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环境经济学


1 学科名称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益; 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另有图书《环境经济学》



^定义


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产生和发展


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除了人们未能认识自然生态规律外,从经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人们没有全面权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只考虑近期的直接的经济效果,忽视了经济发展给自然和社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水、空气等环境资源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偿资源”,把大自然当作净化废弃物的场所,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和劳动。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在生产规模不大、人口不多的时代,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程度上都是有限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密度不断提高,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一起筹商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对策,估量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防治污染的费用和效益,从经济角度选择防治污染的途径和方案,有的还把控制污染纳入投入-产出经济分析表中进行研究。这样,在 70年代初出现了污染经济学或称公害经济学的著作,阐述防治环境污染的经济问题。

随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开展,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仅仅把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退化当作一种特殊的福利经济问题,责令生产者偿付损害环境的费用,或者把环境当作一种商品,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消费者应该付出代价,都没有真正抓住人类活动带来环境问题的本质。许多学者提出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考虑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既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负荷。超过了环境负荷,自然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会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经济也不能持续发展。要在掌握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护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70年代后期,先后出版了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方面的著作,论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三者的关系,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如何遵循生态规律的科学,这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相同的。资源经济学是研究整个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环境保护从实质上讲也是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问题,两者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有些学者认为,这三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既有共同的部分, 又有不同的部分。它们分别研究环境、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虽然有一部分重叠交叉,但研究的重点和角度不一样,各自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是从1978年制订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年)时开始的。1980年,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的成立,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研究对象和任务


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它不是在自我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的,而是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界提供给劳动以资源,而劳动则把资源变为人们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成为一切财富的源泉。社会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又不断地把各种废弃物排入环境的过程。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说明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只有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顺利地进行。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不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远期的间接效果。

环境经济学主要是一门经济科学,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为正确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是,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研究内容


^基本理论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环境计量的理论和方法等。

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既带来了环境问题,又不断地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要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要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当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时,为保证环境质量必须投入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部分劳动已愈来愈成为社会生产中的必要劳动。同时,为了保障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必须改变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状况,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实行有偿使用,使社会不经济性内在化,使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能以经济信息的形式反馈到国民经济计划和核算的体系中,保证经济决策既考虑直接的近期效果,又考虑间接的长远效果。

^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和组织社会生产力,是保护环境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为此必须改变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成就的传统方法,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内容,使生产和消费的决策同生态学的要求协调一致;要研究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和消除污染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要研究生产布局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经济观点和生态观点相统一的原则,拟定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的经济损失估价的理论和方法,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最优治理和利用途径的经济选择,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优化方案的经济选择,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的经济准则,各类环境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等。

^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经济方法在环境管理中是与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方法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污染者与受污染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和诱导经济单位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国家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征收资源税,排污收费,事故性排污罚款,实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奖励,提供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等。

^发展前景


^简介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近几10年来的发展历史表明,环境经济分析已经呈现出了各种令人鼓舞的前景,这可以从最近出版的大量教科书、专论、期刊、各种学术讨论会以及相关国际项目中得到证实。这意味着环境经济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加速增长的势头也反映了环境经济分析的丰硕成果。而且,一方面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环境经济学能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借鉴其新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促进自身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如最近10年来,应用新增长理论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新贸易理论解释环境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博弈论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中的合作与斗争,以及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正如Deacon.T.R等(1998)9位美国环境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在总结过去几十年来环境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时所强调的,随着环境管理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现实需求中的政策问题将为环境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提供持久的推动力,使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Sterner和Bergh(1998)受《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期刊编委会的邀请,对环境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做了总结,他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以下内容将是环境经济学重点:

^环境价值评估

环境价值评估理论近年来在环境经济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的方法包括意愿调查法、享乐价格法、旅行成本法、生产函数法等。尽管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不少争议,但其在环境决策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将环境评估纳入国民核算体系的绿色账户研究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全球背景下的环境经济分析

与封闭经济模型不同,环境问题的国际维度分析主要涉及跨境与全球环境问题治理以及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备受关注,一些经济模型如博弈论模型已用来解释合作与非合作情况下的全球环境决策行为。费用效益分析也被应用于全球环境政策。在全球化进程中,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并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也将逐步增加。目前人们的兴趣主要在于构建能解释专业化模式、生产与市场关系、政策反馈效应等方面的模型,包括把环境因素引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分析中。另外,人们普遍认为在研究环境——贸易相互影响时也应考虑地区差异、技术创新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性等因素。

^空间维度的环境经济分析

环境问题的空间维度常常被环境经济学家所忽略,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大量工作可做,特别是跨学科背景下的研究。如结合自然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在这些学科里,空间模型是普遍的。与空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非点源污染、土地使用、城市环境、交通运输与地理位置选择等领域将会成为研究重点。

^生态税改革

征税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目前在欧洲国家开始普遍推行所谓“生态税”改革的政策,就是将征税的基础逐步从劳动力转向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这一转换过程被认为能产生环境改善与减少税收对经济扭曲的“双赢”的结果。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正在并将继续成为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

^一般均衡分析的应用

很明显,环境经济学使用很多的分析方法来描述、预测、分析某一问题的经济——环境特性。这些模型通常具有不同的技术结构(线性与非线性、静态或动态),模型的普遍性、精确性、现实性也各有侧重。由于环境问题之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譬如,在道路交通环境问题中,交通阻塞、事故、废气排放与噪声等就是相互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以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达到最优环境效果等方面,—般均衡分析方法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外国书名


2 外国书名


^图书信息


作者: (英)巴里菲尔德 / (美)玛莎菲尔德

译者: 原毅军 / 陈艳莹

ISBN: 9787500586661

页数: 375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定价: 49.8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1-1

^主要内容


本书是一部通俗易懂、适用面宽广的环境经济学教材。作者避开了常见于经济著作中复杂的数学公式与模型,深入浅出介绍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如何用来分析环境政策问题并提高其实施效率。本书通过引用大量基于现实世界的环境治理案例分析,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容易理解。

本书是环境经济学初学者理想的基础教材,出版后不久即被美国杜克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名校选作本科生教材,并被列为美国环境经济学首选教科书之一。

本书配有专门的教学网站以及相关的教辅课件,采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请与我们联系索取教辅资料。

^作者简介


巴里菲尔德,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学院资源经济学教授,曾执教于迈阿密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作者在马萨诸塞大学从事多年的环境经济学教学工作,并创立了该校的环境资源经济学本科专业。

玛莎菲尔德,马萨诸州格林菲尔德社区学院经济学教授,获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马萨诸塞大学、Mount Holyoke大学、韦斯特菲尔德州立大学等,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影响和远程教育评估。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第2章 经济与环境

第二部分 分析工具

第3章 成本和收益,供给和需求

第4章 经济效率与市场

第5章 环境质量经济学

第三部分 环境分析

第6章 分析框架

第7章 收益——成本分析:收益

第8章 收益——成本分析:成本

第四部分 环境政策分析

第9章 环境政策的评估标准

第10章 分权政策:法律责任、产权、自愿行为

第11章 命令的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标准

第12章 激励型的环境政策:排污费和补贴

第13章 激励型环境政策:可转让排污许可让

第五部分 美国的环境政策

第14章 美国的水污染控制政策

第15章 美国空气污染控制政策

第16章 美国联邦有毒及有害物质控制政策

第17章 州和地方环境事务

第六部分 国际环境问题

第18章 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环境问题

第19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

第20章 全球环境

第21章 国际环境协定

1.图书信息

环境经济学

书号: 17152 ISBN: 7-111-17152-7/F.2676(课)

作者: 原毅军  印次: 1-1

责编: 常爱艳 开本: B5

字数: 244 千字  定价: ¥17.00

所属丛书: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05-08-122.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由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所构成的“经济一环境”系统,研究的侧重点是如何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两者之间的物质变换方式,使之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并使社会经济活动建立在环境资源的适度承载能力基础之上,以便用最小的社会和环境代价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内容安排上,本书注重借鉴和吸收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的新成果,系统介绍环境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环境及其经济价值的评估,以及自然资源经济学。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注重培养读者使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分析环境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类型的读者阅读

3.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复习题

第二章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

第一节经济系统

第二节环境系统

第三节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复习题

第三章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第一节 不完全市场与环境恶化

第二节 外部性与环境恶化

第三节 共有资源、公共物品与环境恶化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与环境恶化

复习题

第四章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第一节 最优污染水平的经济分析

第二节 环境经济手段的作用机理及

一般形式

第三节 环境经济手段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环境经济手段的评价标准

第五节 环境经济手段的实施条件

复习题

第五章 排污收费

第一节 排污收费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第三节 异质污染与排污收费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复习题

第六章 排污权交易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率

第三节 异质污染与排污权交易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的问题

复习题

第七章 环境评价:费用效益分析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贴现率选择

第四节环境评价的其他方法与未来发展

复习题

第八章 环境经济价值评估

第一节 环境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市场评估方法

第三节 非市场评估理论

第四节 非市场评估方法

复习题

第九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衡量

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跨时期配置

第五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复习题

第十章 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可再生

资源开采

第二节垄断市场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比较

第四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五节 技术与开采成本

第六节 不可再生资源开采的税收政策

复习题

第十一章 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渔业资源数量增长模型

第二节 静态渔业开发模型

第三节 比较动态模型

第四节 渔业政策

第五节 森林资源的经济分析

复习题

参考文献

3 左玉辉所著书籍

书名:环境经济学

ISBN:704013000

作者:左玉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30.8

页数:198

出版日期:2003-12-1

版次:

开本:

包装:

简介:本书是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环境类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建立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成果之一。

笔者针对目前国内环境经济学教材的不足,将经济学、环境学与国情进行有机的融合,首次将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括为双赢原理、状态转换原理、内在化原理和环境生产力原理,并作为基本思想贯穿全书。全书共十章,分为导论篇、市场篇和调控篇。导论篇旨在为读者构建环境经济学的概貌,包括"环境与经济"、"市场与环境"、"外部性与物品分类"三章;市场篇将各种环境经济学概念应用于环境经济学案例分析中,分为"基本消费理论与绿色消费"、"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完全竞争市场和市场均衡"、"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外部性";宏观篇以宏观环境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介绍宏观环境经济学理论,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产力"、"贸易与环境"、"环境经济调控"三章进行阐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非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环境经济学课程教材,亦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尤其是非经济类专业环境工作者了解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读物。

目录:

第一篇 导论篇

第一章 环境与经济 2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原理 4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19

一、实证型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20

二、规范型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23

第三节 贸易存在的原因 24

一、进行交易的简单例子 24

二、比较优势原理 27

第二章 市场与环境 31

第一节 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 32

一、需求 33

二、供给 37

三、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1

第二节 弹性及其应用 46

一、需求弹性 46

二、供给弹性 52

三、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54

四、税收政策与供求弹性 58

第三节 市场和福利 61

一、消费者剩余 62

二、生产者剩余 65

三、总剩余及市场效率 68

四、福利经济学的应用 71

第三章 外部性与物品分类 81

第一节 外部性 81

一、外部性与效率偏差 81

二、外部性的内在化方法 85

第二节 物品分类与环境资源 100

一、物品分类 100

二、共有态环境资源的结局 102

三、共有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运营 104

第二篇 市场篇

第四章 基本消费理论与绿色消费 112

第一节 消费的基本概念 112

一、经济学中的消费 112

二、消费的多样性 112

第二节 消费行为理论 115

一、预算约束 115

二、效用 117

三、无差异曲线 120

四、消费行为的决定 122

第三节 消费的外部性 126

一、消费的正外部性 126

二、消费的负外部性 127

第四节 绿色消费 132

一、绿色消费概念的兴起 132

二、绿色消费的含义 132

三、绿色消费的发展 135

第五章 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 136

第一节 机会成本和企业会计 136

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136

二、会计的损益报告书 137

三、机会成本的含义 137

四、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139

第二节 生产函数 139

第三节 成本的衡量 141

一、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 142

二、总成本(TC) 143

三、平均成本(AC)与边际成本(MC) 143

四、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 145

第四节 替代原理 147

第五节 短期与长期成本 148

一、短期成本曲线 148

二、长期成本曲线 149

第六节 环境成本 151

一、环境成本的含义 151

二、环境成本的内容 152

三、显性(内部)环境成本 155

四、隐性(外部)环境成本 160

五、造纸业的例子 163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均衡 166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166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与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68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68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 171

三、沉没成本 172

四、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 172

五、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 174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 175

一、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 175

二、有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供给 176

三、短期和长期均衡 178

第四节 竞争均衡 180

一、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180

二、基本竞争模型 180

三、帕累托效率 182

第五节 一些具体环境手段的经济分析 186

一、最优污染水平 186

二、管制-排放标准 187

三、排污费 188

四、标准与费的比较 188

五、可转让排污许可证 191

六、税收和补贴 193

七、押金-退款制度 195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199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199

第二节 垄断的来源 200

一、垄断资源 200

二、政府政策 201

三、不完全信息 201

四、自然垄断 202

五、市场策略 203

第三节 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204

一、垄断者的收益 204

二、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 206

三、垄断利润 207

第四节 垄断的福利代价 208

一、垄断的无效率分析 208

二、垄断的其他福利代价 211

第五节 垄断竞争市场 211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 211

二、短期中的垄断竞争 212

三、长期中的垄断竞争 213

第六节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214

一、过剩生产能力与价格加成 214

二、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214

三、反污染还是反垄断 215

第七节 寡头和博弈论 219

一、卡特尔 219

二、那什均衡 219

三、博奕论--囚犯的两难处境 221

第八节 清洁生产 224

一、清洁生产的由来 224

二、清洁生产的含义 226

三、清洁生产过程 230

四、清洁产品 231

五、产品的整体环保问题 233

第三篇 调控篇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生产力 23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传统衡量--GDP 238

一、GDP 238

二、GDP的衡量与构成 240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241

四、GDP与经济福利 244

五、GDP的缺陷 244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245

一、经济增长 245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47

三、环境生产力 249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环境 253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宏观思考 253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定量思考 257

三、产业与环境 261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真实衡量 268

一、资本观、发展观、财富观的变革 269

二、环境与经济的综合衡量 269

第九章 贸易与环境 277

第一节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278

一、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278

二、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成因 278

第二节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281

一、贸易的环境效应 281

二、贸易政策对环境的影响 282

三、贸易对产品的环境要求 283

第三节 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285

一、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贸易的影响 285

二、环境标准与产品竞争力 286

三、环境政策对贸易的影响 287

四、含有贸易条款的多边环境协议 289

五、MEAS对贸易的影响 290

六、环境壁垒与国际贸易 293

七、案例分析:环境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98

第四节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300

一、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全球化 300

二、WTO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内容 301

三、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302

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探析 304

第十章 环境经济调控 306

第一节 环境经济调控的原则 306

一、环境经济调控的定义 306

二、环境经济调控的原则 307

第二节 外部性与产权 311

一、外部性与市场效率 311

二、产权与外部性 314

三、科斯定理 317

四、交易费用 319

第三节 再论物品分类 323

一、传统的物品分类 323

二、本书的物品分类 327

三、外部性与共有态物品 329

四、公共态物品的分析 331

第四节 三类环境物品的环境经济调控设想 336

一、自然资源 336

二、环境质量 350

三、广义环境物品 351

参考文献 353

4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书名:环境经济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24

条形码:9787502578060

ISBN:ISBN 7-5025-7806-4

作者:陈喜红

印刷日期:2006-1-1

出版日期:2006-1-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19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出版说明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校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先后出版了一些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但从整体上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极其匮乏,不少院校尚在借用本科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此,1999年教育部组织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专门课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以下简称《培养规格》),通过推荐、招标及遴选,组织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成立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队伍,并在有关出版社的积极配合下,推出一批"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划出版500种,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这500种教材中,专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与专业能力课)教材将占很高的比例。专门课教材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专门课教材是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对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充分汲取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探索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编写而成的。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调整了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突出了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关课程开发委员会组织下,专门课教材建设得到了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广大院校的积极支持。我们计划先用2~3年的时间,在继承原有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近几年来各类学校在探索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解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有无问题;然后再用2~3年的时间,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立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改革和建设,推出一大批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从而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体系。

本套教材适用于各级各类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使用。希望各用书学校积极选用这批经过系统论证、严格审查、正式出版的规划教材,并组织本校教师以对事业的责任感对教材教学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推动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年4月3日

前 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与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一系列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耗竭,能源紧张,大气污染,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如果不使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协调,环境破坏最终将制约经济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就是要探索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实现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协调,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书由多年从事环境保护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由陈喜红编写,第三章、第八章、第九章由刘扬林编写,第七章由曾桂华编写。全书由陈喜红统纂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的实际,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高职高专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本教材。对于从事环境与经济的实际工作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的编写及出版得到了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写作时间较为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我们衷心希望有关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5年8月

目录: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世界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二、我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5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7

一、环境经济学的对象7

二、环境经济学的性质8

三、环境经济学的特点9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9

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9

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0

三、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11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最新进展与展望12

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2

二、环境经济学研究展望15

思考题10

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6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16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来源16

二、环境价值的分类和构成18

三、环境资源的价格20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21

一、基本概念21

二、解决外部性的途径23

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24

一、环境公共物品的概念24

二、环境公共物品的特征24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25

四、环境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确定26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29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29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30

三、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33

四、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34

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35

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37

七、案例: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38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1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41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2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44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4

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标准45

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46

思考题48

第三章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50

第一节 环境资源理论概述50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50

二、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0

三、环境资源的未来51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分类53

一、可耗竭资源53

二、可更新资源54

第三节 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5

一、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55

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56

第四节 环境资源的核算65

一、环境资源核算的重要性65

二、环境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65

三、环境资源的价值量核算68

思考题70

第四章 环境污染控制71

第一节 最优污染水平71

一、最优污染水平的确定71

二、关于最优污染水平的说明72

第二节 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若干因素73

一、环境容量73

二、净化能力74

第三节 使用者成本75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77

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77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80

第五节 污染控制85

一、控制污染的方法85

二、庇古税86

三、科斯定理87

四、污染控制中的责任法则和受益法则89

思考题90

第五章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91

第一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91

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91

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92

第二节 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5

一、环境污染的外部影响95

二、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6

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和效益98

第三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99

一、识别和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99

二、计算费用和效益的现值100

三、费用和效益的比较100

第四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101

一、净现值贴现率101

二、偿还期限102

三、内部收益率102

四、收益费用比值102

第五节 费用效果分析102

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102

二、费用效果分析的实例103

第六节 环评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技术原则与方法104

一、指标计算法104

二、简易分析法107

第七节 案例108

一、重庆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估算案例108

二、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案例115

思考题116

第六章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分类118

二、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119

三、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的依据120

第二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120

一、理论基础120

二、主要的直接市场评价法12l

三、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25

四、直接市场评价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126

第三节 间接市场评价法126

一、定义与理论基础126

二、主要的间接市场评价法127

第四节 陈述偏好法132

一、定义和理论基础132

二、主要的价值评估技术133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36

四、意愿调查评估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36

五、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局限性137

六、总体评价138

第五节 案例139

一、霍奇森和迪克森对菲律宾帕拉万岛所做的砍伐森林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的研究案例139

二、日本对本国森林的环境价值评估案例139

三、重庆大足县建沼气池的环境经济效益案例140

思考题142

第七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143

第一节 概述143

一、环境管理政策的类型143

二、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标准149

三、环境经济手段类型150

四、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154

五、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154

第二节 排污收费158

一、庇古税--排污费158

二、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160

三、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16l

四、排污收费的问题163

五、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165

第三节 环境税169

一、环境税的种类169

二、环境税的作用169

三、环境税的影响问题170

四、环境税的实施障碍170

五、环境税的应用171

六、税收绿色化问题172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173

一、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原理173

二、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173

三、排污权交易的宏观效应175

四、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176

五、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178

六、排污权交易的方式及程序180

七、排污许可证的交易程序181

八、中国的排污权交易181

思考题185

第八章 环境保护产业 186

第一节 环境保护产业186

一、环境保护产业的产生和发展186

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意义187

三、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现状188

四、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存在的问题192

五、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措施19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投资194

一、概述194

二、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现状197

三、环境保护投资渠道200

四、环境保护投资体制与投资比例201

五、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2

思考题206

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发展模式207

第一节 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207

第二节 "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209

第三节 "边发展,边治理"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211

第四节 以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11

一、发展生态农业212

二、发展环保产业212

第五节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214

思考题218

参考文献219

5 王玉庆主编书籍


^图书信息


作 者:王玉庆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1

版 次:1

页 数:333

字 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5-1-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80163370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经济学开始孕育和发展。环境经济学和形成和发展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同时,也命名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的基础得到发展,增了经济学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剖析的能力。环境经济学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和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认识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积极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研究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途径;认识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研究使环境保护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付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经济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环境互相促进的途径,寻求实现社会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自然环境再生产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

^作者简介


王玉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1945年11月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中科院长春地理所、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当选过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鸟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作者至今从事环保工作20多年,组织编制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一些重要的国家报告,曾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主编了《环境经济学》、《人与自然百科》等著作。

^图书目录


导论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功能或作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七节 我国环境经济今后发展的若干重要课题

第一章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 环境的价值形式

第二节 环境价值的构成

第三节 环境价值的计量

第四节 环境价值的应用

第二章 产权、外部性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外部性、产权与公共财产

第三节 最优污染水平

第四节 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若干因素

第五节 市场机制与污染控制

第三章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第一节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综合

第二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三节 间接市场评价法

第四节 陈述偏好法

第四章 环境资源核算

第一节 计划失灵与政策失效

第二节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产价值

第三节 环境资源核算

第四节 环境资源的核算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环境经济评估

第一节 环境经济评估方法

第二节 政策评估

第三节 项目评估

第四节 风险评估

第六章 环境经济政策概述

第七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学分析

第十章 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第十一章 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十二章 ISO 14000与清洁生产

结束语: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