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辽河兴隆村

辽河兴隆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辽河兴隆村


兴隆新村隶属于通辽市经济开发区辽河镇,位于西辽河平原腹地,西辽河蜿蜒于村南,东,西,北三面原为耕地所环绕。今居北望杜家围子,东接韩家围子,西靠111国道。

自然地理

一 兴隆村居民概况

兴隆村现有居民576户,2122口人(2008年底数据).该村姓氏比较庞杂,据统计,村中现在(2009年)共有49个姓氏,分为88个家族.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同姓氏和家族的联合体.

兴隆村有"七姓八户"之说.,即1937年并户时有七个姓氏董、李、田、陈、孙、秦、王等,比较有实力的有八户。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200多户,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至500多户,遂成今日人口之状况。

二 村名演变

兴隆村村名源于1937年并户,时值并户庆典,村寨西门门拱有一小蛇盘于其上,因当地人称蛇为小龙,又兼并户庆典,村子尚为命名,当地人迷信而命名为‘兴龙’,后经历次演变为今名。此村建村历史并不悠久,至今尚不足百年,但其村名之蕴意却很深厚。

三 土地状况

兴隆村地处西辽河之滨,土壤肥沃,西辽河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兴隆人。兴隆村原为一片宽广之地,地广人稀,自十九世纪放垦开荒以来,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成为耕地,人烟渐稠。据不完全统计,合作化时期全村共有土地面积9700多亩,其中耕地有7201亩(不包括水稻田)。经过历年开垦和西辽河的不断冲刷,耕地面积几经变化,至2003年有耕地8651亩。在整体搬迁后,土地利用有多种用途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

四 气候状况

兴隆村位于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气温最低可达零下三十多度,最高可达三十六度,相对于全国来说,该地气温温度偏低;但与附近地区相比,因处于西辽河之滨,气温温差相对较小。该地处于内蒙古草原向东北平原的过度地带,加之大兴安岭位于其西,该村降水量相对来说比较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该地临近蒙古和西伯利亚,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比较显著,常年盛行西北风且风力比较大。当地人有“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之说。

兴隆村乃后发展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地兴隆村的晴朗天气比较多,阴雨天气较少,无霜期短,土地积温较少,降水集中,比较适宜于玉米、春小麦的种植,为一年一熟。

五 水文状况

兴隆村有两条河流经过,南边为西辽河,乃本村的最大径流;北边为二道河子。其中西辽河对当地的影响最大,西辽河含沙量巨大,加之流域内降水比较集中,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当地人为此而修筑了西辽河大壕(即大坝)。现在,西辽河水锐减,当地人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水患灾害,又重新加固了堤坝,并加强了植被建设。由此,西辽河的洪水对兴隆村的危害程度极大的降低了,西辽河也由此恢复了恬静,静静的哺育着兴隆人。

六 自然资源

兴隆村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平原向山地,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动植物分布具有的地区特征。该村植物种类繁多,乔木有榆树、槐树、杨树、桦树、柳树、松树等;果木有沙果树、杏树、苹果树、梨树、樱桃树、枣树等。由于该村临近市区野生动物相对较少,无猛兽猎禽,其它诸如野兔、斑鸠、喜鹊、麻雀、猫头鹰等小型动物较多。当地有蛇均无毒。

兴隆村与通辽市区仅一河之隔,今年来有大桥相通,当地根据自己的传统特点与市区市场需求,展开了农业多元化改革。以前兴隆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很少种植其它农作物。现如今,该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了乳畜业,养起了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羊等。 在蔬菜种植业上,该村一方面种植白菜、芥菜、萝卜等传统时令蔬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了蔬菜大棚种植业,在棚内种植了番茄、黄瓜、豆角、大葱、芹菜等反季节蔬菜。

当地土壤肥沃,大力种植了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并有白菜,香菜,苦菜,黄瓜等诸多蔬菜作物,改变了以往只种小麦等几种单一的作物,使当地的农作物类型 多样化,满足了广大居民的需要。

七 交通状况

兴隆村地处辽河之滨,与通辽市区隔河相望。以前两岸没有桥梁相连,来往很不方便,基本上靠摆渡。2003年,哲里木大桥修通,彻底解决了两岸来往困难的状况,从此兴隆村与市区连为一体。兴隆村的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哲里木大桥修通前后,兴隆村的基础交通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的兴隆村与通辽的其它农村没有多大区别,基本上以土路为主,村中仅有的几条主干道,是以红砖铺砌而成,这种路路面不平坦且承载量很小,一般不超过3吨。现在兴隆村新居落成,居民区四面临路,路面全用沥青铺成,村东为柳荫路,村南公路仅靠西辽河,村西为111国道,是进入通辽的必经之地。在这发达的交通网上,兴隆村南过哲里木大桥进入通辽市区仅需几分钟,向北到杜家围子仅需五分钟,向西有更密集的公路横贯东西,将兴隆村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联系起来。

“要致富,先修路。”密集而便捷的公路交通网为兴隆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兴隆人也由此走出通辽,走向全国。

八 生态环境状况

兴隆村位于西辽河北岸,其地理变化深受西辽河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地人的活动影响了西辽河和兴隆村自然环境的变迁。

据村中老人描述,解放前后兴隆村与辽河此消彼长的相互影响,中有一片洼地为过渡地带,洼地中芦苇茂盛,洼地周围林木旺盛。在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由于缺乏燃料,大量砍伐树木,致使兴隆村西辽河段林木荡然无存,西辽河更加泛滥无常,经常毁坏农田。1948--1950年,为了解决西辽河水患,兴隆村与附近村子修筑了大壕(堤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此后,由于上游修建水库,用水过多,导致兴隆村河段水量减少直至干涸。在这之后兴隆村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恶化,1984年、1986年、1988年发生了三次洪水,尤其时1988年洪涝更为严重,冲毁了几百亩耕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为了改变生态环境,兴隆村加强了对河道的治理,重新加固了辽河大坝,在村中种植了许多树木形成了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昔日消失的动植物又重新出现在兴隆村,辽河水量也逐渐增多。

新居建成后,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兴隆村兴修了许多绿地,截止2008年底,已建成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九 娱乐设施

兴隆村为了给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修建了许多休闲娱乐场所。隶属于文化长廊的辽河大堤兴隆村段风景秀丽,人们可在饭后在河边休闲娱乐。在居民区内有许多健身器材,诸如篮球场,乒乓球台,这些设施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兴隆村气候温和,降水偏少,但因有西辽河流经,土壤比较肥沃,交通便利,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

相关分词: 辽河 兴隆村 兴隆 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