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环境电磁学

环境电磁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环境电磁学


环境电磁学是环境物理学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电磁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



简介


环境电磁学是环境物理学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电磁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环境电磁学是以电磁学各分支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和提高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在强烈电磁波干扰的环境中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943年成立的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早就在测定方法、干扰标准和抑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此后,随着电工、无线电技术的飞跃发展,抗干扰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目前人们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环境电磁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高强度电磁辐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特别是它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由于无线电广播、电视以及微波技术等事业迅速普及,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提高,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达到可以直接威胁人身健康的程度。

通常射频电磁辐射按频率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在50年代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开始研究射频电磁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危害程度和防护技术。60年代以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近年来就静磁场以及一般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简史


环境电磁学是以电磁学各分支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和提高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在强烈电磁波干扰的环境中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943年成立的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早就在测定方法、干扰标准和抑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此后,随着电工、无线电技术的飞跃发展,抗干扰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人们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环境电磁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高强度电磁辐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特别是它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由于无线电广播、电视以及微波技术等事业迅速普及,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提高,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达到可以直接威胁人身健康的程度。通常射频电磁辐射按频率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在50年代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开始研究射频电磁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危害程度和防护技术。60年代以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就静磁场以及一般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自60年代以来,在监测、控制电磁干扰的影响以及探讨电磁辐射对机体的作用等方面已取得良好进展。截至1980年已制成射频电磁场近区场强测定仪、射频远区场强测定仪和干扰测量仪、微波漏能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初步确定了高频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制定了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在防护技术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研究内容


电磁污染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有:脉冲放电,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工频交变电磁场 ,例如在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射频电磁辐射,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宽广,影响区域也较大,能危害近场区的工作人员。目前,射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电磁污染的防护

电磁污染传递途径有二:一是通过空间直接辐射;二是借助电磁耦合由线路传导。电磁辐射的防护手段是在电磁场传递的途径中安设电磁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场强度降低至容许范围以内。

电磁屏蔽装置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当交变的电磁场传向金 属壳体时,一部分被 金属壳体表面所反射,一部分在壳体内部被吸收,这样透过壳体的电磁场强度便大幅度衰减。电磁屏蔽的效果与电磁波频率、壳体厚度和屏蔽材料特性等有关。

一般地说,频率越高,壳体越厚,材料导电性能越好,屏蔽效果也就越大。电磁屏蔽可分有源场屏蔽和无源场屏蔽两类。前者是把电磁污染源用良好接地的屏蔽壳体包围起来,以防止它对壳体外部环境的影响;后者则是用屏蔽壳体包围需要保护的区域,以防止外部的电磁污染源对壳体内部环境产生干扰。

对于不同的屏蔽对象和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电磁屏蔽装置或措施。主要有屏蔽罩、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罩等。屏蔽衣和屏蔽头盔内夹有铜丝网或微波吸收材料。屏蔽眼罩通常为三层结构,中间一层为铜丝网。

控制电磁污染,除采用上述电磁屏蔽措施外,还应积极采取其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例如工业合理布局,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改进电气设备,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污染;在近场区采用电磁辐射吸收材料或装置;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减少工作人员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的机会等。

保护


各种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限制和防护各种干扰与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防护措施。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中各种电磁波源越来越多,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家庭用的微波炉、工业用的高频炉等;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和电晕放电引起的高频电磁场等。这些电磁场的场强超过一定限度、作用时间又足够长时,就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不希望的电磁辐射过强时,还会干扰其他电子设备和通信。对此,都需要进行防护。

家电电磁污染诱发癌症电磁场分恒定场和交变场。交变场的频率范围极广,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其机理是使机体细胞发热(相当于感应加热)。被机体吸收的功率随频率增加而增加,直至谐振频率时为最大。频率超过谐振值后,吸收功率又随频率增加而降低。受损伤的机体主要是血流量少的部位,如眼、脑等。这是因为血量少,其自然冷却作用减小。电磁辐射的强度加大,机体受辐射的时间加长,都会使影响加大。在辐射强度相同时,脉冲波对机体的影响大于连续波。在高频强电磁场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出现的主要病理表征是头痛、疲倦、反应迟钝、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为了将电磁辐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控制标准。广播、电视以及各类通信台、站的工作人员长期在电磁辐射下作业,为保护他们的健康,各国都制订了安全作业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频段下允许工作的最大功率密度和电场强度的值,以及允许连续工作的时间。为保障上述台、站周围免受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各国还制订有电磁辐射环境卫生标准,规定不同频段下允许的功率密度和场强值,一般取安全作业允许值的1/10。为了限制强电磁泄漏,减少环境中的污染源,防止电磁辐射对灵敏电子设备的干扰,对电工产品需规定允许产生无线电干扰水平的限值。超高压输电线路会对无线电广播产生干扰,有些放电会对电视产生干扰,线路电晕时还会发出噪声。为防护这些不良影响,不少国家制定了线路环境走廊的规定,给出走廊边缘允许的工频电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限值以及高次谐波的影响限值,以此作为设计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依据。

相关分词: 环境 电磁学 电磁 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