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鸡鸣驿

鸡鸣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鸡鸣驿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驿站遗存。驿城占地22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中文名称:鸡鸣驿

面积:22000平方米

修建朝代:明代

建筑位置: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建筑功能:古代驿站,做邮传、军驿用。



鸡鸣驿介绍


简介

城位于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110国道145公里处的鸡鸣驿村,地理坐标东经11518‘~20’北纬4027‘,海拔550~540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2005年,鸡鸣驿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

票价

北京到八达岭高速再到沙城(怀来)高速路过路费单程45元,鸡鸣驿位于沙城西20公里处,公路的南则。鸡鸣驿距北京约150公里左右。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后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目前在北京周边地区鸡鸣驿是规模最大的一座驿站,它始建于明代初期,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驿站,鸡鸣驿也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有500年历史鸡鸣驿城墙为正方形,每边约300米长,城墙为青砖砌垒,内夯黄土,墙高达十五米,上面垛口,四周城墙基本保持原样,个别地段有坍塌,城墙上现保存有东西两座城门,其间通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城内有一些老房,住有人家。

鸡鸣驿门票大概30元。

鸡鸣驿得名


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鸡鸣山,《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明一统志》里则说,唐太宗北伐至山闻鸡鸣,因名鸡鸣山。

鸡鸣驿建筑布局


走近鸡鸣驿城墙,一种厚重的沧桑悄悄袭来,古老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斑驳印迹,备受风雨侵蚀的青砖追忆着前朝的繁荣,古老的驿道诉说着昨天的往事。

从未来过,城门却似曾相识,从多次在《大决战》等影片中出现过的城门走进老村,没有想象中的青石板路面,随着人们的脚步,身后留下漫漫尘烟。村里人说,当年备战备荒挖地道,把挖出来的土垫在街道上,于是路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鸡鸣驿的布局:"三横两纵"5条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将驿城按"井"字不均地分为3区9块12片。东西走向的头道街区域主要是军政管理和商业服务区,南北走向的西街区域是驿站的核心设施,东北为驿仓区,正北为驿学区,宗教建筑则遍布全城。

精心雕琢的青砖瓦房,古老的土砌房屋,仍坚强地经受着风沙的侵袭。也有现在常见的红砖房,个别还贴着瓷砖,似乎与这里古朴的环境不大协调。很多不规则石头垒成的院墙倒是与众不同,也算是当地民风的一种传承吧。鸡鸣驿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就规定村里的民房不允许折旧建新。

各家院内的猪圈鸡栏、成堆的玉米棒子,让我们看到鸡鸣驿的大部分村民依然从事着种植、畜养的劳作生活。

鸡鸣驿有几大著名: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百个濒危文化遗址

鸡鸣驿主要建筑


贺家大院

驿站里最有名的“贺家大院”曾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

至今二进院的山墙上还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作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记念。

原来的五进连环院,现在已经变成各自独立的院落。

五六百年的时间,给这个驿站古城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泰山庙

来鸡鸣驿,不能不看泰山庙的壁画。建于清朝顺治8年的泰山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殿内壁画仍旧清晰可见,富于层次感的绘画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绝,诙谐独特的三句半式说明文字堪称绝品。国家下拨的50万保护资金已经到位,正用于修缮泰山庙、文昌宫。

泰山庙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萨,过去这里香火旺盛,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虽然正在修缮中,殿内看到几个布制的娃娃。据说,这是用来祈子的。

有精美砖雕的门楣、山墙墀头

过去农历四月十三--十八,这里都举行隆重的鸡鸣山庙会,十五是最热闹的一天,常有京津、晋、蒙等地的善男信女专门到此逛庙敬香,祈求平安。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年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此交易。现在鸡鸣驿村居民生活已有很大改变,每逢农历初十、十六都是集日,不过交易地点已从原来驿城头道街迁到鸡鸣驿城西门外的"集市大街"上。

鸡鸣驿历史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至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城内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建筑,还有戏楼和寺庙。距下花园五公里有一座山原名叫磨笄(jī)山。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辽,尝过此山",曾"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一个帝王可以改变历史,改变一个地名更是颐指之间的事情。于是这座山从此叫鸡鸣山。于是在京张公路旁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一系列传奇的发源地。

传奇英雄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又为鸡鸣驿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设置驿站。到忽必烈时,全国(不包括蒙古地区)已建有站赤1496处,其规模远超汉唐。

鸡鸣驿始建于何年未有确切记载。但它是我国古代邮驿功能最全的驿站,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交通与邮驿地位。蒙古语称驿站为站赤。"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凡在属国,必置传驿。星罗棋布,脉路贯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置邮而传者,未有重于此者。凡站,路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在辽东地区的站赤甚至备有狗站。不但如此,元代的站赤有非常具体而又详尽的规定。而且几乎每朝对站赤的规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补,驿站的功能日趋完善。

例如元世祖时燕京至开平府、至京兆,设急递铺,每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关于所传件都有详尽具体的规定:

"……其文字本县官司绢袋封记,以牌书号。其牌长五寸,阔一寸五分,以绿油黄字书号,若系边关急速公事,用匣子封锁,于上重别提号及写某处文字,发遣时刻以凭照勘迟速。其匣子长一尺,阔四寸,高三寸,用黑油红字书号……"感觉就像现在的特快专递与加密急件。

到了英宗至治三年,对急递铺的规定更为细密:"……凡铺卒皆腰革带,持枪、携雨衣,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响及所之铺,则铺人出以俟其至。囊板以护文书不破碎,不襞积,折小漆绢以御雨雪。不使濡湿之。及各铺得之,则又辗转递去。"如此规范如此严格,令人叹为观止。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这样形容元代驿站:"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三十迈耳,必有一驿……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使用。驿站大房屋又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糜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站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筑两层越楼,上面城墙均筑战台。北城墙中部筑玉皇阁楼,南城墙中部筑寿星阁楼,两座阁楼遥相呼应。城下的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入的通道,城南的“南宫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可以想像,当时每日马铃声声,飞尘滚滚,身穿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驿卒,乘骑传递,风风火火,昼夜不停,何等热闹。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为加强驿城的防御,对城垣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在城东南角城墙上筑角楼魁星阁一座。为防止山洪浸侵,又于城东筑护城坝一道。

鸡鸣驿历史地位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后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

鸡鸣驿发展


邮驿事业的发展,给鸡鸣驿的各项建设都带来了契机,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座古驿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重任。现今,无论从旅游还是从文物角度上看,鸡鸣驿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当年风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城墙,除西城墙中部有段塌陷外,其余均整齐地矗立着,棱角分明,不歪不倾。它的城门,拱洞高耸,宽厚的大门洞开,门上镶着的铁板、铁钉依然牢牢紧钉在门上。城内的佛、道教寺庙和驿站其他建筑,不少仍保存完好。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公馆院”即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分别刻有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反映出中国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艺。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时,曾在鸡鸣驿城内下榻,现其下榻的古建筑和遗址尚存。

近年来,古代驿站鸡鸣驿大受影视界青睐。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八一、广西、天津、香港等电影厂家纷纷来这里选拍外景,鸡鸣驿成了一座电影城。

全国唯一现存的大型古驿站


鸡鸣驿城城池四周砖墙包皮,周长699丈,高3.5丈,城内明清建筑庙宇达17处之多, 大多保存完好,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邮驿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参观考察者和影视剧作家,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完成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由清华大学制定的鸡鸣驿城文物保护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评审,为古驿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将投资2300万元用于古驿站的保护开发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后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 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设东西两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

鸡鸣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现今,无论从旅游还是从文物角度上看,鸡鸣驿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当年风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城墙,除西城墙中部有段塌陷外,其余均整齐地矗立着,棱角分明,不歪不倾。它的城门,拱洞高耸,宽厚的大门洞开,门上镶着的铁板、铁钉依然牢牢紧钉在门上。城内的佛、道教寺庙和驿站其他建筑,不少仍保存完好。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 "公馆院"即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分别刻有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反映出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艺。

影视外景地


近年来这里独特的风貌受到电影界的青睐《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大决战》、《国士无双》、《蓝色的花》、《超级女谍》、《大潮600天》等影片先后在古城拍摄,鸡鸣驿成了"电影城"。

萧瑟的古城墙上,《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身影已无处寻觅。据史载这里建于元朝,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自从1913年北洋政府“裁汰驿站,开办邮政”把它淘汰出历史舞台,这座古城已经被人们遗忘整整快一百年了,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一座周长近2000米的古驿城当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何等重要。

鸡鸣驿所处的驿路,也就是它旁边110国道的前身,早在先秦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此后历代王朝都把它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长城关隘之一),北达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路。地处当时交通要道的鸡鸣驿,在担负军、民驿站的同时,也成为商家发聚之地。据驿城里很多现存的碑刻记载,该驿在最繁华时仅当铺就有6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9家、油铺4家及茶馆、车马店等等,然而年华流走,现在这里只剩下一些散落的民居。

沿着城脚下的土路一直走到驿城的东城门,门洞还算比较完整,但上面木质结构的城楼已经有些破败,倒是纵观全局没有一处后人翻修加工的痕迹。就连门口的一个刻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也被推倒在一旁,似乎在衬托古城萧瑟的景色。

《大话西游》最后那幕场景就是在这个古城拍摄完成。其中东门那个有些破败的古城楼就是至尊宝和紫霞热吻的背景(也有导游介绍说是西城门)(大话西游整个都是在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拍摄的,最后的场景见图与鸡鸣驿根本不是一个地方,不要听导游的胡编乱造)。风尘漫天时,的确有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境。不过站在城楼上远观北面起伏的鸡鸣山,近瞰杂草丛生、砖瓦弃落的城墙,让人想起《城南旧事》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淡淡哀愁。这座历经8百年的古驿站,历经岁月风霜,到本世纪初鸡鸣驿城的历史建筑二级残损以上的占到70%以上。在怀来县政府经过近两年的保护修复,目前已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周围一处独特的风景。2003年,鸡鸣驿保护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会评审,规划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修缮任务,使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恢复历史原貌。2006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鸡鸣驿城东城墙补修工程、东西城门楼和越楼修复工程、泰山庙和文昌庙等6座庙宇抢险修复工程、龙王庙戏台等两大戏台修复工程,以及道路砌石、绿化等建设项目,使这个古驿站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保护,同时还完成了鸡鸣驿文物保护管理处、驿城接待室工程。

鸡鸣驿景点概述


从远处望去,几百米高大的鸡鸣驿古城墙矗立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 灰突突地尽显岁月的沧桑。东去西来的汽车匆匆忙忙驶过它们的身旁绝尘而去。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就是这几段破败的不起眼的城墙把数百年的历史与现代相隔在咫尺之间。翰海蓝天,金光普照。东城墙、东门上的楼阁以及远处湛蓝色背景下的高大的鸡鸣山都沐浴在柔和的金色晨曦之中。而那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筋脉清晰,和泰安祥。稳稳地端坐在鸡鸣驿城身后,圣洁而又庄严,护佑着这座同样历经沧桑的古城。这座古城巍峨而又庄严,于苍凉之中透着生机。

从一面破败的巨大的影壁旁下坡走进瓮城,穿过深深的门洞,沿着一条坡道拾级而上,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楼阁:立柱依然挺拔、依然结实,但那顶子上的木板条和椽子显然已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似乎再难以承载历史的重负,斜垂下来,有的摇摇欲坠。但轻易不肯离开那已然坚守数百年的位置。在茫茫宇宙中,这些城砖楼板只不过是尘埃微粒,但它们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它们曾经的辉煌。

从城楼向下望,一条宽约十五米的大道直通西门,笔直宽敞,无遮无拦。可以想见当年驿卒夜持炬火、飞马传驿,行人避让,铺人出俟的紧急壮观的情景。西城门上有一个同样高大的城楼,远远望去格外有味道。

晨霭笼罩中,那些黄的土坯房和灰的、红的瓦楞房顶,那在城的上空飘荡的炊烟,那间或伸出的老树枝桠,都显得苍凉、神秘而充满诱惑。进入城中,恍如隔世。全不像一个城,倒像一个古老的村庄。许多院子断壁残垣,衰草离披;有的小院柴门轻掩;有的房子已经倾斜,那残破的窗棂里,历史似乎瞪着深邃的眼向外张望。 城里一直静悄悄的,很少人走,更见不到年轻人。这里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老城。

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岁月可以磨蚀其容颜,但却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的气质与精神。鸡鸣驿就是如此。在城中央西偏北的一处明代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让我领略了古驿站的沧桑风采。北房已被房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稍事修葺修,但风采依旧。旁边的西厢房于陈旧之中透着古朴和自然。它似乎是这个古代驿站几百年雨雪风霜的见证人,又像一个古稀老妪,虽然满面风尘却遮挡不住昔日的美丽。

接下来的城东另一处古建院子里的建筑遗址形制以及整体面貌保存完好,窗棂无一处缺损。屋里从房顶到所有木构件无一不是古色古香。因为有人居住,于古气之中平添许多温馨。

这两处古建筑被当地人指为驿丞署或公馆院,但未有权威机构的确认。

离它不远的武庙(泰山奶奶庙)保存较为完好。那个前廊很别具一格。里边壁画"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皆清晰可见。抬头仰望,横梁上一行小字用长焦拉近依然难辨清,后来冲洗出来才看出上书"]大清乾隆q次丁未仲夏月本堡武生孟 年"。(]:音shi "时"的异体字)算来应该是1787年。但那横梁上的彩画色彩依然那么鲜艳,那龙身上的金箔熠熠闪光,仿佛是在半年前才画上去的。据看庙的人说,文革之中为了免遭破坏,有人在壁画上抹了一层泥巴。这些历史遗迹能幸免遇难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位于城中间的一条只可一人容身的狭窄的胡同里深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的传奇故事: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到鸡鸣驿落脚,在一个姓贺的人家住了一夜。《清史》记载:"……已未,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联军联兵陷京师。庚申,上奉皇太后如太原……乙丑,次鸡鸣驿"。驿城中两处" 禧  、" 禧接福"的砖雕都含蓄地映带出这段历史。想来有关慈禧住贺家大院的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那段历史据今不过百余年。

一块被土埋住的拴马桩,扒开土,那上面刻的"千 c佳城"阳文楷书字体清晰可见。只因太重而无法得知确切年代。和这个拴马桩一样,透过散落在鸡鸣驿城内一些建筑构件的只鳞片爪,都可以窥见鸡鸣驿往昔的繁华。鸡鸣驿采风给人的印象是那样原始而又真实,它把历史定格在一个久远的时代。而那些 残砖断瓦、危楼险墙传达出的信息,则帮助人们解读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的历史,了解它的沧桑之变。

成吉思汗这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并不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率领千军万马横扫欧亚大陆,在留下史诗般英雄传奇的同时,又把神话从马背演绎到陆地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遍及全国的驿站反映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吸纳汉民族政治文化的积极举措。粗览唐宋元明清史,元代对驿站的记述最为详尽具体。这个骁勇强悍的民族,又以其精细缜密的思考,在唐宋驿站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完善,为中国现代邮政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566666666

鸡鸣驿顺道游览


宣化古城秦始皇一统六国而分天下为36郡,宣化据其一,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成为宣化的别名。明王朝时,宣府镇为北部防线“九镇”之一,屯有重兵,主要对付来自蒙古高原的鞑靼民族的袭扰。明代修建的城门、角楼、悬楼、瓮城、月城、关城、铺房、护城台等等,设施极为齐全。直到现在,城中还残存着高大的夯土墙体,断砖残垣,草树飘摇,传递着来自遥远时代的气息。

鸡鸣驿抢修大事记


1982年9月,鸡鸣驿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怀来县文物部门按原样修复鸡鸣驿城四扇城门。■1990年,河北省文物局主持抢修东、北两面城墙和西城墙局部。

1995年8月,原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两枚纪念邮票《古代驿站》,其中一枚即为鸡鸣驿。

1999年,对城内城隍庙、财神庙、龙王庙进行局部抢修性维修。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鸡鸣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7月,怀来县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制定《鸡鸣驿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分3期用10年时间,完成修缮工作。

2003年,鸡鸣驿城被位于美国的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为100处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之一。

2005年,再次被位于美国的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为100处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之一。

2005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联合命名鸡鸣驿城所在的鸡鸣驿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6年6月,怀来县启动旅游项目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同时政府财政拨款50万元,后又有企业捐赠600多万元,对鸡鸣驿城进行了自乾隆三年以来,第一次全民抢修工程。

2008年12月12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鸡鸣驿城保护工程现场举行了“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仪式”。按照规模宏大的规划,今后3年,将有5亿元的资金注入鸡鸣驿的开发和保护——— 2009年,修复城墙;2010年,修复城内文物、建筑;2011年,进行开发。

鸡鸣驿交通


自驾车:沿八达岭高速到延庆后,沿110国道走京张公路到鸡鸣山路口向左出不远即到。乘车:坐919路公共汽车到延庆后再坐延庆到沙城的长途公共汽车,到沙城后换乘当地的小公共汽车可直接到鸡鸣驿乡(小公共是由沙城开往下花园)耗时约30分钟,票价5元。也可以在北京南站坐过往沙城(怀来)的K257次或4439次火车,到沙城后再从汽车站换乘去鸡鸣驿乡的公共小巴。

回京的火车票只能现买,而且票价比北京去沙城要贵,去沙城为18元,回京为20元。

鸡鸣驿住宿


可以住在县城的怀来宾馆,最低的标准间80元一晚。也可以在古城部分农家家里借宿,一般按北京郊外农家住宿的标准是15元一晚,具体可以和他们谈。

鸡鸣驿餐饮


有几家农家提供简单的农家饭,如果你的队伍庞大村民自会奔走相告,若只身前往就只好自己打听了。

鸡鸣驿收费标准


现在古城被修的跟新城一样,很没意思,而且城门口设了收费处,门票个人的话50元(但普遍优惠价为40元),团体20,团体需要10人以上。

鸡鸣山上有一座寺庙,可以住宿,但是进山需要30元门票。

相关分词: 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