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霍尔赖伐尔协定

霍尔赖伐尔协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霍尔赖伐尔协定




《霍尔-赖伐尔协定》是英国、法国与意大利在1935年12月8日拟定的协定,英法试图以此结束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不惜出卖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利益,以满足意大利法西斯的野心。这显示了当时英法绥靖政策的危害。

协定背景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希望扩张领土,妄图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

英法统治集团害怕引火烧身,公然执行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1935年12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会晤,拟定了政治解决侵埃事件计划,即“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提纲”(通称霍尔—赖伐尔协定)。

墨索里尼已准备同意协定,但仍认为要等待数日,以期向国民交待此事。

当时,英法都希望让意大利留在斯特雷萨阵线 (Stresa Front),以抵抗纳粹德国的扩张。而由于意军表现不佳,统帅埃米里欧德博诺指挥不济,而埃塞俄比亚人民又奋力抵抗入侵,所以墨索里尼希望能尽快完成侵略一事。

协定内容


埃塞俄比亚把欧加登省和提格雷省的一部分土地割让给意大利;

埃塞俄比亚还应将南部1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意大利享有特权;

作为补偿,埃塞俄比亚接受意属厄立特里亚的一条狭小的沿海地带及一个出海港口阿萨布。

协定流产及后续


12月13日,一份法国报纸披露协定内容,并加以谴责。英法政府马上宣称它与协定毫无关联;负责议定协定的霍尔与赖伐尔则作为牺牲品被迫下台。

协定虽然流产,但意大利仍未停止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5日,意军攻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9日,意大利政府把它原本的殖民地厄立特里亚、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合并,建立了意属东非。6月30日,被迫流亡英国的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在国际联盟会上公开谴责意大利的侵略行为。国联也谴责意大利,并制裁意大利。但墨索里尼决定在1937年12月11日退出国联。国联对原属会员国意大利的经济制裁也宣告无效。

协定影响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使意大利向德国靠拢。英、法参加国联的经济制裁是迫不得已的,但仍然激怒了意大利。德意之间在奥地利问题上本来有很大矛盾。意大利陷入侵埃战争后,力量严重削弱,不得不把奥地利放弃给德国。德国方面则在1936年7月很快地承认了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吞并。德意都有利用对方的需要,又见到英法软弱可欺,遂结成了罗马—柏林轴心。

二,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希特勒始终注视着意埃战争的进程。1936年3月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西方国家不过发出几声有气无力的抗议而已。

三,摧毁了欧洲的集体安全体系,使欧洲的一些小国不得不到国联以外去寻找出路。欧洲的一些小国本来是大力支持国联的,因为如果国联能够保护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那么将来国联也能够保护它们抵抗其他的侵略者。但是英法的对意绥靖,使它们大失所望。

相关分词: 霍尔赖 霍尔 尔赖 伐尔 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