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战略进攻的揭幕战。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殖民地,位于马绍尔群岛东南、所罗门群岛东北,横跨赤道,正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中间。是由十六个珊瑚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这些岛礁珊瑚砂质的地质,几乎每个岛屿都适宜建设机场。据战前最后一次人口统计,吉尔伯特群岛有土著人2.6万。

名称: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地点:吉尔伯特群岛

时间:1943年11月

参战方:美国,日本

结果:美军获胜

伤亡情况:美军阵亡失踪1771人,负伤2243人



战前准备


背景

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工业潜力的全面动员,使其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美军最高领导层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讨论,决定以中太平洋为主要战略进攻方向,西南太平洋为次要战略进攻方向,这样两个进攻方向,既可以相互支援、掩护;又可以分散日军兵力,使其难以判明美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进攻决定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初决定首先进攻马绍尔群岛,考虑到马绍尔群岛自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是日本的托管地,1935年以后更是严禁外国人进入,该群岛位于美军岸基飞机航程之外,无法组织空中侦察而一无所知。而在马绍尔群岛东南的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被日军占领,加上吉尔伯特群岛距离美军基地较近,美军通过多次空袭和空中侦察,对该地区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于7月20日决定首先发起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两个主要岛屿和瑙鲁岛的登陆作战,作战计划代号“电流”。

参谋人员在拟定具体作战计划时,对于攻占瑙鲁岛却有分歧,一方认为日军在瑙鲁岛上建有机场,而且距离塔拉瓦仅700公里,将对塔拉瓦的作战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则认为瑙鲁岛不适合登陆作战,因此建议改为夺取塔拉瓦北面的马金岛,该岛面积较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两种意见进行了慎重考虑比较,最后决定以马金岛代替瑙鲁岛,并于9月27日正式下达命令,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以塔拉瓦、阿贝马马岛和马金岛为作战目标。

双方布置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的主要岛屿,并在塔拉瓦修建机场,在马金岛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起先日军对于吉尔伯特群岛并不重视,守备部队也不多,美军1942年8月曾以潜艇运送一支小分队袭击马金岛,才引起日军警觉,随即开始向该群岛调集人员和物资,大力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1943年7月,日军第4舰队第3巡防区司令柴崎惠次少将受命上岛,负责统一指挥该群岛防务。柴崎以塔拉瓦和马金岛为重点筑防御工事组织防御,使守备部队的抗登陆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塔拉瓦,守备部队包括工程兵部队共约4600人,其中主力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很强。配备203毫米、140毫米火炮、坦克14辆。柴崎考虑到由于岛屿面积狭小,所以采取滩头防御,在海滩上布置了障碍物、铁丝网和栅栏,防御工事用椰子树木和珊瑚砂覆盖,有的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所有火炮掩体均用钢板和厚珊瑚砂石覆盖,只有以406毫米重炮发射延时引信炮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全岛工事经过长达十五个月的施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柴崎因此夸口,“就是用一百万人花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马金岛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队和航空基地勤务人员,总共约690人,其中受过正规战斗训练的很少,仅240余人。在阿贝马马岛日军刚开始设防,在美军发动进攻时,只有海军观通站,守备兵力仅25人。尽管日军地面防御工事完备,但海空力量几乎没有。整个群岛没有一艘军舰,航空兵只有一架战斗机和四架水上飞机,其中唯一的战斗机,也因缺乏零部件而无法起飞。美军参战部队是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舰队,投入作战的各种舰船约230艘,其中航空母舰11艘、护航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58艘、大型登陆舰船50余艘。作战飞机约1300架,其中舰载机920架,岸基飞机中B-24“解放者”重轰炸机约100架。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第27步兵师调归第5舰队,准备用于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还将两个海军陆战队守备营和一个陆军守备营调归第5舰队,准备担负被攻占岛屿的守备任务。上述地面作战部队编为第5两栖军,由霍兰史密斯少将任军长,分别集结于夏威夷、新西兰、萨摩亚和埃利斯等地备战。参战部队由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统一指挥,第50特混编队的航母编队下辖四个大队,负责压制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瑙鲁等地日军机场,以保障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的顺利实施,并随时准备迎击来袭的日军舰队。第52特混编队,担负在马金岛的登陆,地面作战部队是第27步兵师。第53特混编队,担负在塔拉瓦的登陆,地面作战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第57特混编队,由岸基航空兵组成,为登陆部队的海上航渡提供空中掩护。

美军考虑到数百艘舰船在远离基地的海上将持续作战数周,为此美国海军专门成立了为作战舰队服务的勤务船队,作为浮动的补给基地,由卡尔霍恩海军中将指挥,这支船队已拥有包括油船、供应舰、修理船、拖船、浮动船坞等各种辅助船只约20余艘,使得各种作战舰艇能够在靠近作战海域的地区得到急需的补给和修理维护。从1943年夏季起,美军就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先通过原先在吉尔伯特群岛居住过的英国人,了解水文、潮汐、地形等情况。从珍珠港出发的潜艇利用在潜望镜上安装的照相机对塔拉瓦、马金岛和阿贝马马岛进行了照相侦察,将三个岛屿的海岸线完整拍摄下来。通过航空侦察,发现日军塔拉瓦的防御重点都在堡礁外侧,决定舰队直接驶入礁湖,从堡礁内侧登陆。但最大的困难是塔拉瓦无规则的潮汐和遍地的珊瑚,由于登陆艇只能在大潮时靠岸,而直到1944年春季,大潮都在夜间或黄昏,夜间登陆无法得到舰炮和飞机的支援,黄昏登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夜幕降临前巩固滩头。如果等到1944年春季,日军的防御将更加坚固,所以美军最后决定在11月19日登陆,后推迟到20日早晨的小潮时刻登陆,由于美军不知道小潮高峰的确切时间,便将登陆时间定在8时30分。

从9月开始,美军开始了为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做准备。第50特混编队第1大队,在岸基航空兵的轰炸机协同下,于9月18日、19日对塔拉瓦和马金岛进行了空袭,迫使日军只在马金岛留下4架水上飞机,将其余飞机全部撤走。空袭中美机还对两岛进行了系统的航空摄影,此外日军在抗击美军空袭中所消耗的大量弹药,由于补给断绝而得不到补充。日军联合舰队得知美军行动后,舰队司令古贺大将亲率舰队前出至埃尼威托克准备出击,后因美军主动退走才返回特鲁克。9月-11月美军航母编队以岸基航空兵掩护积极活动,压制日军在太平洋中部、中南部各岛屿重要的海空基地的航空力量,通过这些行动很多舰员和舰载机飞机员取得实战经验。

日军由于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惨重损失,将其航母部队撤回本土,以补充飞机和飞行员,日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失去了航母部队的空中掩护也就无法远离岸基航空兵的航程半径活动,无形之中使吉尔伯特群岛的日军失去了海空支援。有利于美军作战。

美军进发


11月初,美军参战的地面部队第27步兵师和陆战2师分别在夏威夷和新赫里布底进行了临战前的登陆演习。11月10日-13日,登陆编队出发向吉尔伯特群岛进发。第50特混编队先后出发集结。同时,第57特混编队的岸基航空兵部队,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日军机场进行了连续七天的空袭,以压制日军航空兵力,保障登陆编队的航渡安全。11月18日,第50特混编队陆续到达吉尔伯特群岛附近海域,负责拦截日军海空支援;夺取马金岛、塔拉瓦附近地区的制空权;11月19日,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大举出动,对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进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击。

攻占马金岛


过程

马金岛位于吉尔伯特群岛最北端,由十个岛礁组成,其中最大的岛礁是布塔里塔里岛。长2742米,宽366米,是日军防御工事集中的主要地区。日军在岛上建有水上飞机基地。担负登陆作战的是步兵第27师的第165团和第105团的一个营,共约6400人,与守军相比,占有9∶1的兵力优势。

11月20日凌晨,6时20分,舰载机飞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6时40分,舰炮火力支援大队开始实施舰炮火力准备,猛烈的炮击一直持续到8时24分,马金岛完全被硝烟和烈火包围,日军没有任何还击,美军只是“密西西比”号战列舰的主炮塔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43人丧生,19人受伤。

8时13分,第一波登陆部队驶向海滩。同时舰载机对海滩上的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的低空扫射,掩护登陆部队抢滩。8时32分,第一波登陆部队到达马金岛西海岸代号“红滩”的登陆滩头,舰载机转而攻击日军的纵深防御工事。不久,美军第二、第三波相继到达,依次上陆。27师的师属炮兵也在西海岸南部的乌基安冈角登陆,随即展开为部队提供炮火支援。日军在西海岸防御非常薄弱,至10时许美军已完全控制了登陆场。实际上,这是美军的佯攻,目的就在于将日军从主要防御地区吸引过来。

10时许,美军登陆兵运输舰驶入礁湖,准备在布塔里塔里岛的北侧,即礁湖的内侧登陆。美军在礁湖水域完成了换乘,在舰炮和舰载机火力支援下,先后向海滩冲去。当登陆部队接近海滩时,遭到日军轻武器的密集射击,美军很快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10时45分,第一波顺利抢滩上陆,但第二、第三波都因为登陆工具无法通过遍布珊瑚的浅水区,所运载的部队只好在距离海滩270米处下船,在齐腰的海水中涉水上岸。登陆虽遭到了日军的抵抗,但美军伤亡并不大。美军本来预计一旦西海岸佯攻开始,日军必会调动主力前去迎击,这样就可与随后在北海岸登陆的主攻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消灭离开防御工事的日军主力。不料日军不为所动,基本没有出击,致使美军的如意算盘落空。但美军在两个方向的登陆均告成功,可以迅速向纵深推进,尽快占领全岛。但参战的陆军部队习惯于炮火掩护下推进,一遇到日军阻击,有时甚至只是几个日军的狙击手,就停止不前,等待炮火将阻击的日军消灭后再前进。日军在岛上建有大量的机枪火力点和永备发射点,美军的推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由于舰炮火力的精度不高,无法有效摧毁日军的地下掩体,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坦克。但坦克手却不愿接受步兵指挥官的指挥,步兵165团的团长只好亲自前去和坦克兵商量,却被日军的狙击手打死,这是美军在地面战斗中阵亡的最高军衔的军官,由于地面部队失去了指挥,更是难以前进。夜晚,岛上的美军不断遭受日军的渗透袭扰,惊恐不安,彻夜不得安宁。

11月21日,美军的战斗依然没有起色,空中支援由于敌我双方战线混杂,难以有效实施,有一次舰载机投下的炸弹就落在美军头上,造成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这样美军的推进就更为缓慢,第5两栖军军长史霍兰史密斯少将来到27师师部,亲自督战,也无济于事。

11月22日,美军步步进逼,所占领的地区逐渐扩大。入夜后,日军发动了最后的大规模自杀冲锋,他们先点燃爆竹,以吸引美军注意,再驱赶当地的土著人在前充当“挡箭牌”,冲向美军的战线,在混战中,日军死50余人,美军死3人,伤25人,美军终于粉碎了日军的反击。这是日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反击。

11月23日13时,27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宣布占领马金岛。

死伤

在马金岛登陆战中,美军地面部队阵亡64人,伤152人,在没有遇到日军激烈抵抗的情况下,依然打了三天,加上海军11月24日凌晨在马金岛海域“科利斯姆湾”号护航航母被日军“伊—175”号潜艇击沉,包括航空火力支援大队大队长马林尼克斯海军少将在内约650名舰员阵亡,以及“密西比比”号战列舰炮塔爆炸所导致的伤亡,美军的伤亡总数高达死757人,伤171人,超过了日军。日军在马金岛守军阵亡585人,被俘105人,被俘人员中有104人朝鲜籍的工程兵,只有1人是战斗部队。

小结

美军的拙劣表现主要是指挥不力,战术失当,整个作战拖泥带水。参战的第27师长期担任守备,这是首次参加实战,该师在炮火掩护下逐步推进,一旦遭遇阻击就停止不前,直到炮火将阻击之敌压制,因此美军虽具有绝对优势,却没有一举将日军消灭,反而足足花了三天才将日军防守薄弱的马金岛占领。

血战塔拉瓦


过程

塔拉瓦位于在马金岛以南约185公里,是一个三角形的珊瑚环礁,中间是礁湖,东、南两边分别约长33公里和22公里,西边是一连串的珊瑚岛礁,西边则是连绵不断的暗礁,中间有通往礁湖的深水水道,在南面最西边的岛礁——比托岛(也有翻译成“贝蒂欧”岛),该岛一条长4500米的长堤一直通往礁湖,全岛长3700米,宽从450米到540米不等,面积约1.18平方公里,是日军在塔拉瓦岛最重要的防御核心岛屿,在岛中部筑有机场,机场跑道长1400米,宽60米,是日军在在该群岛唯一的轰炸机机场。日军在比托岛经过十五个月的努力修筑完备的防御体系,守军是柴崎少将亲自指挥的4000余人,而且大多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中的精锐之师。美军在塔拉瓦岛登陆的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该师曾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经受过战火考验。瓜岛战役结束后,转到新西兰休整长达七个月。

11月19日15时,登陆编队到达塔拉瓦岛东南海域,登陆编队司令希尔少将召集随军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将要把塔拉瓦岛从地图上一举抹掉,言下之意登陆部队遭遇的抵抗将会很微弱,登陆将会十分轻松,一旁的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少将随即插嘴补充:“请记住,当海军陆战队队员与敌人短兵相接时,唯一的盔甲是身上的卡叽布军装!”日落前,登陆编队所有军舰在塔拉瓦岛东南海域集合完毕,一起向登陆地域进发。

11月20日凌晨4时,各登陆运输舰开始放下小型登陆工具。5时零5分,“马里兰”号战列舰弹射舰载校射飞机,弹射起飞的火光被日军发现,日军海岸炮随即开始射击,希尔立即下令还击,猛烈的炮火将比托岛几乎全部笼罩,但日军的海岸炮还在不断射击,而且越来越准,希尔只得指挥军舰转移阵位。5时45分,不知什么原因舰载机并没有按计划准时飞来,由于指挥登陆的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通信设备在进行了两次主炮齐射后由于产生的震动失灵了。6时15分,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终于来到了,由于美军进行舰炮射击时使用的都是爆破弹,此时比托岛上已经浓烟滚滚,飞行员根本看不清地面目标,因此舰载机的对地攻击只进行了短短七分钟就匆匆结束。舰炮火力准备继续进行,在两个多小时的舰炮准备中,美军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小小的比托岛几乎每平方米都承受了一吨的炮弹,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岛上似乎不可能再有生物存活,但美军大大高估了炮火准备的效果,日军大多数工事特别是火炮掩体都深埋在地下,炮弹只有使用延时引信才能摧毁。美军缺乏对岸上点状目标射击的经验,速度太快,以致炮弹爆炸的烟雾遮掩了目标,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此大规模火力准备的唯一成效就是将日军其指挥部与各部队之间的通信线路全部炸断。

美军在实施舰炮火力准备的同时,扫雷舰开始清扫并标示出安全进入礁湖的航道,引导登陆舰也驶入礁湖。6时19分,由于日军海岸炮仍在射击,登陆舰退到日军海岸炮射程之外待命。陆战2师于7时零7分完成换乘,先到达距出发线6400米的集合区,整顿队形后再以六分钟的间隔向5500米外代号“红一”、“红二”和“红三”的三个滩头冲击,3个营登陆部队总指挥是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

由于负责标示航道扫雷舰在作业时因与日军海岸炮进行炮战,所以标定出的航道偏西,加大了两栖车到达集合区的距离。而两栖车的驾驶员都是新手,训练还不充分,航行速度比预定计划要慢,直到8时25分,两栖车才到达出发线,比计划整整晚了四十分钟,预定登陆时间从8时30分推迟到8时45分,后又再推迟到9时。因此美军舰炮曾于8时35分开始向纵深延伸射击,后又重新轰击海滩,8时55分才再次向纵深延伸射击,而此时,海军的一架观察联络飞机发现两栖车无法在9时突击抢滩,便向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报告,可是“马里兰”号的通信设备已经失灵,致使一切仍在按照9时登陆的计划实施,9时舰载机飞临滩头,实施航空火力掩护,但由于地面上烟雾弥漫,飞行员无法看清目标,对地攻击效果极差,当美军飞机结束攻击时,舰炮火力已向纵深延伸,滩头上出现了长达23分钟的火力间歇!这段时间已足以让日军从隐蔽部进入防御工事了。两栖车在接近滩头时遭到了日军火力的迎头痛击!大多数两栖车中弹,失去机动能力,只有少数得以上岸,海滩上到处是燃烧的两栖车和死伤的士兵。好不容易冲上岸的陆战队员都被日军火力压制在海滩上大堤下,无法前进。第四、第五波是载有登陆兵、坦克和火炮的机械化登陆艇和车辆人员登陆艇,由于吃水比两栖车深,当时又正值退潮,无法越过珊瑚礁,海滩上急需支援,便将所运载的M4“谢尔曼”式坦克放下水进行涉渡,结果有的坦克发动机进水而失灵,只有7辆驶上海滩,其中3辆因滩头上到处是伤员而无法行动;有3辆被日军炮火和地雷击毁,还有1辆则陷在弹坑里动弹不得。登陆士兵由前三个登陆波的两栖车返回来接运到浅水区,再要迎着日军的枪林弹雨通过700米齐胸深的浅水区,由于前三个波次的两栖车所剩不多,所以大部分人还滞留在珊瑚礁上。运载火炮的登陆艇无法卸载,只得后撤,等待涨潮。

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原是陆战2师的作战科长,刚在一星期前接替在演习中受伤的原2团团长,由于他参与制定了塔拉瓦岛的登陆计划,因此他对该岛的地形、防御等情况都非常熟悉,这对于陆战2团是不幸中的万幸。10时30分,他终于找到了一部能用的电台,立即命令团预备队第1营从红一滩上岸。但直到中午过后,才与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取得联系。此时,登陆的美军只占领了纵深数米的滩头,而伤亡已经超过20%。希尔早已通过观察飞机知道海滩上情况不妙,接到肖普的报告一面命令舰炮继续猛烈射击为海滩上的部队提供炮火掩护,一面投入师预备队,同时向第5两栖部队司令特纳报告,请求调总预备队来增援。

此时,塔拉瓦之战几乎已经到了失败的边缘——满载后续部队和重武器的登陆艇大部分被阻在珊瑚礁上,其余的只好在珊瑚礁外水域等待涨潮;海滩上的部队被日军的火力压得无法前进,所剩无几的两栖车来回奔波,运上补给撤下伤员。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陆战2师充分发扬了海军陆战队所特有的战斗作风,下级军官、军士和士兵主动组织起来,拼死冲锋。红三滩头,霍金斯中尉率领34名战士,用炸药包、刺刀、铁锹,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了300米,占领了滩头东侧一段长堤,取得了能展开炮兵的一块地方,炮兵立即将75毫米榴弹炮拆开,再把一块块部件运上滩头,组装起来,然后为部队提供炮火支援。霍金斯中尉在战斗中牺牲,为表彰他的英勇,美军将比托岛的机场命名为霍金斯机场。肖普团长深知连接红二滩和红三滩之间栈桥的重要性,接连组织了五次攻击,最终在32架舰载机的支援下,才夺取了栈桥。海空军竭尽全力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4艘驱逐舰始终停在礁湖里,随时根据召唤进行支援,航空母舰舰载机提供航空火力支援,至日落前先后进行了32次攻击。至日落时分,美军有5000人上岸,伤亡也超过了1500人。在海滩的西部占领了正面140米,纵深450米的登陆场,东部则控制了正面600米,纵深270米的滩头。夜间日军只有一些小规模的袭扰,均被美军轻易击退。美军的猛烈炮火轰击将其通信系统彻底破坏了,日军无法恢复通信,因而柴崎无法组织起大规模反击。11月21日,经过一夜补充的美军全力向前推进,扩大登陆场。午后,潮汐高潮终于到来了,重武器和坦克在红一滩和红三滩上岸,总预备队的陆战6团的两个营则在比托岛西侧新开辟的登陆点代号为“绿滩”的海滩登陆,随即消灭了日军对美军军舰威胁最大的203毫米海岸炮,巡洋舰、驱逐舰驶入礁湖,在岸上火力控制组的指挥下,以越来越准确和猛烈的炮火掩护地面部队推进。陆战6团的另一个营则占领了比托岛以东的拜里仓岛礁,设立了105毫米火炮阵地,支援比托岛上的战斗。美军开始占据上风。但日军仍在负隅顽抗,陆战2师士兵们自行组成战斗小组,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一个一个解决日军的火力点,至日落前,已有部队推进到比托岛的南岸。日军在美军猛烈火力下死伤惨重,柴崎率指挥部成员向附近坑道转移时被美军炮火击毙。傍晚,陆战2师参谋长埃德森上校上岛,统一指挥岛上所有部队的战斗,日军由于指挥官柴崎少将阵亡,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因而当晚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夜间反击。

11月22日,美军以滩头为基点,对残余日军实施夹击,并向中部的机场发动突击。塔拉瓦岛的胜负已成定局,但日军的抵抗仍在继续。黄昏,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上岛,在滩头开设了师指挥所。

11月23日凌晨,被压缩在岛东部狭长地带的日军残部,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自杀性冲锋,尽管对战局已毫无作用,却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心理恐慌,5时许,日军的反击终告平息。中午过后,美军突破了日军的最后阵地,全歼了守军。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于13时12分宣布,全部占领比托岛。

死伤

此役,日军4000余守备部队,除146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被俘的人员中129人是朝鲜籍的工程兵。美军失踪阵亡1013人,伤2072人,其中海军陆战队死984人,伤2001人。

战后

美军攻占比托岛后,于11月24日占领了比托岛东面的埃塔岛。29日占领阿布里基岛,消灭岛上160名日军。至此,美军控制了塔拉瓦全部。

11月24日,第5两栖军军长霍兰史密斯少将登上比托岛,面对刚刚经受过残酷战火洗礼的景象,这位久经战阵的将军大为震惊,他说:“我想象不出他们是如何攻占这个岛屿的,这是我见到过的防御最完备的岛屿!”。随后他命人在两棵被炮火削秃的椰树上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和美国的星条旗,因为吉尔伯特群岛战前是英国的殖民地。

11月27日,尼米兹亲临塔拉瓦视察,并为有功的将士授勋。当时大量的死尸还来不及掩埋,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恶臭,尼米兹感慨地说:“我从未见到过如此狰狞的战场!”他发现有很多日军的工事还没被猛烈炮火所摧毁,便命令太平洋舰队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前来研究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经验

11月30日,特纳向尼米兹提交了题为《塔拉瓦的教训》的报告,陈述了一系列经验:对于坚固设防的岛屿,光凭几小时的海空火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有条件的话,应先夺取附近小岛,配置地面火炮,进行炮火支援;对于有珊瑚障碍的岛屿,必须准备足够数量的两栖车或吃水较浅的登陆艇;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的时候,海军必须实施抵近射击,以进行有效地火力掩护;为保障作战指挥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造专用的登陆指挥舰等。不久根据尼米兹的指示,美军在夏威夷的卡胡拉瓦岛,完全按照比托岛的情况,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然后组织军舰进行射击,终于发现要摧毁这样坚固的工事,只有慢速精确射击,并发射大口径延时引信炮弹才能奏效。由于美军在塔拉瓦的巨大伤亡,塔拉瓦之战美军所获取的经验,对于以后的登陆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尼米兹所说,即使不在塔拉瓦取得上述经验,也不免要用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去获取。因此,塔拉瓦岛战斗被美国海军战史学家莫里逊少将形象地誉为“胜利的摇篮”。

攻占阿贝马马岛


过程

美军计划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的第三个环礁是阿贝马马岛,该岛位于塔拉瓦东南约140公里,1942年被日军占领。日军原计划在该岛修建机场,后因所罗门群岛战事紧张而暂停,战役开始时只设有观通站,守备部队仅25人。美军计划先以“舡鱼”号潜艇搭载海军陆战队一个分队,对该岛实施侦察,等占领马金岛和塔拉瓦岛之后,再组织兵力进行登陆。11月18日,“舡鱼”号潜艇到达塔拉瓦岛海域,报告该地区天气、海浪以及近日美军火力准备的效果和日军的动态。11月20日午夜,到达阿贝马马岛以南肯纳岛海域,“舡鱼”号潜艇放下六艘马达驱动的橡皮艇,运送68名陆战队员和10名工兵,携带轻武器和15天的补给品上岛侦察。11月21日,陆战队员从肯纳岛西部登陆,展开侦察搜索。11月22日,上岛美军发现日军兵力薄弱,立即在潜艇的炮火支援下,发起攻击,日军拼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美军经四天的战斗,于25日全歼守敌,美军仅阵亡1人。11月26日,美军陆战2师6团第3营被送上阿贝马马岛,开始担负守备任务。

11月27日,工程兵部队上岛,随即修建码头和机场,以便尽快为下一步进攻马绍尔群岛建立航空兵前进基地。

意义

以攻占阿贝马马岛为标志,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预定目标全部实现。

日军的反击


劣势

日军一直认为美军的主攻方向是在南太平洋,当美军开始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时,日军毫无准备,只得临时拼凑兵力进行增援,联合舰队先后组织了三支舰艇编队支援,运送弹药补给;运载支援部队。就在调动积极备战时,传来马金岛失守的消息,眼看增援无望,只得取消行动。当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打响时,日军部署在马绍尔群岛的飞机已有相当部分被调去拉包尔,仅存飞机40余架。

反击

美军以第50特混编队的第1大队负责压制马绍尔群岛的日军航空基地,但起先只对马绍尔群岛南部距离吉尔伯特群岛较近的机场进行了攻击,11月20日,日军却从马绍尔群岛中部罗伊岛机场起飞16架鱼雷机,在塔拉瓦岛以西55公里处发现了美军的第50特混编队第3大队,随即投入攻击,其中,“独立”号航母被一条鱼雷命中,主机舱、锅炉舱和弹药舱都破损进水,舰员死17人,伤43人,被迫撤离战场,返回珍珠港大修。此以后的几天里,第1大队对所有作战半径能够到达吉尔伯特群岛的机场全部进行了反复攻击,在美军的强有力的压制下,日军在马金岛登陆作战期间无法出动一架飞机前去增援。直到11月23日,才勉强从马洛埃拉普出动了19架战斗机,结果中途遭到美军30余架飞机的截击,被击落9架,其余10架被迫返回。

11月24日后,日军从特鲁克等地调集飞机加强马绍尔群岛的航空兵力量。

11月25日,日军从罗伊岛出动13架岸基攻击机,于下午出击,天黑后进行攻击,没有取得任何战果,11月26日14时,日军从马洛埃拉普起飞16架攻击机,于18时许对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第2大队进行了攻击,依然没有取得战果。11月28日,日军又从马洛埃拉普起飞10架攻击机,攻击了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第4大队,还是毫无所获。

战果

除了航空兵外,日军还出动9艘潜艇进行了反击。11月24日凌晨,在马金岛西南海域,5时13分,日军“伊—175”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母。5时35分,“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母因弹药舱爆炸并引燃大火,舰体折断而沉没,包括马林尼克斯少将在内650人丧生。这也是日军潜艇所取得的唯一的战果日军将潜艇集中于美军舰艇频繁活动的海域,在水面舰只和飞机严密警戒的海域,加上多次变更部署,导致潜艇在运动中接连暴露,此后,日军潜艇未取得战果,反而有6艘潜艇被击沉,另3艘也带伤返航。

战役总结


双方死伤

整个战役中美军总计阵亡失踪1771人,负伤2243人。吉尔伯特群岛日军守备部队6400人,除251人被俘外,全部被歼。

日军作战

日军对美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完全判断错误,当美军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开始后,既缺乏必要反击准备,又因为航母已返回本土而无法掩护水面舰艇出战,只能依靠航空兵和潜艇组织反击。而航空兵集结在马绍尔群岛的力量又太单薄,战役打响后虽然曾调集了一些飞机进行增援,但为时已晚,加上美军对马绍尔群岛机场有效的压制,日军航空兵的反击仅取得了击伤“独立”号航母的战果。潜艇部队在美军军舰密集的海域频繁变更部署,结果出动的9艘潜艇沉6伤3,而取得的成果仅仅是击沉了一艘护航航母,对于整个战局毫无作用。

美军作战优点

美军在战役指挥上,计划周详,部署得当。做好了迎击日本联合舰队出动的充分准备,力求速战速决。保证了战略反攻的首战胜利。

美军作战缺陷

在具体战术上,美军还存在不少缺陷。如在塔拉瓦的比托岛上,由于火力准备不够充分,未能有效摧毁日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导致了登陆部队在突击上陆时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在马金岛作战的陆军第27师,由于平时训练基本战术与登陆作战的要求相去甚远,在具有绝对优势情况下,仍花费了三天时间才解决战斗,致使在海上担任支援的海军舰艇在危险海域停留过长而遭到了不必要的损失。

尽管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得到了很多实战经验,但像塔拉瓦这样复杂的水文条件和坚固设防的岛屿,美军在装备和训练等诸方面都存在极大缺陷。装备上,没有登陆战专用的指挥舰,只能用旧战列舰凑数,由于舰炮射击时所产生的震动和气压影响,通信设备极易失灵,直接影响了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时能克服珊瑚障碍,将人员物资送上岸的履带两栖车,数量少,装甲薄火力弱,履带易遭损坏;登陆部队配备的单兵便携式电台,一旦进水就无法正常使用,无法在登陆艇突击抢滩时提供不间断的随伴火力支援。海军没有进行过舰炮摧毁点状目标精确射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只进行过攻击军舰训练,缺乏对地攻击训练;地面作战部队中的陆战2师主要进行的是丛林战训练,没有进行过岛屿两栖登陆训练;陆军的步兵27师更是着重于陆军的常规训练,没有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相融合。而且参战部队集结地区,没有举行过全程协同演练,无论地面部队中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还是陆、海、空军三军的协同都不够默契。上述这些缺陷,就埋下了美军在塔拉瓦伤亡惨重的隐患。

意义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美军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有益于以后的两栖登陆战中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