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黄腹鹨

黄腹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腹鹨


黄腹鹨(学名:Anthus rubescen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

中文学名:黄腹鹨

拉丁学名:Anthus rubescen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鹡鸰科

属:鹨属

种:黄腹鹨

亚种:4种

命名时间:Tunstall, 1771

英文名称:American Pipit

英文名称:Buff-bellied Pipit



外形特征


黄腹鹨体羽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胸及两胁具粗著的黑色纵纹,纵纹浓密,颈侧具近黑色的块斑。指名亚种褐色较浓但纵纹较少。头顶具细密的黑褐色纵纹,往后到背部纵纹逐渐不明显。眼先黄白色或棕色,眉纹自嘴基起棕黄色,后转为白色或棕白色、具黑褐色贯眼纹。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几纯褐色、无纵纹或纵纹极不明显。两翅黑褐色具橄榄黄绿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羽缘白色。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绿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具大型楔状白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尖端白色。颏、喉白色或棕白色,喉侧有黑褐色颧纹,胸皮黄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褐色;嘴上嘴角质色,下嘴偏粉色;脚暗黄。

大小量度:体重♂20-26g,♀15-25g;体长♂140-170mm,♀141-165mm;嘴峰♀11-14mm;♀11-14mm;翅♂78-92mm,♀75-87mm;尾♂59-72mm,♀58-70mm;跗蹠♂19-24mm,♀18-23mm。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亦在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栖息。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区。多成对或10几只小群活,性活跃,不停地在地上或灌丛中觅食。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飞行叫声为偏高的jeet-eet声,不如水鹨尖厉。鸣声为一连串快速的chee或cheedle声。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及林间空地,河边或湖畔草地上,也在沼泽或水域附近草地和农田地边营巢。巢多置于草丛旁或草丛中地上凹坑内,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垫以兽毛、羽毛、枯草叶、枯草茎。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4种)

1.黄腹鹨日本亚种(学名:Anthus rubescens japonicus)分布于日本,俄罗斯,泰米尔东南部,西伯利亚高原,莉娜河,雅库茨克地区,贝加尔湖,楚科兹克半岛,库页岛和千岛;冬天在南亚越冬。

2.黄腹鹨北美亚种(学名:Anthus rubescens pacificus)分布于北美洲西部(阿拉斯加和俄勒冈州沿海),冬季南飞到墨西哥西部。

3.黄腹鹨落基山亚种( Anthus rubescens alticola)分布于落基山脉中部和南部,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山区;冬季南到墨西哥。

4. 黄腹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 rubescens rubescens)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西部,美国东北端;冬季南到中美洲。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分词: 黄腹鹨 黄腹 腹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