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红衣少女

红衣少女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红衣少女


影片《红衣少女》根据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围绕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和一场深层次的思想冲突。该片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一等奖。



基本信息


电影片名

红衣少女

影片类型

剧情

色彩

彩色

胶片长度

10本

制作公司

峨眉电影制片厂 Emei Film Studio [中国]

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1985年3月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陆小雅 Xiaoya Lu

摄像

谢二祥

编剧 Writer

陆小雅 Xiaoya Lu

铁凝 Ning Tie .....novel Mei You Niu Kou de Hong Chen Shan

演员 Actor

罗燕 Yan Luo

邹倚天 Yitian Zou

王频

李岚

顾群

故事梗概


根据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

安然像个"假小子",有人喜欢她,有人讨厌她,在她身上体现着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姐姐安静理解这个16岁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后,安静给妹妹买了一件大红衬衫,安然穿上神气极了。

安静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样,是个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笃深。安然最怕姐姐结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还怕每学期末的评"三好"。连续三年评上三好学生的,考大学时可以得到照顾。安然聪明、刻苦、成绩优良,热情积极、关心同学,照理说要评上三好不成问题,而她却感到沮丧,没有信心。原因在于她曾得罪过班主任韦婉,并揭穿了班长祝文娟的虚伪。

姐姐安静了解到妹妹的苦恼便去拜访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学韦婉。韦婉出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的种种"坏"表现,并特别强调,安然"现在打扮起来了,还穿了一件红衬衫,这是一种迹象,要引起注意"。一场围绕"评三好"引起的思想冲突由学校带到家庭,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正常气氛。对于姐姐的窥探、妈妈的责骂,安然自有主张。姐姐安静是某文艺期刊的编辑,为使妹妹能评上"三好",她违背自己的心愿给韦婉送内部观摩电影票,还刊发了韦婉那首极其蹩脚的"甩膀子诗"。

世故而浅薄的韦婉也心领神会地在"评三好"会上搞小动作,硬将她平素并不喜欢的安然评上了"三好"生。尽管评上了"三好",但安然并没有逃脱一场污泥浊水铺天盖地而来的人身攻击,连她身上那件红衬衫也成了罪状。她感到委屈,而当她得知姐姐安静与韦老师在"评三好"背后所做的微妙"交易"时,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

生活并不等于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米晓玲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到商店去当营业员。沉默寡言的刘冬虎因父母分离,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母校和同学,迎接他的还不知是什么。善良正直的爸爸一辈子苦苦追求,却画了那么多不被人赏识的画。温柔驯服的姐姐要嫁给一个身边有孩子的男人,而平时极其开通豁达的爸爸却暴跳如雷。姐姐最终还是走了。安然的好朋友米晓玲、刘冬虎也都含着眼泪走了。这就是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安然也要勇敢地去走,用自己的勇气去拉开人生的序幕。

影片赏析


安然:一个新人形象

——看《红衣少女》

范达明 /

安然是一个新人形象,具有时代的特色。从给人更多一点东西上讲,它比《高山下的花环》要强。这是我对《红衣少女》的总的评价。

新人并不一定是个完人。安然是一个善于思考的非凡的少女,具有开拓精神。比如,她敢于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既是表现自我,也是需要战胜自我的,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想穿而又敢穿出来的。其实,不管韦老师在班上做不做手脚,安然都不大会被评上“三好”,尽管事实上她是完全够格的——这有世俗的社会原因,韦老师也不过是这个原因的产物。对此,安然很痛苦,很失望,也很委屈。在回家路上,表现她在白杨树林的那一场音响反思与闪回,正是她这种委屈心理的准确表现。经过反思,她认清了班上的形势,不安然的安然安然了,内心有了一种超脱(这里,编导用了一组在安然面前匆匆走过行人的镜头来暗示),所以回到班上她会表示“明年再争取”。这种超然的高姿态我很欣赏,体现她已求得了一种心理平衡。当然,她原本的想法也是不能不向韦老师讲清楚的,以说明这并非等于她的妥协!

她到白洋淀去玩,表现她和大自然融合一起,很深刻。其中,用景写情,用主观音响写心理思绪,镜头处理有一种意识流的味道,有点朦胧,似匪夷所思,很不错。这实际是一场归真返朴的自然启示录,她的纯朴的自然性格心理在大自然的纯朴本色面前得到了验证。

安然形象之可爱,的确使周围人黯然失色。因为这个形象的发现很难得,所以我觉得即使因此牺牲一些其周围人的形象也是值得的。她与离校的米晓玲在教室依依惜别一场,在校园歌曲衬托下,把校园气氛(用了一些精彩的空镜)作为一种人化为集体意识的亲切感、留恋感渲染得足以使每一个有过校园生活经历的人掉泪。安然是何其富有同情心,何其能理解人啊。所以,她自然也要求别人能同情并理解她。这正是安然性格心理的逻辑与特质。这是真实的。因此,我认为影片的主题其实是借助真诚在呼唤人与人之间在心灵深处互相沟通。

人作为具体的人都是单个的,但本质上又是社会的,如何越过这种孤独而融入社会的整体,恐怕是人类永远值得研讨的课题。我觉得影片更深的哲理,似乎是从安然身上来传达出一种当代社会某种人的独特的孤寂感以及他们为克服这种孤寂感所进行的可贵的但却有点悲剧色彩的努力。在安然身上不仅有一种自然可爱的纯真美,更有一种理性心理的悲剧美。编导的这种对人的心灵深处的纤细微妙的体察与洞悉,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的成功在一部分新进中青年编导群中已进入到一种更高一级的层次。陆小雅的《红衣少女》确实不同凡响,它是一部可以堪称具备心理现实主义风格的杰作。

(引自“豆瓣网”影评1124955;2007-02-18 00:30:08 )

幕后制作


《红衣少女》:给大人的青春寓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女作家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在文坛掀起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女导演陆小雅改编并执导电影《红衣少女》,非常敏感地描述了一个少女在生活中青春懵懂的意识和不谙世事的单纯,却又在朦胧中感到大人世界的不可知,这种细腻的手法不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有新意的。

当年有评论称该片“像生活那样平淡;像生活那样复杂;像生活本身那么严峻。”本报记者寻访到远在深圳的该片导演陆小雅,她认为《红衣少女》并不单纯是一部青春片,实际上是她心底里拍给大人们看的青春寓言。

(以下为导演陆小雅口述)

在我心里是拍给大人们看的

对于《红衣少女》很多人单纯认为它仅仅是一部青春片,记得当时《红衣少女》上映时,有很多评论文章出来,夏衍老前辈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他说“至今没有一篇评论文章把《红衣少女》真正读懂。”他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个人也并没有把它仅仅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影片来拍,虽然是青少年为主角,实际上在我心里是拍给大人们看的。

成年人看得直流眼泪

或许我有些狂妄,但是那时人们开始觉醒思考如何提高独立人格和提高民主意识,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后代”?

影片中16岁的女孩子安然喜欢踢足球,喜欢吹口哨,喜欢佐罗的下巴,喜欢自由地穿一件自己喜欢的红衬衫,这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根本算不上是“个性独立”,但是能够在课堂上当众指出班主任老师在读音上的错误,揭穿班长的虚伪,恐怕在现在的孩子中也很少见。

记得当时影片上映时,你可以看到很多成年人看得直流眼泪,他们对我说“你赚了我们的眼泪”,为什么?他们明白我的心意,安然的独立人格和困惑正是帮助这一代人反思和反省的。

“第四代”迟到10年的爆发力

拍《红衣少女》时我四十出头,我们这一代导演的成熟期应该往后推十年,当时正雄心勃勃准备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时,因为“文革”而冻结了我们最宝贵的艺术青春期,如果说“三十而立”的话,我们这一代都是将近四十岁才真正得到独立拍片的机会,所以也特别珍惜,从“第四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种“责任感”,严肃、真诚地做一件你积蓄许久才盼来的事情。

每个电影都是一个“寓言”

所以我一直在想或许正是压抑了你的激情和才能,在无意识中积累了思考,一旦给你说话的机会,才会这么热切地在影片中承载你方方面面的想表达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电影时有太多的沉痛在里面,每个电影都是一个“寓言”,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给予我们这群人真正拍电影的机会其实也只有10年,就是80年代那一段,现在大多已经沉寂了,即使自己想拍,机会在这个商品社会也非常少,但我不抱怨,认为自己仍然很幸运,我最辉煌的时候也是艺术空气最自由的时候,我认为那个时期的电影最合乎艺术规律,也最合乎市场规律。

合唱队中找到大眼睛安然

在《十月》的刊物上我无意中读到了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那时她初出茅庐,我觉得这部文学作品于自己当时在某些情感上气质相通。寻找影片几位主演也花费了一番工夫,演安然姐姐的罗燕,我是看到史蜀君导演的《女大学生宿舍》中她的表演后找到她的,觉得她身上有一种书卷气,很适合女编辑的身份,她当时大学刚毕业不久,我们到她上海的家去找她,很快就确定下来。

演安然的邹倚天是我们在北京八中的合唱队发现的,摄影师当时选了几个孩子,发现邹倚天长相很生动,短短头发,眉宇开阔,表情特别纯净,透过大眼睛发现这个孩子很有灵性。但是故事里的安然是一个16岁的孩子,当时邹倚天刚刚上初二,年龄偏小,我担心她阅历浅不明白我的意图,结果经过磨合她的表演很出色。演安然父亲的朱旭那时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很儒雅,非常适合演那种怀才不遇、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角色,透出那种“漠然”的情绪,其实很像我的父亲。后来我把朱旭推荐给我先生从连文,在他的电影《小巷名流》中朱旭也有上佳表现。

现在我仍然为一些未知的机会准备着

在《红衣少女》后我还拍了影片《红与白》(1987)和《热恋》(1989),应该说1993年对我的命运是有很大转折的一年,那年我先生患癌症病重,同时电视剧《年轮》准备投拍,找到我,我推掉了选择陪在亲人身边,后来先生能够渡过难关,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现在我仍然为一些未知的机会准备着,这是我现在的快乐。

相关分词: 红衣 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