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丛书名: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平装: 2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30118817X, 9787301188170

条形码: 9787301188170

商品尺寸: 22.8 x 15.2 x 1.6 cm

商品重量: 358 g

作者简介


钱振文,河北元氏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分别于1988年、1991年、2006年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过《这座了不起的大桥》一书。

内容简介


《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的生产与消费研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开展一项写作活动的动力何在?对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表征的现实意图何在?其次是,选定某个特定的个人来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原因何在?在写作过程中实际进行中心活动的人是谁?最后是,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断裂和挫折?又是什么条件、环境和力量的出现接合了这些断裂、克服了这些挫折?

《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考察了《红岩》的创作,修改、出版,发行、社会反馈.受众阅读等一系列生产和消费环节。通过对革命文艺生产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制度、历史环境、公众趣味等等之间多面而复杂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革命文艺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因素、机制和奥秘。

目录


序言程光

导论

一 被冷落的《红岩》和《红岩》研究

二 李杨的“再解读”

三 朴贞姬的“生产方式”研究

四 作为概念的“当代文学生产”

五 《红岩》生产过程中的“断裂”和“接合”

第一章 对重庆大屠杀的最初书写

一 对重庆大屠杀的个人记忆和“私人写作”

二 组织机构对大屠杀的两种表述

三 “编写”:对大屠杀叙述的规范化

四 《圣洁的血花》:对集中营生活进行“斗争化”叙事的开始

五 谁有资格代表历史发言?

第二章 口头讲述和长篇写作

一 讲述大屠杀

二 长篇写作的开始和写作方式的独特性

三 报告文学抑或小说?

四 “一堆材料!”

第三章 中青社的约稿和“回忆录”的出版

一 流行出版物《红旗飘飘》“瞄向”罗广斌

二 群众的反响和中青社的组稿

三 怎么讲述历史?

四 再次约稿和单行本《在烈火中永生》的出版

第四章 从“回忆录”到长篇小说

一 “大跃进”带来的机遇

二 党组织对小说写作的介入

三 再一次“试写”的失败

四 “满纸血腥”与“低沉压抑”

五 马识途在讨论会上的发言

六 沙汀的“慧眼”和贡献

七 “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小说的“翻身”

第五章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

一 出版社约稿的重要性

二 中青社的“重点稿”和“大盘菜”

三 作为“重点书”出版的《红岩》

四 责任编辑对《红岩》的修改和加工

五 中青社和当代文学的“当代化”

第六章 《红岩》的阅读和评论

一 评论家的作用和“《红岩》热”的生成

二 《红岩》的阅读方式

三 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

第七章 作为政治罪证的文学写作

一 “文革”的开始和对文学作品的索隐式解读

二 “革命”和“不许革命”

三 “红”与“黑”的辩证法:革命文学的内在矛盾和自我颠覆

四 为《红岩》“翻案”和“翻案”活动的无效

附录一《红岩》出版大事记张羽

附录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部分)

罗广斌

附录三大树不是从腰部往上长的——《红岩》著作权争执之我见杨世元

附录四还历史真面目刘德彬

附录五谈谈《红岩》张羽

附录六我担任《红岩》责任编辑时特定的背景张羽

附录七胡元访谈录

附录八杨世元访谈录

附录九林彦访谈录

附录十江晓天访谈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