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宏观经济学


1 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概述


^中文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存在着许多流派、分支,甚至分歧(意见、观点不同)。比较出名的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其不能存在比较大的“共同观点”,笔者认为,极可能由于宏观经济学中的观点难以用事实证明。尽管“宏观”也可以建立像物理、化学和气象等的模型,但“宏观”模型是很难用现实去说明是否正确。不可能只是为了证明“宏观”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而去有意识的“调节”、“操作”和干涉经济社会的运行。比如说,不可能为了说明“失业率有多大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而去真的让一些人民失业。这些事情,不单是不可能去做,而且也做不到。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很复杂、很困难的。

^英文概述

Macroeconomics is a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the performance,structure,and behavior of a national or regional economy as a whole.Along with microeconomics,macroeconomics is one of the two most general fields in economics. Macroeconomists study aggregated indicators such as GDP,unemployment rates,and price indice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hole economy functions. Macroeconomists develop models that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factors as national income,output,consumption,unemployment,inflation,savings,investment,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 contrast,microeconomics i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actions of individual agents,such as firms and consumers,and how their behavior determines prices and quantities in specific markets.

While macroeconomics is a broad field of study,there are two areas of research that are emblematic of the discipline: the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hort-run fluctuations in national income (the business cycle),and the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eterminants of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s in national income).

Macroeconomic models and their forecasts are used by both governments and large corporations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and business strategy.

^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


^产生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主要观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

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

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许多领域的决策。我们把有些领域归入微观经济学中,而把其他领域归入宏观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许多经济情况既涉及微观经济也涉及宏观经济的层面。例如,企业投资于新机器和设备的总体水平有助于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要了解企业决定购买多少新的机器设备,我们又需要分析单个企业所面临的激励—而这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扩展阅读:

1

宏观经济学论文:http://www.paperlibrary.net/forum-hgjjx-1.html

开放分类:
经济科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书籍


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书籍


^图书信息


书 名:宏观经济学作 者: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王志伟译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字 数:709000

开 本:大16开

I S B N :9787300115283

定价:¥60.00

配套辅导用书: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作 者: 圣才学习网

出 版 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20 版 次: 1

书 号: 978-7-5114-0408-4 装 帧: 平装

图书开本:16开 页 数:458

印 次:1

原价:¥56.00 现价:¥38.10 折扣:0.68 节省:¥17.90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7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教材。不仅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在使用,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中国、日本、拉美、南亚、东南亚和非洲,许多大学经济类院系的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难度适中,融合了经济领域的学术共识,并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家各派的观点,是一本易于理解并且非常灵活的经济学教材。

^目录


第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

第8章 政策预览 第3篇 首要的几个模型

第9章 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12章 国际联系

第4篇 行为的基础

第13章 消费与储蓄

第14章 投资支出

第15章 货币需求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第17章 政策

第18章 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

第5篇 重大事件、国际高速和前沿课题

第19章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

第20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第21章 前沿课题

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书籍


^基本信息


书 名: 宏观经济学

作 者:孙玉霞 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2009-11-1

开 本:16开

引 ISBN :9787509709474

定价:¥55.00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消费与投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需求与供给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理论、工资与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进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管类本科、研究生教材。

^作者简介


孙玉霞,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主要从事财政税收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曾在《经济学家》、《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问题

第二节 宏观经济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人流量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及相互关系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消费与投资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第二节 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第四节 投资决策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

第二节 乘数理论

第三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五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节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六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 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存款创造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选择性货币工具

第七章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八章 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政策

第一节 一般短期模型中的政策效应

第二节 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政策乘数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第四节 财政政策

第五节 货币政策

第六节 政府预算与政策目标

第七节 凯恩斯主义的理财思想与财政政策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第一节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

第十章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理论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节

第十四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4 人大出版社2000版书籍


^图书信息


作 者:[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 著;范家骧等 译

出 版 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1

字 数:731000

页 数:55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300034980

定价:¥60.00

^编辑推荐


本书为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合作撰写。自1978年初版至上前的第七版,连续20年盛行不衰,是当今欧美大学中最为流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尽可能地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并附有案例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内容简介


这套译丛的特点是:第一,全面系统。除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之外,这套译丛还包括了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第二,简明通俗。与经济学的经典名著不同,这套丛书都是国外大学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部分都已发行了几版或十几版。作者尽可能地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并附有案例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作者简介


鲁迪多恩布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与国际管理学福特教授。他在瑞士的大学就读本科,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芝加哥大学、罗彻斯特大学任教。1975年以后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基础研究是国际经济学,主攻其中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他特别关心对汇率行为、高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的研究,同时还关注对资本高度流动性给予发展中经济带来的问题与机遇的研究。他遍访欧洲与拉丁美洲并举行多次演讲,积极关心那里实施稳定政策发生的问题,并曾接受巴西和阿根廷的短期任命。他的著作包括《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以及与斯坦利费希尔和里查德施马伦西合著的《经济学》。由于他关心公共政策,经常在美国国会制作证并参加国际会议。他常为报纸撰写讨论国内外现行政策问题的社论文章。

^目录


第一篇 绪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新宏观经济学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

第8章 新宏观经济学

第三篇 最初的几个模型

第9章 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货币、信息与收入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12章 国际联系

第四篇 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13章 消费与储蓄

第14章 投资支出

第15章 货币需求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第17章 金融市场

第18章 稳定政策:前景与问题

第五篇 通货膨胀、预算赤字与国际调整

第19章 货币赤字与通货膨胀证据与政策问题

第20章 预算赤字与公共债务

第21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索引

译后记

5 清华大学出版社书籍


^图书信息


作 者:[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著,钟笑寒 等译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 次:1

页 数:782

I S B N :9787302057840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西方较为流行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重大问题均有研究,并在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担任职务。著述颇丰,享誉学界。

作者自称本书的两大目标:一是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事件。欧洲货币的新体制、美国预算赤字的消除、东欧的转型和亚洲的危机,举凡天下大事,作者无不囊括书中,其目的除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彰显宏观理论的现实力量。二是提供宏观经济学的整合观点。以“三大市场均衡模型”贯穿全书,依所讨论问题不同而生出变化,对感觉理论错综复杂、如堕雾中的初学者,这种强调理论一致性的简约风格不啻一剂清新良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本书为“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之一。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有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和拓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思考路径。作为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本书不仅从知识体系和学术研究上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框架,而且着重培养读者从基础入手,建立模型,从而深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麻省理工学院“1941级”教授。他还是MIT经济学系的系主任。在法国完成本科学业后,他于1977年在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到1982年间在哈佛大学任教,1983年起在MIT任教。他经常获得经济学系“最佳教师”奖,最近的一次是在1999年。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对诸多宏观经济问题均有研究:从财政政策的影响到预期的作用,从价格刚性到投机性泡沫,从西欧的失业问题到更近的东欧转型问题。他还为许多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工作。已发表的文章超过150篇,撰写或编辑的著作超过15部,包括与斯坦利费希尔合著的《宏观经济学讲义》。

他还是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曾任美国经济学会的副会长。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与妻子娜莉住在剑桥,他有三个女儿:玛瑞、赛莉娜和居里雅。

^目录


简明目录

导论

第1章世界之旅3

第2章本书之旅22

核心部分

短期47

第3章物品市场49

第4章金融市场70

第5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95

中期123

第6章劳动力市场125

第7章所有模型:AS?AD模型150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178

第9章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货币增长199

长期223

第10章增长的事实225

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245

第12章技术进步和增长270

第13章技术进步、工资和失业297

扩展部分

预期317

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319

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343

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370

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392

简明目录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409

第18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411

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435

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460

第21章汇率调整、汇率危机和汇率制度482

异常现象511

第22章异常现象I:高失业513

第23章异常现象II:高通货膨胀538

第24章异常现象III:东欧的转型和亚洲危机558

政策回顾

第25章政策制定者应当受到限制吗?585

第26章货币政策总结608

第27章财政政策总结630

后记

第28章后记:宏观经济学的故事657

附录

附录1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介绍675

附录2数学提要682

附录3计量经济学介绍689

术语表696

索引722

6 200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书籍

书名:宏观经济学

ISBN:730214938

作者:祁华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8

页数:287

出版日期:2007-4-1

版次:

开本:16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把这些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读者思考;同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全书共十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论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总之,本书既考虑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完整性,又考虑到基本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应用;同时,每章设置了知识导入和总结、案例与点评、专业词汇、复习与思考等内容。

本书体例新,注重实用性,难度适中,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教学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纠正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

第二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 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七节 乘数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分析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IS-LM-BP模型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五章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 AD-AS模型的运用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经济政策理论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金融市场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一般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九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 三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货币主义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第四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第十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

本章小结

案例与点评

复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7 人大出版社2009年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


书名: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译库)

作者:(美国)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美国)罗宾韦尔斯 (Robin Wells)

译者:赵英军 沈可挺 辜海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7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300105572/9787300105574

条形码:978730010557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经济科学译库

^目录


导言生活中的寻常商业活动

看不见的手

我得益,你受损

顺境和逆境

前进和上升

发现之引擎

第1部分 什么是经济学

第1章 第一法则

第2章 经济模型:权衡和贸易

第章 附录经济学中的图形

第2部分 供给和需求

第3章 供给和需求

第4章 市场的还击

第5章 弹性

第3部分 个体与市场

第6章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第7章 决策制定

第4部分 生产者

第8章 供给曲线的背后:投入与成本

第9章 完全竞争与供给曲线

第5部分 消费者

第10章 理性消费者

第11章 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第6部分 市场与效率

第12章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第12章 附录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13章 效率与公平

第7部分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之外

第14章 垄断

第15章 寡头垄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与产品差异

第8部分 超过市场边界

第17章 国际贸易

第18章 不确定性.风险和私人信息

第9部分 微观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第19章 外部性

第20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

第21章 税收.社会保险和收入分配

第10部分 市场新方向

第22章 技术.信息产品和网络外部性

小测验答案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微观经济学》适合初涉经济学的读者使用,也适合学习过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想了解其中细微之处的读者阅读,相信读后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部由当代经济学大师级人物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沿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词简洁但富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即将经济学原理说得精髓尽现,读者可能已在他和奥伯斯费尔德合著、蜚声世界的《国际经济学》中领略了这种风格带来的阅读乐趣。现在他与韦尔斯合著的《经济学原理》再次给读者呈现这样的机会。《微观经济学》是其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新颖的结构安排和寓原理于真实世界分析的叙述方式,把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如: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垄断与竞争、市场失灵、风险与不确定性等说得通透明白,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看清经济现象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