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衡南县文化局

衡南县文化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衡南县文化局


衡南县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南县县直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南发200215号)和《关于衡南县县直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通知》 (南发200216号)精神,设置衡南县文化局,加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县文化局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机构简介


根据中共衡南县委、衡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南县县直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南发[2002]15号)和《关于衡南县县直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通知》(南发[2002]16号)精神,设置衡南县文化局,加挂新闻出版(版权)局牌子,为衡南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县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图书管理、电影放映、文化产业、对外文化交流、农村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等工作。

工作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版权、文物、图书、电影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规章。

(二)研究制订全县文化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协调全县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

(三)拟定全县有关文化、新闻出版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全县文化、新闻出版行业的体制改革,指导、协调文化、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四)统筹安排文化、文物事业经费,规划、指导全县文化设施建设。

(五)综合管理全县文化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和生产,重点扶植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及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推动各门类艺术发展,归口管理全县性重大文化活动。

(六)综合管理全县社会文化工作,拟定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全县图书馆工作,促进各类图书馆相互合作、协调发展。

(七)指导、协调全县文物的管理、保护、抢救、发掘工作,审核、申报县级、市级、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同有关部门监管文物市场。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八)管理全县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拟定全县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依法开展市场监管执法,组织实施“扫黄打非”行动,负责查处文化、新闻出版市场中的违规经营行为和大案要案。

(九)管理全县电影发行放映事业,拟定全县电影发行放映事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十)负责管理全县文化科技,归口管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工作,推动文化科技的进步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发展。

(十一)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系方式


衡南县文化局、衡南县新闻出版(版权)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

地址:衡南县云集镇黄金路(县卫生局五楼)

领导班子及股室负责人


(一)局领导班子

局长、党组书记: 黄国兴

副局长、县电影公司经理: 夏海蓉

副局长、文化馆馆长、支书: 颜娃沙

副局长、联合工会主席: 吕孝平

纪检组长:王能文

(二)内设股室负责人

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龙庆华

艺术股股长:谢菊香

新闻出版股股长:宁一龙

(三)二级机构负责人

县文化馆馆长、支书:颜娃沙

县文物局局长、支书:贺兴甫

县图书馆馆长、支书:甘典国

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大队长:刘衡生

县花鼓戏剧团团长、支书:王敏

县电影公司经理:夏海蓉

市杂技团团长:袁孝廉

内设股室及下属单位


(一)内设股室有关情况

1、办公室

组织研究制订全县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战略,指导、开展文化政策研究;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综合协调局机关行政事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信息综合、安全保卫、机要保密、文书档案、宣传报道等工作;负责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指导、监督局直单位财务和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指导全县文化系统统计工作。

2、艺术股

研究拟订全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指导全县文化艺术事业改革,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结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指导文艺创作、生产、评论、理论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普及;抓好艺术教育事业;指导局直属艺术事业单位和艺术教育事业单位的业务建设;策划并组织实施全县性重大社会文化活动。

3、监察室

负责系统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工作,负责检查机关和局直单位及其领导干部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法律、法规的情况,负责查处局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纪纪问题,负责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负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落实,负责抓好全系统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完成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新闻出版股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县新闻出版市场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出版物市场的管理,检查、处理违反新闻出版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扫黄打非”行动。

(二)下属单位有关情况

1、衡南县文化馆

衡南县文化馆坐落于衡阳市中山北路224号,成立于1952年,2003年6月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文艺辅导股、产业股。2004年6月被文化部评为三级文化馆。2007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联合办公。新馆位于云集镇雅园路,总建筑面积2168平方米,设排练厅、展览厅、画室、教室、幼儿(少儿)艺术活动中心、办公室、阅览室、档案室、资料室、文印室。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门类文艺创作活动;辅导、培训文艺骨干和社会文艺团队;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等工作。

2、衡南县文物局

衡南县文物局位于衡阳市中山北路224号,原名为衡南县文物管理所(正股级),1989年成立,2002年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4年改所为局,内设办公室、文物稽查队、消防安全股。其要职责是主管全县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发掘工作。全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古民居保护点23处。馆藏珍贵56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45件。

3、衡南县图书馆

衡南县图书馆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衡南分中心座落于云集镇黄金路,属副科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与信息搜集、传播中心,担负着科学研究和服务大众的双重使命。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三级图书馆”,2004年评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下设采编部、辅导部、办公室、读者工作部(分设外借处、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衡南县图书馆占地5亩,总建筑面积2931m2,总造价380万元,藏书达12万册,内设办公室、外借厅、报刊阅览厅、少儿阅览室、地方文献室、采编室、多媒体室及展览厅、报告厅等,是一座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图书馆。

4、衡南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衡南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办公地点设局机关内。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文化新闻出版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组织、协调开展“扫黄打非”行动,维护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5、衡南县花鼓戏剧团

衡南县花鼓戏剧团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办公地点在云集镇雅园路。其职责是:传承发展花鼓戏剧种,创作演出优秀剧目。该团被评为“湖南省2000—2002年度好剧团”称号。

6、衡南县电影公司

衡南县电影公司是全县电影发行、放映单位。1970年建成能容纳一千七百二十三人的电影院,2007年因县治乔迁而折迁。

7、衡阳市杂技团

衡阳市杂技团位于市蒸湘北路69号。自1979年创建以来,历经八次搬迁,五改团名,由一根扁担两只挑箱的一家班,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经营,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现已发展成为集衡阳市杂技团、海口椰城杂技团、东来羽毛球馆、云烟舞服加工厂、帝王美食娱乐城、艺苑招待所等集团化规模的经济实体。该团1991年至1994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南省好剧团,1995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近年工作


衡南地广民稠,文化灿烂,历为楚文化的中心地带。千百年来,武将文官留下戈痕墨迹甚多。名胜古迹,遍及四乡。民间艺术,蕴藏丰富。

近年来,衡南文化事业飞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衡阳市杂技团由一根篇担起家,走出了一条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被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独具特色的庭院文化全国享有盛名,成为湖南省农村文化工作的重大典型;群文活动亮点濒显,“明天我们有个家”、“我们共有一个家”文化系列活动暨新县城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异彩纷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新县城文化品位;文艺创作硕果累累,陈太仰的摄影作品《还我本色》07年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实现历史突破。市作协会员、衡南县林业局副局长黄澄创作的歌颂北京奥运千行诗《燃烧的梦想》成为奥运史上最长的诗歌;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两馆”07年底主体竣工并投入使用,松江镇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三塘镇洪山村等“农家书屋”59家农家书屋相继动工建设;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衡南七巧龙”07年被列入衡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古民居保护点23处,馆藏珍贵56件。“网吧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市场呈现繁荣有序的良好景象。

一、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一)庭院文化独具特色

新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衡南县广大农村悄然兴起,这就是农民自创的庭院文化。庭院文化是以庭院为载体,由农民自发兴起的,以有一技之长或有较高威望而又乐行其事的农户为中心,吸引、组织左邻右舍的群众,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健康的文体活动的文化模式。衡南县文化局因势利导,组织专业人员对庭院文化加以规范、培训、引导、服务,深入农村文化单位传、帮、带,重点扶持健康向上的庭院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庭院文化单位现已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课堂;开展科技普及活动、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实用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基地;广大农民群众练习琴棋书画、开展文体活动的乐园。借助庭院文化这一阵地,衡南各地掀起一股读书互助的热潮。花桥镇蒋家大屋原本有着浓厚宗族色彩的祠堂,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改祠堂为课堂,内有“睦邻友好、勤俭持家、教育子女、婆媳和睦、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等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知荣辱,明是非。向阳镇明园是附近村民和邻校师生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被誉为“学生第二课堂,群众精神食堂”。松江乡太平村私家“养浩图书馆”藏书逾万册,村民经常在这里一起看书找资料,一起探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各种困惑。作为省、市重大典型,2002年,庭院文化候选我市“十大新闻事件”,市委宣传部将衡南县庭院文化建设上报中宣部,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和关注。随后,《衡阳日报》以《万千巧手引东风》、《东风吹开花千树》、《根深树荣满院香》为题作了系列重点报道,并加发评论员文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功探索》和编者按。《湖南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以《庭院虽小天地宽》为题作了大篇幅重头报道。经过几年努力,衡南县已有各类庭院文化单位1000多家。

(二)花鼓杂技声名远扬

衡南县杂技艺术在挖掘整理传统节目的基础上,创作新排力度加大,力求精品力作。以餐桌前的板凳组合成大雁飞腾的形象为内容的《大雁腾飞》获全国首创奖。《蹬技》、《六塔顶碗》、《魔术》在国内外大赛中荣获金、银、铜奖。作为传承杂技艺术的衡阳市杂技团现已成为连接中外友谊的纽带和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

衡南花鼓戏为衡州花鼓中的一个流派。近年,衡南花鼓戏新排了《小打铁》、《蔡坤山耕田》、《过江》、《血溅乌纱》等一批传统戏,创作了《礼品》、《人调瓜》、《接妻》、《哑马小青》、《拜财神》等现代戏,极大地丰富了上演剧目。2008年,移植剧目《二女争夫》作为衡阳市唯一节目参加“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节目推广演出”活动获得演出奖。衡南县花鼓剧团自建立以来,演出活动频繁,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声名远播大江南北。

(三)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衡南文化部门始终把文艺创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精品意识,力创佳作。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进行文艺创作。在市以上发表、展演出各类文艺作品数量、质量逐年提升。洛夫、武俊瑶、黎政初、谢尚兵、徐康立、颜娃沙、吴利宾等一批文化名人成为衡南文化艺术长河中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星,为繁荣本土文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95年,刘晓安编排的龙舞《七巧龙》获第一届全国舞龙锦标赛银奖。2002年,颜娃沙创作的歌曲《漫少在故乡的田埂上》获湖南省“新时代礼赞”五个一工程征歌三等奖。2006年,吴利宾创作的《谷雨夜》获晨钟奖。在专业文艺工作者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一批业余创作人员异军突起。陈太仰创作的摄影作品《还我本色》荣获国家文化部2007年群星奖金奖,为全省四件获奖作品之一,为衡南、衡阳乃至湖南争得了荣誉。业余诗人黄澄创作的献给2008北京奥运的奥运史诗《燃烧的梦想》,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评价。

2005年,衡南县文化局倡议在图书馆新馆内开辟本土作家作品收藏室,收集盘点衡南籍作家以及曾经在衡南工作过人士的创作成果。随后,发出了《关于征集衡南籍作家作品的函》和《致衡南籍本土作家的一封公开信》。著名作家武俊瑶获知此事后,当即寄来不同版本的作品30余套,并附上热情洋溢的书信:“建图书馆,征集文艺作品,传承文明,延续智慧,泽被来者,薪火不息,堪称功德无量。”活动共收集到县内外本土作家创作成果400余件并移交给图书馆收藏。

(四)群文活动好戏连台

近年,衡南县文化局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加快经济发展,构造和谐衡南”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政通人和、文明富足的新衡南尽到了文化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00年,组织策划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系列活动(研讨会、优秀剧节目展演、演讲赛等),有力地配合了全县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

2003年10月,衡南县文化局承办的《云集论坛》之“新县城文化品位探讨”,衡阳市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后,每年不定期举办的《云集论坛》,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衡南、关心衡南、建设衡南的人士积极参与,成为“展现思想火花,交流学术成果,研讨工作对策”的文化沙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意见。

2003年12月18日,衡南文化局承办了“距县治乔迁庆典10天倒计时”揭牌仪式,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县机关各单位干部职工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随后进行的“明天我们有个家暨告别机关旧址文艺汇演”,县直机关、各乡镇近60个单位以文艺的形式齐心奏响了进军新县城的序曲。

2005年6月底,衡南文化局承办了三场“信合杯”“党恩颂祖国颂衡南颂”文艺汇演,极大地配合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衡南县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一大亮点。

2006年“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被认为是一次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断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7年初,策划举办了“我们共有一个家”系列文化活动暨新县城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与县城管委会、县委宣传部等共同承办了“贯彻十七大,共建新家园”文艺汇演。《湖南日报》5月15日头版头条以《“县城要做旺,文化要领跑”——衡南提升新县城文化品位》为题作了重头报道。“我们共有一个家”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新县城、新家园”征文征联活动,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民间艺术竞赛活动。

十七大胜利闭幕后,策划组织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理论文艺进万家”宣传活动。县里成立了十七大精神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电影幻灯放映三个分队,并于2007年11月5日在三塘镇举行了首场演出启动仪式。县委书记周千山为三支分队授旗,县委领导邱清燕、周秋生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三个分队将党的十七大精神送至田间地头,省内外多家主流媒体作了重点报道,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给予高度评价。

08年4月23日,策划组织了县首届读书节暨“我爱读书”万人签名活动,与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联合倡导全民阅读,创建和谐社会。

“三搬”工程实施后,为了让干部职工安心工作、开心生活,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机关文体活动,两办08年下发《关于在县城开展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的通知》。我局参与并与相关局承办的“机关干部住云集”歌舞互动、演讲、书画摄影、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球类、棋类等系列文体活动确保“文体活动周周有,干部职工天天乐”目标的实现,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广泛欢迎。

(四)民间艺术大放异彩

衡南民间艺术特色浓郁,传承至今的“七巧龙”、“渔鼓”、“二月八”、“唢呐”等独具特色,享有盛誉。多年来,数以千计的艺人扎根于民间。这支特殊的队伍,成为移风易俗,服务大众的重要力量。目前,登记在册并由衡南文化局发证管理的民间艺人有829人。为加强管理,衡南县文化局于2006年出版发行《民间艺人实用手册》一书。民间艺人的辛勤耕耘,使得民间艺术犹如洁白的山茶,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纯朴而珍贵。07年在衡阳市“和风衡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上,衡南县七巧龙编舞《龙腾盛世舞华章》获二等奖第一名和组织奖。

(五)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近年来,衡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呈现规格高、领域宽、特色浓、影响大的特点,为展示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好衡南、衡阳,促进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衡阳市杂技团演员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外,还曾先后赴德国、苏联、日本、美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韩国等10多个国家演出,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

二、文化遗产绚丽多姿

(一)文物资源有效保护利用

衡南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古民居保护点23处。馆藏珍贵56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45件。

1997年10月23日,为配合新县城云集大桥建设,省、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3个月,共发掘两座宋代古窑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宋代青瓷器物及残存碎片。2003年12月和2004年9月,衡阳市文物处、衡南县文物局分别对云集窑址其中四座龙窑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了莲花式碗、海棠式碗、碟、杯盏、檑棒等一大批器物及窑具。2008年,全面开展了古村落及古民居专项调查和第三次文物普查。王氏祠堂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已通过省评估组评估,博物馆建设正在积极跑项争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2006年,“衡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委员会”和“衡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成立,为“七巧龙”、“渔鼓”、“二月八”、“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利用《清泉》等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普查、搜集、整理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衡南七巧龙被列入衡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衡南县文化局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重点,将一批文化单位先后从政府的怀抱中放出来,走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文化事业逐步呈现出新的生机。

衡阳市杂技团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为运作机制的一家民营投资的文化企业,通过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积极开拓市场,由创办时一根扁担两只挑箱,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长壮大,逐步发展成为现在拥有衡阳市杂技艺术学校、海口椰子杂技团等资产达3000多万元的集团化经营实体。不仅在单一的杂技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在餐饮、服装、娱乐、健身等其它领域中也获得了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打开了局面,而且在国际市场中抢占了一席之地。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衡南县花鼓戏剧团的管理、经营模式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按照“集股组队、演出分红、责任到人”的原则,在职的演职人员组分三个演出队伍,既有效提高了演员积极性,又开拓了市场。近五年,年均演场次达700余场,年均收入达80万元。

2006年3月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考察、调研衡南文化产业和体制改革,对杂技团、花鼓戏剧团走向市场大舞台取得的辉煌业绩大加赞许“经验可在全省推介”。

四、两个市场繁荣有序

衡南文化、新闻出版两个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秩序比较规范、经营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截止2008年12月,全县共有网吧16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36家,歌舞娱乐场所5家,电子游戏厅(室)64家,书报刊经营点26家,印刷企厂14家,“三印”(打复、印复、影印)店53家 。

面对迅速发展的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和市场存在的问题,衡南县文化部门通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等主题宣传活动、派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文化市场执法培训、举办一年一度的经营业主培训班等普法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了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近年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了“扫黄打非”、“零点行动”等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规经营行为,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

2005年5月,“万名中小学生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中,陈群洲、王美志、倪华生、周远胜、唐修林、左才富等领导走上街头散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三塘镇星火实验中学学生通过参加此活动,告别网吧、珍惜青春、勤奋学习蔚然成风。2007年3月,在衡南县委领导邱清燕、吴旭东的精心组织下,文化局、政法委、文明办等单位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就未成年人上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每年高(中)考前夕,衡南县文化局都要对校园周边网吧、电游厅等文化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从而给了学子们一个良好的的学习环境。2008年,衡南县文化局聘请人大代表、学生家长、经营户等22人担任市场信息员和行政执法监督员,调动各方力量对市场的经营管理情况和文化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2008年5月22日召开的高(中)考期间网吧整治动员大会上,全县150余名网吧业主参加会议。副县长肖六中发表的“没良心的不能开网吧,开网吧的不能昧良心”主题讲话,被省文化市场网、衡阳新闻网、红网等刊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9年,以县文明办牵头,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全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部门各尽其责、联合执法方式大力整治市场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2004年,通过衡南县文化局等部门的积极争取,茶市文化中心成为衡阳第一个进入全省基层文化扶持工程的单位。中心功能配置合理,设多功能影视厅、藏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群众活动室。目前还开设露天休闲茶坊,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2005年,衡南县文化馆、衡南县图书馆建设相继启动。工程建设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期分批给予资金投入,07年“两馆”主体竣工。2009年4月23日,历时四年建设之久的衡南县图书馆新馆顺利开馆,对于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加快县城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07年,松江、三塘、宝盖、冠市、泉溪、相市、硫市、谭子山、江口文化站等9个乡镇文化站列入国家计委2008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计划,数量之多居全市第一。目前,已有松江、相市、谭子山3个综合文化站建设主体竣工。

在庭院文化的带动下,向阳镇一些村2005年自发组织读书互助会、读书角,三塘镇农民也建起小规模的“乡村书室”,车江镇等地建起了科普、计生图书室。2007年底,衡南农村有读书互助会、读书角、乡村书室、科普计生图书室等各种形式的书屋(室)共100余家。在此基础上,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三塘镇洪山村2家农家书屋2007年列入国家计划建成并启用。2008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建设督导组到衡南县调研指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时,对我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2009年,全县拟建57家农家书屋,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

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建设,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为传播现代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提供了场所。

六、电影放映惠及百姓

县委、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实施民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常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明确宣传委员专抓专管。对于放映经费,早安排、早预算,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2008年,全县放映公益8892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免费文化大餐。08年6月20日,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出席会议的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农村电影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7月24日,接受了省为民办实事检查组现场检查,并获得了高度评价。11月6日,省暗访团对我县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