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概述】


Jie chang xiao dai xian mao chong bing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Balaneidiasis coli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eidiasis 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侵入肠壁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原虫病。本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原虫,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以菲律宾、新几内亚、中美州等地区最为常见。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省,有散发病例报告。

本虫属纤毛虫门,动基裂纲,小袋纤毛虫科。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 coli 。stein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 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期。滋养体呈长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30-150)µm ×(20-120)µm。全身披有纤毛,活的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虫体极易变形,前端略小,向体表凹陷形成漏斗状胞口和胞咽,后端较圆,有一小的胞肛,在胞口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时食物沿口沟进入胞口和胞咽,在底部形成圆形食物泡,食物在其中消化,不能消化的废物从胞肛排出体外。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结肠小袋纤毛虫有两个细胞核,大核呈肾形,位于虫体的中央,小核呈圆形,位于大核的凹陷处。包囊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0~60µm,囊壁厚而透明,两层呈淡黄色或绿色。人体肠内滋养体较少形成包囊,而猪肠内的虫体可大量形成包囊。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亦能成囊。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道脱囊逸出滋养体并下移至结肠内寄生,以淀粉颗粒、细菌及肠壁脱落的细胞为食,迅速生长,经二分裂繁殖,有时也行接合生殖。

【病因】


1、饮水污染。猪圈与水井距离较近或猪圈受雨水冲刷溢入水井中。直接饮用生水所致。

2、食物污染。利用猪粪作蔬菜肥料的地区或在猪圈旁从事食品的加工业。亦可通过家蝇携带滋养体或包囊,都有可能感染本病。

【临床表现和症状】


1.无症状型。即初期潜伏期,从排出的粪便中可找到本虫,而临床上无症状表现。

2.慢性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此期病人具有较轻的症状,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局限性结肠炎等。短期轻度腹泻呈周期性,粪便呈粥样或水样,上腹部有阵发性疼痛,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部有压痛,体重轻度下降。

3.急性型。发病突然,较慢性型腹泻次数增加,且伴有里急后重。严重的可伴有脱水、营养不良及显著消瘦。

【诊断与鉴别诊断】


1.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新鲜粪便中的滋养体和包囊,以获确诊。由于虫体排出呈间歇性,故需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对虫体鉴定有疑问时,可用苏木素染色,以助鉴别。

2.病理检查。在乙状结肠镜帮助下取病变组织切片镜检。鉴别特征是虫体呈椭圆形,前端右纵裂的胞口,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诊断上需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及肠炎鉴别。

【治疗和预防】


防治本虫的原则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因本病的发病率不高,重点应预防为主,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加强人粪、猪粪的管理,避免虫体污染食物与水源。治疗上可用灭滴灵或黄连素。

相关分词: 结肠 小袋 纤毛虫 纤毛 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