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地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白岩村、响水岩、雷公山顶、高岩村、水溪村、莲花等地,总面积4354.7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并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公园。

中文名称:雷公山森林公园

所属地区:西南

地理位置:贵州省雷山县

面积:4354.73公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公园信息


公园名称: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所在省市: 贵州雷山县

公园海拔: 海拔1000-3000米

公园面积: 4354.73公顷

简介


雷公山森林公园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古老,珍稀树种较多。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植物1390种,动物51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43种,其中,动物23种,植物20种。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秃杉和天然秃杉林,是目前国内仅存3个地方中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天然秃杉林研究基地。

开发意义


雷公山山势雄伟、植被类型多样等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中山、高中山气候、植被垂直变化景观。雷公山顶峰景观夕响水岩多级瀑布景观、响水岩山地水库景观,高岩大峡谷景观,山顶苔藓矮林景观和苗族风情村寨白岩,乌东、高岩,水溪、莲花,掌坳等,这些景观可供科学考察和旅游业的开发。

雷公山森林公园是一颗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璀璨的绿色明珠,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建设和保护好雷公山森林公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大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与支持下,我局确立了"保护、科研、富民"的指导思想,采取"堵一扇门、开一条路、搭一座桥"的管护措施,使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机构不断健全,现管理局下设7个科室、5个管理站、1个实验场、4个林业派出所、3个检查站,人员编制116人,基本具备了一支功能较为齐全,实力较为雄厚的管理科研队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管理局有办公室、实验室、标本室、专家接待室等设施,基本满足办公、科研等需要;完成了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并出版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等,这些都为保护区开展科研等工作创造了条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一块集靠科考与生态旅游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宝地,是贵州东部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处女地,是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秃杉天然群落等的理想基地,深受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青睐。

景区特色


雷公山,苗“岭山脉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1800米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在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海拔2178.8米,万山拱卫,岿然独尊,为黔东南第一高峰。

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

雷公山顶呈一个台,长约350米。其上有井,水深过膝而终年不涸。这里景色优美,是观日出、望云海的好地方。清晨,旭日从东边升起,犹如火红金球,光耀万峰,遍野金红。半山腰,茫茫白雾,填壑塞谷,缓缓涌动,升腾。春夏之交。时而风云滚滚,雷声隆隆,大雨滂陀;时而豁然开朗,晴空万里,山川锦绣。雨后初晴之际,水雾蒸腾,云涛泛涌。气势磅礴。有时,可看到五彩缤纷的佛光。雷公山气候独特,暗雨变化莫测,阴天较多,盛夏如秋,宜于宜于避暑。

雷公山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是国内第一个以秃杉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区内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雷公山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场所”,生物种类近 2000种。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珍稀植物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揪、马尾树、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水青树、金佛山兰、福建柏等。据有关专家综合考察证实,雷公山已鉴定的动物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猕猴、黑熊等。雷公山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天然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有多类多属的动植物。

春天盛开的杜鹃花树干比一般常见的高大,花形有如碗口大小,形似喇叭,色彩艳丽,有红、白、粉红、紫色等。还有一种名贵花种,称之为白玉花,未等绿叶披身,枝头早已白花点缀。雷公山四季有花开,四时闻鸟鸣。 雷公山的原始森林中,森林植物有54科、135属、286种、14变种,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浓厚色彩。有许多珍贵树种:秃杉、花榈木、小叶红豆、楠木、裂叶白覃树。蕴藏有多种经济价值高的植物,有营养价值高的猕猴桃和提取芳香油的木姜子;还肴许许多多的樱桃、杨梅、甜包、板栗等野果。盛产天麻、党参、雷五加、三七、杜仲、白芨、蛇连、血藤等名贵中药材。动物有:白鹇、大狗熊...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 4730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509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416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是个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构成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森林植被不仅对黔东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及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支柱作用,而且对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流露量的补给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的重要维持者。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古老奇特的民族风情,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品种繁多的地方特产等,与贵州中西部喀斯特风光形成鲜明对照,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生物资源


已经鉴定的各类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植物1390种,动物518种。列入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有41种,其中: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秃杉、水青树、马尾树等18种。动物有大鲵、鸳鸯、黑熊、穿山甲、猕猴、藏酋猴、大灵猫、小灵猫等23种,是中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尤其是活化石植物 ——秃杉及秃杉林,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是目前国内仅有3个天然秃杉群落分布区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原生性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