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临川区

临川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临川区


临川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是抚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东与金溪县、东乡县毗邻;西倚崇仁县、丰城市;南濒南城县、宜黄县;北与进贤县交壤。东西宽48.2千米,南北长69.8千米,总面积2121平方千米,其城区面积48.6平方千米。总人口10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7万人。

中文名称:临川区

外文名称:Linchuan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江西省抚州市

下辖地区:7个街道、18个镇、9个乡

政府驻地:赣东大道

电话区号:0794

邮政区码:344000

地理位置: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

面积:2121平方公里

人口:108.99万(2010年)

方言: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王羲之洗墨池,正觉寺,金山寺等

火车站:抚州站

车牌代码:赣F

行政区划代码:361002



基本概况


全区辖7个街道、18个镇、9个乡:青云街道、西大街街道、荆公路街道、六水桥街道、文昌街道、城西街道、钟岭街道、上顿渡镇、温泉镇、高坪镇、秋溪镇、荣山镇、龙溪镇、崇岗镇、大岗镇、云山镇、唱凯镇、罗针镇、罗湖镇、太阳镇、东馆镇、腾桥镇、青泥镇、孝桥镇、抚北镇、展坪乡、连城乡、桐源乡、湖南乡、七里岗乡、嵩湖乡、鹏田乡、茅排乡、河埠乡,以及七垦、荣垦2个垦殖场。共有65个居委会、42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赣东大道。

地处武夷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区结合地带。地貌以低丘冈地,河谷平原为主。南部芙蓉山海拔1176米为最高峰。周围多丘冈,中部为河谷平原。临(宜黄河)、汝(抚河)二水并流;抚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贯北境,在中部纳南来的宜黄河、崇仁河。有跃进、前进、上游等中型水库。年均温17.5℃,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年均日照1775小时,年均无霜期270天。有瓷土、釉土、煤、重晶石、金、铜、花岗岩、石料和矿泉水等资源。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省油菜、茶油、柑橘出产重点基地。名产秋溪猪。盛产烟叶、抚州西瓜。

鹰厦、浙赣、向乐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昌抚高等级公路、316国道、沪瑞国道和昌厦公路等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和殷商时代遗址,王羲之洗墨池、汤显祖陵园、汤显祖纪念馆、王安石纪念馆、文昌桥、孝义桥、正觉寺、金山寺、天主教堂、青莲山温泉、灵谷山、万魁塔、双坊牌坊、揭重熙墓、白浒窑遗址等。名人有北宋闻名词人晏殊、晏几道,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自然地理


临川是抚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临川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她地处闽粤要冲,山岳炳灵,河港纵横,田地肥美,人民殷富,教育兴旺,英才辈出,素有江右名郡之称。

临川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东与金溪、东乡毗邻;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与进贤接壤。地形狭长,东西宽48.2公里,南北长69.8公里,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多为盆地。境内有临(宜黄河)、汝(抚河)二水并流。

气候上,临川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5℃,一年中七、八两个月最热,平均气温达29.5℃;一、二月份最冷,平均气温5.2℃。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77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临川成为一个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地方。1981年在城西北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在五、六千年前,临川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创着人类文明。

历史沿革


临川建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有临汝二水,遂名临汝县。其后历代行政区划变更频繁,名称不一。解放初期曾由临川县析出抚州市,1987年国务院批准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1995年5月正式合并,2000年10月改市设区,从此开创了临川发展的新纪元。

区划人口


至2006年,全区辖9个乡、18个镇、2个垦殖场、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8.99万,其中农业人口60.29万,非农业人口48.7万。

临川文化


自古以来临川文化昌盛,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自宋至清,在科举考试中共录取兴人1029人,进士731人,收入《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的134人。临川著书立说者甚多,其中有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特别是宋代的晏殊与王安石、明朝的汤显祖更具盛名。晏殊不但是一朝宰相,而且与其子晏几道同为词坛高手,开创了北宋一代词风。王安石身居宰相之位,致力变法,力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汤显祖愤世嫉俗,写出了名扬四海的《临川四梦》,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现纵横于城区的街道,有不少就是为了纪念历史名人而命名的,诸如纪念王安石的荆公路,纪念晏殊的同叔路,纪念汤显祖的若士路,纪念李瑞清的梅庵路等。此外,还有南宁的妇产科专家陈自明,是江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之一。元代有地理学家朱思本,针灸名医席弘。明代有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四大才子”闻名于世,以及文史学家徐奋鹏,天文学家吴昊。清代有一代名臣李绂、鸿博高魁李来泰,理学名家纪大奎,书画大师李瑞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傅烈、傅大庆。新中国成立后,临川更是人才济济。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井泉,近代物理学家“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中国波谱学奠基人丁渝,还有著名学者游国恩,萧涤非、邓从豪、吴自强、刘振群、李文平 等。

名胜旅游


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是临川又一特色。有新石器时代和殷商时代遗址,有书圣王曦之的洗墨池,有江南名刹正觉寺,还有规模宏伟名列全国第三的天主教堂,金山寺大雄宝殿是江西省最大的佛教和朝拜圣殿。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文昌桥在桥梁建筑史上具有相当价值,“王祥卧冰”求鲤为母治病被后人修建孝义桥以彰其孝行。苏东坡誉之为天下七大温泉之一的青莲山温泉,已被辟为疗养休闲的三星级宾馆。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先后兴建和修葺了王安石纪念馆、玉茗堂影剧院、汤若士陵园、汤显祖纪念馆等人文景观,这些名胜使临川更显现了“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特色,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各地游客来此瞻仰、游览。

经济结构


解放前临川是座消费城镇,工业十分落后,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少数半机械化的小工厂。主要行业有铁、木、竹器制作,小电厂等。至1949年,临川工业总产值仅607万元。解放后。党和政府开始着手发展工业,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川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临川区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全区53家国有企业已改制47家,通过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扶优扶强,实行一厂一策,着力培植临川酒业有限公司、银涛药业有限公司、盾牌化工有限公司、抚州减震器有限公司、金岭合成纤维有限公司等20家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临川贡酒、轻翔牌系列减震器、永惠饲料、银涛牌系列药品等先后被评为省(部)优名牌产品。临川区工业多次被评为全省工业八强县区。

临川交通方便,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新建成的昌抚高等级公路,大大缩短了与省城南昌的距离。临川是全省地级市离南昌最近的城市,仅98公里,处于南昌1小时经济圈之内。至南昌昌北机场128公里,空中通道也十分便利。别有鹰厦、浙赣、向乐铁路纵贯南北,316国道、昌厦公路、沪瑞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临川沟通全国,快捷方便。

自古临川为赣东的商业中心。民国23年(1934)城区就有私营商业1340家,城区内百货、南杂、银楼、药材、竹木用具等各种店铺林立。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各类市场蓬勃发展,城乡居民购销两旺。至2003年,全市拥有各类市场近80个,面积近25万平方米,形成和完善了以抚州贸易广场、江西轻纺城为龙头,集布匹、服装、家具、鞋帽、副食品、粮油、建材、蔬菜、水果等十五大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市场体系,而上顿渡城区的新城万商汇的建成,将更加吸引四方商贾云集,为临川商业繁荣兴旺锦上添花。

临川是个农业大区,有农业人口60.29万人,耕地83.6万亩。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兼有大豆、花生、棉花、甘蔗、柑桔、红薯、玉米、绿豆等经济作物,农特产品有临川西瓜、临川菜梗、青泥柑桔、七里岗生姜、莲源茶叶等。近年来,临川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时程,依靠科技出精品,依靠名牌占市场,形成了以黄栀子、西瓜、花卉、蔬菜为四大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格局,黄栀子面积达6万亩,西瓜22万亩,花卉1.5万亩,商品蔬菜10万亩。“田露”牌西瓜、“安石”牌菜梗、“老农”牌葛粉、“华茂”牌蜂蜜等10余个产品在江西崭露头角。目前,临川是江南最大的黄栀生产基地,全国四大西瓜之乡之一,花卉已初步形成了沿昌厦公路从云山到腾桥的百里花卉长廊,天顺生态农业、华茂、安石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日益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效益、上品牌。

积极实施大开放战略,临川招商引资热潮滚滚,成绩斐然。临川区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领导带队招商、专业队伍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的多路出击、齐头并进局面。着力营造一个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舆论环境,开明开发、求新思变的人文环境,廉洁务实、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统一透明、公开公正的政务环境及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城市环境。以抚北工业园区为重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天办好手续制度,建立“无费区”,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商、富商、安商”的环境。2002年全区签约项目348个,实际进资5.58亿元,比上年翻一番。2003年签约合同282个,实际进资9.3亿元,增长89.8%,作为招商引资载体的抚北工业园区,已有19家企业进园落户,合同资金8亿多元,实际进资约3亿元。临川区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协作先进单位,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

临川自古文风鼎盛,教育发达,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之乡”、“才子之乡”。历史上临川府、县儒学延绵不断,有著名的书院 10多所。北宋大文学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一直保存至清末。以后因战乱频繁,学校、学生均有所减少,至解放前夕,城区有普通公、私立中学5所,在校学生仅1800人;小学15所,学生仅2000人。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川的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496所,在校学生18万余人。其中有普通高校东华理工学院、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广播电视大学等,临川的教育质量有口皆碑.恢复高考以来,临川教育为国内外各大中专院校输送4万多名学生,居全省县(区)之冠。遍布全国各地的临川籍硕士研究生1400多名,博士研究生500多名,博士后100多名,出国留学的临川籍学生近600名.尤其是临川出现了令人称羡的"神童现象",已有150多名年龄不足15岁的少年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少年班,录取人数居全国各县市区之冠.

有着"文化之邦"美誉的临川,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临川文化”,有着“文化之邦”美誉的临川,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临川文化”,文化事业繁华似锦。由三脚班发展的采茶戏历演不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采茶戏《红松林》、《金湾战歌》唱段曾被中国唱片社录成唱片全国发行。区采茶剧团的名角曾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演过折子戏,受到他们的鼓励和赞扬。近几年,临川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再现了临川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上顿渡城区建设由于诸多原因,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临川区委、区政府创新城市经营理念,以大手笔、高品位建设上顿渡城区,继临川文塔——这一标志性建筑物基本竣工后,城市建设六大工程全面启动,上顿渡旧城改造、防洪墙工程、河滨广场、临川新城、临川行政新区、110KV变电站等一批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实施和竣工,尤其是新建成的河滨广场,南至建设路,北靠宾馆路,罗家巷商业步行街横穿其中,西邻中兴路与河滨公园、中洲公园遥相辉映,成为上顿渡城区第一个集休闲、景观、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大型公益场所,结束了上顿渡6万多居民无室外休闲场所的历史,成为临川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日的临川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建设蓬勃发展。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71.2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完成6.26亿元,增长30.4%,全省排名由2008年的32位上升为27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6亿元,增长42.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3元。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城市居民住宅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也纷纷搬进新居,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日临川作为抚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抚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临川做大做强做优,沿海产业纷纷向中西部转移,市万亩工业园区、京福高速公路、东临一级公路、临崇一级公路、廖坊水库的兴建……这些都为临川提供了千年等一回的历史机遇。面对历史的召唤,临川区委、区政府决心实现临川在抚州率先崛起,建设美好临川,举全区之力把工业做强,把城市做美,把农业产业化特色做亮。 “烟波楼阁春如海,明日临川更绝伦”。

古今名人


王安石

(1021 – 1086年)安介甫,号半山,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江西临川县盐埠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青时便立下“矫世变俗”之志。王安石22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嘉裕三年(公元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熙宁三年(1070年)知制诰,实施变法,推行农田水利、麦苗、均输、保马、保田、市易、免役诸法,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革命导师列宁曾誉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后因司马光等保守派反对,新法不久被废。为文主张“务有补于世”,其文章多触及现实。诗歌新颖奇秀,豪气纵横,“春风又绿江南岸”堪称千古绝唱。作品现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因王安石诗文成就很高,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乡贤,将抚州城区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荆公路”,人民政府也于1986年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成为城区一大旅游景点。

汤显祖

(1550 – 1616年)字义仍,号若土,又号海若,清远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氏祖籍临川云山,后迁居家山(今抚州城区)。汤显祖21岁中举,33岁中进士,先后任太常博士、詹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抨击朝政,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为官数载,政绩卓著,但终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遭非议,遂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归里,潜心著述。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这些剧作均以梦幻为剧情中心,借以抨击封建礼教和当时的黑暗现实,不仅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传播到英、日、德、俄等许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珍品。汤显祖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亦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文有《玉茗堂全集》4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著作进行了整理,将戏曲、诗文汇编成《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家乡人民将城区一条街道名为“若土路”,人民政府先后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汤显祖纪念馆。

晏殊

(991 – 1055年),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有。晏殊还很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为纪念这位北宋著名宰相和杰出词人,家乡人民将抚州城区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同叔路”。

晏几道

(1031 – 1106)字叔原,别号小山,系晏殊第七子。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并称“二晏”。 晏几道,秉性孤傲,不肯媚世求荣,一生官职卑微,只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察。晏几道学问超群,尤工小令,令词经过他的努力发展达到了顶峰。他的词风格婉约,工于言情却情而不淫,把五代、宋初文人娱宾遗兴的“艳科”词,变成了真挚动人的抒情之作。写人咏物,则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斟字酌句,则工巧自然,不露痕迹,词意隽永,闻者击节。由于社会地位的遽变,家道中落,其词婉曲悲凉,偏执哀痛,通篇萦绕低回,有惆怅伤感的情调。著有《小山词》传世。

谢逸

(1070 – 1113年)字元逸,号溪堂,宋代临川人,与弟谢过被称为“江西诗派”中的“二谢”。他学问渊博,尤工诗文,其诗风格清新曲折,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近似,人称“江西谢康乐”。曾写过“咏蝶诗”三百首,状极物态,故有“谢蝴蝶”之称。著作甚多,失散过半,今仅存《溪堂集》10卷。

聂昌

(1078-1127),原名山,字贲远。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南宋抗金名臣。 聂昌从小聪明过人,四五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始繇太学上舍释褐,出任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召为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以直龙图阁学士出任荆湖转运使。任满还朝,任太府卿、户部侍郎、开封府尹。因惩治豪强,得罪权贵,贬为德安(今湖北安陆)知府,再谪崇信军副使,安置衡州。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山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天下”,坚决主张抗战。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将聂山改名为聂昌。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议和的任务。议和时始终保持使者的气节和大宋尊严、与金国周旋。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杀害。南宋 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赵构追封聂昌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

陈自明

(1190 – 1270年)字良甫,临川城西乡人。南宁著名医学家,我国最早的妇产专家。嘉熙元年(1237年),编成《妇人大全良方》24卷,把妇科病症归纳为调精、坐月、难产、产后等八大门类,理论精辟,见解独到。书中有关乳岩(即乳癌)的论述,为世界首创。此外还著有《外科精要》一书传世。他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梃、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朱思本

(1273 – 1333年)字本初,号贞一,临川人,元朝著名地理学家。青年时代为了掌握地理知识,周游天下,广阅书籍,苦心钻研,费尽十年功夫,终于用计里划方格定位方法绘成《舆地图》,其精确度超过前人,是我国制图史上的杰作。明清以后所制新图多以《舆地图》为蓝本。他还著有《贞一斋诗文稿》行世。

祝徽

(1568 – 1634年)字文柔,临川钟岭祝家村人。与汤显祖、邱兆麟、帅机齐名,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他自幼苦读,博闻强记,但科场失意,大工业器晚成,年逾半百始中会元,成进士。历任山东道御史、山西巡按使、浙江巡按御史等要职。他一生风仪自励,步入仕途前,以教为生,安贫乐道,自珍自爱,唯以育才为已任;显贵以后,仍朴实谦恭,平易近人,且自奉甚俭,曾上疏将己节余俸银八千两交给国库,以佐军需。祝徽为文,劲骨奇姿,书法与文章独成一家。著有《十日言》、《壁经》、《十日言余集》、《在平篇》等传世。

陈际泰

(1567 – 1641年)字大士,临川鹏田人。青年时代与艾南英、罗文藻、章世纯致力写作。他文思敏捷,挥笔成章,名噪一时,被誉为明代“江西四家”之一。史书赞他“经生举世之高,一时无出其右”。著作《太乙山房集》14卷、《易经说意》、《周易翼简捷解》、《五经读》和《四书读》等多收入《四库全书》。

名优特产


临川贡酒

临川贡酒历史悠久。历史名人、北宋宰相王安石曾以此酒敬献神宗皇帝,深得神宗皇帝厚爱,由此而得临川贡酒美名。

临川贡酒采用优质原料、传统工艺精酿而成,清亮透明,闻香幽雅,甘绵爽净,低而不淡,回味悠长,先后获江西省名酒及中国食品名牌产品奖。临川贡酒为系列产品,有小瓶装、精装和普通装多种规格,畅销海内外,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临川西瓜

临川西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远在宋代,临川西瓜便因其瓜瓤脆沙爽口,汁甜纤维少,个大高产耐贮,并具有消顽止渴、解暑清热、疗喉痹、治血痢等独特药用保健价值,被宋诗誉为“冷比霜雪甜比密,一片加口沉疴痊”。改革开放后,临川成为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现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数亿公斤,主要品种为无籽西瓜和礼品西瓜,主要产地为腾桥、鹏田、东馆、湖南、七时岗、太阳等乡镇,西瓜远销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临川黄栀子

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也是提取国际市场俏销的天然色素和制作高级化妆品的上等原料。近几年来,临川积极发展黄栀子生产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精心扶植江西天顺生态有限公司,使之迅速壮大为大型黄栀子种植、研究、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兴建了18个黄栀子种植基地,黄栀子开发面积达6万亩,2005年争取达到12万亩,创建亚洲最大的黄栀子种植基地。

临川葛粉

《本草纲目》注:葛根性味甘、辛、平、无毒。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葛根含有异酮类化合物及人体必需的钙、磷、钾等多种氨基酸和硒、锗、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解毒生津、止渴、降血压血脂、治疗冠心病等作用。临川葛粉系立冬后选用优质葛根,采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品质优良、纯正卫生、洁白细嫩、清香爽口等特点,是纯天然的优质营养保健食品。主产地为罗湖、云山等乡镇。

临川花木

花木载培在临川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玉茗花(即山茶花),就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亲自命名的。近几年来,临川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花木产业,充分挖掘临川文化内涵,注重科技投入,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从而使临川花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了以孝桥、温泉、腾桥、太阳等乡镇为主的“百里花木长廊”,花木生产企业共50余个,种植面积达1.5万亩,草木花卉品种500余个,产品远销上海、福建、四川以及港、澳等20多个省、市、区。

临川灯芯草

主产于荣山镇。其全茎可做草席,茎皮可做榻榻米和蓑衣,灯芯可做枕头、蜡烛芯,入药有利尿、通淋、清热、安神、泻肺、行水、除水肿、癃闭、煎泡代茶、具有治失眠心烦等功效。

临川菜梗

临川菜梗选用优质芥菜梗为原料,经特色腌制后配以辣椒、大蒜等辛辣佐料腌制而成,形成辣中有咸,咸中带甜的特色风味。临川菜梗实际上是一种笼统的叫法。根据原料的不同一般分为菜皮,菜肉和菜梗,菜梗又有萝卜菜梗,芥菜梗和白菜梗三种。有时还按照腌的时间长短分类。

相关分词: 临川区 临川 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