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近距离治疗

近距离治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近距离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取自希腊brachys一词,意思是“短距离”),也称作内照射放疗,密封源式放射治疗,镭疗法或内部镭疗法,是放射治疗的一种形式,即将放射源放置于需要治疗的部位内部或附近。近距离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的治疗,也同样适用于许多其他部位的肿瘤治疗。 近距离放疗可单独进行或与其他疗法,如外科手术,外照射放疗(EBRT)和化疗结合。



如何治疗?


不同于外照射放疗,即高能量的X射线从体外照射肿瘤。近距离放疗是将放射源准确地放置于癌变肿瘤的区域。近距离放疗最大的特点是:照射只影响到放射源周围十分有限的区域。因而,可减小距离放射源较远的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量。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或体内的肿瘤发生移动,放射源还能保持相对于肿瘤的正确位置。近距离治疗的这些特色使其具备了外照射无法企及的多种优点——肿瘤可以接受局部高剂量治疗,同时周围的健康组织所获得的不必要的损伤也大大降低。

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近距离治疗的疗程更短,有助于降低在每次治疗间隙存活癌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概率。与外照射治疗相比,患者可以减少来院就医的次数。治疗通常是以门诊的形式进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直接、便捷的就医方式。 近距离治疗的这些特点保证了大多数患者对近距离放疗良好的耐受性。

近距离放疗可有效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结果表明,近距离治疗的治愈率与手术或外照射相近。当这些技术相结合时,治愈率更高。另外,近距离治疗产生副作用的风险更低。

历史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不久)。当时皮埃尔居里向亨利亚历山大 当洛提议可以将放射源植入肿瘤,放射源的照射可使肿瘤缩小。同一时期,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也提出了放射源的这一应用方式。在二十世纪初,巴黎居里研究所的当洛及纽约圣路加纪念医院的罗伯特阿贝率先开始应用近距离治疗技术。

近距离治疗兴起之初,在欧洲及美国产生不小的反响。但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放射源的手工操作会对造作者造成有害的照射,近距离治疗的利用率逐渐下滑。

然而,随着远程后装系统的发展,治疗时放射源从一个带屏蔽的储源罐中进出。以及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新放射源的应用,使得操作者及患者接收有害照射的风险大大降低。随着三维成像技术、计算机化的治疗计划系统和治疗设备的最新进展,近距离治疗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适用于多种癌症类型.

类型


界定不同类型的近距离治疗,可依据:(1)治疗靶区放射源的放置方式,(2)肿瘤接受到的剂量率或“强度”,(3)剂量照射的持续时间。

放射源的放置方式

根据放射源的放置方式,近距离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型:组织间插植式接触式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放射源被直接放置于靶区组织内,如前列腺或乳腺。

接触式近距离治疗是将放射源放置于靠近靶区组织的空间。 这个空间可以是体内的空腔(腔内近距离治疗)如:宫颈、子宫或阴道;体内管腔(管腔内近距离治疗)如:气管、食管;或外部(敷贴式近距离治疗) 如:皮肤。放射源也可放置于血管中(血管内近距离治疗)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疾病。

剂量率

近距离治疗的剂量率指的是放射源对周围介质的照射剂量的水平或“强度”,并以格瑞每小时(Gy/h)来表示.

低剂量率(LDR)近距离放疗是指植入的放射源的照射剂量率在2Gy/hr 之内。 低剂量率的近距离治疗通常适用于口腔癌,咽癌,肉瘤和前列腺癌

中剂量率(MDR)近距离放疗的特点是应用中等剂量率的放射源进行治疗,剂量率范围为2Gy/hr 至12 Gy/hr 。

剂量率(HDR)近距离放疗是指剂量率超过12Gy/hr的情况。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最常见的治疗部位包括:宫颈、 食管、 肺、乳腺和前列腺。多数高剂量率治疗是以门诊的形式进行,但也会因为治疗身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脉冲式剂量率(PDR)近距离放疗包括短时脉冲式照射。通常每次治疗一小时,以模拟低剂量率治疗的总剂量率及疗效。脉冲式近距离治疗通常可治疗妇科及头颈部肿瘤。

剂量照射的持续时间

永久性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于前列腺癌症的治疗。使用“粒子”即小型放射性柱状体直接植入肿瘤。

放射源在靶区的放置方式,分为短期永久

短期近距离治疗是指在放射源撤回前停留一段固定的时间(一般是几分钟或几小时)。具体的治疗时间长短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治疗剂量率、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对于低剂量率及脉冲式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放射源通常要在治疗部位停留时间达24小时,但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治疗时常通常只有几分钟。

永久性近距离治疗,也称为粒子植入,是指将小的低剂量率放射性粒子或小球(大约为米粒的大小)植入肿瘤或治疗位置,永久的留在体内,放射性逐渐衰减。几周或几月后,放射源放出的放射性水平会趋近于零。不具有放射性的粒子将永久留在治疗部位,不再具有任何作用。永久性近距离治疗大多用于前列腺癌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


近距离治疗可用于治疗的身体部位:

前列腺

宫颈

头肩

皮肤

乳腺

胆囊

子宫

阴道

直肠

眼睛

近距离治疗还可用于治疗以下部位的癌症:脑、眼、 头颈 (唇, 口底,舌,鼻咽及口咽)、 呼吸道 (气管和支气管)、 消化道 (食道、胆囊、胆管、直肠、肛门)、 尿道 (膀胱、尿道、阴茎)、 女性生殖器官 (子宫、阴道、阴户)、 和软组织。

由于放射源可以被精确地放置于肿瘤治疗的部位,近距离治疗可实现局部高剂量放疗。此外,由于放射源可以被准确地放置于肿瘤靶区中或临近位置,在患者移动或体内肿瘤运动时,放射源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因此,放射源可以在靶区内保持准备的定位。这一特点使得临床医师可以获得很高的剂量适形度——保证整个肿瘤获得最佳的照射剂量,同时减少肿瘤周围健康组织、器官和结构的损伤的风险,进而提高治愈和保留器官功能的可能性。

相对于外照射放疗,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可缩短整个治疗时间。一般情况下,接受近距离治疗的患者相对于外照射治疗到医院就医的次数更少,可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整个放疗过程。许多近距离治疗都是以门诊的方式进行,这为需要上班、老年患者、或居住在距治疗中心较远的患者提供了便利,保证了他们有条件接受治疗并完成治疗计划。同时,更短的治疗时间及门诊就医的方式也提高了放疗科室的效率。

对于肿瘤较小或局部晚期肿瘤、肿瘤没有转移(没有扩散至其他的身体部位)的病人,近距离治疗可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对于适当选择的病例,近距离治疗原发性肿瘤与手术治疗的方式所达到的疗效近似,可获得相同的治愈率,所产生的副作用也类似。但是,对于局部晚期肿瘤,手术通常难以取得很好的治愈率,有时候技术上也难以实施。对于这些病例,包括近距离治疗在内的放射治疗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肿瘤的方式。对于更加晚期的肿瘤,近距离治疗可作为姑息疗法,缓解疼痛及出血症状。

对于肿瘤的位置不容易接触到或肿瘤体积过大,很难达到对治疗区域进行理想照射的病例,近距离治疗可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如外照射放疗和/或手术。近距离治疗单独结合化疗的治疗方式是很少用到的。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常用于治疗早期或局部受控的宫颈癌,在许多国家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式。 宫颈癌可接受低剂量率、脉冲式或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近距离治疗与外照射结合,比单独接受外照射放疗的效果更好。近距离治疗的精确性使得子宫颈可获得高剂量的靶向照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于邻近组织及器官的照射。

低剂量率,脉冲式剂量率及高剂量率治疗的无病生存率和带病生存是相似的。但是,高剂量率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门诊形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短, 为许多患者提供了便利。

前列腺癌

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症可以有两种方式:永久性低剂量率粒子植入,或短时性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永久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局部肿瘤及预后良好的患者,对于预防癌症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生存率与外照射或手术类似(根除式前列腺切除术),但阳痿或大小便失禁等副作用更低。治疗可以很快完成,患者一般在治疗的当天就可回家,1-2天后即可回归正常生活。与手术切除前列腺相比,永久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危害性更小的治疗手段。

短时性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种新方式,目前还不如粒子植入常见。它更多的用于为外照射提供剂量补充(也称作“推量”治疗),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既可使前列腺内的肿瘤获得适形的高剂量,又避免邻近组织接受不必要的照射。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用于前列腺癌的推量治疗,意味着外照射治疗的疗程要比单独外照射更短。

乳腺癌

对于接受过乳房肿瘤切除术或是乳房切除术的女性,放射治疗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式,是保乳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距离治疗可用于手术后,化疗前,或对晚期癌症进行姑息治疗。近距离放疗治疗乳腺癌常以高剂量率短时性的治疗方式进行。术后,乳腺近距离治疗可作为一种补量治疗方式,在全乳外照射之后进行。近期,在APBI(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技术中,开始应用单独的近距离治疗,仅将剂量输送到肿瘤原发位置的周围。

相比于外照射放疗,乳腺近距离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准确的高剂量照射肿瘤,同时避开健康的乳腺组织及其下部的结构,如肋骨和肺部。APBI一般可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整个疗程。近距离治疗相对于外照射来说,治疗时间更短(外照射需要患者1-2月的治疗时间,频繁到医院就医)。近距离治疗这一优势,对于需要工作的女性、年老或居住地距离治疗中心较远的女性至关重要,使其也可以从保乳治疗获益。治疗结束后随访的6年时间,乳腺癌近距离治疗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

乳腺近距离治疗,是通过柔性塑料管(即导管)进行照射。在确定的治疗天数内,每天照射2次;先将导管或气囊连接到近距离治疗机(也称作高剂量率后装机);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安全、高效地传输放射源至乳房肿瘤切除术部位。每次放射源停留的时间仅有几分钟。疗程结束后,取出一根(或多根)导管。与3-8周的外照射相比,这种治疗方式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处于研究阶段。

根据传输放射源的导管的类型及数量,乳腺近距离治疗技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Robert Kuske博士率先应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在乳房肿瘤切除的空腔周围将15-20根导管插入乳房。每根导管内都具有单独的放射源。多导管使得医生可以根据空腔的大小、形状及位置,确定照射剂量的分布。但是,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乳腺组织间插植并没有在美国普遍应用。

乳腺癌腔内近距离治疗,也称作球囊式近距离治疗(如:MammoSite),通过单一的导管与球囊连接,进行照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乳腺近距离治疗装置,将组织间和腔内治疗的特点相结合(如:SAVI)。这些装置具有多根治疗导管,但仅通过单一入口进入乳腺,研究表明应用多根导管有利于医生更精确的照射靶区。

皮肤癌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对于非黑素瘤的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提供了手术治疗以外的另一种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鼻、耳、眼睑或唇等,进行手术会导致毁容或需要大面积重建的部位。可借助多种施源器,保证放射源与皮肤的近距离接触,与皮肤的曲面适形,并可有助于优化照射剂量的精确传输。

皮肤癌近距离治疗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及临床效能; 随访5年的研究显示近距离治疗对于局部控制十分有效,可等价于外照射。治疗时间一般较短,为患者提供便利。在未来,近距离治疗很有可能成为皮肤癌的标准化治疗方式。

其他应用

近距离放疗可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放射源通过置于血管内的传输导管进出。 目前,医师正在尝试利用这种疗法治疗外部脉管狭窄或心房颤动。

副作用


急性

因近距离治疗引起的急性、次急性或长期的副作用,其发生概率与肿瘤的位置及近距离治疗的类型有关。

近距离治疗引发的急性副作用包括局部淤血,肿胀,流血,插植部位流脓或不适。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完成的几天之内就会缓解。患者可能在治疗后短期内感到身体疲惫。

近距离治疗宫颈癌或前列腺癌可导致急性或暂时性尿路症状,如排尿困难、大小便失禁或排尿疼痛(尿痛)。 也可能发生短暂性肠道运动增加、腹泻、便秘或直肠少量出血。 急性和次急性副作用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内缓解。对于前列腺癌永久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也有少量病例,可能出现一些粒子从治疗区域转移到膀胱或尿道,通过尿液排出。

在治疗结束的几周内,近距离治疗皮肤癌可能会引起治疗区域周围皮肤表层脱落(脱离),这种情况通常可在5-8周内康复。如果癌症位于唇部,可能会引起溃疡,但通常4-6周后就可缓解。

近距离治疗引发的急性副作用,大多数情况可通过药物或改变饮食进行调整,治疗完成后很快消失(通常是几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急性副作用大体上与外照射类似。

长期

对于少部分人群,近距离治疗可能会因临近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导致长期的副作用。长期副作用通常是轻微、适度的。例如:宫颈癌或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治疗可能会导致泌尿或消化道的问题,可能需要长期的调理。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治疗可能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约为15-30%。但是,发生此副作用的风险与患者的年龄(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的风险更大)及治疗前勃起功能的水平都有关系。对于确实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伟哥。重要的是,相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近距离治疗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要低。

乳腺癌或皮肤癌的近距离治疗可能会引起治疗区域附近产生疤痕组织。乳腺癌的近距离治疗病例中,由于脂肪酸进入乳腺组织可能会导致脂肪坏死,从而使得乳房组织肿胀和变软。乳腺脂肪坏死属于良性症状,一般会在治疗后的4-12个月出现,大概会影响2%的患者。

周围的安全


患者经常会询问在接受近距离治疗后,对于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是否需要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果是短期近距离放疗,治疗结束后,没有放射源存留在体内。因此对于周围亲近的朋友或家人是没有放射性危险的。如果是永久性近距离治疗,低剂量放射源(粒子)在治疗后仍然停留在人体内-辐射水平很低,并且随着时间减小。此外,辐射只会影响放射源(接受治疗的肿瘤)附近几毫米的组织。为了安全起见,部分接受永久性近距离治疗的患者会被告知在治疗后的短期内,不要近距离接触小孩或怀孕妇女。放疗医生或护士会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注意多长时间。

治疗流程


初始计划

为保证准确的计划近距离治疗流程,了解肿瘤的性质,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借助一些成像设备查看肿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相对于临近组织及器官的位置关系。这些成像设备包括:X光机、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CA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获得的影像可用于肿瘤及临近组织的三维模拟成像。

借助这些信息,可确定优化的放射源分布,其中包括放射源的载体——施源器(用于将放射源输送到治疗部位)的放置方式和位置。施源器不具有放射性,常见的是插植针或塑料导管。依据治疗癌症的种类和靶区肿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施源器类型 。

初始计划可以避免治疗中出现 “冷点”(过低辐射)及“热点”(过高辐射),他们分别会影响治疗失败及副作用。

施源器的放置与成像

在放射源输送到肿瘤部位之前,施源器必须按照初始计划,插入体内并正确定位。

多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荧光透视和超声,常用于引导施源器的正确定位,及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也可使用CAT扫描及核磁成像MRI。施源器置入体内后,通过缝合线或胶布将其固定在皮肤上,防止移动。确认施源器处于正确位置后,可进行进一步成像,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创建虚拟病人

包含施源器的病人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后,患者被转移到专用的带屏蔽的治疗机房。治疗计划系统可将多张治疗部位的二维图像转化成三维“虚拟病人”图像,由此可以确定施源器的位置。在“虚拟病人”图像上的施源器、治疗部位及周围健康组织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与真实患者体内的关系是一致的。

优化照射计划

治疗计划系统可以将虚拟放射源放置在虚拟病人的体内,进而确定组织间或腔内施源器内的放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最优分布。软件可以用图形表示出辐射的分布。引导放射治疗医师们进一步优化放射源分布,从而保证在实际剂量传输前,治疗计划与每位患者的解剖结构相适应。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作“剂量图”。

治疗实施

近距离治疗所用的放射源通常密封在一个非放射性的球囊中。放射源可以手动输送,但更常见的是通过一种技术来输送,被称作“后装”。

由于对临床医生有辐射风险,手动实施近距离治疗仅限于一些低剂量的应用。

与之相反,后装包括将非放射性施源器精确放置于治疗部分,然后再装入放射源。在手动后装治疗中,由操作人员将放射源输送到施源器中。

远程后装治疗系统可以将放射源安放在带屏蔽的保险罐中,为后装操作人员提供辐射防护。施源器在病人体内正确定位后,通过一系列的连接导管与后装机(载有放射源)连接。后装机按照导入的治疗计划, 控制放射源通过连接导管到达施源器内预先设定的位置。这一过程完全是在治疗医师远离机房时完成的。依据治疗计划,放射源驻留相应的时长,之后通过套管返回后装机内。

在放射源治疗结束后,小心地将施源器移出体内。一般情况下,近距离治疗结束后,患者会很快恢复,近距离治疗通常以门诊的形式进行。

治疗过程中会有哪些人员参与?


近距离治疗的实施需要一支治疗团队,其中包括放射肿瘤医师,医学放射物理师,剂量师,放射治疗师,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外科医师。

放射肿瘤医师负责诊断患者的病情,确定所需治疗。明确患者治疗的部位和所需剂量。在所选的治疗病例中,外科医师将辅助放射肿瘤医师将近距离治疗所需的设备,如插植导管,插植针,置于患者体内。放射肿瘤医师与医学放射物理师及剂量师共同商定治疗方式,完成处方剂量。之后物理师和剂量师进行精确的治疗计算。放射治疗技师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可辅助实施治疗。

应用什么治疗仪?对于永久性植入治疗,使用一种特定的传输设备将放射性物质(包含在小粒子或小球中)直接置于肿瘤的位置。对于短期植入,插植针,塑料插植导管或专用的施源器会被放置于患者治疗的部位。近距离放疗的种类不同,所选的放射源也不同。近距离放疗可能用到的放射源包括:碘,钯,铯,铱。在所有种类的放射治疗中,放射源都被封装,即放射性物质被可阻隔放射的金属所包裹。

确定设备已经精确的定位后,放射源被装入(后装)。放射源传输设备固定好后,放射肿瘤医师可以手动将放射源插入或退出。也可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远程后装设备插入放射源。为使肿瘤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可使用X射线,超声波,CT或MRI辅助定位放射性物质。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将应用计算机来帮助计算放射源的位置,放射治疗时间及治疗剂量。

谁负责操作设备?


医学放射物理师,和由物理师指导下的持证剂量师或放射肿瘤医师负责操作设备。接受过完善的培训,擅长癌症放射治疗的肿瘤医师将负责制定完整的治疗计划。

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治疗医师将决定患者近距离治疗前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其中包括:

肠道准备

治疗前超声波,MRT或CT扫描

验血

心电图

X线胸片

在正式治疗前,医师可能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制定近距离治疗计划。

在治疗开始前的几天,患者将被告知如何准备近距离治疗的详细说明。

如何进行治疗?


永久性近距离治疗

在永久性近距离治疗,也称粒子植入中,已装入放射性粒子的插植针插入到肿瘤。治疗之后退出插植针等设备,将放射性粒子留在体内。粒子也可通过某种设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逐个被植入。可利用X射线,超声或CT扫描辅助医师定位粒子。粒子植入后可能还需要额外的影像测试用于验证粒子的位置。

短期近距离治疗

短期近距离治疗中,放射源传输设备,如插植导管,插植针或施源器被置于肿瘤中,应用荧光透视镜,超声波,MRI或CT设备辅助放射源的定位。传输设备可被插入体内的空腔,如阴道或子宫(腔内近距离治疗),或施源器(常见为插植针或插植导管)被插入身体组织(组织间近距离治疗)。

治疗剂量的传送可分为:高剂量率(HDR)或低剂量率(LDR)。还可进行周期脉冲式剂量传输(PDR)。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某些使用相同的施源器,接受多次高剂量率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住院治疗。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是应用远程后装设备在短时间内将所需的放射剂量传送至肿瘤。尽管完整的过程(包括治疗设备在体内的布位)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实际照射的时间只持续短短的几分钟。在治疗结束,患者离开前,整个治疗流程在一天之内可能会重复多次。在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患者可能会接受多达10分次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

低剂量率(LDR)近距离治疗中,按照某一剂量率患者接受时长为几个小时或几天的持续治疗。接受低剂量率治疗的患者在医院过夜以保证治疗传输设备在整个治疗期间可保持在原位不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设备取出。

可选方法还有:将患者移动至带有防护隔离的机房,机房内装有远程后装治疗机,此设备可将放射性物质通过传输设备送至肿瘤位置。当有人进入机房时或治疗结束后,放射性物质自动收回到治疗机中。

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哪些感受?


在近距离治疗开始前,在患者肘部或手部静脉置管,注入麻醉剂。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医师的建议,患者接受麻醉或/及镇定。若使用麻醉或重度镇定,治疗后患者将被转移至恢复室。根据近距离治疗种类的不同,患者可能当天就返回家中,或需住院修养。

接受短期近距离治疗后装式植入的患者,当放射性物质被推向肿瘤时,可能会听到机器发出咔嚓声或嗡嗡声。虽然治疗时患者是一个人在治疗室,但患者可以通过麦克风与在附近的医师团队沟通,医师们可以听到和观察到患者。如果患者接受的为脉冲式近距离治疗,在治疗的间歇,患者可以接受探望。低剂量率治疗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接受探望的时间限制在每天每次30分钟。

对于需要在医院治疗多天的低剂量、脉冲式剂量和某些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时间需要保持相对不动而感到不适。医师将开出相应的处方,来缓解此症状。

永久性近距离治疗后,放射性粒子永久的留在体内,粒子的放射性会随着时间衰减很快。但是患者需要遵医嘱限制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如怀孕妇女,儿童。对于短期植入的患者,在患者返回家中之前,所有的放射物质已被排除;在治疗传输设备和放射源退出后,没有任何放射风险。

治疗医师将会为患者说明在家中疗养的注意事项。根据治疗具体程序的不同,患者的治疗部位可能会感到压痛、肿胀或其他症状。近距离治疗的几天之后,患者就可恢复日常活动。但也可能伴随着长期的放射治疗副作用。治疗医师将对近距离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提出治疗建议。

电子近距离治疗


电子近距离治疗使用小型低能量X射线管源,将其放置于身体或肿瘤腔内预先定位好的施源器中,实现快速靶区组织高剂量治疗,同时保持对远端非靶区组织的低剂量。

放射源


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放射源(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  类型  半衰期  能量

铯-137 (Cs)  γ射线  30.17 年  0.662 MeV

钴-60 (Co)  γ射线  5.26 年  1.17, 1.33 MeV

铱-192 (Ir)  γ射线  74.0 天  0.38 MeV (平均)

碘-125 (I)  γ射线  59.6 天  27.4, 31.4 和 35.5 keV

钯-103 (Pd)  X 射线  17.0 天  21 keV (平均)

钌-106 (Ru)  β-粒子  1.02 年  3.54 MeV

其他


本条目相关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下发布,您可以随意复 制与更改,只要本条目在GFDL下发布的内容(以及衍生作品)在同一协议下发布。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1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相关分词: 近距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