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和本省果洛州玛沁县为邻,西北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和海东地区的化隆、循化县接壤。

中文名称:黄南藏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Huangnan Zang State

行政区类别:民族自治州

所属地区:青海

下辖地区:同仁、玛沁等。

政府驻地:同仁县

电话区号:0973

邮政区码:811300

地理位置:青海北部

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人口:21.25万人



区域概况


情况简介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和本省果洛州玛沁县为邻,西北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和海东地区的化隆、循化县接壤。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2月22日,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28个乡和7个镇。全州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63%。总人口21.25万人,有藏、蒙古、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19%,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5.94%(全州藏族均为安多藏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3.51%,汉族占总人口的7.93%,回族占总人口的7.86 %,土族占总人口的4.6%,撒拉族占总人口的0.28%。州府所在地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2公里。邮政编码:811300,电话区号:0973 。

地理形势

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泽库、河南两县属于青南牧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高寒,是自治州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尖扎、同仁两县,海拔在1900-4118米之间,特别是黄河滨地和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

气候条件

黄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干湿季差别明显;热量不足,无霜期短,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冷季漫长干冷,暖季短促润凉;多灾害天气。2001~2005年黄南地区气温偏高,年际变化不大,北部气温逐渐略有降低,年平均气温6.6℃~8.5℃;南部气温偏高幅度较大,年平均气温-0.9℃~0.3℃。全州年平均气温-0.9℃~8.5℃。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逐渐呈增加趋势,五年平均降水量与历年降水量值相比,尖扎、河南地区略少,同仁、泽库地区略多。五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尖扎县308.4毫米,河南县549.4毫米;同仁县409.1毫米,泽库县492.4毫米。全州年平均降水量329.0~505.0毫米。全州日照时数为2506.1~2688.2小时。无霜期14~173天,其中北部温暖区147~173天;南部低温区14~21天。年蒸发量1231.6~1697.0毫米。

资源优势


【农业和牧业】

南牧北农,农牧兼作,资源比较优势明显是自治州突出的特点。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2454.6万亩,全州耕地面积30.22万亩。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山羊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蚕豆等。

【风能资源】

州境南部泽库、河南两县为风能季节利用区,全年风能可利用时间为3000~5000小时,其中泽库县为4100小时。风能年储量,据有部门测算为270~500千瓦小时/平方米,其中泽库县达到354.5千瓦小时/平方米。

【森林资源】

黄南州森林主要有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祁连圆柏、桦树、山杨、青杨、榆和槐等树种,分布在黄河、隆务河流域等高山峡谷地带。黄河、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适宜果树经济林木的生长,主要有苹果、梨、杏、桃、花椒等,尖扎县的苹果、古浪堤的花椒和同仁县的黄果梨都是名品。全州有林地面积4.35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3%,其中:防护林面积3.59万公顷,用材林面积0.67万公顷,特用林面积0.01万公顷,经济林面积0.08万公顷,灌木林面积12.15万公顷。全州森林覆盖率为7.94%(含灌木林地)。森林总蓄积量为519.05万立方米,其中防护林394.21万立方米,用材林60.77万立方米,特用林0.73万立方米,疏林43.38万立方米,四旁树木(含散生木)7.21万立方米。

【农牧业资源】

州境南高北低的地理特点自然形成南牧北农的经济格局。北部尖扎、同仁两县以农为主,农牧兼营,南部的河南、泽库两县属纯牧业区。2005年,全州耕地面积21412公顷,其中水浇地面积3769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7.61%;浅山地面积4987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23.29%;脑山地面积12656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9.11%。主要耕种小麦、青稞、豌豆、玉米、洋芋、油菜籽、胡麻等。北部尖扎、同仁两县地处黄河、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青海省粮食作物、瓜果、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产区之一。

畜牧业是黄南州的传统产业,草原辽阔,畜牧业资源丰富。全州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47.96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86.24%。利用天然草场,主要饲养着绵羊、牦牛、马、山羊等。2005年末,全州各类牲畜存栏208.52万头(只),其中羊有149.24万只,占全州各类牲畜存栏的71.57%(其中绵羊占到67.61%);牛有55.21万头,占全州各类牲畜存栏的26.48%(其中牦牛占到26.15%);马有2.13万匹,驴有1.59万头,骡有0.35万匹。在农村饲养猪0.83万头,家禽0.24万只。主要畜产品产量,全州肉类产量3113.8万公斤,其中羊肉产量1397.1万公斤,占肉类产量的44.86%,牛肉产量1609万公斤,占肉类产量的51.68%,猪肉产量107.6万公斤,占肉类产量的3.46%;羊毛产量98.6万公斤,奶类产量3385.6万公斤。

【矿产资源】

在州境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锌、锑、汞、砷、硫、萤石和泥炭等25种,分布在135处。其中大型泥炭矿床4个,D级储量787万吨;有以铅、锌、砷、金、银、硫等元素为主的中型多金属矿床2个,矿床潜在价值5.1亿元,可提取价值1.1亿元;有以砷、金、银等元素为主中型砷金矿1个,矿床潜在价值2.6亿元,可提取价值1.6亿元。泥炭、砷和硫是黄南优势矿种,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十一五”期间,将勘探开采泽库县瓦勒根金矿、同仁县恰东铜金矿、尖扎县洛洼铅锌矿、河南县西倾山金矿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锑、砷等25种,已建有同仁双朋西金矿。野生动物主要有藏羚 羊、白唇鹿、麝、水獭、雪鸡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马勃等,利于本地药用植物由州东格尔藏药厂开发生产的帕朱胶囊、三十一味松石丸等药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药材资源】

全州药材资源丰富,分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共710种,其中植物药82科579种,动物药52科105种,矿物药26种。 在全国统一规定普查的363种药材品种中,州境有82种,其中植物药63种,即:白芍、党参、红花、丹皮、北沙参、枸杞子、贝母、白扁豆、黄芪、大黄、百合、甜杏仁、款冬花、天仙子、桃仁、苦杏仁、牛蒂子、佛手参、秦艽、青川椒、薄荷、旋覆花、萱草根、瞿麦、远志、赤芍、葶苈子、南沙参、甘草、玉竹、黄精、羌活、薄黄、五加皮、苍耳子、麻黄、透骨草、老鹳草、扁蓄、马勃、水红花子、艾叶、草鸟、柏子仁、冬蔡子、升麻、茜草、骨碎补、甘松、地榆、贯众、葫芦巴、仙鹤草、木贼、急性子、狼毒、益母草、北柴胡、瓦松、地肤子鹤虱、刀豆、马尾莲、香薷、冬虫夏草、侧伯叶、茺蔚子、天门冬;动物药6种,即:鹿茸、五灵脂、麝香、全蝎、蟾酥、露蜂房;矿物药8种,即:石燕、石蟹、炉甘石、雄黄、朱砂、石膏、寒水石、禺粮石。

在青海省增定调查的47种重点药材中,州境有36种,其中植物药21种,即:藏茵陈、湿生扁蕾、花锚、杜鹃、唐古特山莨菪、茶绒、沙棘、雪莲、黄刺皮、麻黄根、车前草、车前子、败酱草、牵牛子、菜菔子、芥子、地骨皮、蒲公英、大蓟、火麻仁;动物药13种,即:鸡内金、熊胆、熊掌、熊骨、豹骨、牛黄、牛肾、牛胆汁、羊胆汁、牛羊草结、鹿角、鹿肾、鹿鞭;矿物药2种,即,龙骨、磁石。

药材储量,据普查资料测算,全州三大类药材年储量约有5055万多公斤,其中植物药材4584万多公斤,家种药材327万多公斤,动物药材77万多公斤,矿物药材67万多公斤。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900米左右高山草甸地带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当今被全世界公认为“东方珍宝”,受到商贾和需求者的青睐。

【旅游资源】

黄南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全州自然风景类有8处,其中列为省级中型景点2处、州县级小型景点6处。人文风景类有63处,其中列为省级景点16处、州县级景点47处。复合风景类有6处。这些旅游景点在州境自北向南分布,主要有丹霞地貌的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水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距今有670多年历史的南宗尼姑寺,建筑规模宏大、历史悠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隆务寺,风光秀丽的麦秀原始森林,清澈甘洌的河南县圣湖和幽深奇特的仙女洞,国内罕见的泽库县和日石经墙,还有白雪皑皑的山峰和百花盛开的广阔草原。这些旅游景点自北向南连为一线,形成特色的旅游线路,随着各景点的开发,黄南州将成为全省继青海湖、塔尔寺之后的第三大旅游区。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位高,是青海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闻名遐迩的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大型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南宗尼姑寺、麦秀原始森林风光、泽库和日石经墙、河南圣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风光等。

【水能资源】

州境水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地开发利用条件,可开发利用的河流有黄河、隆务河、泽曲河、洮河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08.8万千瓦,其中黄河为242万千瓦,隆务河为36.8万千瓦,泽曲河为7.2万千瓦,其余河流为22.8万千瓦。在州境黄河流域可建大中型水电站5座,已建成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2002年8月2日开工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9万千瓦的直岗拉卡水电站1、2号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28.4万千瓦的康杨水电站于2003年7月1日开工建设。在隆务河上可建梯级水电站15座,总装机容量56174千瓦,已建成小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460万千瓦时;正在建设的小水电站有5座,即三道班、江什加、麻巴、奴合加、才塘水电站等。泽曲河上可建梯级水电站6座(叶赫隆、阿日扎、尕孔、那拉等),总装机容量39700千瓦,已建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700千瓦,年发电量420万千瓦时;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河南县尕孔水电站于2005年9月16日开工建设。洮河上可建梯级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8700千瓦,已建成1座,装机容量100千瓦,年发电量75万千瓦时。

【电力资源】

自治州水电资源富集,有形成流域开发带的良好条件。境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境内纵贯南北的隆务河全长144公里,理论水电蕴藏量22.05万千瓦,可建15座梯级水电站(已建6座);黄河流经自治州南北边缘,北段长约70公里,理论水能蕴藏量241.2万千瓦,可建3座大中型电站(李家峡电站已建成、直岗拉卡和康扬电站以进入了建设阶段),南段长约90公里,可开发水能83万千瓦。

历史沿革


建州

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明为积石州千户和归德守御千户所辖,清属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和循化厅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置同仁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今同仁、泽库两县的大部分地区,隶属青海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河南地区仍沿袭清代旧制,由蒙古族亲王统辖,尖扎地区属贵德县管辖。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河州卫、改必里万户府为必里千户所,辖黄南南部游牧部落。八年(1375年)改贵德为贵德守御千户所,下设10屯,今黄南州有其7。宣德元年(1426年),今同仁、泽库地区遂由隆务寺夏日仓活佛─隆务囊索代而治之,逐渐形成热贡地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万历年间(1537─1619年),黄南地区为蒙古土默特部洪萨巴图尔控制。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驻西宁办事大臣,今河南县由该办事大臣节制。今同仁、尖扎、泽库地区先后属甘肃临洮府、西宁府、河州府、兰州府,分别由贵德厅、循化厅辖治。1929年7月,由甘肃省析置青海省,由循化县析置同仁县,今河南县由省直辖。1937年,省在隆务镇 设第七专员公署,辖同仁同德两县。

解放

1949年黄南地区解放,1949年9月22日成立同仁县人民政府,1952年3月17日成立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7月改为县)。1952年7月3日由贵德县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7月改为县),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1953年9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地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同仁县隆务寺,辖尖扎、同仁、泽库3县;1953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1955年7月28日,国务院批准黄南藏族自治区更名为黄南藏族自治州。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6月改称自治县)。195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由省直辖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由黄南州代管。1962年12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又恢复省直属地位。1964年,原由省直辖、委托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的河南蒙族自治县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87年设李家峡行委(县级)。2002年,撤销李家峡行委。

每年10月15日为自治州建州纪念日。

2000年,黄南州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蒙古自治县及李家峡行委。共39个乡镇,其中:农业乡镇21个,牧业乡18个。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黄南州总人口214642人。其中:同仁县 77040人、尖扎县 51064人、泽库县 54288人、河南县 32260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①撤销泽库县夏德日乡,设立并命名为泽曲镇(镇政府驻地不变)。②撤销河南县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③撤销尖扎县坎布拉、多加、直岗拉卡3乡,合并设立坎布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李家峡);撤销加让乡,并入马克唐镇。④撤销同仁县保安、麻巴2乡,合并设立保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保安乡)。

2006年8月,黄南州:新增1个镇,乡镇总数由35个(7镇28乡)调整为32个(8镇24乡)。

同仁县: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

泽库县:撤销恰科日乡,并入泽曲镇;撤销多福顺乡,设立麦秀镇。

河南县: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

行政区划


区域划分

黄南州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代管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001年底,全州辖7个镇、28个乡,7个居委会、251个村(牧)委会。

黄南州 面积17921平方千米,人口22万。 同仁县 面积 3465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邮编811300。县人民政府驻隆务镇。

尖扎县 面积 1712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邮编811200。县人民政府驻马克唐镇。

泽库县 面积 6494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邮编811400。县人民政府驻泽曲镇。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面积6250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邮编811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优干宁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人数分布

年份 合计 同仁县 尖扎县 泽库县 河南县

2001 209933 76428 49085 53883 30537

2002 212504 77165 49672 54761 30906

2003 215384 77863 50465 55797 31259

2004 218170 78586 51376 56680 31528

2005 220655 79115 51901 57793 31846

相关图书


图书信息

书 名: 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作 者:《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写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05086658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

内容简介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

二、山脉

三、河流

四、气候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农牧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三、水利资源

四、矿藏资源

五、野生动物资源

六、野生植物和药材资源

七、风能资源

八、优势畜种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同仁县

二、尖扎县

三、泽库县

四、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黄南名胜

二、文化遗存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旧治沿革

第二节 政教制度

第三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迎接解放,建立政权

二、剿匪平叛,维稳维安

第四节 民主改革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改造与反改造

第六节 拨乱反正

一、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加强统战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三、落实宗教政策,确保宗教信仰自由

第七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建立自治地方政权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二、州人民政府

三、自治机关民族化

第三节 法制建设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扶助贫苦农牧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二、调解历史纠纷,消除民族隔阂

三、团结教育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不堪回首的旧社会

二、万民称颂的新生活

第四章 农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状况

二、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状况

三、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畜牧业

一、畜牧业的发展

二、草场建设

三、饲养管理

四、畜种改良

五、畜疫防治

第三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保护

三、植树造林

第四节 水利

一、灌渠治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

三、人畜饮水工程

四、防汛抗旱及水土保持工程

五、水利管理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地方工业

一、农牧机械修造业

二、建材工业和粮油副食品加工业

三、矿产工业

四、畜产品加工

第二节 电力工业

一、电力工业企业

二、水电站

三、电网建设

四、电气化建设

第三节 民族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交通

第二节 邮政电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附录:大事记

后记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