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

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




图书信息


作 者: 王磊 编

丛 书 名: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34582 出版时间:2007-07-01 版 次:1页 数:20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育与考试 > 中等教育

内容简介


《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以对话的形式,与高中化学教师讨论如何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若干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材、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采取问答式的编写方法,编写中尽可能避免过于理论化的说教,尽可能从课程实施者的角度来看待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可供高中化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和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供化学教研员和其他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单元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设置与结构

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体结构和总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3.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设置目的是什么?

4.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设置思路是什么?

5.必修模块的学分与必修学分是依据什么设置的?

6.高中化学必修学分为什么是“4+2”,而不是“6+O”?这样是否会削弱化学学科的地位?

7.高中新课程各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

8.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完全独立的吗?

9.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关系是什么?如果高考文科生只考必修模块,那么学习选修模块有什么意义?

10.高中化学各选修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前后基础关系吗?水平高低有差别吗?可以相互替代吗?

1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一模块是否只为文科倾向的学生开设?

12.“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果只有少量学生选学,教师也不愿意教,这一模块是否可以不开?

1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一模块是作为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吗?

1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还有哪些模块也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1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其他模块中还承担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功能吗?

16.“实验化学”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个模块可以只讲不做吗?

17.选修模块都必须进入高考吗?如果不进入高考,只是学生喜欢选修,那么学校要开设吗?

18.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否会让许多化学教师没有课可教?工作量不满?

19.如果理科倾向的学生只学两个选修模块,建议他们学什么模块?为什么要求学校应开全6个选修模块?

20.为什么鼓励教师既要能够胜任所有模块的教学又要对某些模块的教学有所专长?

第二单元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教材

2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22.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核心知识内容有哪些?

23.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内容有哪些?各模块过程与方法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24.高中化学新课程中STS内容有哪些?各模块STS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25.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功能有什么变化?

26.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有哪些版本?主要特点是什么?

27.教材如何引导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28.新教材如何弓l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29.如何理解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及水平要求的层次性?

30.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弹性较大,该如何理解和使用?

31.“化学1”、“化学2”涵盖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原理、有机化合物基础,化学实验和基本计算各类知识。这么多重要的内容与72学时构成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应该如何看待新课程与学生学业负担的问题?

32.有人说:“必修模块的内容是深度降低、广度增大,但广度太广了,好像什么都说到,什么都不落实,学生把握不住,教师心中没有底”。应该如何看待此问题?

33.“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实验化学”三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没有规定化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那么在实施中该如何处理化学本体的知识内容?

34.对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被教师认为很重要的知识内容是否需要补充?

35.有的老师认为:“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学习梯度比较大,教学难以衔接,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应如何看待此问题?

36.教材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如何对待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是“拉平求平均”,还是“求层次求多样”?

37.教材的内容和篇幅一定要与课时严格对应吗?如何看待教材的“薄”与“厚”?

38.如何理解和处理教材正文内容与教材后习题间的关系?教材中没讲而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学中该怎么办?

39.新教材体现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那么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又该如何体现选择性?

40.目前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辅材料中的习题不配套,对此应该怎么办?

第三单元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41.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是什么?

42.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43.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

44.高中化学学习方式的变化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有何新的要求?化学教学的方式应作哪些改变?

45.不同的模块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有何不同?

46.实施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47.实施“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48.实施“化学与技术”模块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49.实施“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50.实施“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51.实施“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52.实施“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53.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仍采取对所有学生“一刀切和一味强调对化学学科知识深讲多练的做法。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知识内容的深广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54.如何解决学生在新课程中“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的问题?

55.教材中的学习活动栏目各有什么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使用?

56.在推动新课程的进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

57.如何处理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讨论以及教师讲授的关系?

58.化学课堂中演示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录像、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各是什么?应该如何利用好它们?

59.新课程中是否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应如何引导?

60.交流研讨是新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什么?

61.有人认为:“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就是探究式教学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是否就无法开展科学探究?

62.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合理地确定探究的核心问题?针对哪些内容和环节组织学生能分组活动?针对哪些问题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是否有必要?应该如何进行?

63.在基于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重要的结论和要点?课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

64.如何处理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关系?如何看待既认真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老师认为新教材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减轻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负担;也有老师认为拿到新教材后不会进行教学设计,不知该如何实施教学。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65.如何评价目前各地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优课与日常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66.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备课、地区的教学教研应如何进行,各起什么作用?

第四单元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考试与评价

67.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什么?

……

第五单元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不再完全停留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层面,他们面对新课程的物化形态——新教材,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形态——学校和课堂中的课程,感受到、体验到、思考到了很多。他们对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学想说的、想做的、想问的也很多。他们非常渴望加强交流,吸取专家和同行的实施经验,消除困惑和烦恼,拓宽思路和视野。正值此时,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编写本书,真是太有意义了。

我们作为课程标准的研制者、教材的编写者、新课程的培训者以及学校和课堂实施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在这几年当中与实验区广大老师有了从未有过的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一方面切切实实地看到老师们为实施新课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这几年当中实验区一线老师们发生了积极变化,他们从开始的怀疑、排斥、畏难逐渐发展到平静下来认真思考、理性认识再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他们从开始对新课程的简单理解、片面认识逐渐发展为能够比较全面地理解新课程的变化、辩证地认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地处理教学与评价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强烈地体会到老师们面对新旧课程和教材更替过程中观念上的冲突与困惑、认识与操作之间的矛盾与落差、教学与管理之间的不协调等,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这次受出版社委托,组织编写此书,感到责任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