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蕉岭华侨农场

蕉岭华侨农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蕉岭华侨农场


农场概况

地理概况

蕉华管理区地处粤东北部,总面积26.04平方公里,全部属于国有,地势东高西低,东面为山,海拔800多米,西面为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海拔高度85~155米。东连蕉岭县蓝坊镇,西接蕉岭县三圳镇,南邻蕉岭县新铺镇,北承蕉岭县蕉城镇。园区距蕉岭县蕉城镇6km,到梅州机场、火车站不到50km,至汕头190km,约2.5小时,至广州460km,约5个小时车程,至深圳420km,约4.5个小时车程,至厦门350公里,约3个小时车程,至龙岩190公里,约1个小时车程。天汕高速公路在距离园区南、北端各1km处均有出入口。

基本情况

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 (梅州市蕉华管理区),是梅州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始建于1960年为安置归难侨而设立,是广东省23个华侨农场之一,梅州市唯一的华侨农场。位于粤东北部、梅州市北端, 205国道途经区域内6公里,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场土地面积26.04平方公里,人 口8133人。自1960年至1978年蕉岭华侨农场先后安置印尼、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4128人,现仍有Z175人。1993年,梅州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华侨农场的发展,增挂梅州市蕉华管理区的牌子(正处级单位),赋予县级部分行政、经济管理职能,相继成立了财政、国土、公安、林业等科级职能部门。区内有l间中学、l间小学、1间一级甲等医院。属下已改制组成6个公司3个站。区内市县驻区单位有国税征收分局、地税征收分局、邮政局、电讯局、工商所、供电所、金融分支机构等,是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近年来,按照省市关于办好华侨农场的指示精神,蕉岭华侨农场充分运用设区的优惠政策,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国地两税收。入实现千万元目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了教育、卫生、治安等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历史沿革

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始建于1960年,当时由中侨委专为安置归国难侨而设立。农场以农业为主,也有一些工业项目,如塑胶、铸造、石材、水电等。1988年,省将农场管理权下放地方后,市委、市政府将蕉岭华侨农场下放给蕉岭县管理。198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将蕉岭华侨农场收归梅州市农委管理。1990年,蕉岭华侨农场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正科级单位升格为副处级单位。1993年经批准成立梅州市蕉华管理区,保留蕉岭华侨农场的牌子,副处级建制,赋予县级部分行政、经济管理职能,内设立了工商、国土、公安、财政、林业、建设、环保、国税、地税等县级相应的管理职能。1998年,市委、市政府落实省人大议案,批准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03年2月,梅州市委、市政府为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将蕉华列为市级工业园,蕉华成为市政府直属的、行使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业园区,从此,蕉华走向工业发展新的里程,并开始了“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管理模式。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蕉华工业园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梅市发〔2004〕20号),就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赋予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的职权,市政府委托蕉华工业园管委会行使,蕉华管理区实行事业单位管理模式。2006年8月经全国清理整顿各类工业园区后,由省政府批准、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定名为“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面积2.02平方公里。2008年1月份, “梅州市蕉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月份,梅州市蕉华管理区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农场历史

蕉岭华侨农场是梅州市归侨最集中的地方。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部分东南亚国家先后发生排华驱华事件,接受、安置归侨、难侨工作成为国内侨务工作的…—项重要任务。1960年1月中侨委决定在梅县创办华侨农场, 分配给梅县第…批接侨任务2000人。经过梅县县委、县政肩:的认真讨论,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从几个备选地址中选定了国营梅县(三圳)果牧场。在原果牧;场的基础上,将三圳、新布、兴福、蓝坊等邻近公社的莲塘、洋蚊湖、寨子坑、麻窝、石岌、松林、茶园、土坑温屋、老福田、礤背的人口、土地、山林、鱼塘等生产资料以及枧下山、兰畲、石灰石厂一同划人新成立的蕉岭华侨农场管理。西阳乡党委书记曾运元被任命为接侨领导小组组长。会同原国营梅县(三圳)果牧场干部职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60年4月,第…批归难侨从广州黄埔登陆接到农场时,由于时间紧迫,生活用房还没有完工,洋蛟湖、土坑等地的居民无私把自己不多的房屋借出来,供归难侨居住,—直至归难侨逐步搬进新居。1960年4月至1978年5月,农场共接待安置归难侨共25批,接待来自个国家和地区(印尼、泰国、马来亚、沙劳越、新加坡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香港、印度、台湾、越南、缅甸、 日本)的归难侨,接待安置人数4016人。主要是:60年至67年印尼归难侨共2043人,63年至69年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归侨237人,1978年5月接待越南归侨1736人。全场先后建有33''个安置点, 总建筑面积32062平方米。1998年实行住房改革, 公有住房按优惠价出售给归难侨,面积达25650平方米。房改后85%归难侨都进行翻新、改建等,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关分词: 蕉岭 华侨 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