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纪南城

纪南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纪南城


楚纪南故城是中国东周时期楚国郢都故址。在湖北省江陵县城北约5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项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止,楚国在此建都400余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楚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当时称为“郢都”,因为城在纪山的南边,也称“纪郢”。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从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迁都郢(纪南城)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取克郢都,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在此期间,楚国还先后统一了近五十个小国,势力极大,全盛的时候,楚国的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南部,纪南城也成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南方的第一大都会。

纪南城址规模宏大,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有的地段现在还存有高达6.7米的城墙遗迹,都是由夯土筑成的,十分坚固。城的四周开辟有七座城门,已发掘的西垣北段城门有三个门道,两侧还有类似门房的建筑遗迹。南垣及北垣的古河道出口处,是两座水门。

城内夯土建筑的台基十分密集,高低不等,有的高达6米。遗址内遍布古井、窑址等遗迹,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以及东周的文化遗物,俯拾皆是。在城内东南部发掘的东周时期的房屋,墙基长60米,宽14米,规模较大,应为当时宫殿建筑的组成部分。城内的凤凰山,在楚都徙陈(今河南淮阳)以后,成为秦汉的墓地,著名的西汉古尸、大量的汉简及精美彩绘漆器,均出土于此。

此外,在城址以外还有三个大的墓区,保存了当年王公贵族的大、中型墓冢七百余座。楚纪南城自被秦将白起攻陷后,就成为了废墟。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曾经是当时疆域广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国家。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从公元前689 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除楚昭王一度迁都外,楚国在郢建都达四百年之久。经勘察及与文献对照,郢都在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规模大而豪华。《楚辞招魂》对当时的宫殿有具体描述:"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突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方转蕙,汜崇兰些。经堂入室,朱尘筵些。砥石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篡组绮缟,结琦璜些。室中之观,多珍怪些。。。离榭修幕,待君之间些。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砂板,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兰薄户树,琼木篱些。"译成白话:楼上的栏杆有好几层。台上又有台,馆上又有馆,建筑在重重叠叠的高山上。小溪和大涧,处处水湾环,流水的声音使得耳朵喜欢。门上挂珠帘,门楣雕花样,冬天有暖炕,夏天好风凉。秋风摇着蕙花香,兰花的香气在春天荡漾。登上高堂,走进洞房,朱红的席子,朱红的床。云母的房壁如镜样,玉器挂在玉钩上。被上有真珠连翡翠,一般璀璨放辉光。房里的珍奇玩好说不完。。在洞房的帷幕里,等待你的空闲。翡翠的罗帷挂在高堂上,朱砂的板壁,黑玉的梁。雕檐画栋走龙蛇,抬头一看,金碧辉煌。堂前有栏轩,堂下有池堂,池中有菱又有荷,荷花正开放。。。坐在兰花丛中,玉树134为屏障①。

纪南城的遗址平面,东西4.5 公里,南北3.5 公里。城垣高出地面4-5米,北墙高至7 米以上,城墙上部的宽度,或为14 米,或为12 米,临近城门的地方则缩至10 米,夯土层厚约10 米左右。城外有护城濠环绕,城门已发现五座,又有两座水门。西垣北门的发现表明,城门有三个门道,中门道比两侧的宽一倍。城门的一侧,往往有附属的建筑基址。南垣西段古河道上的水门用四排木柱构筑而成,也有三个门道,以便河水和船只通过。纪南城的夯土台很多,初步探明的已有一百多处。东南是当时的宫殿区,夯土台基最为密集,占已探明的一半以上。在其东侧和北侧,又钻探出断续的宫殿遗址,全长1300 米,宽9 米,墙外并有濠沟。宫殿区的东部,台基分布得最有规律,南墙东段外折部分的城门之内,有10 个台基一线排开。北端的43 号台基最大,长宽均在120 米以上,对峙两侧和前列的七个台基略小。这条中轴线的北面和西面,又有一系列较小的台基。43 号台基左前方的30 号台基,东西长80 米、南北宽54 米。发掘战国前期的宫殿遗址,有成排的柱洞,63×14 平方米范围的隔墙以及散水、下水道等。城东北部和西南部是当时的手工业区,分别发现有制陶和铸造的痕迹,那些地方也有夯土台基,但分布无规律。

考古发掘


50年代初湖北省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调查。1965年对城址进行勘探和测绘。1973年发掘南城垣水门。1975年开始对城址进行全面钻探,历时 4年。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先后于1975、1976和1988年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配合发掘工作。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面有一段向外凸出,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周长 15506米。四周有夯土城垣,除东垣北半部被襄(阳)沙(市)公路压盖外,大部分高出地面3.9~7.6米,底宽30~40米,顶宽10~14米。经钻探和发掘,已发现城门 7座:东垣1座,其他3垣各2座。西垣北门为3个门道,门内两侧有门房。北垣和南垣古河道入口处均为水门,南垣水门主体建筑系 4排木柱直立而成,每排10根,形成 3道门。水门缺口东侧城垣上有一夯土台基。城垣四周环绕有护城壕遗址,一般宽 40~50米,最宽处达 100米,最窄处也有 10米。城内已探出东周夯土台基84座,以中部偏东南处最为密集,当为宫殿区。其东侧和北侧还探出墙基遗址。东墙长750米,北墙长690米,宽约10米,相交成曲尺形,东墙外有壕沟。宫城内台基规模较大,分布有序,呈中轴线排列,最长的130米,宽100米,已发掘的宫殿基址有成排的磉墩、柱洞和隔墙,并有散水和下水管道等。城内有古河道 3条与现在河道走向基本一致。冶炼作坊区在城西南部。宫城以西的陈家台曾发现 2座铸炉,炉底和附近还发现有锡渣、铜渣、鼓风管和残陶范等。宫城北面的龙桥河两侧,曾发现窑址、水井以及墙基、散水、下水管道等遗迹,并有大片瓦砾堆积,应是当时烧制陶瓦陶用品和市民居住生活的地区。全城发现水井 500口以上,以宫城以北的龙桥河两侧最多,有土井、陶圈井、竹圈井和木圈井,多带井圈,井圈一般只在上半部使用,井壁中部用木架承托。有的井底遗留一大陶瓮,当为冷藏窖。

出土遗物以陶瓦的数量最多,有筒瓦和板瓦两类,皆饰绳纹;瓦当有圆瓦当和半瓦当两种,绝大多数为素面,偶饰云纹。陶器多为灰陶,主要有鬲、釜、盆、盂、豆、瓮、汲水罐、长颈罐等。建筑材料除陶瓦、瓦当外,还有陶质空心砖、下水管道以及木质圆柱、方柱、板础和铜质门环等。其他遗物有镰、凹口锄、斧、凿、削、鱼钩和木身铁口耒耜等铜铁工具和铁釜、铜带钩、铜兵器等。

城内西北部发现 2处墓地,已发掘的均为春秋晚期小型楚墓。城址四周分布着大量楚墓,仅江陵县境内就发现楚墓群30多处,已发掘楚墓千余座,经调查勘察登记,地面有封土堆的大中型古冢 800余座,从已发掘的几座证实,绝大多数为楚墓无疑。城址近郊江陵县境内已发掘的楚墓,少数为春秋中期或更早,多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之交,与遗址的堆积和出土遗物的年代基本一致。这大体表明了古城的繁荣时期。

地理位置


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小北门外五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故名,当时称郢都,因地处楚国南方,又称南郢;又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

历史渊源


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现在,纪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块大石碑,上刻“楚纪南故城”五字,为郭沫若手书。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历时411年,楚共有二十个帝王在此即位。

历史沿革


楚国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如我国最早使用的黄金币“郢爰”,吴起变法,确认新兴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量入修赋”等重要法令,就在这里颁布和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大多来过楚国。孔子、庄子、墨子曾出入纪南城,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担任楚国“左徒”(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

纪南城遗址介绍


城遗址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约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现存城垣一般高出平地3.9至8米,底部宽30至40米,上部宽10-20米,都为夯土筑成,城垣有内外坡,外坡较内坡陡,有利于防御,在城垣外坡20-40米有护城河,河宽40-80米。通过考古发掘,纪南城有城门10个,南北共有三个水门,水城门有三个并行的门道,均可容3米宽的船行驶通过。七个陆门也有三个门道,中间驰道有8米宽供楚王进出,旁过两个旁道宽4米供百姓平时进出。纪南城内分区明确,有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城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约有160万平方米左右。宫殿区台基中有一组台基正南北向正对南门和宫城北门形成主轴,宫室特征明显:高台层、木立柱,陶筒瓦,夯土筑墙,板瓦盖顶。附近分布着纺织、冶炼等作坊遗址及商业区遗址,有古井256口四类:生活用、作坊用、冷藏用和储藏用,可见当时曾繁盛一时。秦大将白起“拔郢”后,此城已成废墟,现在城内为农田园,阡陌交错。

文化遗产


纪南城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城外分布有古墓200多座,已发掘30多座,几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数千计的文物,其中不少为珍品,如彩漆木雕鸳鸯豆、彩漆木雕虎座飞鸟、铜弩机、彩绘石编磬。1975年出土了一具完好的西汉男尸(现陈列于荆州博物馆)。纪南城现在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自楚文王元年起(前689)“始都郢”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历时400多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当年的土筑城墙,至今尚存,有的地段高达6一7米,城址近正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城内有夯土建筑台、古井、窖址、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俯拾皆是。

城外尚有三大墓区,保存着当年王公贵族的大、中型墓家700多座。纪南城东南隅的凤凰山西汉古墓中,曾出土著名的西汉男古尸、大量的汉简及精美彩绘漆器。现保存在荆州市博物馆内。

西汉古尸


1975年上半年,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湖北省江陵县楚故都纪南城内的凤凰山发掘了168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据墓中出土的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是江陵县市阳里人,爵位为五大夫,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距发掘出土已有2142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具古尸。古尸出土时,面部和四肢被棺液染成了绛红色。死者年龄60岁左右,体重52.5公斤,身长1.678米;皮肤肉等软组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都可活动;32颗牙齿章全而牢固,鼻道通畅,但全身的毛发由于棺液的浸泡均已溶解消失。解剖发现,脑膜血管很清晰,脑髓占颅腔五分之四,重970克,12对脑神经几乎都能辨认。内腔各种器官齐全,保存完好。皮下胶原纤维与新鲜组织相当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保存。血型为AB型。死者生前曾患有胆囊炎、胆石症、胸膜炎等疾病。在内脏里还发现有血吸虫、人鞭虫、绦虫和华氏睾吸虫等寄生虫卵。血吸虫卵的发现,与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中查出的血吸虫卵相印证,说明两千多年前,血吸虫病在两湖地区就已流行。

古尸为何历久不腐?据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深埋、密封和棺液抑菌杀菌防腐的结果。深达十米的墓坑,逐层夯结的填土,封闭严密的棺椁,使古尸长期处在缺氧和恒温的稳定环境中。内棺十万毫升含有硫化汞等成份的棺液,具有抑菌和力的作用,更是古尸得以保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具古尸的发现,表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在医药、卫生和防腐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补充和发展了马堆一号汉墓女尸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组织学"和"古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发掘和研究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了新的资料

景区景点


荆州城 樊妃冢 开元观 玄妙观

马跑泉 八宝山 三国公园 荆州博物馆

万里长江第一兽

相关分词: 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