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洪田镇

洪田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洪田镇


洪田镇位于永安市西南部,距离永安市区20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7万人,镇域面积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41亩,山林面积28.3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2万亩,是永安市的林业重镇。



交通运输


距龙岩冠豸山机场80公里,距沙县机场82公里,距离国家4A级风景区桃源洞25公里,205国道和正在建设的永武高速公路(辖区内设有互通口)贯穿而过;镇村公路联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车里程达95公里。

基础设施


镇内拥有与省网联网的11万伏输变电站一座;日处理5000吨能力的自来水厂两座;通讯设施先进,全镇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小灵通、宽带网传输快捷便利。

洪田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81.6%,活立木蓄积达到130万立方米;有已探明的矿藏无烟煤、石灰石、褐铁矿、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石、铅锌矿等17种;旅游资源丰富,紫云山为境内最高山,海拔1634.4米,拥有大片原始森林,物种丰富,尤以盛长杜鹃花著名。

经济发展


近年来,洪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洪田优势潜力,走农业产业化促工业化带城镇化的路子,在资源开发、产业培育、项目带动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298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10元。

2003年洪田镇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改,理顺了经营体制,广大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林农林业生产积极性,并相应落实改革政策措施,组建林权登记管理分中心、林业社会化服务总会、家庭股份林场和专业协会,为广大林农建起一座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农民的家庭收入51%以上来自林业。洪田林改受到国内外的关注,随着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全国集体林改革高峰论坛等高规格会议相应在洪田镇召开,进一步提升了洪田的知名度,改善了洪田的投资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号角声中,洪田镇围绕“山上抓培育,山下搞开发”的工作思路,积极参与永安市“两个百万亩”开发,培育了速生丰产林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130万立方米,14万亩毛竹林完成低产改造5.2万亩,建立丰产培育示范片1万亩。林竹加工龙头企业蓬勃发展,现有中小企业20余家,总投资1.6亿元,林竹加工年产值达到1.3亿元,其中骨干企业有亨雅、兴国、永盛、辉和、兴隆等5家。洪田林竹加工区列入市“十一五”规划“一园三区”的建设范畴,现已入驻企业21家,总投资20300万元。同时,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举全镇之力,强化招商引资,创新机关干部管理机制,干部围着项目转,出台《洪田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发动全社会参与招商,优化投资环境,为客商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主动走出去招商,真抓实干,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产业结构由较单一的建材、水电、林竹加工发展到林竹、化工、纺织、建材、机械、水电、食品、矿业、旅游等九大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0.1%:54.6%:15.3%。

中国林改第一村


洪田村,隶属永安市洪田镇,是福建省中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全村林业用地18,908亩,森林覆盖率81.4%。1998年,洪田村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成功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杜润生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

林改原由

逼出来的改革

1984年,洪田村曾进行过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山林按人口折股到户。由于未按股份合作制要求规范管理,作为股东的林农,既没有处置权也没有收益权,经营权实际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加之当时林业税费负担过重,股东们根本无“红”可分。一些村民不满现状,便进山砍树,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乱砍滥伐现象已十分严重。胆大的白天砍,胆小的晚上盗。到后来,盗伐从个体发展到了专业队。

眼看着一座座山头就要被砍光,村干部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商量解决办法,大家说,山上的林木人人有份,但不知道自己的那一份究竟在哪里,不法分子偷了谁的也说不清楚。如果把山林分到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于是,从1998年5月到9月,村里先后召开各种会议20多次,讨论如何分山到户。因为分山到户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立场不一,意见无法统一。村两委最后决定:把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共27人全部集中到镇企管办的会议室开专题会,统一办伙食,一定要弄出个结果来!最后经过无记名投票,21人同意,6人不同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于1998年9月29日下午5时30分,通过了“分山到户”的决议。洪田村由此成了全国林改的“小岗村”。

林改过程

人民群众的首创

没有上级的红头文件,也没有可供借鉴的试点经验。洪田村充分发挥了全体村民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套分山到户的办法。

第一步,将集体山林全部收回。对原承包户林子保护好的,平调回村他们不甘心。村里按照质量好坏每亩一次性付给0.5元至1元不等的补偿。原有承包林的村干部主动无条件退出。

第二步,对集体山林进行调查。村里组成评估小组,在技术人员帮助下,翻山越岭,跑遍了全村的林地,认真调查估价,彻底摸清了家底:全村商品林面积12,812亩,除去外村插花山和被征占用林地,可分配山林面积9109亩、木材蓄积量2.1万立方米。

第三步,按在册法定人口分山到户。经过全村代表们充分讨论确定,成年村民,经民政或计生部门批准抱养、生育的孩子,本村籍服兵役青年,大中专在校学生,劳教、劳改服刑人员。每人可分得山地6.2亩,木材蓄积量16立方米。为利于经营管护,最后确定实行联户经营。

全村把参与分山的总人口均分为三大片群,每个片群分成两个队,每个队又分成两个组,有的组再细分,最终形成16个经营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将全村山林好坏搭配,“抓阄”确定了各组承包的山林,签订了为期30年的承包合同。

洪田村集群众智慧,大胆探索,解决了一道道难题。例如,率先成立了护林联防协会;率先组建家庭林场;率先提出了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这一系列的率先尝试,为后来全市及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林改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洪田村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喜人景象。

森林资源增加了。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高涨。1998年以来,全村造林更新面积累计达2979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和盗伐、滥伐案件,森林资源总量由改革前的10.2万立方米增加到2008年底的12.53万立方米,增长了22.8%。

乡村富裕了。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657元,村财收入87万元,分别是1998年的2.3倍和5.8倍。全村拥有电话量由1998年的25部增加到662部,其中手机426部;大小汽车63部、摩托车318部;上网电脑72台。

乡风文明了。林改化解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村集体利用林改增加的收入,制订完善了特殊群体补助制度,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公益事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合作医疗、扶贫济困等难题。

村容村貌整洁了。林改后,全部自然村公路换成了水泥路面,完成了村与组、组与组间的路网工程。建沼气池148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8户。建设了5个新住宅示范小区、202座小别墅式住宅。

村务管理民主了。林改后,村里建立了林地使用费收支台账,制订了村民公约,完善了审议监督制度,对林地使用费的分配实行民主决策。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务管理更加民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基层组织更加巩固。

相关分词: 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