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辽西会战

辽西会战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辽西会战


辽西会战从包围到消灭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只用了两昼夜,战果之大,进展之快,不仅在东北,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简介


辽西会战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9月2日辽西会战开始时,四野三纵七师奉命前往锦州,“去关南大门”。

实际上,早在1948年2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根据东北敌军有可能全部撤至关内的情况,致电东北野战军,要求其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南下北宁线,截断敌军由陆上撤退关内的通路,以便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即锦州作为“南大门”,应该关上。

到了1948年8月,我军在东北的总兵力约100万人。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

9月2日至10月1日,我军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到10月15日就一举攻占了锦州城。锦州战局直接影响了长春的形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一部投诚。至19日,长春解放。

随后,歼灭廖耀湘兵团成了辽西战场的重点。“我们连夜急行军,锦州解放的喜悦令全体战士热血沸腾,似乎也不知道累,比着跑过去,好像到晚了就打不着这一仗了似的。”老战士宴世禄回忆,据他事后了解,在10月23日至26日,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经过3天激战,负责守住黑山、大虎山阵地的10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廖耀湘兵团死死地拖在了那里,寸步难行。

至1948年10月26日,廖耀湘兵团10万精兵被我军重重包围……

随即,大围歼展开,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宴世禄所在的第三纵队并直捣廖指挥中心,一举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军部……

“被三纵一棒子就打碎了头。”宴世禄告诉记者,被俘虏的敌军形容三纵为“黑旋风”,动作迅猛,一下子就让廖耀湘兵团丧失了大本营,廖兵团一下子散了。

至10月28日拂晓,辽西会战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背景


当锦州和长春解放后,蒋介石和杜聿明于10月15日、10月18日两次飞赴沈阳,同卫立煌等东北将领商讨下一步作战方针,卫立煌仍坚持主力固守沈阳的主张,他认为锦州既已失守,解放军必将回师打西进兵团。解放军兵力几乎是西进兵团的两倍,而且无后顾之忧。而国民党军既要守沈阳,又要攻击锦州。南北分进,却不能合击,反倒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因此西进兵团应迅速撤回沈阳。林彪事后说如按卫立煌的计划,西进兵团退回沈阳,将不致失败得如此之快。廖耀湘则主张西进兵团先到营口再从海路撤退。他认为退回沈阳是慢性自杀,充其量不过是长春的下场。而向营口撤退,沿途没有解放军的主力,路程又短,只需两天的急行军就可到达。蒋介石考虑到,东北局势已无法挽回,只有将沈阳主力撤出东北才可免遭覆没,但到营口从海路撤离,一来时间已是10月中旬,距11月的冰冻期仅半个月,运输船只也不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无法撤出全部二三十万部队的。二来即使能全部安全从海路撤走,东北解放军必将大举南下,那华北地区国民党军是很难抵挡的。所以他想最好能在撤出东北前给予解放军一个打击,消耗其有生力量,挫伤其锐气,这样才能减轻华北的压力。加上空中侦察报告解放军攻占锦州后正向锦西、山海关移动,使他判断解放军在攻城时伤亡很大,无力守锦州,非经休整不能再战。所以主张从陆路撤退,乘机夺回锦州。平心而论卫立煌的方案太消极,蒋介石的方案在当时还是比较正确的,但全军撤退的最佳时机已错过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杜聿明提出折衷方案;以营口为后方,主力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如攻击得手,就进而收复锦州;如攻击不成,即逐次抵抗并向营口撤退。蒋介石立即同意了这个方案。由于卫立煌总是与蒋意见不一,很使蒋恼火,但临阵换将又会影响士气军心,所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代表蒋指挥东北军事,将卫立煌架空。

国民党准备


10月20日,杜聿明到沈阳传达蒋介石的命令:第9兵团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并以第52军占领营口,确保后方。第8兵团守沈阳。卫立煌对该计划心存疑虑,他认为第9兵团一旦在黑山受阻,加上新立屯的退路如被切断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因此他叮嘱廖耀湘,如情况有变,应立即撤回沈阳。杜聿明也指示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而廖耀湘本人更一心要退营口,甚至说必要时将不顾蒋介石的命令独断专行。因此这一方案在实施前就已有名无实。

10月21日,杜聿明飞抵葫芦岛,召集东进兵团军、师长会议,商讨策应西进兵团的作战行动,众人都认为当面的解放军阵地坚固,难以突破,现在又有向锦西、葫芦岛进攻的迹象。而东进兵团经多日作战,伤亡惨重,恐怕连抗击解放军的进攻都很困难,更别说进攻了。在此情况下,虽然下达了10月23日再次进攻塔山的命令,但各部行动迟缓。直到10月27日廖耀湘兵团被歼灭时仍在塔山一线徘徊,没有任何进展。

共产党准备


早在攻打锦州时,毛泽东和林彪就在考虑酝酿下一步的行动了。最初林彪提出先攻锦州,再打锦西的计划,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同意。当锦州、长春解放后,国民党军西进兵团行动犹豫不决,重占锦州,退营口,回沈阳都有可能。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也在不断根据敌情作出判断,改变决心,修订计划。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阻止国民党军从东北总退却。毛泽东主张打锦西、葫芦岛,因为锦葫守军是蒋介石的嫡系,不同于锦州守军是杂牌,在打锦州时卫立煌坐视不救,已遭很多人的不满。所以在打锦西时必会增援,只要沈阳主力增援锦西,就无法赶在11月营口封冻前从海上撤退。如果国民党军退守沈阳,则攻打唐山威胁平津,迫使敌空运沈阳一部增援平津,再回头消灭沈阳主力。但林彪认为锦西敌有十一个师,都是精锐部队,战斗力较强,而且锦西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大部队,难以在短时间里解决战斗。如在此时,国民党军乘虚占领锦州就会陷入被动。所以主张诱使敌西进兵团深入,打一个大歼灭战,全歼西进兵团。毛泽东采纳这一建议,要求其即刻部署,达成任务。

10月20日,林彪制定围歼西进兵团的具体计划:(一)原在彰武、新立屯一线的部队,第10纵队、第1纵队第3师、内蒙骑1师,固守黑山、大虎山地区;如敌撤退立即插到新立屯以东,切断敌退路。第5、6纵队分别在阜新西南、彰武东北隐蔽待机,如敌撤退则立即出动切断敌退路,实施包围。以上部队的任务就是切不可让西进兵团逃走。(二)原在锦州地区的主力,分为两个梯队秘密向黑山、大虎山前进,消灭西进兵团。(三)原在塔山地区的部队,第4、11纵队和独立第4、6师,仍坚守现有阵地,阻止东进兵团。(四)长春地区的部队,第12纵队到铁岭以南,牵制沈阳之敌;第1兵团率各独立师,向通江口、开原急进,然后视情况或参加围歼西进兵团,或牵制沈阳之敌。以上部队一律夜间行动,并注意保密。(五)独立第2师加强炮兵纵队的一个重炮营,夺取营口,并组织对海陆两方面的防御。另外还规定,如未在彰武一带抓住敌对西进兵团,敌向营口撤退,则除长春方面的部队外,其余各部将渡过辽河,在营口、牛庄之间消灭该敌。同日东北野战军发布《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要求各部队以连续打大胜仗的雄心,勇猛果敢,前仆后继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争取大胜,争取全歼东北敌军,解放全东北。

经过


10月17日,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占领新立屯。10月20日根据蒋介石的计划,以第71军的两个师及青年军第207师第3旅(相当于师)并配属兵团直属的两个重炮营,于10月21日拂晓向黑山攻击。

黑山、大虎山,西北紧接着平均高度达千米的医巫闾山山脉,东南是连绵约九十多公里的沼泽,在山脉与沼泽之间是一条宽约二十多公里的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狭长丘陵地带。北宁线和大连到郑家屯两条铁路和沈阳到锦州的公路都从此穿过,这是沈阳到锦州的唯一通道。而黑山大虎山就像是这条走廊上的两扇大门,开则畅通无阻,闭则路断道绝。同时还是廖耀湘兵团无论要重占锦州,或者退向沈阳,还是转向营口的必经之路。只有占领黑山大虎山才能确保西进兵团进退自如。廖耀湘和林彪都深深明白这一点,林彪早就命令第10纵队和第1纵队之第3师、内蒙古骑兵第1师,在黑山大虎山选择阵地,进行顽强防御,以掩护主力赶到。10纵司令是原任东北野战军王牌部队的第1纵队第1师师长有虎将之称的梁兴初,10月21日,10纵在南起大虎山铁桥,西到水淦宽约二十五公里的弧形正面展开防御,第28师居中守黑山城,第29师在左翼,第30师在右翼,1纵之第3师在黑山至大虎山之间守二线阵地,内蒙古骑1师为预备队,纵队所属炮兵团(共60门火炮)提供火力支援。10月22日各部进入指定阵地,立即抢修工事,林彪要求10纵务必坚守三天。

10月21日,西进兵团到达胡家窝棚地区,接近解放军在黑山大虎山的阵地。廖耀湘已无心重占锦州,他准备向营口撤退,虽然他在出发前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临机决断之心,但真正到了要他决断之时又犹豫了,向卫立煌、蒋介石发电请示,为等待卫、蒋的答复,整整浪费了两天极其宝贵的时间。此时解放军第10纵队刚到达黑山,工事未筑,立足未稳,如果廖耀湘能当机立断发动攻击是完全可能占领黑山大虎山的。但这一最佳的时机就这样失去了。就凭这一点,对于后来西进兵团的全军覆没,廖耀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0月23日,西进兵团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廖耀湘以先头部队第71军为主发起攻击,上午九时起,71军之91师和青年军207师之第3旅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143高地猛攻,解放军第28师之82团连续打退五次集团冲锋,抗击了整整一天守住了阵地。为纵队主力赢得了一天的战前准备时间,为黑山阻击战立下首功。廖耀湘作为兵团司令,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盲目轻视解放军的实力,首先使用第9兵团二流部队71军,而未使用精锐的新1军或新6军,使立足未稳的解放军又有了宝贵的一天时间巩固防御,这是他一大失误。

10月24日,廖耀湘集中七个师的兵力,在二百余门火炮和二百余架次飞机的火力支援下发动全线攻击。以青年军第207师之第3旅和有“国军之花”之称的新6军之第169师向黑山以东的高家屯一线实施主要突击,以71军、新1军共四个师向黑山以北尖山子一线实施辅助攻击,以新6军之新编22师向大虎山迂回。在主要防御方向上的解放军第28师,坚守101、92、90等高地,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攻击,工事毁而再修,阵地失而复得,战斗极为激烈。在最关键的101高地,国民党军发射的炮弹如同雨点般密集,战后在山上留下的弹坑多达六千六百余个,平均每平方米就落弹一发,101高地整整被削去两米,成了99高地,炮火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坚守101高地的第28师第84团之2营,与整整一个旅的敌军拼杀十个小时,白刃肉搏就有五次之多,最后全营五六百人仅剩二十余人,101高地和以北的62阵地都被占领,形势严峻,坐镇28师师部指挥的梁兴初立即命令组织反击,28师师长贺庆积亲临82团组织反击,但两次反击都告失利,贺庆积再全力组织第三次反击终于在天黑前夺回了阵地。经一天激战在解放军顽强抗击下全线毫无进展。这天锦州地区的解放军主力已陆续到达黑山地区,廖耀湘感到局势危急,重占锦州的决心动摇了。而第52军已占领营口、鞍山、辽阳,打通沈阳到营口的道路,廖耀湘决定放弃原定重占锦州的计划,改向营口撤退。

10月25日,廖耀湘集中所有重炮,支援第3旅和第169师继续攻击黑山,以掩护主力撤退。101高地,改由解放军第28师第82团之2营坚守,在表面工事几乎都被敌炮火摧毁的不利条件下,多次与敌肉搏拼杀,击退敌成营成团的集团冲锋。由于新6军下了死命令必须于当天占领黑山,第169师组织敢死队和军官突击队拼死猛攻。中午时分占领高地侧后的贺家洼子小高地,并以此为依托向101高地攻击,但82团立即组织预备队出击夺回小高地。随后169师又集中两个团以波浪式冲锋攻击101高地,此时101高地上解放军守军仅存百余人,终于不支,遂被169师占领。这样一来整个战场形势十分紧急,梁兴初从30师抽调一个营,加上28师的所有预备队,于晚六时发起反击,一举冲上高地,同敌展开白刃格斗,并以全部炮火拦阻敌后续部队,激战至天黑,重又收复了101高地。国民党军正面攻击不成只好向右翼迂回,又被刚赶到的第8纵队之22师所阻。黑山阻击,最终阻止了廖耀湘兵团向锦州的推进,为主力北上围歼该兵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三天惨烈的战斗中,解放军伤约3400人,阵亡751人。国民党军伤亡约8000人。此次战斗的激烈残酷程度,久经战阵的10纵司令梁兴初回忆说超过他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战斗。

10月24日,廖耀湘正式下达向营口撤退的命令,以第49军及新3军之第14师为先头部队,在新6军之新22师掩护下经大虎山以南撤退,然后依次是新3军主力,兵团部及新6军,新1军,71军为后卫。计划于25日黄昏停止对黑山的攻击,交替掩护撤退。

当西进兵团被第10纵队等部滞留在黑山地区时,在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分为两个梯队兼程北上,10月20日,第一梯队第1、3、8纵队分别向白土厂、黑山、大虎山前进;10月21日,第二梯队第2、7、9和炮兵纵队紧随出发。至25日,都已隐蔽进到北镇地区。就在各部急行军途中,林彪于10月22日、23日、24日连电各纵队、师首长,就围歼西进兵团的任务、战术等问题发出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各部在敌退却中与敌决战,采取拦头、断尾、夹击中间的方法以求全歼。以第10纵队死守黑山大虎山;第5、6纵队以强行军向半拉门地区攻击前进,切断敌向沈阳的退路;第3纵队向尖山子、二道镜子攻击前进,插入敌中央;第7、8纵队向台安攻击前进,切断敌向营口的退路。其余第1、2、9纵队则向新立屯、黑山攻击前进。因得到国民党军第52军到新民的不确实消息,命令独立第2师取消去营口的任务,返回新民地区,参加围歼西进兵团的作战。在战术上,林彪要求先观察好地形,选好主攻地点,然后集中尽可能最大的兵力、火力。在攻击时先以炮火进行破坏射击,摧毁敌重要目标,再实施数分钟火力压制,然后再以步兵冲锋。切忌地形未观察,部队未到齐,火力未配备,就仓促攻击。中央军委对此部署和战术均表示同意,但强调要以一部控制营口,阻止敌从海上撤退。

10月25日清晨,西进兵团按计划向营口撤退。不久先头部队第49军就与此时正向台安地区西北方向攻击前进的解放军第8纵队主力(欠第22师)和从营口返回的独立第2师遭遇,双方激战竟日,国民党军第49师第105师的前卫团被歼,49军军长郑庭笈根据战斗中当面解放军配有重炮的情况,判断遭遇解放军的主力,其实这是临时配属给独立第2师的重炮营。他认为往营口的道路已被切断,竟未向廖耀湘报告这一重要情报,而直接向卫立煌请示。卫立煌立即命令他率49军及附近的新3军之第14师、新6军之新22师退回沈阳,并命令辽南的部队在辽河上架桥,搜集船只,以接应西进兵团。

10月26日,廖耀湘得知49军南撤受阻,明白退营口已无可能,他曾考虑就地组织防御,等待沈阳和葫芦岛增援,但部队携带的弹药、粮食都不多,难以坚持,加上部队已开始混乱,要组织防御是不可能了。他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卫立煌来电让他迅速退回沈阳,并告之已派部队在辽河接应。尽管他知道即使退回沈阳也不过是慢性自杀,充其量不过是长春的结局,但在这样的局势下,也只有如此了,毕竟如果退回沈阳有问题也是卫立煌来承担责任。于是他下达向沈阳撤退的命令。此时解放军第6纵队已到达新立屯以西,切断其向沈阳的退路。随即与退回沈阳的西进兵团先头部队新3军之14师遭遇,6纵在开阔地形上来不及构筑工事,就利用村落房屋与敌激战,特别是第16师第46团不顾敌三面炮火,抢占姚家窝棚,切断敌14师与主力的联系,并一举消灭敌一个营。6纵18师也在厉家窝棚与敌展开激战,其中守厉家车站的一个营一天里连续打退敌十四次冲击。挡住了西进兵团退向沈阳的去路。同时第5纵队也及时赶到,以猛烈的穿插,打乱了新1军的队形,并粉碎了该军绕过新民向沈阳突围的企图。

从10月26日凌晨起,东北野战军的第1、2、3、5、6、7、8、9、10纵队及炮兵纵队按统一部署,对合围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绕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范围里西进兵团的五个军,展开大规模的分割围歼。其中1纵、2纵、3纵、6纵之17师、10纵由黑山大虎山正面从西向东突击;7、8、9纵队由黑山大虎山南面从南向北进攻;5纵、6纵(欠17师)由绕阳河从东向西攻击。

10纵首先于凌晨四时由防御转入进攻,向王家窝棚、朱家窝棚、大小吴家台等地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消灭了第49军、新1军、新6军、207师各一部及第9兵团直属重炮团和榴炮团等部。

林彪根据战场形势,适时下放指挥权,要求各部队发扬高度主动、机动精神,不顾伤亡,不怕打乱建制消灭敌人。各纵队大胆穿插于敌各军之间,哪里有枪声就向哪里,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剥夺敌收缩整顿的机会。特别是26日凌晨3纵第7师以营连为单位搜索攻击,其中有一支部队袭击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所在地胡家窝棚,尽管廖耀湘在突然的袭击下并未惊慌失措,立即组织警卫部队反击,并经过激战将解放军击退。但在战斗中兵团指挥部的通讯设施损毁严重,参谋人员死伤惨重,使廖耀湘失去了同部队的联系,从而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加上在3纵北面的1纵几乎在同一时间里攻击了新1军、新3军、新6军三个军的军部,使第9兵团最精锐的三个军也失去了指挥,各部队因为失去了指挥,无所适从,陷入了混乱和崩溃的状态。此后第9兵团只能组织师以下规模的抵抗。廖耀湘几经周折直到下午四时许才到达未受攻击的新6军之新22师师部,利用该师的通讯设施与各部队沟通了联络,由于只考虑时间紧迫,形势危急,廖耀湘在与各部队联络时不顾参谋长的劝告,在报话机上通话、下达命令都使用明语。使得解放军通过监听掌握了西进兵团的行动路线和计划,从而能迅速有效采取反措施。

在北平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得知西进兵团被包围,在日记中写到:“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在获悉包围西进兵团后,极为欣慰。

10月27日,解放军继续压缩包围,展开攻击。国民党军已近崩溃,除少数部队仍在抵抗,大部已溃不成军,四下乱窜。仅解放军第6纵队两个排俘虏的2000人中就有五个军九个师的番号,其溃乱程度可见一斑。

10月28日拂晓,廖耀湘兵团所部五个军十二个师及直属部队共十余万人,全部被歼,其中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至此,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结束。这一阶段消灭了东北国民党军的主力,取得了辽沈战役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致电林彪及东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热烈称赞辽西会战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总结


辽西会战从包围到消灭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只用了两昼夜,战果之大,进展之快,不仅在东北,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胜利,一是廖耀湘兵团在攻击过程中前进方向一变再变,先向西企图重占锦州,再向东南企图撤往营口,最后向东北企图退往沈阳,大兵团作战在敌攻击之下仓促改变方向,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二来兵团指挥系统在一开始就被打乱,使部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再加上兵无斗志,将领又在紧急情况下慌张失措,所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十数万精锐部队就全军覆没。战后国民党方面将失利的责任归咎于卫立煌和廖耀湘,客观地讲,如果采取卫立煌的方针,在锦州失守后就将西进兵团撤回沈阳,绝不会失败得这么快,毕竟要攻占有三十万精锐守备的坚固城市是要花一番工夫的。而蒋介石的重占锦州从陆路撤回关内的方针有其合理的一面,这一计划如在1948年8月前实施就能成功,因为那时解放军在辽南只有一个主力纵队,兵力薄弱,以沈阳主力全力攻击一定能达到。而当解放军主力南下开始北宁线作战后,要突破数十万解放军的防线绝非易事,已经失去了撤退的时机。也就是说此战的战略决策就已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作为战场指挥的廖耀湘在战术指挥上有着很多失误:在黑山下犹豫不决失去有利的战机,一错;攻击黑山时使用兵力上未及时投入精锐主力,二错;在退往营口时遇到阻击就轻率判断退路被切断而改变方向,并未坚决攻击以实现预定计划,三错;在指挥部被打乱重新与部队沟通联系时,只考虑时间紧情况急,而在通讯中使用明语,四错。有此四错,他是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相关分词: 辽西 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