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Fourth Campaign in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是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战争概述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Fourth Campaign in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二十一天的汉江南岸坚 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六十二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七万八千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三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打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影响,乘志愿军战线延长,部队疲惫,补给困难之际,于1951年1月下旬,集中16个师、3个旅共23万人的兵力,发起大规模反攻,西线以美第l、第9军所属6个师为主力,向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东线以南朝鲜军8个师为主力,向原州、清平川实施突击。志愿军决定以第38、第 50军在西线进行防御,抗击对方进攻;以第39、第42、第 66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向“联合国军”实施反突击,粉碎其进攻。1月27日,西线美军开始发起宽大正面进攻,志愿军在气侯严寒,粮弹缺乏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在汉江以南坚守10多天,尔后转到北岸。东线南朝鲜军于1月28日发起进攻,2月9日,其推进较快的第8、第5、第 3师进抵横城以北,态势突出,志愿军与人民军抓住战机,于 2月 l1日发起反突击,歼灭其第8师大部和第3、第 5师各一部,因其两翼援军赶到,遂于15日停止反击,转入防御。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施大纵深运动防御,抗击“联合国军”的持续进攻。3月14日,主动放弃汉城,3月31日,全线撤退至三八线以北后转入坚守防御,直至 4月 21日,“联合国军”再无进展。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的第3、第19兵团已到达指定集结位置,即将发起新的攻势,“联合国军”遂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在此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以 85天的时间和 7.8万人的伤亡,才攻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用 8天时间攻占的地区,足见志愿军防御的坚韧和艰苦。

战役背景


中朝人民军队由休整转入防御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由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1951年1月15日,“联合国军”在水原至利川间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对方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对方的一种战术)进行试探性进攻。当察觉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线兵力不足、物资供应困难时,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三八线”以北。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这次进攻改变过去分兵冒进作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战法,将主力置于西线(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一部兵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未得补充,物资供应不足。因此,中朝人民军队从1951年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于3月发动春季攻势。当“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后,中朝人民军队于1951年1月27日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当时部队困难和战争将是长期的情况,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后退,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具体部署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配合下,在东线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

战役经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当时部队困难和战争将是长期的情况,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后退,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具体部署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配合下,在东线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

中朝人民军队进行坚守防御和反击作战

1951年1月25~28日,西线美军第1、第9军先后在野牧里至骊州地段发起进攻,每日均在大量坦克、飞机、火炮的支援下分多路轮番攻击。位于该线防御的韩集团,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顽强坚守每一要点,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联合国军”阻于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带,使其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并付出很大伤亡代价(见汉江南岸阻击战)。这时,汉江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作战地区狭小,韩集团为避免背水作战,于7日晚将在汉江西段的第50军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留一部兵力坚守南岸桥头阵地;将在汉江东段的第38军仍留于汉江以南坚守原阵地,继续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以保障东线反击作战得以顺利进行。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也撤到汉江北岸进行防御。“联合国军”自2月8日起,向汉江逼近,10日占领仁川。

东线,“联合国军”集中8个师,从1951年1月31日起从原州、武陵地区向砥平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与此同时,邓集团主力则分从高阳、东豆川里、金化地区向阳德院里及洪川以南地域迅速开进,准备进行反击。至2月9日,南朝鲜军和美军一部已进到砥平里、横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其中,南朝鲜军第8、第5、第3师前进至横城以北约10公里,态势突出,翼侧暴露。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乘此有利时机,采取两翼突击和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实施横城反击作战。

2月11日17时,邓集团多路向横城以北之南朝鲜军发起反击:第42军第124师攻占上物安里和531高地后,继向鹰峰、石子洞、广田攻击前进;配属该军的第39军第117师经仓村、昆矣洞向横城西北方向进攻,一夜前进30余公里,前出至鹤谷里、夏日地区,将横城西北南朝鲜军第8师的退路切断,造成歼灭该敌的有利态势;第125师主力经居瑟峙、下物安里、石花村进至横城西南之回岩峰,截歼了来自横城方向的逃敌一部。第40军由正面下高垈、新垈里发起突击,第118师割断南朝鲜军第8师的防线,迅速前出至广田、碧鹤山、下草院里地区;第120师攻占圣智峰、梨木亭等地,牵制当面之敌,支援第118师向纵深发展。第66军第198师由五音山突破后,向草塘突击,歼敌一部;第196、第197师突破后,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在红桃山、国士峰受阻。12日,邓集团已将南朝鲜军第8师大部包围于下加云北山、鹤谷里和广田地区,经一天激战,将其3个团全部歼灭。由于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的部队,到达指定的曲桥里、德高山地区较晚,未能切断敌军退路;同时,已进至回岩峰的部队未能及时渡过蟾江,因而使横城地区的南朝鲜军第8师师部、第3师大部和美军第2师一部得以逃脱。人民军第3、第5军团在横城东北向釜洞里、花田里、铜山地区之敌发起攻击,于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的反击作战。中朝军队在横城地区共歼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

此时,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迫撤至原州、宁越、平昌、旌善等地。邓集团决心歼灭砥平里之敌,而以一部兵力前出原州予以配合。人民军部队向平昌、旌善方向扩张战果。砥平里有美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共6000余人,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6个团的兵力进行攻击。由于对其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火炮又少,弹药也不足,以致当夜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虽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仍未能歼灭。15日,“联合国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原州地区之敌也已集中。邓集团鉴于歼敌时机已失,遂于当晚停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人民军在横城反击作战后,即向东南方向发展进攻,收复平昌,逼近旌善,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战。砥平里战斗后,人民军也逐步向北转移。

在东线进行反击作战时,西线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1个团始终坚守在汉江以南,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抗击“联合国军”连续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反击作战。砥平里战斗后,该两军部队先后向汉江北岸转移。

运动防御

中朝人民军队以运动防御将“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用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补充兵员,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志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1951年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节节抗击下,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将东西战线拉平。7日,“联合国军”在西线以5个军共14个师又3个旅、2个团的兵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朝人民军队根据汉江南岸防御作战的经验,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运动防御。从10日起,按预定计划将第一梯队各军逐步向北转移,由第二梯队继续进行运动防御,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联合国军”15日进占汉城,16日以后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的战法和“磁性战术”向北推进,至23日,进占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中朝人民军队采取重点设防、梯次配备、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阵地节节抗击,予敌以大量杀伤。志愿军第26军在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中抗击美军第1军主力进攻,作战38天,毙伤俘敌1.58万余人。其间,美军空降第187团用飞机100余架次,于汶山里地区伞降了约4000人和少量坦克、火炮,企图切断正在向北转移的人民军一部的退路。由于该部人民军此时已撤至临津江以北,致美军企图落空。28日,美军进攻旺方山时,第一次使用直升机1架载步兵30余人,实施机降,攻占了2个班的阵地。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人民军队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战役结果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敌军虽向北发起猛烈进攻,却只前进了100余公里。中朝军队保全实力并撤至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机动防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为进行下一次反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此役共歼敌7.8万人,中朝部队战斗损失共5.3万人。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人民军队全线转移至"三 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相关人物


李奇微

李奇微 Ridgway,Matthew Bunker(1895.3.3~1993.7.26)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并先后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7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39年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参谋。1942年任第82步兵师师长,主持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该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和鲁尔战役,进抵易北河。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区美军司令。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1955年6月退役。著有回忆录《军人》和《朝鲜战争》等。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改名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从1954年9 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期间,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9月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严重迫害。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卒于北京。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81年《彭德怀自述》出版。

战争意义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为劣势装备军队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提供了经验。

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 反扑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二十一天的汉江南岸坚 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六十二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七万 八千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 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战争评价


一、基本指导思想

坚守阵地与反击行动相结合坚守阵地,并以积极的反击行动相结合,粉碎敌之进攻,是这次防御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敌人掌握制空权,地面火力和突击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行动,是无法抵挡敌人进攻的。把坚守阵地同反击行动相结合起来,就能提高防御的活力,使防御增加生命力。这次战役所以能在敌我装备悬殊,中国军队供应十分困难,人员减少严重和部队相当疲劳 的情况下阻击敌人达八十余天,歼敌近八万人,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一公里半,就是由于在防御中不仅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顽强抗击敌人,而且及时发起反冲击和反突击,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尽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反突击未能达到粉碎敌人进攻的目的,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为了使反突击起到打破敌人进攻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形成强有力的拳头,迅速歼灭敌主要进攻集团翼侧之重要集团,以便尔后向敌主要进攻集团的侧后实施有力的突击。 在敌人处于装备优势的情况下,要歼灭当面之敌,一要切实断敌退路,以免像横城之敌那样得以逃脱;二要分割快歼,以免像砥平里之敌那样龟缩一团,待增援之敌到达后得以合力突围。

二、实行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

抗击优势装备之敌的进攻,要有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以增大防御的弹性和韧性,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因为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想防御阵地完全不被敌人突破 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仓促转入防御时阵地工事比较薄弱,在强大火力的突击下,就连防御部队的生存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大纵深地设防,便于在部分阵地或地带被突破后制止敌继 续发展,和以反冲击或反突击恢复已失的阵地或地带;前轻后重的部署兵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掌握较大的预备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这次战役开始时,由于志愿军着眼于以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并准备在反突击成功后乘势向敌继续进攻,只构筑了一道防御地带的阵地。实践证明,这样只作一种打算的准备是不够的,因此在战役第二阶段设置了两道防御阵地,以后又增加了一道,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使防御作战坚持了两个月。 这次战役的兵力部署始终是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第一阶段第一梯队只有四个军(军团)另 二个师,第二梯队达六个军(欠二个师)。第二阶段由于部队减员较多,第一梯队增到八个军(欠一个师),第二梯队减至三个军另一个师,但规定各军应根据情况组成数个梯队,轮 番作战,换班整补,并以反冲击打退敌之进攻或夺回已失阵地。在部分部队由于对前轻后重的部署贯彻不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以后,志愿军司令部将领进一步强调不要在一个阵地上堆很多部队,以免遭受过大的伤亡,也不应死守一地不动,让敌人打完。中国志愿军将 领这些及时有力的指导和作战中血的经验教训,使部队迅速提高了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从而减少了伤亡,并有效地歼灭了敌有生力量。如三月二十三日,志愿军第26军第226团 三个连向胎封里,霜洞里(铸锦山东侧)之敌实施反冲击的战斗中,毙伤敌二百余人;次日,在抗击敌人进攻326.3高地(铸锦山南侧)的战斗中,该军第264团第8连一个排即毙伤敌一百余人。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抓住战役发展的关节,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 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对优势装备之敌的防御作战来说,更非灵活机动不可。 战役上的灵活机动的指挥,中心在于抓好战役发展的关节。这次战役之初,志愿军在察觉敌人全线反扑的企图后,立即组织坚守防御,并准备以强有力的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在纵深作战不顺利时,立即停止反突击,并根据敌我情况转入机动防御,都抓住了战役发展的关节。因此,在被动中争取了主动,为战略预备队的调动赢得了时间。为了抓好这些关节,事前应有周密的计划。通过对敌我情况的分析,对战役发展的各种可能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制订多种方案,以便在出现复杂情况时,能及时地加以适当处置。

横城反击作战


抗美援朝时期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在美国的记载和历史学家的记述中都是一笔带过,惜墨如金。是这场战役不值得重视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这一战让美国人感到了刻骨铭心的害怕,这就是横城反击战!

战役结果

消灭韩国第九师和第十一师两万五千人,消灭英国第七坦克旅以及第五步兵师八千人。共记三万三千多人。

战争经过

就在西线的中国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向北反攻的时候,东线向横城和抵平里地区北进的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于是从整个战线上突出了出去。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十分忧虑的彭德怀突然感到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可能来了。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地抓住且利用。

2月5日,彭德怀电令第四十二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以减轻西线中国阻击部队的压力。同时,邓华指挥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

彭德怀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一个于东线打反击的初步设想,但是他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死死地顶住西线,将大兵团快速集中于东线,对相对较弱的南朝鲜部队进行规模较大的反击,如果反击成功,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中国军队节节撤退的局面,也许还可能令联合国军的攻势停止。但是,彭德怀心里很明白,在东线组织起反击行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东线联合国军北进的位置形成前突态势;二、参加反击的部队能够及时到达战斗发起地点;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西线阻击联合国军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必须能够把攻势凶猛的美军阻击在汉江附近,如果在向东线调动大部队的时候,西线的阻击防线垮了,那么别说反击,整个战线将面临全面崩溃。

2月9日,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态势为:美第二师二十三团和一个法国营被中国第四十二军阻击于批手里以北;南朝鲜第八、第五师进至到横城以北的丰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梅田里一线;再往东,南朝鲜第七师、第九师以及首都师则拖后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至此,展开于砥平里和横城一线的联合国军已经从整个战线突出。

此时,美第二师的三十八团及荷兰营,美第二师师部及其九团尚在原州,美第七师及空降一八七团在他们的后面,于是,东线上突出的联合国军相对孤立了。在西线阻击的中国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虽然阻击线在一点点地后退,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美军的向北推进。邓华指挥的东线各集团军已快速到达了预战位置。战机成熟了!但是,彭德怀依旧还有一个难以决断的选择。联合国军在砥平里和横城一线有两个突出部,先打哪一个更为有利呢?彭德怀三思而后考虑先打砥平里。他在7日打给各军的电报中指出:“根据面前情况,须集中三个军主力首先歼灭砥平里附近之敌为有利。请邓华同志速与四十二军司令部靠拢,以便与各军取得联系,如何部署,请邓速决速告。”电报发出后不久,彭德怀又突然改变了决定,他立即再打电报给各军:

(一)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二师、二十四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八到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鲜第六师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师三十八团与美七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五、第八师与美空降兵一八七团亦会策应,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二至三个师东接,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

(二)根城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第五、第八师及美七师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团,但南朝鲜第五、第八师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如果估计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扩张战果,这样可能将敌人的整个部署打乱,对我而后作战有利……前电提出先打砥平里,此电决定先打横城附近之敌,如无意见,则请邓金韩依具体情况部署之。

彭德怀的顾虑是明显的:对于火力强大的美军和法国营,无论中国军队在兵力人数上占何等优势,还是没有打下来的把握,不如先挑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队来打。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开始。

邓华兵团首先的反击目标是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他们并期望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具体部署为:第四十二军(配属第三十九军—一七师及炮兵二十五团一营),以一二四、—一七师为先头部队,向横城西北鹤谷里、上下加云防线进攻,切断南朝鲜第八师的退路;以一二五师前出至横城西南介天里、回岩峰地区,阻击敌原州方向可能出现的援助,并策应第六十六军作战;以一二六师配置于砥平里以北地区,继续牵制砥平里之敌。第四十军(配属炮兵二十九团一、三营)由正面向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突击。第六十六军以一九六、一九七师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切断横城之敌的退路。第三十九军为预备队,配置于龙头里东南地区,逼近砥平里,如果反击作战开始后砥平里敌人南逃,予以坚决追击。

2月11日,下午,彭德怀以个人名义致电人民军前指及各军团长并报金日成:“此役志愿军以四个军主力由西向东打,为使这一战役获胜,关键在于人民军和志愿军第六十六军能否按预定部署完成断改退路。此一战役胜利是巩固以往的胜利,扩大中朝两军反侵略战争的国际影响,争取时间整训部队,否则,敌将破坏我军休整计划。所以,此役是特别重要的。望请同志转告各级干部和全体战士,大家努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要求你们英勇顽强地消灭敌人!预祝毛泽东与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队胜利万岁!”土气可鼓不可泄。但是,对这次横城反击作战是否能取得胜利并达到预期效果,彭德怀心里依旧不踏实。在他给各军发出电报之后,他给毛泽东致密电如下:因砥平里反击之敌均有相当工事,因此估计砥平里之敌一两天难以解决战斗,现改为攻击横城周围之南朝鲜第五、第八两师及美七师之十七团、空降兵一八七团,已于十一日黄昏开始。如能求得歼灭故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得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目前,只有坚决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争取时间,稳定局势,否则将会付出更大代价,困难亦更多。

无法知道毛泽东读到这份电报时的心情。毛泽东要求彭德怀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并把中国军队的战线向南推进到三六线上去,而目前的战场局势是:西线的中国军队不得不向三八线以北后退。

2月11日黄昏,中国军队的四个军开始了向横城地区的大规模反击作战。中国第四十军负责正面攻击的目标是南朝鲜军第八师。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和政委袁升平把—一八师和一二零师放在了第一梯队的位置上,主要的突击力量是年轻的师长邓岳指挥的—一八师。温玉成不但把军主要炮兵力量配给了这个师,还将作为预备队的一一九师中的主力团三五五团加强给了邓岳。而一二零师的任务是:首先打开南朝鲜第八师坚守的圣智峰和800高地,以保证—一八师攻击路线上侧翼的安全。这个部署没出各师指挥员的意外,因为以往的仗就是这么打的。第四十军的士兵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一八打,—一九看,一二零围着团团转。邓岳的一一八师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大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的有效。

邓岳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发现,在—一八师主攻方向的正面,有一个两条公路汇合的“丫”字形路口,这显然是一旦攻击开始,善于逃命的南朝鲜士兵溃逃的必经之路。要想不打击溃战,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派部队插进去,封堵这个“丫”字形路口。令—一八师其他军官惊讶的是,邓岳一反以小部队穿插的惯例,他要派一个整团插过去。从攻击开始线至那个“丫”字形路口,足有25公里,而且穿插部队必须在黎明前插到位并且占领路口,才能把正面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后路真正封死。

几年以后,西方的军事史学家仍对中国年轻师长邓岳的战法称赞不已:两个团从正面并肩突破,一个团从中穿插到后位。险棋!新奇!

邓岳放在正面的三个团并非一线进击,而是互相配合,互相掩护:三五三团在左,三五四团在右,以并肩突破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防御阵地,而负责穿插的三五二团从两个团中间渗透进去,直插敌后。这样做是为了加速迂回发展迅速。邓岳不信南朝鲜的一个二十一团能经得住中国军队三个团的冲击!三五二团,是邓岳手中的主力团,向以敢打敢拼而闻名。这个团的团长罗绍福是个老红军,曾是邓岳的老班长。

反击战一开始,—一八师就迅猛地向南朝鲜军队的阵地冲击而去。左翼的三五三团一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南朝鲜军队两个连的防御阵地。右翼的三五四团二营仅用了半小时就攻占了当面的阻击阵地,歼灭了南朝鲜军的一个加强连。三五二团趁这两个团正打得激烈的时候,迅速向敌后发展。他们在前沿没有受到阻击,但是,在经过一个叫上榆洞的地方时,参谋长冷利华被敌人的阻击炮火击中牺牲。冷利华1939年入伍,身经百战,三次当选战斗模范,他的死令战士们悲痛不已。

三五二团七连是穿插的尖刀连,他们在冷利华牺牲的地方,与一个排的南朝鲜士兵相遇。七连的士兵凶猛地冲上去格斗,整个南朝鲜搜索排无一人生还。三五二团逐渐脱离大部队的战线,独自深入到了敌后。进入一座大山中之后,朝鲜向导迷了路,七连长张洪林依靠指北针,在厚厚的积雪和迷宫一般的沟壑中带领士兵顽强前进,他们终于到达了地图上指示出的一座高地。上了高地,看见正前方的小山上有吸烟的星火。小山上的南朝鲜士兵万万没想到,在距离打得正热闹的前沿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3000名中国士兵正在悄悄地通过。

这次战斗结束的时候,三五二团击毁美军汽车140多辆,榴弹炮20多门,高射机枪10挺。被三五二团歼火的美军部队是美第二师的一个装甲营。这个营奉命增援正在溃败的南朝鲜第八师,美军根本没想到在距离前线几十里的地方,会遭遇到中国大部队的突然袭击。美军战史资料对这次战斗的描述是:韩国一个团的溃败又一次导致了一场重大的伤亡。当时,美军一个炮兵连在一支护卫队的掩护下,正沿着横城西北三英里一条狭窄公路北上,显然没有任何侧翼保护。这支部队是去支援北面几英里处的韩国第八师的。夜间,C.P部队进行反攻,韩国部队溃败逃跑,接着中国人突然向美军炮兵蜂拥扑来。五百多人中仅三人幸存。幸存者中有一位下土,他战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中国人在凌晨两点向我们扑过来。那地方到处枪林弹雨。中国人打倒了最前面那辆车上的司机,整个一列车队都停止不前了。人人手忙脚乱,只要一个人倒下,中国人马上就来抢走他的武器。有人喊叫道:‘这里有一个!’我就开了火,但那只是一棵树。有人又喊道:“我们从这里冲出去!‘我晕头转向,好像整个世界在我的脚下爆炸了。真是血流遍野。当时我知道我完蛋了……他们派我和另外十四名步兵去保护那些大炮。我们帮忙把大炮弄到车队里去,但是我们只有三个人活着回来了。”

在横城反击战中,另一个中国师创造了一个得意之作——创造了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缴获最多的纪录。

在横城反击作战中,第三十九军担负的任务是牵制砥平里地区的联合国军。根据彭德怀的指示,为了加强横城方向的突击力量,决定把第三十九军的—一七师配属给第四十二军。一一七师受领的任务与第四十军的—一八师一样:打穿插。—一七师出师不利。师长张竭诚领受任务后,立即率领部队向反击发起线前进。

趁着月光,全师安全地渡过汉江,经过连续两个夜晚的行军,终于接近了目的地龙头里。但是,在向龙头里靠近的时候,美军的夜航飞机在距离前沿10公里左右的地方连续轰炸,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在组织部队通过封锁线时,副师长彭金高负伤。张竭诚刚安排人把彭金高抬下去,又传来更为不幸的消息:政治部主任吴书负重伤。张竭诚立即组织人把吴书抬过了敌机封锁区,在一间民房里,医生们开始对他进行紧张的抢救。吴书的胸部和头部都被弹片击中,鲜血已经把军装浸透,他呼吸微弱,脸色苍白,突然,他颤颤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张竭诚的手,叫了一声:“师长……”之后,便闭上了眼睛。到了龙头里,开师支委会,少了两个常委,气氛异常沉重。张竭诚再次坚决地重申了全师的任务:11日夜,从上吾安里敌接合部的间隙进入战斗,沿药寺田、仓村里、琴垡里一线,向横城西面的夏日、鹤谷里实施穿插迂回,务必于12日晨7时前占领夏日、鹤谷里公路西侧的有利地形,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安兴的朝鲜第八师及美第二师一部。其部署是:以三五一团为前卫,攻占夏日公路,王四九团负责攻占鹤谷里,三五零四为师预备队。

11日,中国士兵们睡了一个白天,提前吃了晚饭,携带了五天的干粮,并配足了弹药,每人左臂上系上了白色的毛巾,16时40分,进入了穿插的出发地,一个叫儿柴里的小村。大雪茫茫,连亲自带作战科长到这里侦察过的张竭诚部分辨不出哪儿是道路了。群工科找来了两位朝鲜向导,一个分给了前卫团,一个留在了师指挥部。

17时,反击的炮声响了,正面攻击的部队开始了行动。根据第四十二军指挥部的指示,—一七师的动作与正面攻击部队同时开始,于是,张竭诚命令:“前卫团,出发!”

—一七师,7000人的队伍,依照三五一团、师指挥所、三四九团、三五零团、机关、后勤分队的序列,开始了大规模的敌后穿插。

公路两边的民房在敌机的轰炸中燃烧着,凝固汽油弹的气味令人窒息。—一七师沿着公路前进,如同在火海中穿行。半个小时之后,全师进入黑暗的山谷,他们悄悄地穿过南朝鲜第八师十六团的阵地左翼,除了尖刀连不断地与敌人排级规模的搜索队遭遇之外,一路没有大的战斗,全师一直没停地向夏日前进着。

午夜,张竭诚突然接到报告:三五一团走错路了。核实之后,张竭诚立即调整部署。这时三五一团的电报来了,他们已经知道走错了,决定翻山去夏日。邓华指挥部来电:正面攻击部队已突入敌人阵地,敌人开始向横城方向溃败,望穿插部队按规定时间到达阻击地点。师侦察队奉命抓个俘虏查问情况。师侦察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搜索,根本见不到一个人影儿。正着急,发现在雪地中有一根美式的军用电话线,顺电话线前进,见到一个小村落,靠近一间房舍,听见说话声,是美国人。排长吴永章一挥手,侦察队员们扑上去。战斗很快结束,抓到30多个美军士兵,全是黑人,一问,是美第二师九团的一个黑人排,他们担任着南朝鲜第八师的后方警戒。跟上来的三四九团的士兵又带来一些俘虏,是南朝鲜士兵,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红布口袋,这是新兵的标志。所有的俘虏站在雪地上直发呆,他们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这些中国士兵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怎么会在战线的后方被俘虏。

部队继续前进。翻过一座满是积雪的大山,上到山顶的时候,士兵们已精疲力竭。天开始亮了,往山下一看,一条公路延伸而来,这就是鹤谷里。公路上一片寂静,中国士兵们知道,他们已经跑在敌人汽车轮子的前边了。本来是前卫的三五一团走错了路。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一群散兵乱哄哄地插进了他们的队伍,是一群溃退下来的南朝鲜士兵。短暂的交手之后,俘虏说有一条近路可以去夏日,于是就让这个俘虏带路。这可真是一条近路,可以说根本没有路,中国士兵们跟在南朝鲜俘虏的后面,在雪地上跌跌撞撞地前进,下山的时候几乎是滚下来的。南朝鲜俘虏真的把三五一团带到了夏日。刚到达那里,就看见公路上的汽车一眼望不到头地排列着。侦察队又抓来个俘虏,审问后得知,这是美第二师九团的部队,以及南朝鲜第八师撤退下来的部分人员,并且他们已经知道中国军队到达了这里,正在抢占公路边的高地。最先到达的是三五一团的二营。二营没有犹豫,立即发起了攻击。虽然眼前的敌人数量至少是二营兵力的一倍。中国士兵们把疲劳和饥饿丢在脑后,凶猛冲了过去!美军和南朝鲜士兵几乎没做反抗,就让中国士兵俘虏和打死了200多人,中国士兵迅速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高地。被打散的美军士兵和南朝鲜士兵全部躲在公路附近的一个山沟里。

天已经大亮,跟随上来的三五一团政治委员彭仲韬看见几个中国??200多名美军俘虏,顿时吓了一跳,赶快命令参谋带一个班和一挺机抢来加强俘虏的看管。—一七师,提前半个小时准确地到达穿插目的地,从而卡死了敌人从横城南逃的路。三四九团团长薛复礼为部署部队占领所有的要地,正在各个山头之间奔跑,听见有人冲他喊什么,回头一看,八个南朝鲜士兵正坐在不远的地方烤火!这些南朝鲜士兵左臂上都扎着新兵的红布条。他们把戴着美军军官帽子、穿着南朝鲜军官呢大衣的薛复礼当成自己的长官了。薛复礼走过去,拔出手枪就射击,连续两枪都是不发火的子弹,第三发才响,南朝鲜士兵早跑了(这个韩国人命真大)。

张竭诚打电话对薛复礼说:“我看见敌人的坦克跑来跑去,要组织打坦克!把路给堵死!”一名叫赵鸿吉的班长带着几个战士,钻在一座小桥下面对坦克下了手,连续炸毁的两辆坦克将公路堵死了。此时,南逃的敌人开始突围。—一七师开始了顽强的阻击战斗。

三五一团在最前沿。美第二师九团全力向二营阵地猛烈攻击,四连在最前面,他们卡在公路上向每一辆企图突出去的汽车开火。美军向四连阵地连续进攻,二排出现了巨大的伤亡,阵地上只剩下了副排长和两名战士,他们和再次冲上来的美军士兵扭打在一起,直到—一牺牲。四连把连队的文化教员、炊事员。司号员、通信员都组织了起来,顽强地坚守在连队的主阵地上。五连在连长、指导员及所有连级干部全部牺牲之后,司号员马德起代替指挥,始终坚持在阵地上。三连的弹药全部打光后,士兵们就用石头,用刺刀反击美军的进攻,美军始终没有突破三五一团的阻击阵地。从北面撤退下来的敌人越来越多,汽车和坦克把数里长的公路挤得水泄不通,天逐渐黑下来的时候,空中升起了三颗信号弹,中国军队的总攻开始了。

公路上,在连成一片的枪炮声中,尖厉的军号声令美第二师和南朝鲜第八师的官兵们感受着世界末日般的恐惧。美军的飞机在盘旋,扔下的照明弹把战场映成白昼。到处是汽车和坦克燃烧的大火,中国士兵冲上公路,与联合国军士兵混战在一起.

—一七师歼灭敌人3350名,击毁和缴获汽车和坦克200余辆,各种火炮100多门。

午夜时分,战斗结束。

相关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 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毙伤俘敌1.5万余人,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并取得了以劣势装备同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此役,志愿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给美军第2、第7师和陆战第1师严重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并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南北地区,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半部的企图,迫使其由进攻转入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共伤亡3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毙伤俘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37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

金城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于7月13~27日,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韩国)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此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