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黎族医药学

黎族医药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黎族医药学




医学简介


查考黎族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医药文化,无不记载着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鸡卜、杀牲求神治病等,黎族中普遍存在。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请巫师到家中杀鸡、杀猪、杀牛祭神救治,这种施巫术的人,男性称“道公”,女性称“娘母”,这种施巫术治病的史迹,20世纪50年代仍有巫术的残存,说明是黎族崇神的医学模式。但是除杀牲求神治病之外,还采用草药治疗,草药医是黎族先民传授下来的特殊医技,有内服草药、外敷草药、蒸熏法、骨伤疗法、佩药法。

黎族医疗方法的传授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教,一代一代传授下来,传授方法,开始由“药母”带着学徒上山去识别药物,称为“踏草”,包括药用植物(草药)的名称如根、茎、叶、果形态,生长的地方等。草药医平时就留心察看,那些草药生长在什么地方,遇到病人需要用时,就直往那里采集。学徒先掌握草药的作用,识别草药使用方法后,就由“药母”杀鸡祭神,搞一种传授药方的登药仪式,黎族人称为“交刀”。交刀后,学徒才可单独采药行医。

从医学模式史料查考,黎族医术的原始时代,主要是祖先崇拜,鸡卜、杀牲祭神治病的崇神医学模式。到20世纪50年代,已发展到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医学建设的发展和黎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如黎族苗族自治州医院、黎族苗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黎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黎族苗族自治州妇幼保健所、黎族苗族自治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医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药材公司等。足见黎族地区医学的发展已从崇神医学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药物资源


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一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辐射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为我国的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地区种植南药的历史悠久,是南药品种原产地。据明代张天复著《皇舆考》一书所列举,就有槟榔、沉香等,槟榔的种植已有1500年的历史。全岛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占南方广东植物的70%,可入药的植物达2000多种,占全国的40%,《中药大辞典》中收载的就有500种,其中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灵芝据调查有38种,占全国的59.4%。

这些药材,分布于各县的丘陵、山地、水泽地,保亭、琼中、白沙、乐东等县。

为了有效地发挥海南岛的南药产品的多种效能,提高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单位已在规划进行南药产品的种植加工等综合利用。筹办南药提炼车间,准备提炼榔君疳积片、海马补肾片、巴戟补肾片、香砂益胃胶囊、益智健胃片等各个中成药品种。海南药材场已成立一个南药加工场,准备加工槟榔花茶、丁香酒、益智罐头等;槟榔已制成槟榔牙膏畅销市场。丁香和白豆蔻的引种研究取得进展。据海南省医药公司统计,1990年槟榔产量14700担。益智19530担。砂仁390担,巴戟100担。这四大南药分布在民族地区。

海南粗榧(红壳松)树皮已提炼出21种单体生物碱,其中三尖杉酯碱、高山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具有抗癌作用,对自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也有较好的疗效。已经多家肿瘤医院临床试用,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作用,对其他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的效果,已列为特种经济植物。

五指山区的灵芝,是我国灵芝的集中产地。现代医学检测证明,海南灵芝含有氨基葡萄糖、多糖类及甘露醇,对许多慢性病等都有治疗的作用。

海南海马称作海南人参,是中药的高档产品,已人工养殖成功,医学家发现海马有防治食管癌、结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的作用。

还有珍贵的燕窝,已经人工合成产品。其中万宁大洲岛的为真品。

特色诊疗


黎族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不统一,医术传授都是采取师传徒接,口传心授的方法及自己在治病实践中积累经验。黎族医药就是这样在乡村民间传承。其医技医疗手段,多同壮医疗法相近。大致分为内服法(煮水内服、冲盐水内服、冲酒内服、榨汁内服)、外用法(外擦、外敷、外洗)、捻痧法、佩药法等数种。

内服药:把捡来的草药洗净,放入土罐内加水煎好,即可口服。如黎医治疗感冒发热,就是采用黎茶(现五指山茶)煎水服。大腹病(肠寄生虫、疟疾脾肿大)用槟榔果煮水内服。对肠寄生虫、蛔虫、蛲虫病,即挖苦楝根剥皮煮水服治。

用药冲盐水内服:在益智成熟季节采下来的益智果,淹在盐内,对急性腹痛病人,即用这种淹在盐内的益智果捣烂冲盐水内服治疗。对腹痛腹泻病人,即用草豆蔻果捣烂冲盐水内服止泻止痛。

用药冲酒内服:黎族地区,黎医遇有内伤、外伤病人,常用熊胆或熊膏冲酒服治。

榨药汁内服:黎医治疗发冷发热(疟疾),即用青蒿榨药汁冲水内服。

外敷疗法:外敷疗法在黎族中应用较广,常选用草药的叶、根块、果皮或树皮,将药捣烂外敷患部,治疗外伤肿痛或炎症肿痛等。选用的草药有大青叶、一点红(蒲公英)、石榴叶等,捣烂外敷患部,每日换药一次,至脓液排出。据黎医称,这些草药有祛污生新的作用。

治骨伤疗法:黎族医生遇到外伤骨折病人,常选用榕树根、接骨草、舒根藤、鸡骨草等加酒糟捣烂外贴损伤部位。外敷前,先用熊膏酒外涂散血消肿,然后外敷接骨药,再用竹板外固定包扎。

外洗疗法:对受伤的感染伤口,常用大青叶煮水冲洗。用药水蒸熏,待药水冷却后,用其洗浴或泡浴,治疗皮肤病。

外蒸熏疗法:此法用于皮肤病、癫疥,可杀虫消毒。常用苦楝叶、紫珠叶、黄果叶、艾叶等数种草药,用大锅煎出药水,放在大盆内,盆上架着长板凳,用草席围身,进行蒸熏,促使患身上的汗水直流,直待药水冷却,至适当温度,再用其冲洗治病。

捻痧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劳累后筋骨疼痛,选用头额。鼻梁、颈背、腰部、小腿、胸窝等部位施术。即方便,见效也快,捻痧后的病人要卧床休息,不得再受凉吹风,一般数小时后见效。

佩药疗法:选用芳香植物的很块、叶子、果实等,如益智、良姜、沉香、降真香、香茅等,用红色丝线串系,给患者佩载在颈项、胸前、手腕,也有缠在腰部的。多用于体弱多病的儿童、妇女、老年人,因芳香气味有兴奋作用,可振作精神。

此外,黎族地区猎取到山鹿、猴子、豹子、黑熊等,都利用制成鹿茸、鹿骨膏、猴子膏、熊膏、豹子膏等。清代后期,采取“抚黎政策”,办学校,开商店,贸易交往发达,黎族同汉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医药也非常兴盛。清末民初,黎族县境的沿海县城,如陵水、保城、藤桥、三亚、崖城、九所、黄流、冲坡、佛罗、感城、八所、新街、昌城、昌化港等城镇,都开设中药店,为当地群众治病,还收购当地中药材如槟榔、益智、沉香、草蔻等著名南药。说明黎族医药和汉族的医药在清代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了。

相关分词: 黎族 医药学 医药 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