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




图书信息


作 者: 段平方 著丛 书 名: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5875388 出版时间:2009-03-01 版 次:1 页 数:276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内容简介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即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保持外部均衡。内部经济失衡和外部经济失衡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二者既有内在一致性,又有冲突性。所谓一致性,是指内部经济失衡会导致外部失衡,外部失衡也会引起内部失衡,两者会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所谓冲突性,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会加剧外部失衡,反之,亦然。

目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曰趋严重。内部失衡表现为储蓄过剩,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外部失衡表现为“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其中,内部失衡是主要的,内部失衡决定着外部失衡,同时,外部失衡反过来又加剧了内部失衡。由于货币政策出现利率和汇率目标的政策,中突,宏观经济调控顾此失彼,陷入政策困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三过”即投资过旺、信贷过多和顺差过大的问题,就是内外经济失衡的反映。内外经济失衡不仅损害了国内居民的经济福利,而且经济失衡的压力逐渐积累,必然使经济硬着陆,最终造成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宏观经济调控应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 以实现经济的动态均衡为目标,促进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运用均衡分析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历史分析法,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以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为基础,分析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概念的历史演变及新的内涵,深刻分析了内外经济均衡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内外经济非均衡的联系机制,总结了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机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调节内外经济失衡的经验教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外经济政策冲突,对2002年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效果做了系统性评价,阐述了造成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赶超战略、传统经济方式视角与全球经济失衡视角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制缺陷等外部因素,又有国内传统经济发展赶超战略、经济发展方式等内部因素;既有制度、体制等长期因素,又有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等短期因素。因此,本书提出治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总体思路,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治理对策,力求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治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短期内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长期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段平方,男,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郑州大学商学院,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经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参与省部级及厅级课题15项,独立主持课题3N。在《江汉论坛》等国内重要和核心期刊仁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7年参与“第一届海峡两岸博士生论文征稿”评选,荣获第一名。

查看全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经济均衡目标的关系

第一节 非均衡的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第二节 内部均衡目标的定义和标准

第三节 外部均衡目标的历史演变和标准

第四节 开放条件下内外经济均衡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五节 各种冲击的传导机制与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

第二章 开放条件下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机制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内外经济均衡分析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内外经济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内外经济均衡的政策调节机制

第三章 市场经济国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宏观调控经验

第一节 发达国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宏观调控经验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内外经济失衡与均衡——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中销性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与国际经验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与宏观调控

第一节 1978-2001年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冲突

第二节 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从赶超战略、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视角看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成因

第四节 从全球经济失衡视角看中国内外经济失衡

第六章 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总体对策思路

第二节 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短期对策

第三节 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中长期对策

结东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


经济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均衡分析法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均衡分析法不仅用于研究单个市场的变化,还用于研究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并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经济均衡之所以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方法,是因为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以后_的西方经济学家在一系列假设的情况下,证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竞争性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说明竞争性均衡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即经济的均衡运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行为人能够实现各自的最大利益。经济均衡增长是稳定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增长。因为完全竞争的条件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所以经济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在现实中根本实现不了,经济非均衡是经济运行的常态。即使这样,经济均衡分析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经济均衡毕竟为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参照系。经济系统受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的影响,的确存在经济均衡倾向,这是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的表现。在现实中,经济是非均衡的,但是应该认识到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是有限度的,超过合理的限度,最终经济非均衡就会演化成失衡,乃至经济危机,经济系统必然发生大的调整。因此,研究分析经济均衡、分析非均衡偏离宏观经济均衡的程度,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参照系,进而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