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

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


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 pyrrhorrho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全长约33cm,中型涉禽,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栖息于水域周围的灌丛,蒲草,苇丛,善潜水,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中文学名: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

拉丁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 pyrrhorrho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黑水鸡属

种:黑水鸡

亚种: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

命名时间:A. Newton, 1861

英文名称:Common Moorhen



外形特征


黑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和两翅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及翅缘白色。下体灰黑色,向后逐渐变浅,羽端微缀白色:下腹羽端白色较大,形成黑白相杂的块斑;两胁具宽的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中央黑色,两侧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白色。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头侧、颈侧棕黄色,颏、喉灰白色,前胸棕褐色,后胸及腹灰白色。

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上嘴基部至额板深血红色;下嘴基部黄色。额板末端呈圆弧状,仅达前额。脚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胫的裸出部前方和两侧橙红色,后面暗红褐色。跗蹠前面黄绿色,后面及趾石板绿色。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340g,♀141-400g;体长♂240-345mm,♀250-325mm;嘴峰♂24-32mm,♀21-31mm;翅♂143-174mm,♀140-171mm;尾♂53-77mm,♀61-80mm;跗蹠♂43-54mm,♀36-52mm。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岛,毛里求斯和科摩罗。

栖息环境


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沼泽、湖泊、水库、苇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也出现于林缘和路边水渠与疏林中的湖泊沼泽地带。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400—1740 米。

生活习性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频频游泳和潜水于临近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深水面上,遇人立刻游进苇丛或草丛,或潜入水中到远处再浮出水面,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能仅将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

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雌雄成对单独繁殖,有时亦成松散的小群集中在一个苇塘中繁殖,巢间距最近为1-3m。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中或水草丛中,有时也在水边草丛中地上或水中小柳树上营巢,周围均有芦苇或高草掩护,巢甚隐蔽,呈碗状,主要由枯芦苇和草构成,内垫芦苇叶和草叶。巢的大小为外径20-27cm,内径10-15cm,深3-5cm,高15-20cm。巢紧贴于水面,但不是浮巢,而是贴着水面弯折芦苇作为巢基,然后在其上面用枯草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为6-10枚,也有少至4枚和多至12枚的。卵呈卵圆形和长卵圆形,灰白色、乳白色或赭褐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9-31mm×10-45mm,平均为41.2mm-29.8mm,重16-19g,平均17.4g。通常每天产卵1枚,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2天。雏鸟早成性,刚孵出的雏鸟通体被有黑色绒羽,嘴尖白色,其后一直到额甲为红色,孵出的当天即能下水游泳。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