里,为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精心准备。老人亲自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因为他长征期间曾在张爱萍将军身边工作过,所以他首先找到了张爱萍将军,当将军得知老人的想法后,欣然地在红旗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了“红军万岁”四个字。如今,已有百余名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老红军在这面鲜艳的红旗上签下了名字。在兴国宾馆,刘国保向我们展开了这面凝结了他心血和感情的红旗。刘国保还告诉我们,这次走完长征路后,他要专程把这面红旗送到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刘国保是个集邮爱好者,对邮品颇有研究,一些集邮网站和集邮报刊都曾报道过他的事迹,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专长,特地准备了一份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那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封。在长征时,刘国保跟随的是毛泽东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这次他正是沿着红一方面军所走的路线走,每走一个地方就留下一个邮戳作纪念。

刘国保老人虽然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都有离休工资,但在他的子女中有两人的身体不算好,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只要他开了口,组织上肯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他从没有提过要求,只是挤出自己的离休工资来资助他们。更让人感动的是刘老听到老战友们的子女生活困难时,也会寄钱寄物给他们,往往一寄就是几百元。所以,在老人准备重走长征路时,身边没有多少积蓄,而两万多里的行程,开支肯定不小,为了攒够路费,他过着比以前更简朴节俭的生活,十年时间存下了5万元钱。此外,刘老为了能圆满完成自己制定的行程,他每天坚持步行2公里进行锻炼,把身子骨养好。毕竟,刘老年岁已高,完全徒步再次走完长征路是不可能的事,为此,家里人为他借了一辆车,多数路程只能以车代步,在车上还备了药品、冬衣等,但他准备每天步行5公里以上。

老红军再创奇迹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从赣南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2005年10月16日,刘国保要再创奇迹重走长征路。日子一天天近了,老人的心情却无法平静。陪同老人重走长征路的女婿赵育航告诉我们,那段时间,老人可是天天念着叨着盼着这一天,早日圆自己在心里藏了整整十年梦想。

辽宁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考虑到刘国保已是90多岁的高龄,怎么也不让他去冒这个险,行程不得不延期。等到2005年11月下旬,有关部门在老人的再三恳求下终于同意了,但要求有亲人全程陪同。几天后,他就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急不可待地从沈阳回到赣南,来到了兴国。家乡的父老乡亲得知后,无不为刘国保的壮举所感动,纷纷到宾馆看望老人。在这块熟悉的红土地上,看着一张张热情而又陌生的面孔,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老人的双眼。在兴国县烈士陵园,刘国保抚摸着刻在烈士碑上战友们的姓名,心情更是难以平静。老人说,他忘不了这些牺牲的战友,也忘不了失散在长征途中的战友,一定要找到他们,聊聊天,聊聊那段峥嵘岁月。因为刘国保重走长征路的目的除了缅怀峥嵘岁月看望老战友外,就是教育后人时刻不忘长征精神,为此,他来到兴国县实验小学,以亲身经历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此外,老人还准备到沿途的其他中小学校给孩子们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11月21日,刘国保从兴国出发了,开始重走长征路的行动。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路伴随着他,老人要让倒在和失散在长征途中的战友看看红旗上的签名,让昔日的战友知道还有许许多多人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们。刘国保离开时,不仅有许多群众自发地来欢送老人,那些在兴国定居的老红军在亲人的搀扶下也来了,因为刘国保的心愿也是他们的心愿。中央电视台《红土地的记忆》摄制组正巧在兴国制作节目,刘国保的不凡之举引起了他们的关注,摄制组立即改变计划跟随刘老踏上长征路,跟踪拍摄老人的行动。

刘国保来到了红都瑞金,瑞金市老干局安排宋太针、刘家祁两位老红军前往会见。一个多小时的会见,三位老人兴致勃勃,时而笑谈晚年生活,时而追忆当年那段艰难岁月。2005年12月19日,刘国保到达贵州瓮安,到了猴场会议会址参观,他已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走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当年红军长征他跟随部队到达瓮安县境时,只有19岁,如今却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仍然历历在目,他在参观会议会址时挥毫题词:“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启迪后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但刘老毕竟九旬高龄了,一路奔波非常辛苦,到达遵义时身体有些不适住进了医院。2006年1月5日,他身体刚刚恢复,又不顾亲人们的阻拦,再次踏上了长征路,1月11日到达春城昆明,但老人的行程没有结束,就是这个春节他也准备在长征路上度过,人们在心里为他祝福着:一路顺风!一路平安!

准格尔报社副社长


刘国保(1959.8-)男,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营子镇人。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1978年8月至1991年3月,先后在准旗西营子学校、马栅大口学校、沙圪堵双山梁学校教书,任双山梁学校校长。1991年3月至1997年12月,在准格尔旗沙圪堵乡工作,任党委秘书、副科宣传员。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准旗史志办工作,任副主任。2005年10月至现在,准格尔报社工作,任副社长、副总编、主任科员。 分工:具体负责《今日准格尔》二版综合新闻的二审工作。

相关分词: 刘国保 刘国 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