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靖远县第一中学

靖远县第一中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靖远县第一中学


靖远县第一中学简称靖远一中,创建于1942年,初名为靖远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更名为靖远中学,1958年定名为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文革”中失去重点中学称号。1997年成为独立高中。2000年建成“白银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02年率先跨入省示范高中行列。



学校简介


20世纪90年代,先后分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甘肃省少年军校靖远一中少年军校”,是靖远县法制教育基地和靖远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所在地,设有校友旅美华人吴世华教授教育奖励基金。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71个教学班,255名教职工,6000多名学生。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100人。学校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科学楼1幢,综合楼4幢,教师住宅楼4幢,单身教工公寓楼1幢。教学设备先进:有装备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建成校园网、因特网、闭路电视系统、闭路听力广播系统,覆盖大型多媒体报告厅2座,微机教室5座,电子备课室1座;品牌笔记本电脑教职工人手一台;有体操馆、阶梯教室;图书馆藏书丰富,阅览室宽敞明亮。

校园容貌


绿树碧草,红花紫藤,雕塑长廊,专栏墙报。优美的教学环境、馥郁的人文氛围是靖远一中的校园特色。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以人为本,凸显人文管理,教师发展学校,走教科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办学宗旨是“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学目标是“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手段,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质量”。

发展前景


靖远一中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三风”正,质量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显的办学特色:德育为首,质量为本,综合治理,环境育人。60多年来,凭着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肃的学风和四大特色,闻名遐迩,享誉陇上。赢得了组织信任,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社会称赞。恢复高考后,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16000多人。其中2003年和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分别为627人和786人。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

学校创建于1942年,“文革”前为省重点中学,现为白银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近年来,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中心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甘肃省少年军校。学校设有旅美华人吴世华教授教育奖金。

办学特色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靖远一中明显地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德育为首,质量为本,综合治理,环境育人。

一、全面实施“13458”工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1”是一为首,即德育教育为首;“3”是三寓,即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寓德育教育于常规管理之中,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4”是四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5”是五性,即方向性、真实性、生动性、可行性、现代性;“8”是八重视,即重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视课堂渗透教育,重视师德教育、养成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开展各项生动的教育活动,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重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重视德育研讨。

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订了《师德师风考核制度》,用量化积分的办法对每个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大检查活动,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年终考核、教学评优、职称晋升等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普通中学,能否抓好教学这个中心,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根本标准。我们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学校明确提出:“质量兴校,质量兴教,质量兴学,质量强校”,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德育与智商,教书与育人,教与学,教改与教研,会考与高考的关系。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学主导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教师,为造就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学校对教师管理制订了“一抓二考三定四评五公开”制度,即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教学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制订教材过关考试规定;定岗位职责,定教学目标,定教研课题;科代表评教,全体学生评

教,教研组评教,专家、领导和家长评教;教案检查情况公开,作业批改情况公开,听课、评课公开,考试成绩公开,考核结果公开。“12345”制度的实行,全方位地引进了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2、体现学生主体,落实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全面实现提高。

学校致力于“向45分钟要质量”的同时,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以文学团体、兴趣小组、各类活动队为载体,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气象。

一是以《乌兰草》文学社为龙头,以校园之音广播为辅助,突出校园文化氛围。印发《乌兰草》文学期刊,由有专长的教师、学生共同负责,设栏目、定蓝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溶百科知识于乌兰草文学社的活动之中,拓宽了文学社的活动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社还组织各班的手抄报评比,紧密配合学校活动;校园之声广播成了青年人生论坛阵地;所有这些,都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发现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特长。各学科都有兴趣小组,培养学科尖子,学校统一组织了三个奥赛班,针对学习突出的学生增加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体育组队较

多,球类、田径、体操等等;艺术类有美术小组、音乐小组、校乐队,这些都成了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接收远程教育信息,弥补本校教学之不足。教育宽带网、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闭路听力广播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理化生的一些实验辅导课实现一次性完成,同一时间,全年级学生在教室里接收信息教育,节约了人力物力,也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加强依法治校,综合治理,以此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领导认识到位,健全组织机构

综合治理,领导是关键,机构是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综治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明确了第一领导者就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全面负责学校的综治工作,下设各种具体工作小组,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依法治校,依法保安

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制度是前提。学校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向,结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综治和安全文明方面的规章制度20多项,其核心是“12347”措施,“1”是“一抓”,即抓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预防、减少在校学生违法违纪现象;“2”是“二反”,即反盗窃,反破坏;“3”是“三查”,即查禁赌行为,查禁传看黄色书刊,查禁宣传封建迷信活动;“4”是“四整顿”,即整顿校园秩序,整顿教学秩序,整顿生活秩序,整顿班级秩序;“7”是“七防”,即防盗,防火,防破坏,防中毒,防电击,防重大疾病,防意外伤害事故。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

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环境育人,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为给师生营造优美、洁静、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全面规划整修校园。拓宽了马路,开辟了花园,种植了草坪,扩大绿化面积,使其达到4600㎡。

为了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在学生公寓前建起了一条文化长廊,镶嵌名言警句,对美化校园环境,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平添了神来之笔。同时,在教学楼、科学楼上以醒目的大字树起了“三风牌”,为校园文化起了点睛作用。

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铸造纯洁高尚的灵魂,学校倡导有关单位和有识之士捐资,在校园中修建了庄严的升国旗台,台前树起了一尊腾空欲飞的汉白玉雕像——希望之星,作为激励青年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校标志性建筑。

学校重视传统教育,除定期带领师生到革命烈士纪念亭、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纪念地——虎豹口等处,缅怀先烈,进行教育外,在校园内恢复了学校开创时建立的毁于“文革”的学校象征性建筑——乌兰堂,把它作为继承一中优良传统,缅怀先贤、学习前辈创业精神的标志。恢复后的乌兰堂,红瓦白砖,古雅庄重,凝聚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两侧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优美和谐。

如今,迈进学校的大门,马路宽敞,报栏整齐,高楼矗立,雕塑醒目,长廊雄奇幽深,花园错落有致;绿树碧草,红花紫藤,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

人赏心悦目。幽雅、美丽的环境,对师生的文明养成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依靠四大办学特色,学校取得了远近瞩目的成绩。现任校长赵得璧同志,在率领全校师生继承、发扬、光大四大特色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确立了办学目标:“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手段,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质量,”4000多名一中人正以取得的成绩为鞭策,以优良传统为动力,向着新的宗旨、新的目标齐心协力,开拓奋进。

躬耕校园苦作乐许身孺子竭赤诚


素有“文化县”之美称的靖远县山环水绕,地域辽阔,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人杰地灵。就在这片生机蓬勃的土地上,坐落着一所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的文明学府,省级示范中学——靖远一中。

翻开靖远一中的校史,其久远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42年。该校前身为靖远县立中学,由陇上著名教育家苏振甲先生倡导创办,1958年定名为靖远县第一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2002年1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回首该校几十年风雨里程,这里放飞了多少家乡父老的希望,多少恢宏的理想从这里升腾。这是怎样的一段辉煌之旅,怎不让人为之心动!

探索:陇原名校图自强

近几年来,靖远一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强校之路;重视教师教育,狠抓强校之本;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强校之策;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强校之基;加强校际交流,汲取强校之水;突出办学特色,铸造强校之舟。多年来,该校努力奋进,以提升省级示范中学的综合实力为根本,在充实完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之路。

继2000年该校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之后,2003年又被确定为省招生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奖;2004年被评为白银市素质教育先进集体、靖远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荣获白银市园林化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再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理念:创新教育谋发展

沿着靖远一中的发展足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样的治学理念:在继承传统和面向未来的交汇过程中,校长、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思想、品格、追求能否达到最佳的融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办好学校,办成名校,在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他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所以谈起靖远一中,就不得不提到该校的当家人赵得璧校长。作为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赵校长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从教师讲台走上管理岗位以来,他一直在积极摸索靖远一中发展的路子。赵校长首先从改变办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入手,根据靖远一中的实际,主持制定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手段,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在他的要求和带领下,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同心协力,逐渐形成了“德育为首,质量为本,综合治理,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

一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所在,一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攀上新台阶的支撑力量,高素质队伍的培养依托的是好的领导班子、好的校长。因此,该校在班子建设中,紧紧围绕“树立四个观点,体现八种意识”。即树立“一碗水端平的领导观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工作观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苦乐精神,关心师生生活的群众观点”;体现“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公平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无法保障。学校为了进一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一抓二考三查四评五公开”制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358”名师工程;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一抓二严三勤四严五心六性”制度。面对目前各学校争夺优秀教师资源的实际,学校进行了突破性改革,出台了《靖远一中校内结构津贴实施办法》,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法,执行校内结构工资。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优秀成果奖励等方面,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制定了《靖远一中科任教师岗位目标责任》30条和《靖远一中高考评估和奖励办法》,以确保校内结构津贴公正公平的发放。这一政策的实施,迅速稳定了教师队伍,极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风格:特色办学争一流

半个世纪,一座丰碑,长达64年的办学经历,赋予靖远一中显明的办学特色。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靖远一中人秉承学校几代建设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确立了以德育为首的育人主线、综合治理的养成教育,环境熏陶的育人氛围。

关于德育教育,赵得璧校长常说的一句话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了以“三热爱教育为前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守则》、《规范》教育为基本内容”的德育工作总体方案,确立了党群、行政、教学三个德育工作系统,构建了主渠道、辅助渠道相结合的育人立交桥,以“13458”工程的建设为具体措施,形成了“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地,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和养成教育。

关于综合治理的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群防群治,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意识。班级管理措施有“班机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学生常规管理细则》,做到管理的细、实、严。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确定了养成教育“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要求学生做一个遵规守纪、有礼貌、文明创新、勤奋学习、讲究公德的新时代的中学生,建设一个无纸片校园、无污染墙壁、无浪费大灶、无垃圾宿舍、无烟头厕所的五无校园。同时,学生会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8人的学生会组织,分工明确,任务到人,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今,学校管理为教育保驾护航,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经常化的轨道。

改革:狠抓质量育英才

目前,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认识,高考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靖远一中为做好高考这篇文章,专门成立了高三领导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对高三毕业生的学习管理,既抓点,又抓面,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2000年高考本科上线468人;2001年600分以上的学生9人,本科上线506人;2002年600分以上6人,本科上线586人;2003年本科上线627人,重点上线180人;2004年786人;2005年本科上线766人,600分以上45人;2006年本科上线706人。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自恢复高考以来,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2万多人。在这一组数据背后,我们不难寻觅出靖远一中人,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他们上下一心所付出的努力、汗水与心血。

近3年,学生参加种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85人次。这一系列优异的教学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导处和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严格规范教学工作的管理常规;找准重点,狠抓质量;抓骨干教师的培养,用名师支撑名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之力。

近年来,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编辑出版靖远一中教育教学论文集,选编了校本教材6本,编写了研究性学习指南、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优秀作文集共4本。该校教师张长荣2005年在全省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有两名教师获白银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靖远一中老师成为学生们做人和成才的表率,以师德师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正如一位老师所言:“传授知识要随风潜入夜,做思想工作要润物细无声。”

然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该校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届人士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些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辐射:示范带动树新风

与此同时,靖远一中充分发挥示范性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与兄弟学校的共同发展。针对帮扶学校,制定帮扶计划、措施,每年派4至5名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东湾中学支教;接受东湾中学4至5名教师来该校培训;校领导每学期至少有1次与东湾中学领导一起探讨学校发展思路,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对东湾中学进行物质支援,图书、课桌、实验仪器、教育器材、床架、微机等,三年累计资金超过10万元。在靖远一中的帮助下,东湾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绩喜人,特别是高中会考数学成绩名列市县前茅。

崛起:陇原教育新华章

现代化的高中教育不仅需要一流的师资、优美的环境、激励的制度、良好的氛围,更需要在硬件建设上达到一定的水平。靖远一中在创建了省级示范学校之后,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投资达1400万元,扩建了教室和宿舍,补充了设备和图书,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培养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

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园内已形成绿树成阴、花开四季的美丽景象,成为乌兰山下小有名气的花园式学校。整洁素雅的广场,砖铺的马路宽阔平坦,与大理石花园墙、彩色喷泉、各种彩灯交相辉映,同雕塑、长廊、绿树、草坪远近呼应,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和谐共处,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同心同德为地方建一座文明学府,群策群力替国家造无量英俊人才。”这是一位老教师留下的训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也是学校向学生提出的理念。崇高的理想,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教风,刻苦的学风,形成了靖远一中“致远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文明整洁、尊师爱生、全面发展”的校风。今天,已过花甲之年靖远一中正在与时俱进,抢抓发展机遇,走在全新发展的大道上。

绿树红花,书声琅琅。走进靖远一中如同走进了一幅自然清新的的水墨画卷。群楼沐霞耸起一眼挺拔,绿树浴露长出一片俊秀,花含清香引蝶舞,风送书声伴鸟鸣,一座现代化特色鲜明,园林化风格突出,知识化氛围浓厚的陇上名校已经形成,并且以一种令人振奋的新姿在陇原大地铿锵有力地奏响了一曲现代教育的时代强音。

相关分词: 靖远县 靖远 远县 第一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