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佬族

佬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佬族


佬族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大部分居住于老挝(约三百万)和泰国(约一千五百万)。泰国的佬族大部分聚居于东北地区,但也有很多出外打工者在其他地区,如曼谷工作。佬族使用老挝语或者是伊森语的各种方言。很多人认为这两种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言。但是由于20世纪的泰国化运动,在泰国东北地区的人更愿意使用“伊森”这个词。但实际上佬族作为一个整体,仍有很多文化上的共通之处。



历史


早在中国西汉古籍中,就有“寮”族的记载,属骆越(雒越)族一支,分布在从广西、广东到中南半岛的广阔地区。

佬族的历史包含了老挝的历史以及伊森地区的历史。二者分殊始自十九世纪,1827年,万象(永珍)起兵反对暹罗(今泰国)遭到镇压之後,大批居民从现今老挝地区迁徙至伊森地区,使得老挝本土人烟稀少。两个地区的分裂被1893年及1904年的法暹条约确认,使得伊森和老挝两地区之间的分界成为暹罗和法属印度支那的边界。

此後,泰国及老挝逐渐向分别以泰族及佬族为中心的民族国家转型。在伊森地区,这意味着「泰国化」,即加强人民对泰国的忠诚度。这尤其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宁愿自认为伊森人而非佬族,因为「伊森」(原意为「东北部」)暗示隶属于泰国,而「佬族」则表示对老挝效忠。相对地,在老挝,同样的过程激发了提倡佬族语言及文化作为国家语言及文化的行动。

分布


老挝国的佬族人口是三百万左右,占总人口的50%。(大部分的残余是山岳民族的人们)在老挝,种族学意义上的佬族主要指老龙族(低地佬族)。在泰国,佬族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主要聚居在伊森(约一千五百万)和曼谷(据估计至少有一百万自伊森移来的佬族),在中部泰国地区,也有种族学意义上的佬族存在,不过他们已经逐渐同化入占主体地位的泰族中了。在柬埔寨,也有小规模的佬族社区,主要是在原老挝国的属地上丁(老挝称为川登)。在越南和中国也有小规模的佬族分布。各国佬族侨民的人数不详,大约估计在五十万人左右,主要是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和巴特寮战争造成的难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暹罗(今泰国)最後的一次官方普查中,佬族作为单独的种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作为“泰国化”的一部分,“佬族”现已不作为单独的种族被统计,因此,究竟泰国人口中多少人有佬族血统,今日已经不再清楚。

语言


佬族说的语言是老挝语和伊森语。这两个语言都存在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其中万象方言已经被接受为老挝语的标准语言;伊森语当中并没有标准方言,不过大部分的伊森语方言都能够和万象方言相互沟通。老挝语和伊森语大部分的差异是在于伊森语中拥有大量借自泰语的字词,或者是因为19世纪後期老挝族和伊森族分隔开来之後,彼此采用了不同的新词来称呼外来的新概念(比如说「机车」在伊森语中是lotmotorcy,而在老挝语中是lotjak)。

文化


伊森族与佬族在经济上都很贫穷,这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土地相对而言比较贫瘠而且气候干燥。因此佬族最常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给农业(subsistencefarming),另外拥有少数几个都市中心。

佬族和伊森族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佬族和伊森族的饮食特色为鱼露、辣椒和糯米。不过它们的饮食也吸收了一些法国料理和相当多的越南料理元素。由于佬族所居住的乡村地区比较贫穷,这让他们的食物材料和伊森族比起来更为有限。

佬族和伊森族的民俗音乐是morlam风格。自从1980年代开始,来自于伊森族的morlam音乐已经在文化上对佬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婚姻习俗


婚前要过礼

佬族的未婚青年女子在节日里可以自由地和男子唱歌交际,但婚姻必须由父母包办。男孩五六岁时,家长就替他物色对象,遗谋议婚,经女方父母同意及合八字后,即选择吉日,遗谋人携猪肉四斤至女家订婚。婚前二十天左右,男方把彩礼送到女家,名为“过礼”。姑姑侄女先后共嫁一家,叫“重饭”。男方须另备小猪一头,送给女方供祭祖先。

对歌到天亮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亲戚和房族六至十人携带礼品随媒人到女家去接亲。接亲的人来到女家村外时,女方村中男女青年携带凳子、清茶等招待他们在村外休息,称为“拦门”,并唱拦门歌。歌词内容是不断地提出难题,要接亲人以歌回答。回答的歌叫“拆门歌”。接亲的那一方如能逐一回答,就算是“拆”了“门”,祗有“拆”了“门”,女方家才派一老人请接亲人进材,一般这种对歌都要进行到晚餐时分女方才肯罢休。这一天,女家设宴款待接亲人,请房族、姻亲、送嫁的女伴来家作陪。宴散后,女家便选男女青年各二人,陪伴接亲人中的青年男女各二人,开“歌堂”两处,召队集村中其他男女来此陪客唱歌,男客女陪,女客男陪,一唱一合,直到天亮。

新娘踩泥土

清晨,在新娘离家之前,举行“交亲”仪式,交亲仪式结束,由大嫂或大姐将新娘背出屋外,放下时新娘必须站在泥地上,而不能站在石头上,因为泥土是生长粮食的,石头是不能长出粮食的。若放在石头上,日后就没有吃穿。接着,接亲的妇女导新娘前行,女家也邀集房族亲戚五六十人至一百多人送嫁,名为“送亲”。

婚后居娘家

新娘进屋后,并不举行结婚仪式,祗在祖先神龛前烧香点烛,由一个青年伴着,同拜祖先,表示感谢祖先之意。结婚的当天,新婚夫妇并不同宿,新郎和新娘都要陪伴着贺客和亲友过夜。次日早餐后,新娘便随同送亲的人一起回娘家。直到第二年二月社日,男家才接新娘回自己家过节。而到这天晚上夫妻才得同房共宿。次日新娘仍回娘家居住,平时祗有在农忙季节,新娘才暂时回男家短住几天,直到怀孕生子后才不再回娘家久住。

风情


佬族自纺自织自染自缝

佬族历史悠久,佬族主要聚居于山峦起伏、竹木苍苍的桂中北部地区的罗城佬族自治县等地,世代传承农耕生活,以种植水稻著称。佬人祖祖辈辈穿衣用布,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

土布制法与别不同

用蓝靛染成的土布,被视为珍贵的布料。其染制方法与众不同,把每条长约两丈的土布放进蓝靛染缸,反覆晒染多次,使蓝色色泽均匀,然后用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待晾干后,用石滚滚压或棒槌敲打。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姑娘们的"送嫁衣"和老年人的"防老衣"都用这种布料做成。

同年鞋

姑娘们还用它做成"同年鞋",作为"走坡"时送给情人的定情物。如果做成单梁船形鞋送给老人,那是对长者的最大尊敬。用它做成背儿带,再用五色丝线绣上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精致美观,栩栩如生,更充分显示了佬族妇女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趣。

相关分词: 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