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瓜黑星病




基本信息


英文病名

Scab of cucurbits

病原

学名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Ell.&Arth.

异名 Scolicotrichum melophthorumPrill.&Delacr.

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黑色菌科(Dematiaceae)枝孢属(Cladosporium) et Arthur,称瓜疮痂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灰绿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分化而成,单生或丛生,褐色或淡褐色,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卵形、不规则形、褐色或橄榄绿色,单或串生,单胞、双胞,少数3胞。

症状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严重危害黄瓜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黄瓜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部位有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等,以植株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果受害最重,而老叶和老瓜对病菌不敏感。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侵染嫩叶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嫩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菱形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起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俗称“冒油”),凝结成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在病斑附近,最后脱落。湿度大时,病部密生黑色霉层。接近收获期,病瓜暗绿色,有凹陷疮痴斑,后期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幼瓜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病害,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气流、农事操作传播。种子可以带菌。冷凉多雨,容易发病。一般在定植后到结瓜期发病最多,大棚最低温度低于10℃,相对湿度高于90%时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从无病株上留种。

(3)种子处理。①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云大禾富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③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5)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

(6)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控制温湿度,采用地膜覆盖、滴灌等技术。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2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2.5%抑快净可分散粒剂20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凯润乳油3000倍液、80%云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特别注意喷幼嫩部分,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选用农药,连续防治2-3次。

发病中前期

方案一:《奥力克-速净》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二:《奥力克-速净》50ml+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

方案三:《奥力克-速净》50ml+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发病中后期

速净50ml+多菌灵15g或代森锰锌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注意喷施时间及部位等。如:白粉病要高温时段喷,且叶片正反面均要喷雾。

相关分词: 黄瓜 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