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吉布库镇

吉布库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吉布库镇


吉布库镇位于奇台县城正南32公里处,东临碧流河乡,西接东湾镇,北与108团接壤,属上山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444平方公里,耕地12.1万亩,其中河灌区8.6万亩,井灌区3.5万亩。 1970年,火箭公社所属吉布库、洞子沟、达板河、三十户、牧场大队依次改名为:天山、永胜、革命、上游;1984年机构改革建立吉布库乡人民政府;2000年撤乡换镇,名为吉布库镇人民政府。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村为三级管理,7个村为两级管理,12个村中有5个村为少数民族村。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成立4区委;1958年9月改称火箭公社党委;1970年,火箭公社所属吉布库、洞子

沟、达板河、三十户、牧场大队依次改名为:天山、永胜、革命、上游大队和火箭牧场,1971年恢复原名;1981年,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机构改革建立吉布库乡人民政府;1999年撤乡换镇为吉布库镇人民政府。近年来,吉布库镇依托优势,积极培育发展设施农业、制种产业、油料产业、生猪养殖、细毛羊基地、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1.78亿元,。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221元,较上年增加9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6%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413元,较上年增加29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9%;二、三产业及劳务人均纯收入达981元,较上年增加122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17.5%。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较上年增加506元。到十一五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2亿元;实现种植业产值1亿元;实现畜牧业产值2.2亿元;实现二三产业及劳动力转移产值0.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5元。

社会发展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民汉合校充分整合教

育资源,有一所中心校和4个教学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疫病防控、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9480人,参合率为96%;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6%;几乎村村有广播,户户有电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共有6个功能齐全的村级文化室和16个组级文化室;民政事业整体效能得到发挥,社会保障工作初见成效,每年救济特困人口496人,供养54名五保户,为35户非农户发放低保金,2006年又启动了农村低保,为50人发放保障金,每年都为现役军人发放优扶费,为复转军人发放抚恤金,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民武装、爱国卫生以及妇女儿童等事业健康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180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298名65岁以上老人办理残疾证;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情况 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2.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全

镇总人口14031人,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6149元,较上增加520元,增长8.5%。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达2381元,较去年增加160元,增长6.7%,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38.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688元,较上年增加275元,增长10.2%,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43.7%;二、三产业及劳动转移人均纯收入达1066元,较上年增加85元,增长7.9%,占全镇人均收入的17.3%。

农业发展


种植业方面

2007年全镇总播面积为13.9万亩。一是粮食作物82950亩,其中:小麦45600亩,

玉米25550亩,大麦8300亩,豌豆3500亩 ;二是经济作物51620亩,其中:红花5210亩,油葵3610亩,蓖麻6000亩,亚麻500亩,甜菜3720亩,土豆3450亩,各类蔬菜制种3050亩,打瓜18520亩,裸仁南瓜7560亩;三是饲草料4430亩,其中:苜蓿2230亩,苏丹草2200亩。亩纯收入田种植6780亩,其中亩纯收入两千元以上的陆地蔬菜和大棚蔬菜1200亩。

畜牧业方面

2007年我畜牧业坚持走育肥扩量、标准化生产提质的路子,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反季节育肥为突破口,家禽特色养殖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畜牧业。全年牲畜最高饲养量达28.0617万头(只),出栏牲畜达18.6281万头(只),其中:出栏牛5208头,羊95442只,猪85120只。

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与经济社会发展 紧密相关的重点项目,不断夯灾经济发展基础,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实力。2007年国投和自筹共投入资金2282万元,其中:投入资金200万元,完成了全镇自来水改造一、二期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了敬老院的新建工程;投入资金386万元,铺设通村油路28公里,完成了集镇至上堡子村、集镇至西槽子村、达板河四村等一批通村油路工程;投入资金662万元,扩建涨坝村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涨坝村、达板河四村生猪养殖基地、华侨村牛羊养殖基地、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了达板河村文化阵地建设;投入资金45万元,植树造林1668亩;1800万元达板河灌区改造项目正施工建设,预计今年完成总工程量的70%。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景色简介


阳洼滩

阳洼滩又叫阳洼边,蒙古语意为“大肚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阳洼滩没有古今贤达的足迹,没有古老的传说,有得只是她的清纯和宁静,神奇和美丽以及动人的令人难忘的风姿。“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阳洼滩没有龙卧水中,她的灵气来自于自然,来自于你对她矢志不移的感动。

圣江布拉克

“江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圣泉”、“圣水之源”、“边泉”。相传当年周穆王和西王母瑶池(天池)相会时,在水中纵情嬉耍,致使瑶池之圣水四处飞溅,落到了天山的峰峦和山巅上。这些圣水或聚集成湖泊沼泽,或穿透岩石,变成小溪,最后汇成河流奔腾流向山外,江布拉克因得圣水而出现圣泉,其名可能由此而来吧。江布拉克景区有平顶山一棵树、因裁缝赌博输光家产自尽的轶事而得名的裁缝沟,以及自清代以来因维吾尔族聚集放牧而得名的维吾尔湾子,汉代将军耿恭率数骑誓死守卫的古疏勒城(石城子)遗址,吉布库沟古岩画,宋家梁蟒洞、石灰窑沟、猪圈子沟、孟家塘、烧坊滩、民兵营等景点,都有独特来历和不同的故事。

棵树传奇


传说在很久以前,奇台县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海洋,平顶山就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在岛上屹立着一个近似塔形的柱状物,人们称之为海塔。后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海塔不见了,但这棵松树却生长起来了。有人说,这棵树就是海塔的再现。又一传说十九世纪中叶,有一家姓宋的夫妻不肯忍受朝庭的赋税,千里迢迢从关内来到了平顶山上,在这里打猎、开荒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也与周围的居民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倾其所有,资助了很多贫困人家。但遗憾的是,这对夫妻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后来同时老死在平顶山上,当地居民自发地将他们就地掩埋。数年后,在掩埋他们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榆树,而且是双叉树。这棵树每年都结很多榆钱,随风洒到平顶山下,使平顶山下长满了榆树。有人说,这棵树就是这对患难夫妻的化身,他们没有留下后代,却像生前一样把自己的果实洒向了平顶山下贫脊的土地,给该地区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榆树,既是他们品格的再现,又算是他们对平顶山回报吧。

交通情况


道路平整,交通便利。县镇公路32公里柏油路,镇政府与12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道路四通八达,共有通村道路176公里,其中32公里为柏油路,其余均为标准砂石路。

新农村建设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双争创”活动,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五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了8个新农村示范组的居民 点巷道整治、砂石道路铺设、风景树绿化。对居住混乱的村民小组以中心村为单位进行了居民点的整体规划,对已规划好居民点的村组巷道进行裁弯取直,共铺砂石着重点上7.7公里,修通村油路28公里,新修防渗渠道11公里,新建文化室、卫生室各一栋,栽植树庄绿化风景树9240查,完成了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广泛开展以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和平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村民自治、引导农牧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大了对农村贫困人口及弱势群体的救济力度,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自救能力,实现同步快速发展。加强村组“民主日”和民主议事活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和谐村镇建设域经济的发展。

相关分词: 吉布库 吉布 布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