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夹砂结疤

夹砂结疤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夹砂结疤




基本含义


若铸件表面产生了疤片状的金属突起物,其表面粗糙,边缘锐利,有一小部分金属和铸件本体相连,疤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夹有砂层则为“夹砂结疤”。通常认为夹砂结疤是在铸型尚未充满时,在高温铁液的冲刷和烘烤的热作用下,由于砂型表面急剧受热使砂型发生水分迁移和体积膨胀,而产生的热压应力超过了水分饱和凝聚区的热湿拉强度,使砂层表面分层、拱起和开裂,这就是夹砂结疤形成的机理。

简介


夹砂类缺陷是铸铁件生产中常见的一类表面缺陷,它是在铸件表面还没有凝固或凝固壳强度很低时,因砂型表面层膨胀发生拱起和破裂而造成的,属于一种“膨胀缺陷”。根据国家标准GB/T561l—1998《铸造名词术语—铸件缺陷》的规定,这类缺陷属于表面类缺陷,具体表现有“鼠尾”、“沟槽”和“夹砂结疤”三种形式,其特征是,铸件表面有夹着砂子的细小纹路、条状沟槽以及结疤状凸起物,若铸件表面出现较浅(<5mm)的带有锐角的凹痕,则为“鼠尾”;若铸件表面上产生较深(>5mm)的边缘光滑的V型凹痕,则为“沟槽”,沟槽通常有分枝,多发生在铸件的上、下表面。

湿型砂


是由原砂、粘土、附加物及水按一定配比组成的。常用的加料顺序是先将回用砂和新砂、粘土粉、煤粉等干料混匀,再加水混至要求的水分。型砂的配方应根据浇注合金种类、铸件特征和要求、造型方法和工艺、清理方法等因素确定型砂应具有的性能范围,然后再根据各种造型原材料的品种和规格、砂处理方法和设备性能、砂铁比等因素拟定。

石英质原砂


铸造生产中使用量最大的原砂是以石英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天然硅砂。天然硅砂资源丰富,分布极广,易于开采,价格低廉,能满足铸造上多数情况的要求。生产中通常根据铸件的合金种类、质量、壁厚的不同来选定原砂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例如铸钢的浇注温度高达1500℃左右,钢液含碳量较低,型腔中缺乏能防止金属氧化的强还原性气氛,与铸型相接触的界面上金属容易氧化生成FeO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因而较易与型砂中杂质进行化学反应而造成化学粘砂。所以要求原砂中SiO2含量应较高,有害杂质亦应严格控制。铸钢件的浇注温度越高,壁厚越厚,则对原砂中SiO2含量的要求就越高。

相关分词: 夹砂 结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