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孔尚任

孔尚任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生平


仕前阶段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正月),清顺治五年(1648)九月十七日出生于山东曲阜,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早年考取秀才,后来避乱随父在石门山中读书。三十七岁前,孔尚任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出仕阶段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

隐居阶段

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年谱


顺治五年(1648年)

九月十七日,生于山东曲阜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岁

读书于曲阜北石门山中。

少年时期,博采遗闻,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戏曲。

康熙八年(1669年),二十一岁

此前,应童子试,为诸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十岁

前往济南应试,未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十三岁

用田产捐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十五岁

应孔毓圻之聘请,参加修编《孔氏家谱》及《阙里志》。

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岁

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子。

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十七岁

破格任为国子监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十八岁

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维扬,疏浚黄河海口。

于扬州登梅花岭,拜访史可法衣冠冢。

于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拜明孝陵,于栖霞山白云庵访道士张瑶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十一岁

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十五岁

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十六岁

升户部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

与顾天石合作,创作传奇《小忽雷》。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十一岁

《桃花扇》创作经十余年,终于脱稿。上演,反响热烈。

宫中内侍索要《桃花扇》剧本。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五十二岁

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月即被罢官。

康熙四十年(1701年),五十三岁

逗留北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十四岁

回曲阜石门山老家。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十八岁

到河北访友,观演《桃花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一岁

因津门诗人佟蔗村资助,《桃花扇》刻版印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十八岁

到淮南访问刘延玑,合编《长留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七十岁

卒于曲阜石门山家中。

作品一览


孔尚任一生著作等身,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出山异数记》等,编辑《人瑞录》、《享金簿》、《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等。戏曲作品除《桃花扇》外,尚有与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现存暖红室《汇刻传剧》—所收本。而最享盛名的,是《桃花扇》传奇,现存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初刻本等。

轶事典故


孔尚任巧解康熙难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为什么要建这样一道墙?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

贡献与影响


人物贡献

当时的清都北京,戏曲演出极为繁盛。孔尚任在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康熙三十二三年(1694年),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在景云部演出,颇得观众赞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经过他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脱稿。该剧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清宫内廷与著名昆曲班社竞相演出,一时轰动了京城。康熙皇帝派人向他索取了《桃花扇》稿本。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升有“南洪北孔”之称。第二年春天,他因一件疑案被罢官。

人物影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作。孔尚任没有出仕之前,从族兄孔方训那里听到李香君血溅诗扇、杨龙友点染成桃花的故事,就想写一部反映南明灭亡的传奇剧本,因“见闻本广,有乖信史”,未敢贸然动笔。康熙二十五年(1681),他奉命随工部传郎孙在丰督修疏浚黄河海口的工程,在淮扬一代生活了三年,结识了一批明朝遗老,凭吊了不少南明历史遗迹,搜集了大量有关的历史资料,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在 经过十几年酝酿和准备之后,终于以三易其稿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这是一部“借高台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它以复社名士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社会生活画卷。作者是非分明,爱憎强烈,对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腐败、奸佞专权和将领骄悍,都作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对矢志报国而无力挽狂澜的史可法则寄予深切同情和大力称颂。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事、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桃花扇》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进步的思想倾向和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剧本刚脱稿时,“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北京演出者,岁无虚日,故臣遗老“啼嘘而散”。它是继《长生殿》后又一部古典戏曲的杰作。

人物思想


孔尚任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立场和思想倾向的士人。他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对康熙皇帝一度怀着强烈的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并逐渐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怀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国;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这就是孔尚任从事戏曲创作时的思想状况。

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购得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与顾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购小忽雷、郑盈盈弹小忽雷,二人终于结成夫妇的遭遇为线索,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之间朝政的腐败情况。在史料的取舍上,剧本充分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体的人物(如梁厚本、郑盈盈)关系、情节发展上,又进行着大胆的虚构。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

孔尚任墓


孔林内的道路是围着林区内划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宽度可行汽车,但旅行车辆禁止入内,游人可徒步或骑单车, 门外有单车出租。若按常规路线,首先见到的是位于东北一隅的孔尚任墓。 这里古树掩映,环境幽僻,又紧靠环林路,每天有无数的游人前去凭吊,有几位文人身后受到如此厚爱?当然还是沾了他的祖先孔子的光。清初著作家孔尚任是《桃花扇》的作者,但特别高大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他通音律、工乐府、著述丰硕。隐居期间开始创作《桃花扇》,五年后出任京官时,已“画其轮廓” 。经过十多个春秋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反映南明王朝灭亡之恨的不朽名作。上演期间,京师轰动,“岁无虚日”,“名公巨卿,墨客骚人,骈集者座不容膝”。康熙帝也派内侍索要剧本,“午夜进之直邸”。

此时的孔尚任可谓春风得意,“词人满把抛红豆,扇影桃花闹一宵”,“方挥桃扇春无限”、从这些诗句,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的喜悦之情。可是好景不长,孔尚任突然被罢了官。开始,孔尚任留恋京师,寻机再起,后经友人奉劝,才“挥泪酬知已,歌骚向上天”,怀着“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的激愤之情,重返曲阜市郊石门山隐居,寄食伴书,在寂苦的景况中度过余生。

相关分词: 孔尚任 孔尚 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