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胡斯运动

胡斯运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胡斯运动


15世纪波希米亚宗教改革领袖扬胡斯倡导的,并在他死后进一步发展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德国封建统治者的宗教改革和民族解放运动。



简介


胡斯运动(Hussites Movement),15世纪早期捷克宗教改革运动,因其发动者胡斯得名。15世纪初,胡斯提出改革教会,反对教会敛财腐化,主张用捷克语举行仪式,教徒可领饼酒等,1415年被处以火刑。改革的拥护者把反天主教与争取民族解放结合在一起,掀起了胡斯战争。胡斯运动主要有两大派,以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为主的激进的塔波尔派,以及代表中小贵族和上层市民利益的温和的圣杯派。两派曾共同对敌,挫败了德国皇帝组织的十字军的五次进攻,最终分裂,圣杯派与教皇妥协,塔波尔派拒绝妥协,其根据地于1452年被攻陷,战争方告结束。胡斯运动的残余成员后来组成波希米亚弟兄会,成为一个长期活动的教派。

历史背景


1402年,胡斯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神父和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拥护和宣传J.威克里夫的学说,抨击天主教会,要求恢复教会的纯洁性,提出平信徒在圣餐礼中也可领受圣杯等主张。胡斯提倡用捷克语讲道,并把讲道和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使伯利恒教堂成为当时捷克宗教改革的中心。在布拉格大学,德国保守派与捷克改革派之间斗争激烈,后者被称为胡斯派。1409年,胡斯派取得胜利,德国人退出布拉格大学,另建莱比锡大学;布拉格大学改组,胡斯出任校长。布拉格大学的分裂使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之震惊。1410年,在教皇亚力山大五世指使下,布拉格大主教斯宾内克在布拉格广场焚烧威克里夫著作,并开除胡斯教籍。结果胡斯反而成为捷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1411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对其政敌那不勒斯国王拉迪斯劳发动战争。次年,教皇派人到捷克销售赎罪券,并发出通谕,声称凡参加征讨那不勒斯者,可免费得到赎罪券。胡斯认为,教皇无权动用武力,金钱更不能代人赎罪,人的得救应由上帝决定,赎罪券于人无益。在胡斯的影响下,布拉格群众举行游行,烧毁教皇通谕,反对销售赎罪券。胡斯又被约翰二十三世开除教籍,并被迫离开布拉格,退隐乡村。两年中,他用捷克文翻译了圣经,并完成其代表著作《教会论》。1414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召开,传胡斯到会受审,帝国皇帝西吉斯孟许诺保证胡斯安全。胡斯为了申述自己的神学主张,遂于当年11月出席会议,不久即遭囚禁。由于他不肯屈服,于1415年7月以异端罪被处火刑。平信徒在圣餐礼中饼酒同领的主张被会议定为异端。消息传到捷克,群情鼎沸,公众纷纷集会抗议康斯坦茨公会议对胡斯的暴行,拒绝该会议关于禁止平信徒领杯的通谕,并驱逐德国籍教士。到1416年2月,胡斯派掌握了布拉格教会,运动迅速遍及全国。1416年5月,胡斯门人布拉格的耶罗米又被焚死于康斯坦茨,从而激起捷克人民更大的反抗。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结合在一起,终于发展成为波希米亚武装斗争,史称胡斯战争。

发展


1417年,教皇马丁五世批准康斯坦茨公会议关于镇压捷克异端的决议,号召十字军讨伐胡斯派。波希米亚王温茨勒四世也以严厉手段打击胡斯运动。1419年,他下令禁止饼酒同领学说,迫使胡斯派圣职人员去职;将胡斯派议员逐出议会,把席位让给反胡斯运动的极端分子。同年7月,胡斯派要求释放被捕人员,遭到拒绝。愤怒的群众冲进议会,把他们最痛恨的一些议员拉到广场上烧死。布拉格起义得到全国胡斯派的响应。不久,约4万名群众集结于波希米亚南部的塔波尔山举行宗教仪式,后在此建立新城塔波尔作为根据地,塔波尔派由此得名。

胡斯运动内部主要有两大派别:①激进派即塔波尔派。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他们主张建立没有特权阶级的自由教会公社,没收地主的土地,取消农奴封建义务,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建立民族自治的共和国。其宗教观点接近威克里夫思想,主张恢复基督教原有的纯洁性;简化弥撒和圣事,除圣餐外,只保留婴儿洗礼一项;提倡简朴的基督徒生活,反对娱乐;反对变体论与炼狱说,反对崇拜圣徒和圣徒遗物;提倡教士与世俗信徒同领圣杯;相信千禧年和基督复临。②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温和派,主要代表中小贵族和上层市民的利益。由于他们主张在圣餐礼中平信徒和教士一样,不但可以领饼,同时也有权用圣杯领酒,故称饼酒同领派或圣杯派。该派于1420年提出“布拉格四纲领”:(a)自由宣传福音;(b)平信徒可以领圣杯;(c)取消教士的财产和世俗权力,恢复使徒式的清贫生活;(d)对不可饶恕的重罪必须公开处罚。他们主张捷克独立,建立胡斯派自己的教会,在崇拜礼仪中用捷克语代替拉丁语。

分裂


1420~1431年,胡斯运动两大派虽曾共同挫败帝国十字军的五次进攻,但经过长期纷争,终于分裂。圣杯派一直与罗马保持联系。他们没收了教会财产,把持了一些城市的政权,认为目的已基本达到,即主动与教皇妥协。1433年,巴塞尔会议接受圣杯派的部分主张,准许平信徒领杯,所没收的天主教会财产不必退还。1436年,双方达成“布拉格共同协定”:波希米亚教会名义上属于罗马教皇,帝国皇帝西吉斯孟正式被接受为波希米亚王。塔波尔派不肯妥协,圣杯派同德国统治者和波希米亚反动贵族联合,进攻塔波尔派。1434年,塔波尔派战败失势;但其根据地坚持到1452年才被攻陷。圣杯派教会直到1627年在国内仍然合法存在。1457年,胡斯运动出现第三个派别──波希米亚弟兄会,这是由圣杯派分裂出来的一些新团体的总称,流行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波兰一带。他们强调圣经是教义的唯一源泉,主张饼酒同领,提倡简单的崇拜仪式和圣洁的生活。该派到1467年开始有自己的圣职人员,并建立包括主教、长老、执事的教阶制度。尽管它被当作非法的教派一直遭到迫害,但到16世纪初宗教改革前夕已拥有约400所教会,20万信徒。三十年战争以后,由于迫害日甚,波希米亚弟兄会逐渐转变为地下教派。

相关分词: 胡斯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