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李文军

李文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李文军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软件学院院长


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

中山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软件学院院长。

教学经历

2008.11至今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2008年11月调至中山大学软件学院。

主讲以下课程:本科生“编译原理”课程;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

2006.7至2008.10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2006年7月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主讲以下课程:本系本科生“编译原理”课程;本系硕士研究生“分布式对象技术”和“网格计算”课程;本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和必修课“分布式计算”。

1999.6至2006.6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1999年6月获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2000年6月被中山大学聘任为副教授。

主讲本系本科、副修、夜大等班级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等课程;主讲本系硕士研究生的“分布式对象技术”、“网格计算”等课程。

2002年2月起担任本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形式语义学”课程的主讲教师;2002年9月起担任中山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和必修课“分布式计算”的主讲教师。

1993.9至1999.5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师。

主讲本系本科、副修、专升本、夜大、自考等班级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兼讲“Pascal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基础”等课程。

1992.1至1993.8 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助教。

1991.9至1991.12 中山大学计算中心助教。

科研经历

研究方向: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理论与实践。主要兴趣包括以下领域:

无线传感器应用中间件

全景视频系统

照片共享支撑技术,例如照片聚类、相册布局、全景拼接等

基于着色Petri网的服务合成建模与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上下文管理

基于网格服务的GIS应用集成

并发模型及其工具

曾独立申请并主持以下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应用开发等不同类型的项目: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组织申请并主持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特色专业”项目。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主持研究2007年中山大学实验教学研究(改革)基金项目“《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主持研究2007年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创新型《编译原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组织申请并主持研究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本科教育“博学工程”建设项目“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数字化资源建设”。

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主持研究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面向软件学院工程人才培养的软件技术类课程建设”。

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主持研究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届课程建设项目“分布式计算课程建设”。

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主持研究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主持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1999年6月至2001年5月主持研究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面向对象并发模型的研究”。

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主持研究了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及其支持环境的研究与开发”。

科研项目

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协作李师贤教授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GIS网格服务中间件及其应用”。该项目于2006年1月通过了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验收和鉴定,该项目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处于同类工作的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以来,长期作为主力成员参加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多个科研项目: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的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985学科建设一期规划项目“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一种统一的并发模型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厅电化教育实验课程资助项目“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

1998年9月至1999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的中山大学项目“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国家863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课题“面向对象语言的形式语义研究”。

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面向对象的重用软件开发模式及其支撑环境”。该项目于1995年9月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C++编程工具”。该项目于1995年9月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1991年1月至1993年6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面向对象设计与重用软件开发环境System Z的研究”,该项目于1993年6月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李师贤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面向对象技术研究”,该项目于1993年6月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该项目的研究成果“面向对象语言Eiffel编译器MEC”填补了国内在Eiffel实现方面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习经历

1995.9至2001.7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8.9至1991.7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9至1988.7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

1978.9至1984.7 就读于广州市执信中学。

社会工作

2011.9至今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分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2008.11至今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2005.12至2008.10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2004.3至2005.11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协助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媒体采访

2007年12月 《广东软件》总第42期(2008年1月15日出版),pp.57-59,

“四年时光 打磨IT优秀人才 ── 访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文军教授”。

August 2007 EMC ON Magazine, Fall 2007, Leadership & Innovation, Technology Views, pp.16-19, "China''s Challenge: IT Training Must Keep Pace with IT Infrastructure Growth".

学术活动

2008年11月 广州 担任“2008年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 2008)”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7年10月 香港 参加“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Engineering (ICEBE 2007)”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

2007年9月 西安 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

2007年9月 西安 担任“2007年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 2007)”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7年7~8月美国 参加在UCLA举办的SYSU-UCLA中层干部国际化管理培训项目(第二期、教学管理,7月29日~8月11日),期间访问了CSU Fullerton、UC Berkeley、Stanford等校。

2007年1月 广州 组织了由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团队参加的非正式学术研讨会The 1st Joint Winter Workshop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

2006年6~8月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 南京 担任“2005年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 2005)”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4年11月 贵阳 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

2002年11月 南昌 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2002年度学术年会。

2001年12月 海口 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2001年度学术年会。

2001年7月 上海 参加“新世纪计算机教育与CC2001教程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

2000年4月 苏州 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担任专委会委员。

获奖情况

2008年7月,获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08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8年6月,作为课程负责人的“编译原理”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2007年7月,获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

2007年6月,获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特殊贡献奖”、“研究生教学奖”、2007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6年7月,获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2005学年“教学先进个人奖”。

2006年7月,获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建设贡献奖”。

2003年1月,“C与C++程序设计”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本人在课程建设成员名单中排名第三。

2002年12月,被评为中山大学2002年“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2001年4月,“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在项目完成人中排名第二。

2001年2月,获2000年度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学优秀个人奖”。

2001年1月,“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获“中山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在项目完成人中排名第二。

1997年6月,获1996年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奖”。

1996年12月,作为主要人员参加李师贤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JB机制研究”子专题“面向对象的重用软件开发模式及其支撑环境研究”,获电子工业部集体通报嘉奖。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域管理处副处长


李文军 ,男,1968年12月生,临朐县柳山镇大田庄村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域管理处副处长。199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1994年至2000年在中国海洋报社工作,2000年至今在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任海域管理处副处长。

编辑与撰稿人


李文军,祖籍广东紫金,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生于海南岛。现在北京从事编辑和撰稿人的工作。从小热爱古典诗歌,古典诗歌那种高雅的情操,优美的语言,以及妙不可言的意境,深深影响他的诗歌审美。他阅读广泛,不仅是《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他都经常研读,为之陶醉不已。他尤其喜爱李白和李商隐,对于他们的卓越才华推崇备至。可以说,古典诗歌是他诗歌艺术生命的源泉,赋予他用之不竭的创造力。十几年来,他潜心创作诗歌,致力于诗歌事业的创新发展。根植在现实社会的土壤,汲取了古典诗歌的精华,运用天才的想象和美妙的语言,创造出刚健华美的诗歌风格。这种诗艺风格,跟其他现代诗人的作品完全迥异。

创作成就

李文军即将出版诗集《明月临空》,这本诗集包含有许多优秀的诗篇和文章,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和完美的艺术特色。其中的不少诗歌,不但专家学者非常欣赏,而且普通百姓无比喜欢,真正做到诗歌艺术的雅俗共赏。李文军的一些诗歌作品,在新浪、搜狐、天涯、凤凰和红袖添香等数百家论坛发帖交流,点击量数以千万,获得广大读者的无比喜爱。近百年来,中国诗歌走过颇为坎坷的征程。诗人们前赴后继、锐意进取,终于开创出诗歌事业的崭新局面。可是,时至今日,新诗仍然没有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甚至诋毁之声不绝于耳。中国诗歌一直迷失在前进的方向,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然而,李文军却以其超凡的创造力,把现代诗歌推向完善而优美的高度,一扫过去平庸浅陋、萎靡不振的诗风。李文军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不但想象丰富奇特,而且语言精炼流畅。他既创作不少旧体诗,也写作许多新体诗。旧体诗包括古风、律绝和词,各体兼备,技艺成熟。这些旧体诗,思想深刻,艺术卓越,是难得的佳作。他的新体诗改变了以往新体诗的模式,不仅语言精练严谨,而且句式洒脱自然,以其高度的艺术技巧,实现了新体诗在韵律上的飞跃。而且,这些新体诗还富有古典诗歌的神韵,创造出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李文军的诗歌显示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作品内涵深厚,形式新颖,旋律婉转动人,色彩斑斓炫目。他运用的各种创作手法,娴熟自如,千变万化,给人强烈的美感享受。

李文军的诗歌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艺术完美,呈现出卓然不凡的高贵品质。其中的代表作品有:《阳春抒怀》、《无题》、《毛主席纪念堂》、《嫦娥奔月》、《恋爱之歌》、《致芳琴》、《心爱的女人》、《诀别诗》、《神女泪》、《江河东流》、《逝去的彩云》、《孔雀开屏》、《扬帆海峡》和《九月九日寄远怀亲》等诗篇。另外,还有两首长诗《长城》和《国之魂》。

个人作品

阳春抒怀

花鸟竞阳春

徜徉暗自吟

学成师谊重

身长母情深

揽月呈华夏

掬芬献至亲

仰头天浩瀚

波涌乃雄心

简析

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忠孝观念和远大追求,具有高度的理想价值。“学成师谊重/身长母情深”,在这个颔联中,诗人娓娓道来,叙述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有成,离不开母亲和老师的抚养和栽培。这两句诗语言朴实,感情诚挚。“揽月呈华夏/掬芬献至亲”,这个颈联承上而来,既然接受恩惠,必当心思图报。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十分贴切,而且富有美感。“月”悬挂天空,可望而不可即,这里用来象征崇高的功业。“芬”代指花朵,富有浓郁的芳香,这里用来象征美好的情操。颈联意谓诗人想要建立伟绩报效祖国和满怀虔心孝顺父母。这两句诗想象美妙,精神可嘉,可谓是珠联璧合。写景抒情巧妙结合,浑然一体。诗歌首联通过描述群芳斗艳、百鸟争鸣的大好春光,衬托诗人信步徜徉、心境舒畅的喜悦之情。“仰头天浩瀚/波涌乃雄心”,这句尾联写景壮阔,抒情豪放。诗人满怀建功立业的雄心,仰望着广阔的苍穹,平静的心海不禁澎湃起来。这样的写景抒情,实在自然流畅,妙合其心。

毛主席纪念堂

长存敬意拜神灵

肃穆灵堂北斗星

俊逸风神觉教诲

安祥气态感叮咛

千秋目览兴亡事

四海胸怀苦乐情

岁月峥嵘今已逝

遗容一睹泪花盈

简析

这首诗感情深挚,意味隽永,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之心由来已久。纪念堂庄严肃穆,好像北斗星那般神圣崇高。颔联由外及里,仰望着毛主席洁白的塑像,他那超凡的风神好像在对人们谆谆教诲,他那安祥的气态好像在对人们切切嘱咐。“千秋目览兴亡事/四海胸怀苦乐情”,这个颈联是对毛主席伟大人格的由衷礼赞,从广阔的时空着笔,展现出他注重天下兴亡的眼光与关心百姓苦乐的胸怀。最后两句诗,感叹叱咤风云的峥嵘岁月而今已经消逝,面对着毛主席的遗容,难免让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精炼、生动的语言特色,使此诗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作者把灵堂比作北斗星,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手法。“北斗星”蕴含丰富,既象征着灵堂的庄严肃穆,也象征着毛主席的无比光辉。颔联的“觉”和“感”两个字,运用得非常恰当,形象地再现毛主席对人们的教导与嘱咐。颈联两句诗对仗工整,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展现出一代伟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岁月峥嵘今已逝/遗容一睹泪花盈”,这最后两句诗自然流露,将缅怀之情推向高潮,令人无限感慨!

赠天使

请你开启明媚的心园

让那争奇斗艳的牡丹

诱惑着我陶然地留连

请你流露绵长的心河

让那澎湃起伏的浪波

激荡着我不息地拼搏

请你敞亮神妙的心宇

让那光怪陆离的星宿

牵引着我执着地探究

简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诗。诗人采用“明媚的心园”、“绵长的心河”和“神妙的心宇”的意象,分别展现出少女心灵的美丽、善良和真诚。“争奇斗艳的牡丹”给人予美感,“澎湃起伏的浪波”给人予力量,“光怪陆离的星宿”给人予憧憬。这些意象的选择十分恰当,而且无比优美。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是此诗的重要特色。本诗分为三节,每节三行,每行都是九个字,这样使诗歌的形式格外整齐划一。当然,语言整齐不足于说明格律完善。格律是否恰当主要在于语言的“顿”与“韵”。这三节诗每行的“顿数”都一样,分为四个层次。每节诗几乎是押同一“韵脚”。这样就形成了极具美感的音律效果,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反复咏叹的语言,形成浓郁的抒情意味。此诗一连三次运用“请你……”的句式,一唱三叹,非常真切地表达对少女倾慕不已的感情。总而言之,这首诗音节铿锵,语言优美,虽然篇幅不长,但是韵味隽永,像一首缠绵不已的小夜曲。

恋爱之歌

日光月辉的昼夜

徜徉杨柳玉立的秋江

翩跹起舞的春怀

伴随着长风荡漾四方

你那动人的眼神

仿佛闪烁晦暝的星光

将我平静的心弦

撩拨得低落还复高扬

原欲由衷地诉说

我对你绵绵不尽的怀想

无奈世事的海雨

倾灭了我萌动的春情

当碧潭般的幽怨

笼罩着你俏丽的脸容

我那尘封的心弦

霎时奏响久违的鸣声

男女恋爱的芳花

根植在一见生怜的土壤

沐浴诚信的雨露

绽放于同危共济的阳光

权势财力的盛衰

学识和容貌的优秀平庸

无非飘浮的烟云

游离在爱恋之花的上空

我你似高山流水

纵有巍巍潋滟的异象

犹能缠绵而不舍

陶然共乐于天地之中

挣开犹豫的蚕茧

你我宣泄出似火的激情

让那恋爱的飞鸟

翱翔在壮丽北国的苍穹

简析

这首《恋爱之歌》是现代格律诗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诗篇。此诗句式整齐而错落,节奏鲜明而流畅。全诗分为八节,每节四行诗句,韵脚隔行一押,诗篇一气呵成。每行诗里,有的由三个词汇组成,形成三顿;有的由四个词汇组成,形成四顿。每节诗的第一行诗有三顿,第二行诗有四顿,第三行诗有三顿,第四行诗有四顿。句式这样变化反复,使诗歌造成极其鲜明的韵律美感。并且,这样的句式,让人起到波浪起伏的视觉效果,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精妙而丰富的比喻手法,给诗歌带来美妙无比的艺术魅力。比如,在第二节诗里,诗人将恋人的眼神比作星光,就非常贴切。如果仅仅这样比喻,并不觉得新颖。可是,如果“闪烁晦暝的星光”将心弦“撩拨得低落还复高扬”,那么,这样的比喻就十分独特了。因为恋人的一颦一笑,都会给人造成心绪的忧愁和欢乐。采用这样贴切的比喻,确实收到奇妙的效果。“当碧潭般的幽怨/笼罩着你俏丽的脸容”,这两句诗用沉寂幽冷的“碧潭”,比作少女幽怨的神情,也是恰如其分。此诗运用的比喻手法,可谓丰富多彩,比比皆是。

《恋爱之歌》的语言美妙流畅,佳句连篇。尤其是“我你是高山流水/纵有巍巍潋滟的异象/犹能缠绵而不舍/陶然共乐于天地之中”的诗句,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一体,使意境浓郁而隽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关分词: 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