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黄茅岭乡

黄茅岭乡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茅岭乡


黄茅岭乡位于元阳县南部,藤条江两岸,东经10241’—10247’、北纬2251’—2312’间,东连嘎娘乡和金平县的老勐乡,南接金平县老集寨乡,西邻俄扎乡和攀枝花乡,北与胜村乡接壤,国土面积119.13平方公里。全乡辖普龙寨、董棕寨、戈它、大山、黄兴寨、夕欧、石门7个村民委员会,4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所在地黄茅岭村,距县城南沙69公里。



地理气候


境内山岭叠障,沟壑纵横,藤条江水从中流过,地势为一谷两面坡。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最低海拔450米,最高海拔2336.3米,相对高差1886.3米;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最高1900.02毫米,最低958.4毫米,平均1500毫米。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5706.5公顷,森林面积44564.6亩,森林覆盖率26.8%;境内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境内现已探明的矿种有6种,铁、金、水晶石有一定的储量,开发远景较好。 截止2007年,全乡耕地面积18339亩,其中水田5881亩,旱地12458亩,人均占有耕地1.05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稻谷、玉米;主要种植经济作物香蕉、橡胶、木薯、脱毒红薯;适宜种植作物花椒、八角。

人口民族


2002年全乡总人口17034人,其中农业人口16722人,占总人口的98%,非农业人口 312人,占总人口的

2%。少数民族人口16991人,占总人口的99.7%,其中哈尼族6473人,占总人口的38%;彝族4991人,占总人口的29.3%;苗族2930人,占总人口的17.2%,傣族1073人,占总人口的6.3%;壮族786人,占总人口的4.6%;瑶族738人,占总人口的4.3%。 2007年末,全乡有3711户,总人口17486人,其中农业人口17469人,少数民族17427人。劳动力 128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2044人。境内共有7种民族,为哈尼、彝、苗、傣、壮、瑶、汉。少数民族人口17427人,占总人口的99.66%,主要民族为哈尼族和彝族,其中哈尼族7146人,占总人口的40。87%;彝族5199人,占总人口的29.73%,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29.4%。

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9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3元,属于贫困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是一个集边疆、多民族、山区、贫困的农业小乡。

经济发展


黄茅岭乡是1974年6月从攀枝花公社划分出来新设的行政区。解放前实行土司制,人民群众受土司的欺

压,居无定所,民不聊生,生产生活极为艰辛。解放后,1956年进行了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由于交通闭塞,环境艰苦,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奋斗,使黄茅岭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207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7万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740万元,粮食总产6184吨,农民人均有粮345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755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粮食、香蕉、木薯、畜牧业等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453万元,比1995年的1254万元增加199万元,年均增长2.3%;粮食总产量6184吨,比1995年的5661吨增长9.2%;木薯种植面积10082亩,产量50410吨,产值756万元;畜牧业产值4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重%;水产品产量60吨,产值60万元。

乡镇企业是60年代起步的。1967年兴办了碗厂,1984年兴办了两个砖瓦厂,石门、夕欧兴办两个集体企业,年产值分别为9.2万元和10.8万元,党委、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兴建绿野制粉有限公司。

科教文化


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基本形成了乡、村二级文化网络,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乡有小学8所(其中完小3所),16个教学点,在校生22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巩固率达100%;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293人。2000年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建有医疗卫生院重个,有病床10张,医生8人;农村卫生室7个,卫生员14人。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全乡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农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2002年被评为州级“无毒社区”。

相关分词: 黄茅 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