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化脓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临床早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压痛,可推动6后期多个淋巴结粘成连硬块,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常有发红和水肿,压痛明显,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简介


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了,临床早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压痛,初期尚可推动可推动,后期多个淋巴结粘成连硬块,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常有发红和水肿,压痛明显,严重时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变常见于颈、腋窝、旗股沟部。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的感染可引起颌下及颈部淋巴结炎;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窝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会引起腹股沟部淋巴结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已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处理原发病灶。

本病当于中医学“疗疮”、“胯腹痈”等范畴。其病是因素有脏腑积热,复经外伤感染风邪,致气滞血瘀、火毒凝结为患;或因饮食不节,脾运化失职,水湿停于肌腠,郁而化热,热伤脉络而发病。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因此需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临床表现


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辩证分型


风热袭表型耳后或颈侧淋巴结肿大疼痛皮色不变或微红推之可移压痛明显有恶寒发热头痛肢楚等症舌淡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热毒炽甚型局部红肿掀热疼痛剧烈肿块固定推之不移或按之波动应指伴高热面赤口渴胸闷纳呆溲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余邪胶滞型局部掀痛已退肿块僵硬不消按之稍有痛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红苔薄脉虚数。

诊断依据


受累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化脓后可出现波动感。

可伴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正常值为4~10g/L),中性多核细胞比例增加,有核左移现象。 (2)细胞学穿刺镜检淋巴细胞呈感染性改变。

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原发病源。

局部热敷,理疗或外敷消炎药膏。

形成脓肿时,及时切开引流。

有全身症状者,可给以抗生素。

影响美容部位的脓肿,可选穿刺吸脓,局部注射抗生素

用药原则


急性淋巴结炎未成脓时,如有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龋齿等,应按原发感染治疗,淋巴结炎暂不作局部处理。

1.如果原发病变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可口服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黄连解毒汤等,以促使淋巴结炎消退。

2.局部已有脓肿形成时.除了应用抗菌药物,必须引流出脓液。先试行穿刺吸脓.以鉴别血管瘤或血肿,测知胺肿表面组织厚度;然后在麻醉下切开引流,注意防止损伤邻近的血管。

3.急性淋巴管炎也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变。

4.发现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温敷;如果红线条向近侧延长较快,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的针头,在红线的几个点垂直刺人皮下,再加以药液湿敷。

5.丹毒(网状淋巴管炎)好发部位在面部及小腿,发作时必须将患部始高休息、热敷或敷药膏,同时须用药物治疗。

6.50%硫酸镁溶液:适用于初起者,湿热敷于患处。

中医处理


第一套资料

内服外用治疗:

1.活血消炎丸:每次3g,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2.三黄片(散):片剂每次口服4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散剂用蜂蜜或醋调敷患处。

3.西黄丸(胶囊):水丸剂每次3g,或胶囊剂每次4—8粒,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疮炎灵软膏:外用,每日涂敷患处1次。

5.紫金锭(散):口服或处用,口服每次0.6—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外用,醋磨调敷患处。

6.万应丸:口服或外用,口服每次2—4粒,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每次0.5—1粒。外用酯调或捣碎涂患处。

第二套资料

1.内治法

(1)风热痰结(颈痈):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贝母15克、赤芍10克、瓜蒌20克、黄连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lO克、黄芩10克。

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2)热毒蕴结肝脉(腋痈):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半夏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枳壳10克。如脓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黄5克。

(3)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多发于腹股沟或胭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车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薛10克。如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4)气营两饬(溃脓后收口期):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

治法: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2D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风1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2.外治法

初期:宜箍围消肿,用千捶膏敷贴,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也可用仙人掌捣烂掺醋外敷,或鲜公英或鲜地丁捣烂外敷。

成脓期:切开排脓。

溃后期: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提脓祛腐,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换药。

第三套资料

(1)熏洗疗法

①蜂黄煎剂

【药物】露蜂房 金银花各30g 黄连

【方法】将以上药物加水1500ml,煎煮15分钟,取过滤液装小喷壶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淋洗患处,同时轻按伤口脓液,并用消毒棉球拭擦脓液。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1剂,淋洗3~5次,5日为l疗程。具有解毒散结的作用。

②疔毒洗药

【药物】金银花 苦参 黄柏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大枫子各30g连翘 牡丹皮 泽兰各24g大黄 黑豆各15g荆芥 防风 白鲜皮 杏仁 甘草各l0g .

【方法】l将以上药物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汤、乘热熏洗或溻渍患处。每日l~2次,每次30~60分钟。如有刨口,每次熏洗后,再常规换药。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的初期。

③解毒洗药

【药物】蒲公英30g苦参 黄柏 连翘 木鳖子各12g金银花 白芷 赤芍 牡丹皮 甘草各lOg

【方法】同疔毒洗药。该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局部红肿热痛或破溃流脓甚多者。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排脓祛腐的作用。

(2)外敷疗法

①化瘀拔毒膏

【药物】乳香粉l0g没药粉10g蟾酥粉0.4g川黄连粉l0g冰片0.2g

【方法】将上药用蜂蜜调成软膏,涂于胶布中心,贴敷于病灶中心处,每3~5天换药一次,治疗5~7天为一疗程。该药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局部红肿热痛而未成脓者。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养阴的作用。

②苍耳虫散

【药物】苍耳虫100条冰片1g

【方法】将苍耳虫l00条以lml麻油浸泡,加冰片1g,临用时取苍耳虫2~6条捣烂外敷于患处,每日一次。该药适用于体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具有消肿、溃脓、生肌的作用。

③麝香消肿散

【药物】苍术 白术 草乌头 天花粉 黄连 薄荷 七叶一枝花各50g黄柏 白及 山栀子各20g破血子100g

【方法】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过细筛备用,将麝香少许研细后加入以上细末用水调匀成糊状,用时从患处周围往里涂敷,肿胀疼痛最甚处涂厚些,每日l~2次。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初期红肿热痛者,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

④淋巴炎消贴

【药物】由金银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头翁、生姜、老蒜、葱白等十余味中药材组成。

【方法】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贴于淋巴结炎患处。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一疗程。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初期红肿热痛者,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

(3)针灸疗法

①针刺

【取穴】颈痈 肩井 风池 委中 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l0~20次为l疗程。

②隔物灸

【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O.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防治


急性淋巴结炎一般由细菌从损伤的皮肤、粘膜或从疖、痈、脚癣等处入侵引起,预防的关键是注意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损伤或及时处理皮肤伤口,治疗疖、痈、脚癣和其他皮肤病。重点是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注意休息,局部可采用湿热敷和外敷药物治疗。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马齿苋粥、西瓜皮粥、丝瓜、芹菜等。多饮一些清热的菊花茶、金银花茶、秋梨膏等。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葱、姜及烟酒,也忌食海腥、羊肉等发物。

相关分词: 急性 淋巴结 淋巴 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