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2月,前身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由原子核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与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构成。现设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辐射防护、核技术、核化工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专业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立的核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点、硕士点专业。是我国培养核科学与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学院拥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



学院历史


1955年,朱光亚教授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专业。经过三年的紧张筹备,于1958年迎来了首批学员。当时,上述专业归二机部(主管核工业)管理,代号为“505”研究所,行政隶属兰州大学,暂定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研究室”,1959年江隆基校长到任后,决定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优秀毕业生以及留学前苏联的部分归国人员陆续加盟,南开大学核物理专业搬迁并入,这些措施使学科点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大大增强。1998年、1999年学校先后将“放

射化学”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并入“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撤销行政编制,更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简称“现物系”。2006年2月学校为了发挥重点学科和特殊学科优势正式成立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所有发达国家也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核科学与技术。在我国,能源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核能作为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已成为世界急需的人才,我国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供求比一度达到 1:10 。 根据中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装备部人才需求调查,到 2020 年各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总数将超过 15000 人。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对核科学与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全国核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均肩负着国家核科学人才培养的重任。

专业培养


原子核物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及与核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将核技术应

用于交叉学科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企业、科研部、高等学校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核工业所属的厂矿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辐射防护工作,也可从事机械、冶金、电力、核电站、石油、煤炭、地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涉及核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原子核物理学、核技术应用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原子核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加速器技术、核反应堆原理、核辐射防护等。

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二)业务方面

要贯彻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原则,根据社会需要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人才。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核物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实验方法与技能。

2、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核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

3、较好地掌握数学工具、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运算与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应用工作的初步能力。

4、对核物理的新发展,核技术在理工农医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最新技术有所了解。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较好的听说能力,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体育方面

1、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

(二)学分:总学分³161。其中必修课104学分,选修课48学分。

(三)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

主要学科:物理学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精品课程:热学

特色课程:核电子学、加速器技术、核反应堆原理、核辐防护。

六、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原子核物理专业总学分162学分,其中必修课150学分,选修课1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3 64.20 1024 34.6

专业类基础课 必修 51 972 33.4

专业课 指选 36 29.63 702 24.5

任选 12 216 7.5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0 6.17 
 

合 计 
 162 100.00 2914 100.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8 4、5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2、4、6 

8 体育 4 144 1,2,3,4 

9 高等数学 11 198 1、2 6、5开课

10 线性代数 4 72 1 


 学分小计 53 1024 
 

(二)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力学 4 72 1 

2 分子物理学 3 54 2 

3 电磁学 4 72 2 

4 光学 4 72 3 

5 原子物理学 4 72 4 

6 理论力学 3 54 3 

7 电动力学 4 72 5 

8 热力学统计物理 4 72 4 

9 量子力学 4 72 5 

10 数学物理方法 4 72 3 

11 力热实验 9 180 2、3、4 

12 近物实验 4 108 5、6 


 学分小计 51 972 
 

(三)专业指选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电子学基础 4 72 4 

2 电子学基础实验 3 54 4 

3 核电子学 4 72 5 

4 核电子学实验 2 36 5 

5 原子核物理学 4 72 7 

6 核物理学实验 4 72 7 

7 核物理实验方法 4 72 6 

8 核实验方法实验 3 54 6 

9 剂量防护 2 54 6 

10 计算物理 3 72 6 1为实验(不记学分)

11 微机原理及应用 3 72 5 1为实验


 学分小计 36 702 
 

(四)任意选修课 本专业学生必须在任意选修课中选修12个学分以上(含12个学分),其中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 

2 C语言程序设计 3 54 2 

3 数据库原理 3 54 5 

4 加速器原理 3 54 7 

5 离子束分析 3 54 6 

6 电子电力技术及实验 3+2 90 5、6 2学分为实验

7 反应堆原理 3 54 7 

8 机械制图 3 54 4 

9 固体物理学 4 72 6 

10 专业外语 2 36 7 


 学分小计 32 558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核科学与技术在生命、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原子核物理、辐射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生物学导论、辐射剂量学、辐射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提供高素质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本专业的特点是理工结合。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接受过系统性的工程训练;既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后可适应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审管等多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面向未来工作需求,并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其中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课程,学时较多,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等,培养全面的工程技术素质;专业课包括辐射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培养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整个学习期间还将保持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连续性,并通过众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

二、学制、学分及学位

1、学制:四年

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6学分。其中必修课166 学分,选修课10学分,

3、学位:本专业属工学门类,主干学科为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理工兼容互补的专业。修业期满,成绩合格,授于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结构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作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要以系列相关物理理论及环境工程理论为基础,具有较高的数理要求。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要特别强调数理基础和环境工程理论体系。除了要求较高的数理基础与环境工程基础外,本专业的实践性也非常强,因此,要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涉及面宽,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以适应现代核科技领域研究、国防工业和国防建设及审管部门对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基础。由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需要较深厚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因此,特别要强调相关基础物理理论课程的学习,强调相关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掌握,从根本上加深对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满足长远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强调实践。由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强,课程体系设计时应重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环节的配置。为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与管理。

(3)体现特色。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的定位,本专业分成核工、环境、医学三个方向,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按不同方向,以一定的学时,再分别必修及选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总学分176学分,其中必修课166学时,选修课10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8 21.59 754 20.65

专业基础课 必修 83 47.16 1584  43.37

专业方向课 必修 35 19.89 630 17.25

专业选修课 选修 10 5.68 684 18.73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0 5.68 
 

合 计 
 176 100 3652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 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8 4、5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2、4、6 

8 体育 4 144 1,2,3,4 


 学分小计 38 754 
  (二)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高等数学 11 198 1、2 6、5

2 线性代数 4 72 1 

3 大学物理 8 144 2、3 

4 大学物理实验 9 216 2、3、4 3、3、3

5 机械原理及工程制图 3 54 4 

6 微机原理及实验 3 72 5 

7 大学化学 6 108 1、2 

8 大学化学实验 4 72 1、2 

9 生物医学导论 4 72 4 

10 电子学基础及实验 4+3 126 4 3为实验

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5 

12 电动力学 4 72 3 

13 量子力学 4 72 4 

14 数学物理方法 4 72 3 

15 近代物理实验 4 72 5、6 各学期学分相等

16 电力电子技术及实验 5 90 5、6 3、2(2为实验)


 专业基础课小计(136门) 83 1566 
 
(三)专业方向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环境工程及环境影响评价 4 72 7 

2 原子核物理学导论 4 72 6 

3 辐射防护 4 72 7 

辐射防护实验 4 72

4 核电子学及实验 6 108 5 

5 核物理实验方法 4 72 6 

核探测实验(核实验方法实验) 3 54

6 放射化学基础及实验 3+3 108 6、7 3学分为实验


 专业方向课小计(7门) 35 630 
 

(四)专业方向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2 36 6 

2 专业外语 2 36 7 

3 加速器原理 3 54 7 

4 微剂量学基础 3 54 7 

5 数据库原理 3 54 5 

6 放射生物学 2 36 7 

7 核燃料循环 3 54 6 

8 辐射环境监测 3 54 7 

9 C语言及程序设计 3 54 2 

10 辐射剂量学 4 72 7 

11 自动控制原理 3 54 5 

12 核工程导论 3 54 5 

13 核物理实验 4 72 7 


 选修课小计(14门) 40 684 
 选修不少于3门

(五)实践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2 生产劳动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8 
 7、8 


 学分小计 10 
 
 

放射化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将核化学技术应用于交叉学科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企业、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放射化学的研究工作,在核工业所属的厂矿企业从事新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辐射防护工作,也可从事核电站、医学、环境保护等涉及核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有:大学基础化学、化工制图、检测化学、理论化学、电子电工学基础及实验、高分子导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物理导论、化学分离技术、核燃料化学、稀土分离技术、环境化学、现代光谱分析、配位化学等。

二、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共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要学科

主要学科:应用化学、放射化学

四、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有机)、检测化学、理论化学、高分子导论、化工原理

精品课程(省级):化工原理

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应用化学Ⅱ

放射化学专业总学分158,其中必修课140学分,选修课18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 36.7% 1222 34.7%

专业基础课 必修 72 45.6% 1674 47.5%

选修课 选修 18 11.4% 450 12.7%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0 6.3% 180 5.1%

合 计 
 158 100%  3526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8 4、5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2、4、6 

8 体育 4 144 1,2,3,4 

9 高等数学 8 198 1、2 

10 普通物理 6 108 2、3 

11 普通物理实验 3 108 3、4 

12 C语言及程序设计 3 54 2 


 学分小计 58 1222 
 

(二)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无机化学 6 108 1、2 

2 有机化学 6 108 2、3 

3 分析化学 3 54 4 

4 结构化学 3 54 6 

5 仪器分析 3 54 5 

6 化学信息学(含实习) 3 54 5 

7 放化基础 3 54 6 

8 物理化学 7 126 5、6 

9 环境化学 3 54 5 

10 核燃料化学 2 36 6 

11 化工基础 3 54 6 

12 核物理导论 4 72 6 

13 核导论实验 2 36 7 

14 分离过程化学 3 54 6 

15 基础化学实验Ⅰ 11 396 1、2、3、4 

16 基础化学实验Ⅱ 7 252 5、6 

17 放射化学综合实验 3 108 7 


 学分小计 72 1674 
 

(三)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核科学与技术系列前沿讲座 3 54 3、4、5 

2 创新实验 1 
 5、6、7、8 

3 配位化学 2 36 5 

4 放射性药物化学 2 36 7 

5 辐射化学 2 36 7 

6 核环境科学基础 2 36 7 

7 电工电子学基础及实验 4 72 4 

8 生物化学 2 36 4 

9 线性代数 4 72 3 

10 化工制图 4 72 4 


 学分小计 26 450 
 

(四)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2 生产实习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3 毕业论文 8 
 7、8 


 学分小计 10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创新意识、业务、心理和身体素质。掌握现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广,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循环专业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开发研究、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基础化学、工程制图、检测化学、环境化学、核化学与化工、核燃烧后处理与废物处置等。

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共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二、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有机)、检测化学、理论化学、放化基础、化工原理

精品课程(省级):化工原理。

三、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核化工与核燃料循环

核化工与核燃料循环总学分158,其中必修课146学分,选修课1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8 43% 1348 41%

专业基础课 必修 68 43% 1530 46%

选修课 选修 12 7.6% 270 8%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0 6.4% 180 5%

合 计 
 158  100% 3328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8 4、5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2、4、6 

8 体育 4 144 1,2,3,4 

9 高等数学 11 198 1、2 

10 线性代数 4 72 3 

11 概率统计 3 54 4 

12 普通物理 6 108 2、3 

13 普通物理实验 3 108 3、4 

14 C语言及程序设计 3 54 2 


 学分小计 68 1348 
 

(二)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无机化学 4 72 1 

2 有机化学 5 90 2 

3 分析化学 4 72 3 

4 物理化学 5 90 4 

5 电子电工学基础及实验 4 72 4 

6 化工原理 4 72 5 

7 化学信息学(含实习) 3 54 5 

8 化学反应工程 3 54 6 

9 放化基础 3 54 6 

10 化工实验 3 108 5 

11 化工制图 4 72 4 

12 核物理导论 4 72 6 

13 核导论实验 2 36 7 

14 
 3 54 6 

15 核工程概论 2 36 7 

16 基础化学实验Ⅰ 8 270 1、2、3、4 

17 基础化学实验Ⅱ 4 144 5、6 

18 核化工实验 3 108 7 


 学分小计 68 1530 
 

(三)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核科学与技术前沿系列讲座 3 54 3、4、5 

2 创新实验 1 
 5、6、7、8 

3 核环境科学基础 2 36 7 

4 分离过程化学 3 54 6 

5 环境化学 3 54 5 

6 精细化工 2 36 7 

13 辐射化工 2 36 7 


 学分小计 16 270 
 

(四)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2 生产实习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3 毕业论文 8 
 7、8 


 学分小计 10 
 
 

核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核科技工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应用和管理等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核技术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制、学分及学位

(一)学制、学分:本专业学制四年,总学分163学分。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三、核技术专业教学学时安排

核技术专业总学分156学分,必修课146学分,选修课10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8 24.36 754 24.23

自然基础课 必修 39 25 792 25.45

工程基础课 必修 18 11.54 342 10.99

专业基础课 必修 39 25 702 22.56

专业选修课 选修 10 6.41 522 16.77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2 7.69 
 

合 计 
 156 100 3112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4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 

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 108 5、6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2、4、6 

8 体育 4 144 1,2,3,4 


 学分小计 38 754 
 

(二)、自然科学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高等数学 11 198 1、2 

2 线性代数 4 72 1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 

4 大学物理 5+4 162 1、2 

5 大学物理实验 8 216 2、3、4 4,4,4学时开课

6 近物实验 4 72 5、6 4,4学时开课


 学分小计 39 774 
 

(三)工程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微机原理及实验 3 72 5 

2 电子学基础及实验 7 126 4 

3 电力电子技术及实验 5 90 5、6 3、2开课

4 机械原理及工程制图 3 54 4 


 学分小计 18 342 
 

(四)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原子核物理 4 72 6 

3 数学物理方法 4 72 3 

4 电动力学 4 72 3 

5 量子力学 4 72 4 

6 核物理实验方法 4 72 6 

7 核探测实验(核实验方法实验) 3 54 6 

8 核电子学 4 72 5 

9 核电子学实验 2 36 5 

10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3 54 6 

11 核技术应用实验 4 72 7 

12 辐射防护 3 54 7 


 学分小计 39 702 
 

(五)专业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计算物理 4 72 6 

2 核分析方法 3 54 7 

3 C语言及程序设计 3 54 2 

4 反应堆原理 3 54 7 

5 影像学 3 54 7 

6 加速器原理 3 54 7 

7 数据库原理 3 54 5 

8 辐射测量与仪器 3 54 7 

9 核物理实验 4 72 7 


 学分小计 29 522 
 

(六) 实践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2 生产劳动 1 
 根据学校规定执行 

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8 
 7、8 

4 金工实习 2 36 3 


 学分小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