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琅琊古刹

琅琊古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琅琊古刹


琅琊古道长约500米,条石铺成,婉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 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走着走着,突然苍山横卧,道尽路断。



地理位置


琅琊古刹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琅琊古道


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走着走着,突然苍山横卧,道尽路断。可是,你继续前行,一转弯便豁然开朗,只见古道依然,一座青石砌成的拱形门楼,镇于两山之间,楼额上刻“峰回路转”四个大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峰回路转”门楼,隐约可见一小亭掩映在树色之中,这就是蔚然亭。亭之大小、格式,约如醉翁亭中的意在亭。固亭旁有一座和平水库,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和平亭。现在,和平水库改名为深秀湖,亭亦改名蔚然亭。一亭一湖,蔚然深秀,相映成趣。蔚然亭是游人途中小慈兼赏景的好地方。坐在亭中举目南望,两山之间一汛湖水,使是深秀湖,湖水清澈如镜。湖上筑有丸曲桥,游人可以从桥步行至湖的彼岸。湖水、蓝天、苍山、古树、曲桥、小亭、飞鸟、游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画。极目山峰重叠,古树葱宠处,便是琅琊古寺了。

琅琊寺


琅琊寺距醉翁亭约1公里许,居琅琊山深秀之处。

初建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71年),名宝应寺,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会同山僧易名开元禅寺。

以后又几经兴废,现在的寺院大部分为清光绪年间重建的,称开元律寺,系我国东南名刹之一。建国后,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该寺因位于琅琊山上,长期以来人们就简称它为“琅琊寺”。1984年滁州市地名办公室报请市委批准,正式命名琅琊寺,扩修了琅琊古道。 琅琊寺占地约1平方公里,前有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简称大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殿中供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观音等佛像,“文革”中全部被毁。1981年重塑,更显光彩。大殿后院的墙壁上有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被世人誉为“眉目津津,向人欲语”的衡世绝笔。此像原置于琅琊寺东北的观音殿中,后殿毁于兵火,像就移至此,镶嵌于壁上。 大殿前有一放生池,名明月池,池上建有明月桥。每当月白风清之夜,站在桥前池畔,观月赏景,更显得清幽绝俗。池左侧有明月观,原是道教佛堂,现设茶室,游人可在此小憩、品茗。大殿后有藏经楼,原藏有佛教经书甚多,其中一部《贝叶经》,相传系大唐高僧玄奘从“西天”取来的,弥足珍贵。

此外,还藏有唐伯虎、文徵明、郑板桥等名家书画。藏经楼旁有念佛楼,现辟为招待所,供游人住宿。 大雄宝殿北面的院内有揽秀堂、积馨斋等建筑,积馨斋原为僧 人厨房,现改建为餐厅,对外供就素餐,风味独特,质美价廉,三友亭、濯缨泉等名胜。三友亭初建于明代,亭旁原有松、竹、梅“岁寒三友”而得名,周围景色清雅。原亭早毁,1917年由僧人募资重建,建国后又经政府大修。濯缨泉以取意于《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句,又名庶子泉,泉水清冽甘醇,过去与醉翁亭前的酿泉同享盛名,被誉为“琅琊名水”。 大殿南面有一园林名祗园,自成一独立院落。园内苍松翠竹,古树名花,景色清幽。院后峭壁高耸,壁上满是摩崖题刻,大多出自名家手笔,字体俊秀遒劲,百家纷阵,殊堪观赏。园中建有悟经堂、翠微亭等古建筑,为宋明两代所建,后都遭毁,现在的建筑是清代、由僧人重建的,现又加以重修,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寺东北侧有一无梁殿,原名玉皇阁,为道教场所,由于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无一根木梁,故俗呼为“无梁殿”。其旁过去还有地藏殿、观音殿等建筑,今已无存。无梁殿内有玉皇大帝铜像一尊,高8尺,亦在“文革”中遭毁,现已按原样重塑。殿旁有石径上山,可至清风亭、雪鸿洞、归云洞和皓青和尚墓。雪鸿、归云两洞曲折幽邃,深不可测,洞内有石刻多处,书法精湛,亦是珍贵文物。在离两洞不远,有一株奇特的“石上松”(现经专家鉴定,此树不是松,而是一古柏),躯干高大,盘根错节,虬枝如龙,已有四百余年树龄。整个树干是从一块巨石上破隙而出,堪称“琅琊一绝”。 在琅琊寺右侧有登山石道,一路上岩石崎岖,林木茂密,至近峰顶处有一山凹,即“南天门”。原有牌坊一座,因年久失修而废。除近过去有久废的碧霞宫、会峰阁、三霄殿等建筑,近年来已渐次修复和重建,焕然一新。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极目远跳,滚滚长江有如白练,巍巍钟山恍若青屏。山下阡陌纵横,眼前层峦叠翠,顿觉胸怀开广,心旷神怡。

周边景观


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亭建於北宋宋庆历六年(西元1046年),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於此任滁州太守,感於时愤,也同情他的不平遭遇,为了让其少跑山路,特在半山处建一方亭,供他歇足,并可在此聚友饮酒。亭建成後,智仙请欧阳修命名,欧自号“醉翁”,遂题名为“醉翁亭”,还写下了著名散文《醉翁亭记》,流传後世。实则当时欧阳修年仅四十,并非老翁,也不常醉,取名“醉翁”者只是心有积愤,借“醉”来避世、玩世而已。文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深究间也”之句,这是他内心的一种真实反映。

现在的醉翁亭地区,已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而是以醉翁亭之间,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据说当年欧阳修不仅在此聚友饮酒谈天,也常在这里办理公务。在他诗中有“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之句,可见其饮酒中不忘公务。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滑出,贮于一石池中,水质清澈醇美,此即著名的酿泉,为琅琊山十八景之首,当时欧阳修很喜欢以此泉不沏茶、酿酒而饮之。今酿泉早已湮没,在其南面,玻璃沼旁,有让泉,泉水也佳。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於北宋绍圣二年(西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後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後重建。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於明天启二年(西元1622年),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著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这是苏为纪念其恩师而写的。文有丰采,字亦俊逸,後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有泉水从墻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有一次,他忽生奇想,用杯盛酒浮于水上,任其潭流,流至某人脚下,即将杯中之酒饮尽,称为“九曲流觞”,为後世引为趣谈。後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

在醉翁亭院的西侧有一座醒园,建於1926年,面积不大,甚雅致。园内有解酲阁等建筑。出醒园南门,过桥不远即是琅琊古道,道旁有洗心亭。

深秀湖

深秀湖景区位於醉翁亭至琅琊寺山道中间的南侧,原系琅琊溪畔的一小潭,古人游山时喜欢在这里垂钓。周围峰峦族拥,环境清幽。1958年政府为治理下游水患,在此溪上修筑拦河大坝,遂成一山间水库,当时取名“军民水库”,以志军民合力共修之功。1983年琅琊山风景管理处以此山水景色秀美,为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景点,利用这里绮丽的湖山风光,修建起湖心亭、九曲桥、水榭、轩廊、石矶等建筑,还整修了湖畔的蔚然亭,并在其附近山上建造了琅琊书斋,接待游客食宿,成为一个独立的风景游览区。以欧阳修《醉翁亭记》文中“蔚然而是深秀”之句,取名“深秀湖”,亦颇切合这里的自然景色。

深秀湖面积约540平方米,上接琅琊溪水,下通余家洼水库。湖水澄碧,清澈透底,犹如“山间明珠”。湖中建有湖心亭,重檐翘角,朱柱石栏,雕饰华丽,古色古香。一边九曲桥与湖岸相连,一边有长堤通向湖边水榭,堤上筑有拱形大桥。在此漫步遨游,观青山如黛,看碧水涟漪,恍如置身画中。

水榭位於深秀湖的西侧,临水而筑,正屋三间,高大宽敞。三面环廊,前面置台栏,游人可在此观鱼戏水,赏景乘凉。轩廊在湖的东南角,处於湖水的出口处,由三亭两廊组成,一面临水,建筑古雅,与水榭、湖心亭等建筑交相辉映,为湖景增色。深秀湖东岸有一组由太湖石垒成的“石岛”石形怪拙,兀立水中,景色奇妙,名为“石矶”,游人多在引摄影留念。

野芳园

野芳园景区在琅琊山门以内,进山门不远即是,是上琅琊山的第一个风景区,始建於1985年,原名“盆景园”,以培育花卉林木、展览盆景为主,後扩建为具有亭台廊阁、假山池沼、花木扶疏、环境幽雅的园林景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布局结构系仿苏州园林格式,飞檐翘角,曲径朱柱,小桥流水,峰青潭碧,犹如一座玲珑精致的大型“盆景”,伫立於琅琊山间。园内有赏心斋、曲苑长廊、下班温室、拥霞轩、展曦堂、舒亭、乐乐亭、大假山等建筑,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等花木,依山就势,布置精巧,错落有致。使山景园景浑成一体,在此温步流连,颇觉赏心悦目。

赏心斋是野芳园进门的第一幢建筑,面积约38平方米,朝南走向,四周墻上砌有格窗,在室中可透过格窗看到园中景致,颇有赏心悦目之趣,故名。其东侧有门连通盆景长廊。长廊长约百米,三拐四曲,两头连接赏心斋和拥霞轩,又名曲苑长廊。廊内专门陈列各种花卉山石、树桩盆景,花奇叶翠,姹紫嫣红,盆景幽雅精巧,长廊古朴典雅。廊後墻也有漏窗,与外景相融。

拥霞轩在园的南测,面积约42平方米,面对朝阳,三面围墻,厅堂明亮,北连长廊。堂内陈列山水、花鸟等画卷,是游人赏景论画之所。长廊东面还有展曦堂,面积65平方米,内设茶室,堂前有观鱼池,池中倒影婆娑,游鱼嬉戏,在此品茗观景别有情趣。

园的西侧是一座大假山,用太湖石垒成,占在面积为120平方米,山高8米。山上峰峦林立,山下幽洞相通,周围还有池沼、小桥、亭台等环绕,景色秀雅,成为园中之园。在野芳园院外的公路旁,还有醉翁石和“张飞卖肉处”两个景点。

琅琊古道

琅琊古道长约500米,条石铺成,婉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

相关分词: 琅琊 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