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华尔街语录

华尔街语录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华尔街语录




基本信息:


华尔街语录:华尔街10万投资人的座右铭

作 者:Judi Goo 著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品牌: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802517622

所属分类: 经管 > 个人理财

标 签:个人理财 投资指南

内容简介:


2009年,一本由高盛银行投资事业部的六位主管手抄整理的小册子,被华尔街金融投资圈争相传阅,一个月后,这本小册子被编印成《语录口袋本》,在华尔街疯狂流传。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曾对高盛集团CEO布兰克费恩,这(《语录口袋本》)就是我们的座右铭!”

《语录口袋本》汇集了沃伦巴菲特、菲利普费雪、查理芒格、提瓦达索罗斯、彼得林奇、卡尔伊坎等数十位大师的101条投资名言,可谓是华尔街智慧的精华,我们这个时代的投资圣经!本书就是以《语录口袋本》为蓝本,结合大师们亲身的投资故事来解读名言。

用故事讲述大师们的投资风格,以名言总结大师们的投资智慧,而风格和智慧永远大于技术和知识,正如华尔街十万金融投资人的那句口头语:三分靠技术,七分凭语录!

作者简介:


Judi Goo\ 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斯坦福大学MBA,曾就职于《财经》、《第一财经周刊》等国内媒体,现定居美国,就职于高盛银行投资管理事业部。

目录:


1. 历史轮回

2. 企业掠夺者

3. 脾气 VS. 收益

4.“八分饱”的境界

5.“失宠”的公司

6. 诱惑抑制

7. 实际收益 VS. 投资泡沫

8. 奢华商誉 VS. 投资回报

9. 投资杠杆

10. 投资,别兴奋

11. 好得难以置信

12. 钱是省出来的

13. 吃得好 VS. 睡得香

14. 安度晚年的方案

15. 借债是好事

16. 投资的直觉

17. 情绪机会

18. 不持股的经理人

19. “接飞刀”的格言

20. 一连串的机会成本

21. 一切迟早会发生

22. 内幕消息

23. 别和市场较劲

24. 不断投入

25. 为钱而去赚钱?

26. 分散投资?

27. 点数预测师

28. 开头注定结局

29. 买入时的工作

30. 投资者的朋友

31. 浮存金真好

32. 滚雪球

33. 个人偏好

34. 这次不一样

35. 投资良机

36. 短时偏见

37. 趋势 VS. 风险

38. 聪明=不做蠢事

39. 复利 VS. 价值

40.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41. 狗尾巴的幻觉

42. 常识即是机会

43.“市场先生”的故事

44. 借贷者的信用

45. 一小块儿希望钻石

46. 比自己更大的笨蛋

47. 损失 VS. 收益

48. 大胆的老飞行员

49. 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50. 拒绝律师

51. 死也不去思考?

52. 管理层 VS.企业之一

53. 管理层 VS. 企业之二

54. 远离债券基金

55.“雪茄烟蒂”的陷阱

56. 生意 VS. 友谊

57. 未雨绸缪的智慧

58. 理财的起始时间

59. 滥用的价值

60. 隐蔽的罪恶

61. 投资,别从众

62. 他人的致富机会

63. 股票 VS. 现金

64. 投机泡沫

65. 投资三部曲

66. 赚钱的窍门

67. 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68. 不良借贷对象

69. 赚钱效应

70. 技术分析的“空中楼阁”

71. 市场的情绪周期

72. 绝对价格的风险

73. 长远价值 VS. 短期价格

74. 支付现金的学问

75. 警惕他人赚钱

76. 固执的管理层

77. 成功者的品质

78. 小心投资娱乐化

79. 看不懂的股市

80. 投资不是玄学

81. 通胀经济的敌人

82. 控制金钱

83. 隐秘的市场

84. 蚂蚁的哲学

85. 投资失败的原因

86. 股市的唯一真理

87. 概念的魔力

88. 群众是错的

89. 笨蛋是创造出来的

90. 两类预测者

91. 隐蔽的增长

92. 发财的梦想

93. 比你更聪明的人

94. 投资者的身后事

95. 绅士准则

96. 常胜将军的情绪

97. 骗人的顾问

98. 旁观者的智慧

99. 牛市的投资幻觉

100. 股市玩家的败局

101. 警惕“下一个”公司

书摘:


22.内幕消息

有了足够的内幕消息,再加上100万美元,就够你在一年内破产了。

——“股神”沃伦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向来反对利用内幕消息以赢利,把它视为一项极其危险的游戏,能够使人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巴菲特认为,内幕消息给人的刺激就像吗啡一样,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人会滋生惰性,懒于分析,厌于研究。而一旦个人养成了依靠外界的习惯,就会降低自信,慢慢丧失固有的理性和判断力,从而胡乱跟风,人云亦云。此外,内幕消息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虚假成分,在不断的转手过程中早已变质,而有些甚至一开始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散播的谣言,以此诱骗股民高位接货。这种情况下盲目轻信所谓内部消息,就会坠入陷阱,造成巨大的损失。

退一万步讲,即使得到的内部消息是真实的,也不可随意“接招”。内幕交易在股市中是违法违规操作,一旦暴露就会引火烧身,破坏商誉,受到制裁。即使侥幸逃脱,那种心惊肉跳、草木皆兵,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因此,追求内幕消息并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轻松,属于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真正的投资大师,往往都不屑于使用内幕消息,甚至刻意与之保持距离。巴菲特1968年曾连续几周对家庭保险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有一天其经纪商正要继续购买时被巴菲特紧急制止。第二天家庭保险公司公开宣称被城市投资公司以高价收购,巴菲特错过了一个极佳的获利机会。巴菲特此举乃刻意为之,虽然他购买家庭保险公司股票并无内幕消息的指引,完全根据个人判断而得,但当他突然得知了即将发生的收购行为后,就不得不考虑公众把其投资与内幕相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为了避嫌果断地放弃了进一步购入的决定。巴菲特对内幕消息的警惕可见一斑,他小心地与内幕交易划清界限,时刻维持自己的清白身家和良好声誉。

挖掘内幕消息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投机意识。投资者没有耐心根据公开信息细细钻研市场动态,总是希望通过捷径一飞冲天。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类似赌博的短线心理和浮躁心态正是股市大忌,会让人情绪不稳、如坐针毡,很多时候甚至使人作出错误判断。巴菲特认为,了解公司的主要渠道是大量公开的财务报表,如果一个公司的状况不能充分表现在外,而要靠不断猜测、探听内幕来得到,那这个公司的实际价值就要大打问号了。内部消息永远不是获取财富的正当途径,而是加速破财的幕后动力。

23.别和市场较劲

别和市场斗,就像和卡车较劲,不管你赢多少回,但一次也输不起。

——迈克尔马加斯

迈克尔 马加斯(期货大师),期货市场投资大师,其管理的账户口净值仅在 10年间就增长了 2 500倍,让世人侧目。然而,他早期投资经历也曾遭受过多次失败,这些血泪教训告诉他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和市场较劲,不然你只能是输家。

和市场较量有很多表现。如起初的投资方向就是错误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这些“角斗士”们不及时止损,反而心有不甘,愤愤不平地继续与市场对抗,增加自己错误投资的比重,结果只能是以卵击石,全军覆没。

还有的投资者喜欢孤注一掷的游戏,他们把所有财产都押注在一次投资上,渴望一夜暴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摸清市场的脾气,成为幸运儿。事实上,拥有这样运气和实力的投资者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市场青睐。想要和市场斗,最终结局往往是自己不堪其辱,人仰马翻。

马加斯对他早年的市场惨败经历一直记忆犹新。一次,他将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 30 000万美元和向母亲借的 20 000万美元,全部投入粟米期货合约,买入了容许持有的合约最高张数。他信心满满地认为即将出现的植物枯萎病会使粟米歉收,从而引起价格上涨。然而有一天,《华尔街日报》刊出头条消息:“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可以发现更多的植物枯萎病”,一时间粟米价格直线下跌,迅速跌停板,马加斯的 50 000万美元也只剩下了 8 000美元。在跌停板之前,马加斯本有机会先行平仓离场,但他心存侥幸,一厢情愿地希望价位回升,直到最后一败涂地。经过这次教训,他总结出了投资切不可孤注一掷,更要及时止损,每次买卖最多只能输去总资金的 5%,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就要果断离市,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市场行情谁都无法预料,想要扼住市场的咽喉,最终结果只能是加倍扼住自己的咽喉。

喜欢和市场较劲的人多是因小失大的顽固分子。在市场证明其投资错误时,他们挂念着已经投入的成本,幻想有朝一日能挽救那些损失,甚至不惜动用更多的成本来“打捞”那些陷落的成本。他们不肯容忍和承认自己的失败,结果只能是更彻底的溃败。也许,投资者们只有在被市场这辆载重卡车撞得头破血流时,才会意识到其强壮威猛和不可战胜。

36.短时偏见

价格是你掏的钱,价值才是你想得到的。

——“股神”沃伦巴菲特

在股神巴菲特的词典里,“价值”是出现频率最高表达意义最深刻的词语之一,它是投资能否长期获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也是聪明的投资者最关注和重视的要素。

巴菲特所说的价值实际上特指公司的内在价值,它是“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它不同于公司的账面资产——这是对公司累计投入资本的账面反映——而是对公司未来赢利能力的一种预期估算。它建立在公司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着重体现了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力。

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间并不能划等号,前者以未来为导向,而后者代表了投入的总和。相同的财务投入可能产生不同的内在价值,巴菲特用他熟悉的可口可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即使有一家饮料生产商其设备、投资渠道、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情况与可口可乐公司完全一致,它也不可能产生与可口可乐相媲美的内在价值。因为在有形的资产投入之外还有经济商誉等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魅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实度等都不是能轻易复制成功的。

而如果一个公司的前期投入过多,远远超过了该项目建成后的现金流折现值,就会反过来破坏企业的内在价值,如让巴菲特损失惨重的美国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的高资本投入并不能产生良性效果,反而逼迫企业不得不为其原始负担埋单,因此巴菲特非常警惕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有形资本对内在价值的挤压,认为这里面不可能产生最卓越的公司。

总之,内在价值是投资者必须详加考察的要素,只有真正购买了那些优秀的公司股票,才能在长时间的持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然而,尽管价值是最终目的,在市场行为中投资者却不得不面临着价格的选择。巴菲特劝告投资者须谨慎下注,耐心等待市场低估的机会,毕竟高性价比才是更好的投资方式。

历史上有很多因价格而犯错的例子,如 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对蓝筹股的集体痴狂。当时市场上有些业绩良好的公司股票,被称作“漂亮 50”,包括 IBM、雅芳、迪斯尼等,这些股票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众人的争相追捧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1972年,很多“漂亮 50”成员的市盈率竟高达 90倍。然而随着 1973年美国股市崩盘,那些孜孜不倦的高位抢购者们才终于意识到为了价值而盲目付出价格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相关分词: 华尔街 华尔 尔街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