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黄热减毒活疫苗

黄热减毒活疫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热减毒活疫苗


处方药,用于预防黄热病



基本信息


拼音名:Huángré Jiǎndú Huóyìmiáo

英文名:Yellow Fever Vaccine,Live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1116

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I0820022

生产企业: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品系用黄热病毒减毒株接种于SPF级鸡胚,经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冻干制成。

制法


取国家批准的黄热病毒减毒株,经过猴体安全试验和效力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冻

干,真空封口保存在-70℃以下作为生产毒种。用7日龄鸡胚,每胚接种适当稀释的毒种0.1~0.2ml于鸡胚

卵黄囊,37.5~38℃培育,70~80小时开始收集活存鸡胚,分组冻存在-40℃,同时进行无菌试验,合并、加

入双蒸馏水研磨,离心分离,吸取上清液,经无菌试验和病毒滴定合格,分装,冻干制成。

性状


本品为略带粉红色的疏松体,加入稀释液应迅速溶解。

鉴别


取本品,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加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与已知的黄热病毒免疫血清

做中和试验,确证其为黄热病毒。

检查


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的方法检查。除水分检查项外,按规定加入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溶

解后进行。

水分 不得过3.0%。

热稳定性 取本品,置37℃保存2周,病毒滴度每0.03mlLD50下降不超过1Log。

异常毒性 取本品,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 取本品,用直接接种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效价测定


取本品,溶解后经10倍系列稀释,注射于体重10~12g小鼠脑内,每只0.03ml,每稀释度

6只,观察21天,病毒滴度LD50应不低于3.66Log。

类别


活疫苗。

规格


0.5ml(冻干前容积)

贮藏与效期


在2~8℃的暗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20℃保存,有效期1.5年。

黄热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


轻度不良事件

3亿多人已获得免疫,具有显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记录。在1953年至1994年期间开展的10次临床试验中对17D疫苗的反应原性进行了监测(Kouwenar, 1953; Tauraso等,1972;Tauraso等,1972;Freestone等,1977;Moss-Blundell等,1981;Roche等,1986;Lhuillier等,1989;Mouchon等,1990;Soula等,1991;Ambrosh等,1994)。在免疫接种后5至7天在少数受试验者中发生自身限制的轻度局部反应(头痛,头痛和发烧,以及无症状发烧)。虽然在一项研究中以前接种的受试验者中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明这些反应实际存在,但是在发表的所有报告中缺乏无效对照剂对照使对不良反应数据的解释不可信赖。婴儿中的反应原性并不高于并且甚至可能低于成人;在1937年至1938年在巴西进行的早期研究期间也得出了这一结论。在开展日常监测的受试验者中,发现更为经常的不良反应发生;有10%发生头痛和30%出现任何类型的反应。通过电话调查随访的370名旅行者中,25%的受接种者报告一种或多种反应,普遍较轻,特点是全身性流感样症状(22%)或局部反应(5%,通常为疼痛)(Pivetaud等,1986)。

严重不良事件

接种后脑炎

鼠和猴的大脑内接种以及在人中间发生罕见接种后脑炎病例显示,17D疫苗保留一定程度的神经毒力。这些病例主要但不全部发生在非常小的婴儿中。在1952年至1960年在婴儿中使用疫苗尚无年龄限制时,共发生15例。其中13例(87%)发生在4个月以下婴儿中,并且全部为年龄7个月或更小的婴儿。根据提供分母数据的两份报告,很小婴儿中接种后脑炎发病率可估计为千分之0.5至4。相比之下,在年龄大于9个月(目前建议常规免疫的最低年龄)的人中患脑炎的风险极低。在旅行者中只报告了3例此类病例。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是被动和不敏感的。需要在大规模接种运动中进一步研究以澄清17D疫苗接种后脑炎的风险。

巴西最近报告了黄热病疫苗接种后2例死亡,其重要性尚不清楚。未发生毒力遗传突变(Silva,2000)。

对卵蛋白的直接变应性反应

目前的黄热病疫苗包含卵蛋白,并且在很少情况下可诱发直接变应性反应,包括过敏症。对有过敏史的242人经皮内接种0.1毫升17D疫苗。如在45分钟内未发生反应,他们再经皮下接种剩余的0.4毫升。9名受试验者(3.7%)发生变应性反应。已知蛰伏变态反应加重-4名患者中湿疹、哮喘、鼻炎,3名患者中荨麻疹以及另3名患者中“血清病样疾病”。在没有变态反应史的465人对照组中,只有3人对黄热病疫苗产生迟发反应(Kouvenaar,1953)。

主要由于以往对卵或卵基质疫苗的不耐性或变态反应史被认为是使用17D疫苗的禁忌,关于变应性反应发生率的较近期确切数据很少。根据对1990年至1995年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评估(CDC,1990),变应性反应的估计发生率为每百万份疫苗5至20例。其它成份也可能造成对疫苗的超敏感性,例如某些生产厂家作为稳定剂纳入的水解明胶(Monath,1999)。对于摄入蛋类后有全身性过敏症状史(全身性荨麻疹,低血压和/或上、下气道阻塞表现)的人,建议在接种前进行黄热病疫苗的皮肤试验。

HIV阳性者的接种

无症状的HIV感染在美国并不被认为是禁忌症,而在联合王国则被认为是禁忌症。初步研究表明,无症状的HIV感染可减少对17D疫苗的免疫应答(Monath,1999)。关于接种免疫妥协患者的决定建立在评估患者的接触风险和临床状况基础上(AAP,1997)。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对有HIV感染症状的个体接种。

孕妇的接种

除了极有可能易感和接触、并且要预防的疾病比疫苗对该妇女或胎儿造成更大威胁之外,怀孕是接种所有活病毒疫苗的禁忌症。对临近接触感染实际风险的孕妇,可给予接种黄热病疫苗。

同时接种

黄热病疫苗可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或灭活)同时接种。同时它也可与注射疫苗如麻疹疫苗、卡介苗(Gateff等,1973)、百白破、甲肝和乙肝疫苗(B Yvonnet等,1986)一起接种(但不使用同一注射器),而不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或增加对各成份的疫苗反应。若干研究已显示,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注射器接种联合的麻疹和黄热病疫苗产生与这些疫苗单独接种相同的抗体效价,没有未预见到的不良事件(Lhuillier等,1989;Mouchon等,1990;Soula等,1991)。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把这两种疫苗重组在一起,因为每种疫苗必须用提供的稀释剂重组。否则将冒损害疫苗的风险。

参考文献


Ambrosh F, Fritzell B, Gregor J, et al. (1994). Combined vaccination against yellow fever and typhoid vaccine: A comparative trial. Vaccine, 12:625.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7). Arboviruses. In: Peter G, ed., 1997 Red book: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24 ed. Elk Grove Village, I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7:140.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990). Vaccine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 United States.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39:730.

Freestone DS, Ferris RD, Weinberg A, et al. (1977). Stabilized 17-D strain yellow fever: Dose response studies, clinical reactions and effects on hepatic functio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5:181–6.

Gateff C, et al. (1973). Etude d’une nouvelle association vaccinale quintuple. Annales de Microbiologie (Paris), 124B:387–409.

Kouwenaar W (1953). The reaction to yellow fever vaccine (17D) particularly in allergic individuals. Doc Med Geogr Trop, 5:75.

Lhuillier M, Mazzariol MJ, Zadi S, et al. (1989). Study of combined vaccination against yellow fever and measles in infants from six to nine months. Journal of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17:9–15.

Monath TP (1999). Yellow Fever. In Plotkin SA, Orenstein WA, eds. Vaccines, 3rd ed. Philadelphia, PA, WB Saunders Company, 1999:815–879.

Moss-Blundell AJ, Bernstein S, Wilma M, et al. (1981). A clinical study of stabilized 17D strain live attenuated yellow fever vaccine, 9:445.

Mouchon D, Pignon D, Vicens R, et al. (1990). Etude de la vaccination combinée rougeole-fièvre jaune chez l’enfant africain âgé de 6 à 10 mois. Bull Soc Path Exot, 83:537–551.

Pivetaud JP, Raccurt CP, M’Bailara L et al. (1986), Clinique, Réactions post-vaccinales à la vaccination anti-amarile. Bull Soc Path Exot, 79:772.

Roche JC, Jouan A, Brisou B, et al. (1986).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of a new 17D thermostable yellow fever vaccine. Vaccine, 4:163.

Silva J, Cerqueira R, Sousa Ma L, Luna E (2000). Vaccine safety: yellow feer vaccine. Report of the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on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 PAHO, Washington.

Soula G, Sylla A, Pichard E (1991). Etude d’un nouveau vaccin combiné contre la fièvre jaune et la rougeole chez des enfants âgés de 6 à 24 mois au Mali. Bull Soc Path Exot, 84:885–897.

Tauraso NM, Coultrip RL, Legters LJ, et al. (1972). Yellow fever vaccine IV. Reactogenicity and antibody response in volunteers inoculated with a vaccine free from contaminating avian leukosis viruses.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39.

Tauraso NM, Myers MG, Nau EV, et al. (1972). Effect of interval between inoculation of live smallpox and yellow fever vaccines on antigenicity in m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26:362.

Yvonnet B et al. (1986).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hepatitis B and yellow fever vaccines.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19:307–11.

相关分词: 黄热 减毒 活疫苗 活疫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