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

(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

(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

(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五)区别对待学生;

(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指出,这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具体性的学说为依据的。“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过去看来是最优的,现在则未必仍然最优;同样,现在看来是最优的,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考虑现有的各种条件、各种方法,科学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组织最佳的教学方案。巴班斯基认为它是一种有目标的科学的控制行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

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巴班斯基在这里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他认为“如果不确定最优化的标准也就不能谈什么最优值”,也就无法判定是否最优。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巴班斯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心理的、控制的三方面因素统一,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最后的评价的时候,都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目的和任务方面,他认为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教养、教育、发展这样三个方面的任务。目的和任务的教养性方面,是指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教育性的目的,包括完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不可分割的任务,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性目的主要是要求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并培养学习活动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禀赋等。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方面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在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都必须符合教学的三方面目的与任务;必须突出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和减轻学生的负担;要考虑相邻学科间的联系,相互协调,以避免教学的重复,并考虑补充最新的资料;此外还要根据班级、学生间的差别区别对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不同分量的学习内容等。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最优化,总的原则仍然是综合考虑目的、任务、师生的条件等等因素之后来加以选定。巴班斯基仍然肯定班级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同时也认为必须区分面向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三种工作形式,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在具体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将三者结合起来运行。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三类: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四)组织和实施的方法

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他要求在具体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六条基本准则: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必须考虑学生及班集体学习的可能性;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规定的时限;必须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六条准则中,第一条中所提出的教学规律性和教学原则是总纲。

(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关于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认为过去的教学论偏重于对教学原则的论述,而对教学规律的分析不足,研究得很不够。但教学原则是来自于教学规律的,所以,对后者的忽视不利于对教学原则的阐述和理解。

按照巴班斯基的论述,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他认为有9条具有普遍性的教学规律,并可从中引申出11条教学原则。

1、教学和教育过程受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这一社会对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需要,制约着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与整个教养、教育和一般发展过程相联系、相统一。由这两条规律可以引申出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学与生活及工作实践相联系的原则。

3、教学过程依存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包括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由此引申出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4、教学过程依存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即物质的、卫生的、道德心理的、审美的条件以及必要的时间条件。由此可引申出为教学创设必要条件的原则。

5、教学过程内部教与学是相互联系、辩证地相结合的。由这条规律可引申出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6、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任务。这条规律可引申出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和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反映在前述教学的目的性、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教学的科学性等原则上。

7、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和内容。由此得到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8、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从而得出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的原则。

9、教学过程中所有成分相互联系,保证了相应条件下取得巩固的、可理解的、积极的教学效果。由此得到教学结果的巩固性、理解性和实效性原则。

巴班斯基还为上述11条教学原则的贯彻执行拟定了更为详细的17条教学规则。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六)教学评价

他指出:关于效果,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依据品德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的成果;关于质量高低和时间的消耗量,主要是依据国家提出的目的、任务及其他规定。例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规定相符合的程度,以及与现行学校卫生标准相符合的程度,等等。此外,还要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来看待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关于精力耗费的多少,由于目前没有直接的评测方法,

巴班斯基主张用折算的办法,或者用间接的观测法。如果既定的任务是在科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那么为此消耗的精力可以认为是最优的。

书籍介绍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作者:(苏)巴班斯基 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ISBN:9787107205477

字数:260000

页码:270

版次:2

装帧:平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代表作。全书共六章,分别阐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活动中的典型困难的分析、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条件、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等内容,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在实验学校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本书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目录

序言第一章 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教学过程及其基本成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过程中的结构联系

四、教学原则

五、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型式及其心理学和教学论观点的剖析

第二章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三、选择教学过程最优结构在方法论上的要求

四、选择教学过程最优结构的方法

第三章 对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活动中的典型困难的分析

一、研究教师工作的大纲

二、教师工作中典型的缺点和困难

第四章 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条件

一、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科学教学法训练

二、改进研究学生的方法

三、保证应有的教学物质条件、卫生条件和精神心理条件

第五章 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措施

一、成绩不良原因的研究计划

二、学生成绩不良的典型原因的分析

三、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措施的说明

四、克服学生不良成绩的途径

第六章 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结束语参考文献

文摘

第一章 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教学过程及其基本成分

为了比较深入地理解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本质,我们先要探讨一下同这些概念有关的某些一般原理。社会主义学校中具有整体性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是这种整体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说明教学过程结构的特征,必须要做的事情是:第一,揭示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第二,论述这些成分之间的联系的性质;第三,揭露作为过程本身的基础的基本矛盾;第四,确定过程发展的典型阶段。

教学过程内含教和学两个组成要素,它们彼此是有联系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两种过程的“机械的总和”,而是一种本质上完全新的、具有整体性的现象,它保证实现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养任务,它把上述两种过程在保持其各有特点的情况下有机地合而为一。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决定于教和学的主要目的的一致性,决定于教学的两个组成要素的世界观基础以及认识论基础的一致性。

学习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认识过程。既然学生要认识事实、现象、规律和理论,那么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这一过程,但在形式上稍有不同,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任务是创造性地掌握现成的科学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新的科学真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排除了科学认识所固有的尝试和错误的情境,已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创设了比较便利的条件。教学的特点是可以用较快的速度研究客观世界的现象,因为以前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已经花费过很多岁月。安排教学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它对教和学的形式和方法都有影响。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是师生个人之间发生某种形式的相互影响,而认识过程则只须认识者个人与现实世界的其他客体和现象之间互相影响,不一定要由其他人来充当客体的角色。应当指出,有许多科学知识,学生不是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客体,而是以间接途径获得的。

相关分词: 教学 过程 最优化 最优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