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依托: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室-属性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别由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5年、2000年命名,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实验室一方面依靠生物技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创建新的材料,解决常规研究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立足点放在本领域内的学科前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以面向国家林业建设和江苏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依靠常规研究方法把高技术研究成果引入育种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实验室-领域


多年来,实验室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基础性研究,为林木遗传改良提供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形成机理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探讨其与产量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以及与木材加工利用的关系;

2、林木抗逆性状的遗传研究,建立遗传模型,阐述控制抗病、抗虫和抗盐碱的基因作用方式,以及育种途径和方法,发掘新种质;

3、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创建林木新种质,建立技术体系,提供中间材料;

4、林木基因组研究。构建杨树、杉木和马尾松等重要的树种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实验室-支撑


实验室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实验场所宽畅。仪器设备先进,其中包括:共聚焦显微镜(R721TCS-SL德国)、台式高速离心机(25R美国)、电泳仪(IEF美国)、电泳系统(CHEF MAKKER XA美国)、超低温冰箱(-85℃,Forms美国)、摇床(481落地 美国)、智能型PCR仪(PTC-220美国)、荧光定量PCR仪(ABI7500)、凝胶成像系统(CHEMIDOC美国)、核酸蛋白分析仪(DLL-800美国)、显微镜(MZ950、DMLBZ)、全自动染色机(ST5020)、细胞电融合系统(ECM2001美国)等精密仪器设备,总值达1800多万元。

实验室-团队


实验室被德国莱卡公司选择作为在中国的第一个联合示范实验室,该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的示范经费。

实验室目前有专职固定研究人员3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10名。学科梯队结构较为合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比例基本上是1﹕1﹕1,其中副教授和讲师的年龄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下,并且均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基础扎实,素质较高,是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客座研究人员11人。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近年共接待国内学者、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等不同层面访问和考察1000多人次以上。同时与俄罗斯、芬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等国有关高等院校和实验室建立密切的联系,互派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并进行学术交流。

实验室-成果


近年来实验室专职固定研究人员共主持“973”、“863”、“948”、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重点项目等以及国际合作项目40多项,还承担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实验室命名以来,在包括《Genome》、《Genet.Res.Camb》、《植物学报》、《遗传学报》、《遗传》、《林业科学》等学术刊物在内的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有10篇,出版了专著5部。近20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批准发明专利,实用新颖专利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发明奖的成果近30项;专著《林木遗传育种学》获得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王明庥院士于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奖。2004年,实验室还获得江苏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同时,实验室已成为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作为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已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名。

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1、《美洲黑杨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研究》,选育了12个杨树新品种,表现出生长快、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材质好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广泛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到50多万公顷,创造经济价值700多亿。首创研制成功具有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和多次测量等优点的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为木材性状早期测定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通过对杨树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组成的12个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和遗传相关分析,确定了理想的选择年龄和选择性状,使选择效率达到最大值。

2、《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和建筑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已选出杉木第2代新品系40个,平均材积比第一代增加32%~51%,木材比重提高5%以上,这些新品种已在南方10多个省区示范推广。

3、《马尾松短周期工业用材良种选育》攻克了扦插繁殖关,扦插成活率达85%,为今后马尾松优良无性系造林奠定了基础。在马尾松造林区选出了一批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制浆得率增加5%,材积增益提高20%~31%。

4、用RAPD标记构建了国内第一张林木遗传连锁图谱,利用RAPD、AFLP、SSR、ISSR等分子标记又连续构建了2张杨树(响叶杨×银白杨和美洲黑杨×欧美杨)遗传连锁图谱,以及构建了杉木、桉树的遗传图谱并对控制性别和木材密度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5、与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作,获得了毛白杨、小叶杨、美洲黑杨×小叶杨、泡桐、悬铃木和桑树等6个树种或杂种的原生质再生植株。在林木原生质体培养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杨树派间的体细胞融合研究,获得了美洲黑杨和青杨、美洲黑杨和胡杨体细胞杂种的愈伤组织,迄今为止在国内外还是第一例。

6、在国内首次将两种抗虫基因,即苏云菌杆菌毒蛋白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同时导入杨树并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株,与此同时,还将抗病基因、抗盐碱基因导入杨树,得到了转基因植株,目前正在开展苗期测定,进而选育出抗虫、抗病和抗盐碱的林木新品种。

7、在利用细胞工程进行珍贵种苗植株再生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两年申请专利3项,正式授权两项。与企业合作转化专利技术《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工程和植株再生技术》形成年产杂交体胚苗木100万株的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组织


主 任:施季森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

副主任:诸葛强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季孔庶 副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 任:王明庥 院士、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

副主任:朱立煌 教 授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卫志明 教 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施季森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

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卫志明 教 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王明庥 院士、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

叶建仁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

朱立煌 教 授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杨永华 教 授 南京大学

杨传平 教 授 东北林业大学

张守攻 研究员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

张志毅 教 授 北京林业大学

周定国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

郑建初 研究员 江苏农科院

施季森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

徐立安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黄敏仁 教 授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卫星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葛 颂 教 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秘 书:潘惠新 副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