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湖北

湖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湖北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中文名称:湖北省

外文名称:Hubei Province & Hu-peh Province

别名:鄂,楚,荆楚,荆襄,江汉

行政区类别:省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11地级市/1自治州/3直管市/1林区

政府驻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5号

电话区号:027,0710至0728

邮政区码:430000至445800

地理位置: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

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

人口:57237740人(2010年)

方言: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黄鹤楼、东湖、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

机场:天河/三峡/刘集/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

车牌代码:鄂A至鄂S

主要城市: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十堰/荆州

省委书记:李鸿忠

现任省长:王国生

GDP:19594.19亿元(2011年)

人均GDP:5285美元(2011年)



简介


湖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江西省相接,南邻湖南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交界。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古称:荆楚。

湖北省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地区,全省有1个副省级城市,11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省直管林区(神农架),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

历史沿革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25~220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西南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1368~1644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代(1644~1911年)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武昌、汉阳、安陆、襄阳、郧阳、德安、黄州、荆州、宜昌、施南等10府和荆门直隶州、鹤峰直隶厅共60县、6散州、1散厅。

民国年间,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1927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查区;至1949年,湖北省共设1市(武昌市,汉口市为国民政府直辖)、8行政督察区、69县。另,汉口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自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今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地理环境


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资源


矿产资源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水力资源

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生物资源

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气候资源

年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鄂西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5-22之间。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及区号编码

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 车牌代码 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

武汉市15区 [鄂】A 027 430000

江岸区 027 430014

江汉区 027 430020

硚口区 
027 430033

汉阳区 027 430050

武昌区 027 430061

青山区 027 430080

洪山区 027 430070

东西湖区 027 430040

汉南区 027 430090

蔡甸区 027 430100

江夏区 027 430200

黄陂区 027 430300

新洲区 027 43040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黄石市5区1市1县 【鄂】B 0714 435000

黄石港区 0714 435000

西塞山区 0714 435000

下陆区 0714 435003

铁山区 0714 435000

大冶市 0714 435200

阳新县 0714 435100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堰市4区1市5县 【鄂】C 0719 442000

茅箭区 0719 442000

张湾区 0719 442000

丹江口市 0719 442700

郧县 0719 442500

郧西县 0719 442600

竹山县 0719 442200

竹溪县 0719 442300

房县 0719 442100

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汽车创新产业集聚区)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经济特区) 

荆州市4区3市2县 【鄂】D 0716 434000

沙市区 0716 434000

荆州区 0716 434020

公安县 0716 434300

监利县 0716 433300

江陵区 0716 434100

石首市 0716 434400

洪湖市 0716 433200

松滋市 0716 434200

荆州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宜昌市6区3市4县 【鄂】E 0717 443000

西陵区 0717 443000

伍家岗区 0717 443000

点军区 0717 443000

猇亭区 0717 443000

夷陵区 0717 443100

远安县 0717 444200

兴山县 0717 443700

秭归县 0717 443600

宜都市 0717 443300

当阳市 0717 444100

枝江市 0717 443200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0717 443500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0717 443400

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襄阳市5区3市3县 【鄂】F 0710 441000

襄城区 0710 441000

樊城区 0710 441000

襄州区 0710 441100

南漳县 0710 441500

谷城县 0710 441700

保康县 0710 441600

枣阳市 0710 441200

宜城市 0710 441400

老河口市 0710 441800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鄂州市3区 【鄂】G 0711 436000

梁子湖区 0711 436000

华容区 0711 436000

鄂城区 0711 436000

荆门市3区1市2县 【鄂】H 0724 448000

东宝区 0724 448000

掇刀区 0724 448000

京山县 0724 431800

沙洋县 0724 448200

钟祥市 0724 431900

屈家陵管理区 

黄冈2区2市7县 【鄂】J 0713 438000

黄州区 0713 438000

团风县 0713 438822

红安县 0713 438400

罗田县 0713 438600

英山县 0713 438700

浠水县 0713 438200

蕲春县 0713 435300

黄梅县 0713 435500

麻城市 0713 438300

武穴市 0713 435400

龙感湖管理区 行政区划及区号编码

 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  车牌代码 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

 孝感市1区3市3县  【鄂】K  0712 432000

 孝南区  0712 432000

 孝昌县  0712 432900

 大悟县  0712 432800

 云梦县  0712 432500

 应城市  0712 432400

 安陆市  0712 432600

 汉川市  0712 432300

咸宁市1区1市4县【鄂】L0715 437000

 咸安区 0715 437000

 嘉鱼县 0715 437200

 通城县 0715 437400

 崇阳县 0715 437500

 通山县 0715 437600

 赤壁市 0715 437300

 仙桃市(省直管市)
 【鄂】M 0728 433000

 潜江市(省直管市)
 【鄂】N 0728 433100

 神龙架林区(省直管林区) 【鄂】P 071944240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市6县
 【鄂】Q 0718 44500

 恩施市 0718 445000

 利川市 0718 445400

 建始县 0718 445300

 巴东县 0718 444300

 宣恩县 0718 445500

 咸丰县 0718 445600

 来凤县 0718 445700

 鹤峰县 0718 445800

 天门市 (省直管市) 【鄂】R 0728 431700

 随州市 
【鄂】S 0722 441300

 曾都区 0722 441300

 广水市 0722 432700

 随县 0722 431500

交通


概况

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联络线(武麻铁路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以及沪汉蓉铁路快速大通道(上海至武汉动车现已实现公交化运营,汉宜铁路也将于2012年6月通车,并与宜万铁路对接,2012年渝利铁路又将与宜万铁路连通,届时沪汉蓉大通道将真正贯通),使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

内河运输在省内居重要地位,以长江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处于航运线上,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铁路干线四通八达。京广铁路是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运输线之一,纵贯省东部,过境物资运输量远大于省内物资装卸量。199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1673公里,其中复线占1/4以上。横穿鄂西北山区的襄渝铁路中的十堰-重庆段是中国第3条电气化铁路。

公路分布不平衡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十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长江、汉江大桥10座,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00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到91%,实现省会武汉到各市通达高速公路,市州到县(市)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公路建设以“六路六桥”为主,完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完成长江大桥6座,同时完成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

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设计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兼国际备降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107条。省内有航线通往沙市、宜昌和恩施,省外有航线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

航空

湖北省拥有的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武汉(王家墩机场,已关闭)、荆州(沙市机场,已关闭)等民用机场,还有在建的十堰(武当山机场)、神农架机场,以及规划的武汉第二机场和鄂东机场,其中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辟有多条国内和国际航线,宜昌三峡机场也开通了宜昌——香港航线及至日本的国际包机。

铁路

湖北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及宜万线,高铁有武广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沪汉蓉铁路大通道(上海至武汉动车现已实现公交化运营,汉宜铁路也将于2012年5月通车,并与宜万铁路对接,2012年渝利铁路又将与宜万铁路连通,届时沪汉蓉大通道将真正贯通)等,省会武汉有直达省内各地的列车,此外还有直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昆明、哈尔滨,广州等全国各地市的列车。

公路

湖北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公路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公路四通八达,可一直延伸到深山之中,同时也将铁路和水路运输连接起来。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719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四纵”分别是京港澳高速湖北段(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湖北省北段、菏泽至广州高速湖北省中段(随岳高速)、二广高速湖北省(樊魏、襄荆、荆东高速),“三横”分别是福银高速湖北段(汉十、十漫高速)、沪渝高速仙桃至宜昌段(汉宜高速)、沪渝高速湖北段(黄黄、武黄、汉宜高速),“一环”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根据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湖北省高速公路将超过6000公里,届时将形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五纵五横二环”高速公路网络。

水运

“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湖北有着得“水”独厚的优势:通航河流229条,通航里程8385公里,居全国第6位,其中,千吨级以上航道1091公里,港口51个,船舶运力300余万载重吨,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1.6亿吨,在全国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

人口


湖北省是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省区。 根据《湖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723.7740万人(全省户籍人口为61759720人(含户口待定的人))。其中,男性为29392920人,占总人口的51.35%;女性为27844820人,占总人口的48.6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56;0-14岁的人口为7963523人,占总人口的13.91%;15-64岁的人口为44070111人,占总人口的77.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5634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50238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762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0909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湖北为多民族省区之一,有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等55个民族。

全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地 区 人口数(人)

武汉市 978 5392

黄石市  242 9318

十堰市 334 0843

孝感市  528 4542

荆州市 569 1707

宜昌市  405 9686

襄阳市  550 0307

鄂州市 104 8672

荆门市  287 3687

黄冈市  616 2072

咸宁市  246 2583

随州市 216 2222

恩施州 329 0294

仙桃市 117 5085

潜江市  94 6277

天门市 141 8913

神农架林区  7 6140

社会


宗教情况

湖北省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省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全省有7个省级爱国宗教组织,即省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有35个市、州、县成立了爱国宗教组织。全省正式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744处。

政治


省委领导

书记:李鸿忠

副书记:王国生、张昌尔。

常委:阮成发、侯长安、李春明、吴永文、王晓东、张岱梨、汪金玉、尹汉宁、范锐平。

秘书长:李春明

省政府领导

省长:王国生

常务副省长:王晓东

副省长:张岱梨、郭生练、田承忠、赵斌、张通、郭有明。

秘书长:傅德辉

历届领导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书记

李先念、王任重、曾思玉、赵辛初、陈丕显、关广富、贾志杰、蒋祝平、俞正声、罗清泉、李鸿忠。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先念、刘子厚、张体学、曾思玉、赵辛初、陈丕显、韩宁夫、黄知真、郭振乾、郭树言、贾志杰、蒋祝平、张国光、罗清泉、李鸿忠、王国生。

经济


GDP

2011年湖北GDP总量达到19594.19亿元,增速达13.8%,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一。在全国的排名由2010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总量超过原排名第9位的上海市398.5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34132元人民币,折合5285美元,亦为中部第一。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569.30亿元、9818.76亿元和7206.13亿元,分别增长4.4%、17.9%和12.0%。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0.1:3.8。

经济运行结构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31.75亿元,增长28.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7.76亿元,增长18.0%;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35.19亿美元,增长29.1%。

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73.8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897.92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8.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涨幅较高。

第一产业

湖北的农业以耕作业为主,粮食生产居首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处在全国前列。

200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9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粮食种植面积401.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6.01万公顷,减少8.2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4.83万公顷,增加8.2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309.1万吨,比上年增产81.87万吨,增长3.7%;棉花总产量48.05万吨,减产3.29万吨,减6.4%;油料产量314.05万吨,增产28.31万吨,增长9.9%。

全省当年造林面积16.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零星植树达到1.78亿株,木材采伐量170.51万立方米。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生猪出栏3735.49万头,增长6.8%;水产品产量达到338万吨,增长7.9%,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用电量104.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化肥施用量(折吨)340.26万吨,增长3.9%。

第二产业

从20世纪50年代起,湖北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地区,利用省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武钢、鄂钢、荆襄磷矿、应城石膏矿等大型矿山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系,是全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之一。

汽车工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下属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位于湖北十堰。目前湖北已形成十堰-襄阳-随州-武汉汽车工业走廊,建立起重、中、轻、微、轿、专、客等多型谱、宽系列的产品格局。同时,汽车零部件品种齐全、配套能力极强,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70种关键零部件中,除ABS、安全气囊少数产品外,其余产品均有研发和批量生产能力。2008年,全省生产汽车78.8万辆,实现汽车工业产值1760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60.3%。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有5家,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2010年,全省汽车年产能达150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超过100万辆份,规模以上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000多家,资产总额2000亿元,从业人员 25万人。

全省水力资源丰富,宜昌、十堰两地水力资源蕴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电发展迅速,建有汉江、丹江口、堵河、黄龙滩、隔河岩、清江等大中型水电站,在长江上先后建成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此外,在武汉、荆门、黄石、襄阳、蒲圻等地还建有多座火电站。2009年7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共同加快推进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咸宁核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已获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正式批复。预计在2010年下半年将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

湖北建筑业发达,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截至2009年,全省拥有7500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一级企业总数达292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 215万人,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09.02亿元,年完成10亿元以上产值的湖北建筑企业达49家。知名建筑企业有:中建三局、新八建设集团、山河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武汉建工股份公司、湖北金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公司、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等。

纺织工业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以棉纺织工业为主,是省内轻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主要分布于武汉、宜昌、黄石、襄阳、仙桃等地,其中武汉是省内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产值约占全省的一半,也是中国著名的棉纺织中心之一,纺织品畅销国内外。

文化艺术


文化名城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又称江陵。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城,秦置南郡,汉置江陵,唐为江陵府,明、清为荆州府治所,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江陵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 三国时诸葛亮称它“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江陵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经济发达,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荆州城内的古物古迹很多,著名的有楚纪南故城遗址、八岭山古墓群、明代城垣,以及元妙观、太晖观等古建筑。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辏,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襄阳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发生地,现有邓城、鹿门寺、夫人城、隆中诸葛亮故居、多宝佛塔、绿影壁、米公祠、杜甫墓、习家池等胜迹。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武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代早期,明成祖朱棣为鼓吹“君权神授”,将武当山道场辟为皇室家庙,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派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工部侍郎郭进等500多名官员为钦差,率领军民工匠20万人,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 6庵堂、7 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年间又大规模维修和扩建。明代200多年间,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照例对武当山许以各种特权,并直接委派内臣代表皇帝对武当山进行管理,使武当山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成为天下第一。明末清初, 部分建筑毁于战乱。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著名的建筑有金殿、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复真观、玄岳门等,重要的建筑遗址有玉虚宫遗址、五龙宫遗址等。其中, 金殿、南岩宫、紫霄宫、玄岳门、玉虚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显陵明代皇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松林山。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37''50″—11238′09″, 北纬3112′20″—3113′。陵区面积约50 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佑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显陵平面为呈金瓶形状,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 米。逻城内陵墓建筑平面布局按中轴线排列,依次为新红门、大红门、碑亭、华表、神道、石象生、棂星门、神龙道、内明塘、棱恩门、棱恩殿、二柱门、十五供、方城、宝城,九曲河蜿蜒其间,河上以五道御桥相连。宝城共两座,平面呈“8”字形。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文化遗址

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村西100米,青木档河和青木河交汇的台地上。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为“屈家岭文化”命名遗址。1954年修建石龙过江水库,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 1955年、1956年、1 989年发掘。发现有房基、墓葬、窖穴等遗迹。房基呈长方形,地面多用红烧土块铺筑,红烧土内发现有密结成层的大量粳稻稻谷壳。居住面有的筑成高出地面的土台子,上有成排对称分布的柱洞,为地面式建筑。成人墓多为单人土坑葬,儿童采用瓮棺葬,有多人合葬和拔牙等奇特葬俗。出土石器以磨制为主,有斧、凿、铲、锛、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纹饰有弦纹、篮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壶形器、碗、三足碟等。出土器物以彩陶纺轮、双弧形折壁陶器、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具特色。屈家岭文化广泛分布于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平原、西北山地以及豫西南邻鄂地带, 文化面貌具有极为浓厚的地方色彩。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


简介

湖北属全国科技与教育发达地区。截至2009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20万人,居全国前5位,其中,两院院士有54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其中,代表原始创新实力的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1个,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获准立项(建造周期2007年-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还有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野外试验台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湖北科技进步指数排名全国第11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大学生人数达130万,其中武汉大学生人数超过105万,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家重点院校数目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研究生教育水平国内排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

院校列表

军警院校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市解放大道717号 空军预警学院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69号

军事经济学院 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国防信息学院 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

湖北警官学院 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86号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

武警武汉指挥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武汉汉口二七路157号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武汉市古田三路4号  

部委直属重点大学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武汉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珈山路16号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珞狮路122号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市洪山区政院路1号(新校区)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洪山区民院路708号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湖北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新校区黄家湖)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李家墩一村1号

长江大学 荆州市南环路1号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

三峡大学 宜昌市大学路8号 江汉大学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珞瑜路461号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湖北师范学院 黄石市磁湖路82号 湖北民族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39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湖北医药学院 十堰市人民南路25号

湖北科技学院 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新校区) 湖北文理学院 襄阳市隆中路7号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 湖北理工学院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北路

荆楚理工学院 荆门市白龙山麓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南环路特1号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武珞路694号

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市开发区新港二路146号 湖北工程学院 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武汉东湖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文华路1号 汉口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299号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8号 武昌理工学院 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8号

武昌工业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张家湾19号  

独立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南李路22号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武汉市光谷创业街文华路一号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黄家大湾特1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武汉市雄楚大街636号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熊廷弼街特8号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新路村1号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34号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桂林南路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宜昌市大学路18号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兴谌大道特1号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凤凰大道特1号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荆州市郢都路18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环岛路1号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1号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孝感市文化路278号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荆州市南环路199号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市武昌南湖李家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39号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襄阳市中原路48号

高职高专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463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汉阳区月湖街知音大道(北门)、琴台大道(南门)

华中师范大学仙桃学院 仙桃市纺织大道8号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 455 号 武汉商务服务学院 武汉市东风大道816号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荆州市工农路22号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122号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孝感市玉泉路17号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经济管理大学) 武汉市雄楚大街918号

武汉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鲁磨路568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市南湖教育区桃园街109号

鄂州职业大学 鄂州市凤凰路78号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珞狮路374号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大街110号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黄家大湾特1号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武汉市虎泉街257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友谊大道321号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新村路1号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随州市迎宾大道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宜昌市西陵二路93号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武汉市白沙洲大道519号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路2号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武汉市雄楚大道415号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藏龙大道28号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中洲大道特1号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藏龙大道特1号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珞狮路306号

武汉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流芳街南环路88号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珞瑜东路高坡店特1号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武汉市汉南区育才路1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9号

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民族大道15号 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市师范路16号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广州路9号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89号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117号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石牌岭东二路5号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荆州市学苑路21号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和平大道1085号

仙桃职业学院 仙桃市纺织大道8号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市咸宁大道118号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马湖村甲1号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夷兴大道8号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市高新区新港二路43号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襄城区尹集镇白云村重点高中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襄阳五中 武汉外校 黄石二中 沙市中学 仙桃一中 孝感高中 鄂南高中

襄阳四中 大冶一中 阳新一中 武钢三中 荆州中学 十堰东风高中 仙桃中学 三峡高中 红安一中

郧阳中学 武汉六中 水果湖高中 武汉一中 武汉三中 襄州一中 阳新高中 钟祥一中 潜江中学

龙泉中学 随州一中 天门中学 孝感一中 武汉中学 夷陵中学 江夏一中 宜都一中 应城一中

麻城一中 武昌实验中学 襄阳一中 汉川一中 武汉二中 宜昌一中 
江陵中学 
北门中学 黄陂一中

武汉十四中 洪湖一中 恩施高中 葛洲坝高中 当阳一中 沔州中学   

旅游


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长江三峡驰名世界。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亚洲最大的人工湖,被誉为“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避暑胜地九宫山、闯王陵。地质公园隐水洞。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谜”更令人关注。“鸽子花的故乡”,美丽的后河自然保护区,也是令人向往的。湖北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的特点,那里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纪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会址。

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从宜昌秭归的屈原故里随州炎帝庙、宜昌的三游洞、纪南故城、昭君故里、明世宗故里钟祥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黄冈的东坡赤壁、襄阳的古隆中、襄阳城、马越檀溪、武汉古琴台、黄鹤楼、三国赤壁直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二七”纪念馆,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武汉黄鹤楼公园、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 、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十堰武当山风景区、恩施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神农架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的六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黄石矿冶文化历史悠久,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属国家4A级景区,拥有“亚洲第一天坑”。

罗田天堂寨风景区位于湖北省罗田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一体的天堂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号称中原第一峰。系江淮分水岭。也是鄂皖交界处,“极目山河纵大观,吴楚东南第一关”,气势浑厚的天堂寨有“植物的王国、天然的氧吧、动物的乐园、云雾的海洋、圣水的世界、杜鹃花的领地、娃娃鱼的故乡”之美誉。 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麻城杜鹃花“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杜鹃花海是大别山旅游中最美丽、最经典的景观。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中国一绝,世界罕见。

另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已开发生态旅游区,那里的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土司城、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腾龙洞等景区将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其中土家族节日女儿会、土家歌曲《龙船调》、土家建筑吊脚楼及土家舞蹈摆手舞也成为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著名人物


古代

炎帝(随州厉山人)嫘祖(宜昌远安人)老莱子(荆门象山人)楚庄王(荆州江陵人)刘秀(襄阳枣阳人)

朱厚熜(荆州钟祥人)刘玄(襄阳人)陈友谅(仙桃人)徐寿辉(黄冈罗田人)明玉珍(随州人)花木兰(武汉黄陂人)季梁(随州人)子文(孝感安陆人)尹吉甫(十堰房县人)屈原(宜昌秭归人)宋玉(襄阳宜城人)伍子胥申包胥戎昱( 荆州监利人)卞和(襄阳南漳人)庞安时(黄冈浠水人)李时珍(黄冈蕲春人)毕升(黄冈英山人)王昭君(宜昌兴山人)庞统(襄阳人)董和董允(湖北枝江人)马谡马良(襄阳宜城人)优孟岑参俞伯牙张居正(荆州人)钟子期(湖北汉阳人) 陆羽、皮日休(天门人)孟浩然、米芾张继(襄阳人)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荆州公安人)杨溥(荆州石首人)王聪儿(襄阳人) 周培公(荆门人) 谭元春、钟惺(天门人)闻一多(黄冈浠水人)石静宜(孝感人)陈世美(十堰丹江口人)杜审言杜甫张柬之蔡瑁庞德公魏玩黄月英神会廖化邓飞(襄阳人)吴国伦(湖北阳新人)张裕钊(鄂州人)欧鹏(黄冈黄州人)熊廷弼吴伟(湖北江夏人)黎元洪(黄陂人)等。

近、现代

党政军

李先念董必武林彪刘华清徐海东王树声杨献珍、王平、陈锡联、韩先楚、项英、

聂凤智、刘震、张昌平、熊秉坤、许世友、陈再道、郭天民、秦基伟、王建安、赵可铭、朱涤新、

伍修权、郭锡章、贾亦斌、贺炳炎、陈潭秋、钱瑛、李书城、李汉俊、胡春华、杨国屏、陈士榘、

向忠发、谢富治、刘志军、万学远、陈昌智、王新亭、吴定富、刘精松、钱运录、王宏坤、施洋、

石瑛、吴仪、周纯全、黄骅、李焕、张业遂、彭清华、乔晓阳、孙必干、彭克玉、贺平、鲁桂成、

王诚汉、黄永胜、杨业功、喻林祥、刘冬冬、杨德清、陈刚、李金早、辜胜阻、贺之军、汤化龙、

刘石泉、谢伏瞻、刘道玉、夏斗寅、涂长望、王群、王必成、罗清泉、严智泽、李三春、周强、

傅自应、夏勇、费胜潮等。

科技

李四光、叶盛东、朱光亚、彭桓武、李俊、朱邦复、黄锷、桂质廷、聂海胜、吴燕生、童庆禧、

孔祥复、龙乐豪、姚期智、王家耀、李济、岑拯、任新民、池际尚、田长焯、徐克俊、张启发、

李明、王竹溪、熊有伦、邓子新、李绪鄂、罗亚蒙、刘先明、方小顿等。

经济

邢慕寰、陈刚、蒋硕杰、石寿永、黄松龄、巴曙松、夏道平、张培刚、张风波、王作荣、钟朋荣、

杨再平、田国强、艾春荣、谢丹阳、向松祚、王亚南、黄明、 梅新育、魏敏、李若山、范恒山等。

商业

方李邦琴、柯约瑟、陈东升、兰世立、李志高、雷军、徐立华、刘宝林、刘革新、梅林、刘合炳

陈平、汪潮涌、王利芬、欧阳祥山、成清波、夏佐全、吴少勋、邹远东、祝志军、池宇峰、刘卫东、

周鸿祎、孟庆南、陈木森、叶海峰、胡黎明、段红飚、易贤忠、蒋远华、李儒雄、胡厚昆、刘雁飞、

张麟、杨兴平、陈潮、彭红艳、于刚、杨闻孙、李萍、张鹤、孟凯、邱四豪、蒋红星、黄晖、雷虹、

任希峣、黄明生、周少波、王学海、李作荣、郭永宏、王冬生、汪爱群、张润斌、沈思、蔡宏柱、等

法学

王利明、曾令良、江必新、张明楷、吕忠梅、张新宝、汪习根、黄进等。

文艺

闻一多、胡风、黄侃、熊十力、田长霖、杨守敬、张光年、王玉珍、 汤用彤、

叶君健、徐复观、成中英、刘湛恩、 郭超人、曹禺、池莉、曾子墨、姜声扬、

裴高才、刘醒龙、殷海光、郭建明、徐高栋、张智华、樊启鹏、卫铁、蒋方舟

晏明、熊召政、余叔岩等。

明星

任贤齐、徐帆、高枫、徐小凤、蔡琴、梦鸽、黄格选、李翊君、高凌风、余少群

陈数、熊天平、周传雄、苏慧伦、范晓萱、陈星、朱桦、李宗翰、杨臣刚、张舒媛

刘亦菲、周觅、袁弘、袁泉、曾黎、李琼、何晟铭、秦祥林、左宏元、田原、严晓频

彭坦、贾一平、胡杨林、王强、王伊锋、庹宗康、曹燕珍、傅晶、宋轶、芦菲、胡戈

卜学亮、陈迪、金波、魏斌、吴婷、王若涵、庹宗华、俞小凡、史可、陈瑞、李桓

李念、任晗、邰丽华、袁姗姗、谢军、涂黎曼、李佳璘、唐一菲、程志、黄嘉熙

胡雅歆、程丽莎、龚泽艺、杨林、居文沛、钟阳阳、陶飞霏、黄明、袁思怡、习雪

小史可、赵钟泉、杨晨晖、韩超、张政、段千寻、陈兴瑜、陈刚、蔡文静、陈艺戈

贾玲、郭燕、李行亮、张可可、陈超、董青、周莉、李建群、莫艳琳、李烈、张蓉蓉

古月、安香、朱雅琼、段思思、黄橙子等。

体育

李娜、伏明霞、李小双、李大双、周继红、乔红

陈静、杨威、郑李辉、刘国正、肖海亮、杨维、 廖辉

刘黎敏、田秉毅、高崚、李青、关虹、吉新鹏

程菲、李珊珊、李婷、胡佳、王鑫、张箐、柳大华等 。

美食特产


特产

湖北省独特的日用产品有洪湖羽毛扇、宜昌假山石、十堰绿松石等。而房县和保康两县所产的燕耳则是著名的山珍,此外还有武汉热干面、孝感麻糖及米酒、黄石港饼、白鸭松花皮蛋、罗田板栗、(孝感)安陆银杏、仙桃黄鳝、仙桃沙湖盐蛋、九珠皮咸蛋、毛嘴卤鸡、沙市甜酸独蒜等都是湖北出产的美味食品。 来湖北旅游除了可以采购以上土特产作为纪念品带回去,别忘了湖北还有神农架和武当山两大“天然药库”,那里不仅出产传统的药材如天麻、党参、杜仲、黄连、茯苓等等,还有野生的猴头菇、花菇和核桃等滋补品,买回去孝敬老人是很合适的。

名茶

湖北名茶:清江“宜红”、远安“鹿苑”、双桥“毛尖”、竹溪“龙峰”、竹山“圣水”、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蒲圻“洞茶”、隆中“翠峰”、五峰“采花毛尖”,五山“玉皇剑”。其中远安的“鹿苑茶”以产地鹿苑寺而得名,已载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中,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茶。

楚菜

楚菜(又称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师大厨循历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华,形成了熔武汉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武汉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汉阳、沔阳(今仙桃)、武昌、黄陂、汉川、孝感等地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鱼氽元子、泥蒿炒腊肉、黄古蒿菜汤、粉蒸鲶鱼、仙桃蒸三元、天沔滑鱼、氽蛔鱼、八卦汤、红扒鱼翅、虾子海参碗鱼、茄汁桂鱼、黄陂三合、毛嘴卤鸡、全家福、芙蓉鸡片、黄焖甲鱼等。

荆宜菜包括荆州、宜昌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有众多的美馔佳肴在国内闻名。诸如冬瓜鳖裙羹、万寿羹、蟠龙菜、千张肉、清炖全甲鱼、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

襄郧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其代表菜有古今闻名的岘山槎头鳊鱼和汉江鲌鱼类菜肴,更有武当猴头、太和鸡、郧阳三合汤、剁椒鱼头、蜜枣羊肉、神农熊掌等山珍类佳肴,以及马头山羊肉等菜肴。

鄂东南菜以黄州菜为代表,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名菜有黄州东坡肉、金包银、银包金、银鱼烩干贝、西塞山鳜鱼、田镇鲥鱼、时珍药膳、春鱼松蛋、密汁甜藕、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此外,鄂西土家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红烧大鲵、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

鄂菜与其他菜系比较,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品种上,它以淡水鱼鲜见长,山珍海味兼备;在口味上,清蒸、清炖、清炒菜甚多,注重突出名贵食物原料的本味,讲求热、嫩、清、鲜,而烧、焖、卤、酱之类佳肴,则十分注重复合味的醇厚浓郁。从总体上看,湖北菜在味型上是咸甜适中,兼南北味之所长,更适合四方客人的口味。

相关分词: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