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和平镇

和平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和平镇


1 甘肃省榆中县和平镇

^甘肃省榆中县和平镇


^镇情概况

和平镇人口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万有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耕地3.1万亩,其中水浇地1.3万亩,共有林地面积8万亩。区内有和平电灌站、330变电所、日供水5000吨的镇自来水厂,有牡丹圆、官滩沟、云雾山、万眼泉等旅游名胜。高速公路、312、309国道、兰02省道等穿过,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距兰州市区6公里 。

“和平”之名,系彭德怀元帅所赐,1998年撤乡建镇,面积103平方公里。学校、医院、工商、税务、银行、邮政、电信、公安、法庭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俱全,有大小企事业单位180多家,各项功能日臻完善。96年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省、市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等,98年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经济发展

2008年底,和平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农业总产值0.6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73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7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各项指标位列全县之首。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改变农村发展面貌。一是优化种植结构,推进产业规模化,在川区村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该镇祁家坡、沈家河两村的蔬菜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蔬菜的产量和交易居全县首位,蔬菜生产能力和产品抽查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在山区村推广双垄沟地膜种植,种植面积达9000亩。初步形成了以”高原夏菜”、百合、药材、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在各村积极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建立了农产品“产、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二是全力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专题农业科技培训15期,参训农民3000人次。三是加快推进农村路网、电网、“三池一改”、环保设施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种-养-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新建农村沼气池300户。四是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争取帮扶资金74万元,极大地支持了村委会阵地建设、学校建设、道路建设等。五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开展了“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建成市级示范村1个,县级示范村2个。

大力促进三产发展,建设文明繁荣的新城镇。商贸服务业、旅游业、运输流通业稳步发展,劳务输出工作扎实推进。支持“旅游示范村”、“旅游示范户”发展,依托官滩沟、牡丹园等旅游风景区,加快发展旅游项目。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富余劳动力培训,发挥学校多、企业多优势,成立了和平、袁家营劳务公司,三年来组织劳务输出6000人次。依托镇域高校、企业密集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餐饮业,新增经营户200余家,新增从业人员达3000人以上,逐步实现了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

^发展展望

1994年经兰州市政府批准,和平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4.02平方公里,期限为1994年——2014年。和平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1998年——2012年,远期展望到达2020年,规划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占和平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的42.67%。规划到达2010年,和平开发区中心地段人口规模为5万人; 到达2020年, 整个和平开发区人口将达到10万人。规划布局:由高速公路和柳沟河把本地段分为三个区:即高速公路以南的生活区,高速公路以北的工业区,柳沟河以西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青山综合区。整个规划包括用地规划、地块指标控制规划、道路网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给水供热燃气工程规划、污水雨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等。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和完善,金川科技园在南部东区的落户,整个和平已初步形成以南部西区的文教、金融、商贸和东区的高科技以及北部的工业为主的三位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和谐的城市雏形,并且由北向南梯次发展,形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官滩沟绿色经济带、高营牡丹园生态养殖区、“前庭后院”协调发展,“绿色和平”正在逐步实现。

^取得荣誉

和平镇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省级文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

^人口数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9665

男 10423

女 9242

家庭户户数 441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8823

家庭户男 9726

家庭户女 9097

0-14岁(总) 5102

0-14岁男 2689

0-14岁女 2413

15-64岁(总) 13542

15-64岁男 7214

15-64岁女 6328

65岁及以上(总) 1021

65岁及以上男 520

65岁及以上女 5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607

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

地理地貌

凉州区和平镇地处闻名于世的“铜奔马”故乡城区南郊,兰新铁路复线和国道312线贯穿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西陇海兰新线武威经济隆起带建设重要区段之一。新版武威市规划区将三分之一村组列入城市规划范围,城郊型区域经济充满活力,为西部商埠,经济文化重镇。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6563亩,总人口16155人,人均占有耕地1.03亩,属山、井水混灌区,其中城市规划区内人口8403人,规划区外人口7634人,城市规划区内7700亩,城市规划区外8909亩。

行政变迁

建国初,和平乡隶属于金塔区;1955年11月,甘肃省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适当合并,和平乡划归于西营区;1956年1月撤区并乡,和平隶属于西营乡;1958年10月,改乡为社,和平隶属于西营公社;1961年5月,划小公社范围,和平公社隶属于西营区;1968年以后公社改名为革命委员会,和平公社更名为和平革命委员会;1979年5月,撤消了革命委员会称号,恢复为和平公社;1983年甘肃省为改变农村政设合一的体制,成立了乡级人民政府,和平乡隶属于西营区;1997年12月撤乡建镇,和平乡更名为和平镇;2001年8月武威市更名为凉州区,和平镇隶属于凉州区。

地域特色

目前,和平镇已形成集农、工、商贸、交通、修理为一体的发展格局。以建筑、建材为主的装璜业,以乳品加工、油类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品质和品种有了较大的改善。近几年来,立足本镇实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按照产业化要求,积极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已形成,以中庄、新五“分户饲养,集中管理”模式和牌楼村的“小群体,大规模”饲养防疫、育种等技术相互配套,以中国黑白花为主的奶牛养殖业和南园的温棚养猪已成为和平镇特色优势产业。

经济概要

2007年和平镇完成社会总产值82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业)为4164.6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为40777万元,第三产业为37185万元, 200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77962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3元。

社会事业

2007年,和平镇教育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镇共有学校12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所;共有教师159人,其中中学教师46人、小学教师101人、幼儿园教师12人;共有在校学生2664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826人、小学在校学生1788人、幼儿园在校学生50人;另外全镇还有业余表演团体10个,文化站1个,图书室3个。科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全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5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从业人员17个;设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0个、妇幼保健诊室1个、计生服务所1个,共有医务人员39人,病床床位30张。

人民生活

和平镇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城,镇内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基础设施齐全,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镇,电话入户率达7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发放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关井压田补助、能繁殖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总计56.54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66.34万元;新建的华瑞艺术幼儿园,可就近解决150个幼儿的学前教育;建成了和平卫生院住院部大楼,新增加病房45间,新增病床20张,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千家万户,参合率达到96%以上,共为农民报销医药费47万元,使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机率大幅度下降,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放优抚补助5.25万元,发放其它救济款6.66万元,全镇五保户、低保户得到了救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

3 贵州省沿河县和平镇


^地理位置


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乌江东西两岸和326国道与411省交汇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南北长14.24千米,东西宽9.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5.1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23%。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00毫米,年日照1100至1400小时。

^历史沿革


汉先后为涪陵县、永宁县辖地,蜀汉为万宁县辖地。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为县治地。唐武德四年置务州(后改为思州、宁夷郡),为州治地。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置沿河祐溪长官司,为长官司治地,司治在今黄木沟。明初设场,场期为“二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400多户。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思南府移治城东泗王庙,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思南府还旧治,增设弹压委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设分治委员。民国3年(1914年)置沿河县,为县治地。民国5年(1916年)设中一、二区,民国15年(1926年)设一、二区。民国27年(1938年)设和平联保,民国31年(1942年)设和平镇,民国32年(1943年)设直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一区(城关)和和平镇;1953年设和平镇和高穴(黑水乡分出)、复兴(黑獭乡分出)、曾子、柏杨(沙子乡分出)乡,1956年曾子、柏杨乡合并为坝坨乡。1958年高穴、团结(复兴乡更名)、坝坨乡改为公社;1959年城关区改为城关公社,高穴、团结、坝坨乡改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城关公社为区,高穴管理区并入联桥管理区,坝坨、团结管理区并入黑獭管理区,并复改管理区为公社;1963年高穴公社复从联桥公社分出,团结、坝坨公社复从黑獭公社分出。1967年和平镇更名为红旗镇。1984年城关区更名为祜溪区,红旗镇复名和平镇,并升为区级镇,高穴、团结、坝坨公社改为乡;1985年团结乡红星村和高穴乡青虎、枫香溪村划入和平镇。1993年撤祐溪区,高穴、团结、坝坨乡并入和平镇。

^行政区划


全镇设团结、高穴、坝坨3个办事处和1个社区管理办。原有16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即:社区管理办辖丁字口、花花桥、红星桥、迎将桥、田坝5个社区和新民村(肖家沟、下街)。团结办事处辖燎原、肖家、复兴3个村。高穴办事处辖枫香、南山、劳联、山坪、大坪5个村。坝坨办事处辖黄板、司马、坝坨、曾子、谢家5个村。2009年调整为8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原燎原村更为燎原社区属社区管理办。

^各项事业


镇内有县民族中学、二中、四中和群力中学等4所中学,镇民族小学、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等11所小学和县民族职业高中、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机关幼儿园等学校。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镇卫生院、4个办事处医疗点、等医疗机构。有县电视台、广播站、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有县邮政局、电信局、移动通讯公司、联通公司等通信机构。有县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等供电设施。有乌江大桥、乌江二桥、乌江防洪堤、邮电综合大楼、农贸大楼、供水公司、供电局大楼、民族宾馆、得隆康大酒店等市政设施。乌江贯穿镇境,与326国道、411省道在城区交汇,有东风、红军渡、企业、货运等码头和汽车站,水陆交通方便。

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启动了红星桥移民安置小区、乌江明珠、土家风情街等一批重点城市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城南惠得国际新城已见成效,星河小区建设继续扩大范围,河东新区完成二桥转盘至政府大楼段的新建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崔家村段道路改造和团结大道的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了河东新区东环路的硬化工程,城南大道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深入开展县城“整脏治乱”和“满意在沿河”工程,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验收。实施沿河大桥、乌江二桥以及部分交通集中地带的亮化工程,增添了县城的夜景,对红军渡广场进行绿化和亮化,乌江广场已基本建成。

^经济现状


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96万元,同比增长1.9%,农业总产值达到6647万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07.8464万元,占县分任务的104.9 %,其中国税完成51.7464万元,地税完成615.8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8.5万元,契税完成80万元,统收完成51.8万元。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幅较大,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群众衣食住用条件明显改善。

^旅游景点


有唐思州古城遗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清乌江洪峰石刻标记、沿河红军渡纪念碑、岵蟾亭等文物古迹。猫山石林、珠瑙岩、镜山、崔家村温泉、舞门滩、洲水回流、月亮岩、千年乌杨树等景点。有红军渡广场、乌江广场等娱乐休闲场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8934

男 19815

女 19119

家庭户户数 108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38630

家庭户男 19551

家庭户女 19079

0-14岁(总) 12432

0-14岁男 6511

0-14岁女 5921

15-64岁(总) 24080

15-64岁男 12146

15-64岁女 11934

65岁及以上(总) 2422

65岁及以上男 1158

65岁及以上女 126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6638

4 贵州省惠水县和平镇


^镇情简介


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南连三都镇、东郊摆金镇、西与大龙乡毗邻,北与高镇镇接壤,是全县经济、政治、

文化中心。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17亩,全

镇辖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61118人,其中农

业人口30522人。主要由汉、布依、苗等民族组成,少数

民占总人口的42.3%。交通便利,101、309省道纵横交

错贯穿境内,大西南取道广西南下出海的第二通道途径,

距省会贵阳市仅49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中国电信、

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镇。镇境内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

富,山村的苗族能歌善舞和吹奏民族芦笙的器乐,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古朴、豪放、热情、奇异的民族风情。贯穿镇境南北20余公里的涟江河,美丽宽阔而清澈,6万亩涟江大坝延展腹地,平坦富绕,田园风光秀丽。

^经济发展


近年来,和平镇紧扣以“谋改革创新、促科学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强镇”为活动主题,以“四和四抓四推进”(和平、和气、和睦、和谐;抓优势、抓机遇、抓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推进商贸多元化、推进城郊一体化)为载体,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商贸、运输、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和扩建“一年四熟”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发展种养殖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形成超级优质水稻种植、订单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并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大户。同时,拓展和优化新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磷化工、页岩砖制品,建材预制工业等。使和平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荣获“2005至2008年全州经济强镇”,率先进入全州经济强乡镇之列。

^农业产业


努力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积极实施“万元田”建设工程。目前,2000亩“万元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使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面上有规模,点上有精品,带动致富作用强”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7月,通过广泛宣传地域优势,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引进外地客商到我镇发展种植花卉、蔬菜、礼品西瓜、莲藕等高效生态农业开发项目,通过每年以750元每亩的价格向农户租用土地,并优先吸纳附近农民就近务工,促进农民多种收益同时享受。抓好大新村毛南族村寨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不断完善村寨水、路、桥及种养殖等基础项目建设。目前在该村实施的扶贫项目总数达到12个,资金总额达270多万元。

^工业现代化


通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采取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盘活存量、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等措施,大力培育优势企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工业发展新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努力做大做强永红食品公司和新金龙水泥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支持和协助完成了永红公司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支持新金龙水泥有限公司的股份整合工作,使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城郊一体化


在抓好新农村点上建设的同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面上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投入到村寨水泥道路硬化物资折款达260万元以上。配合完成了“金蟾礼斗”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并乘势而上实施“金蟾大道”的规划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招引希望集团等有实力、有经验的客商到惠水参与旧城改造等开发项目。

^“和平”发展


在县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4月份率先

创办了全县第一个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并按照组织网格化、

硬件标准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考核合理化的要

求,建立完善了村、社区综治工作网络,形成了党政领导、

综治牵头、主体不变、分工负责、联合动作的工作格局。

并探索总结了“1+5”工作模式,即中心下设党风廉政工

作组、企业单位工作组、星街片工作组、斗蓬片工作组,

制定了“接访、登记、处理、分流督办、反馈”的工作流

程,有力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和平镇各族人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意气风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同心协力,开拓奋进,努力把和平镇建设成为经济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经济强镇。

5 福建省漳平市和平镇


^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漳平市北郊,辖区内地势平坦,省道福三线、岭禾线、永漳公路、鹰厦铁路、漳龙铁路贯穿其中,集镇紧邻漳平火车站,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土地总面积8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势,山势低缓,是漳平市工业集中区的首选位置。全镇辖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80多户,总人口1.16万余人,劳动力人口7971人。

^社会经济


经济实力连续提升。200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25513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9%;工业产值12826万元,比增59.3%;农业产值10013万元,比增10%;引进市外资金786万元,比增28.4%;工商税收入160万元,完成预算的119.2%;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比增6.6%。

项目带动日趋增强。引进了嘉洛孚、帝邦织造、蓝山木业、台资林场、木村C区木材加工、鑫辉木业、千亩花木园、兴农节能科技等1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78亿元,全部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3.5亿元;签约了丰本生物、福清空心砖等项目;龙泉木业、伟明铸造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年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德宏织造、通盛化工等项目的落户该镇,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初步繁荣了和平经济。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生猪、蔬菜、果茶产业逐步做强做大。蔬菜种植稳定在7000亩,并形成了西红柿、莲藕等蔬菜精品。生猪养殖通过大力推广果牧沼立体种养技术,实现养殖业上山,突破了生猪养殖的污染制约,年出栏达6.5万头,沼气综合利用1000多户,成为我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山地开发呈现新活力,果园改造中三月桃替代了芦柑,三月桃种植面积3000亩;新植茶叶700多亩;搞活了林业生产经营体制,明晰林木产权6.5万亩。农产品营销队伍健康成长,已拥有一支100多个常年从事农产品营销户,收购范围覆盖全市,并向永安、龙岩内腹地区扩展。

^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距省城贵阳仅约49公里,交通便利,101国道和309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镇东西南北境内,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蒙江与涟江于镇的北部汇流穿城

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南连三都镇、东郊摆金镇、西与大龙乡毗邻,北与高镇镇接壤,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17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2142人,其中农业人口27212人。主要由汉、布依、苗等民族组成,少数农民占总人口的42.3%。交通便利,101、309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境内,大西南取道广西南下出海的第二通道途径,距省会贵阳市仅49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镇。 和平镇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山村的苗族能歌善舞和吹奏民族芦笙的器乐,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古朴、豪放、热情、奇异的民族风情。贯穿镇境南北20余公里的涟江河,美丽宽阔而清澈,6万亩涟江大坝延展腹地,平坦富绕,田园风光秀丽,境内有“金蟾礼斗”、东山生态园、野梅岭公园等城郊景点。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商贸、运输、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和扩建“一年四熟”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生态种草养牛项目质量和规模显著提高,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3384万元,增长了12.49%,农业总产值完成9079万元,增长13.9%,引进资金3250万元,占县下任务的1083.33%,财政总收入共完成3508万元,增长1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上年增加447元,增长14.06%。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在全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二等奖,被州委州政府授予“经济强镇”工作先进单位,为实现富民强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9535

男 25201

女 24334

家庭户户数 124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8780

家庭户男 24642

家庭户女 24138

0-14岁(总) 14352

0-14岁男 7425

0-14岁女 6927

15-64岁(总) 32071

15-64岁男 16386

15-64岁女 15685

65岁及以上(总) 3112

65岁及以上男 1390

65岁及以上女 172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4287

6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镇区辖10个行政村与1个居委会,总人口205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4人。2005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234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1.4948亿元,财政收入达384.8万,农民人均收入达4398元



^乡镇概况


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1''53"——11731''2",北纬278''17"——2717''49",其四至范围东和东南与城郊镇、大埠岗镇、泰宁县龙湖镇毗邻,南和西南与桂林乡、肖家坊镇相连,西和西北与金坑乡交界,北与沿山镇接攘。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划分为128个村民小组,74个自然村,总人口至2006年底为20500人,5410户。2005年荣获“国家群众性体育先进乡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06年又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村镇”和“福建省最美丽的乡村”

^气候与物产


全境属丘陵地带,境内山区、半山区、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平均海拔320米,气候宜人,雨量充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C,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是邵武市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并盛产茶叶、烟叶等经济作物。全镇耕地面积1875.6公顷,林地面积7126公顷,其中毛竹7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农业仍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全镇粮食产量已达1.4万吨;烟叶已有近20年的种植历史,年种植面积达400公顷以上,成为镇、村农户的三富种植项目;茶叶生产久负盛名,面积达430公顷,罗前、坎下的大坪山茶场先后被评为省和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拥有绿色标志使用权,且坎下村观星山的“碎铜茶”更是闻名中外,具有疏风清热,解暑消食,凉血润肝,止渴生津之功能和碎铜钱之奇效;畜牧业也较发达,生猪存栏一万头以上,年出售仔猪5万头以上,家禽饲养8万只;和平的特色产品“和平豆腐”与“和平鲤鱼”更是远近闻名。另外,境内还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硫铁矿、高岭土、钨砂、白石粉、甲长石、水晶石、铅锌瓷土、云母等都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交通状况


和平镇交通便利,离市区40千米,距省道204邵泰线2.3千米,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3千米,武邵高速亦经过和平与福银高速连接。

^基础设施


该镇水力资源较丰富,禾田溪为镇区内主要河流,由五条支流汇合而成,水量充足,穿过大埠岗西南角,流经泰宁、将乐,汇沙溪入闽江。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座,小三型水库2座,蓄水量为310万立方米,小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200千瓦,全部并网至镇内3.5万千伏的输变电站,镇区有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十个村全部通自来水和程控电话,并建有三个移动基站和二个联通站,通讯信号覆盖面95%以上,全镇除黎舍和朱源外,八个村的公路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得到优化。

^科教文卫


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位于镇区西门笔架山下的邵武第二中学创办于1947年10月,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2003年复办高中,现己实现多媒体教学,并于2006年兴建一座图书馆。全镇有幼儿园一所,小学十所,其中完小3所,中心小学配有先进的教学仪器和电脑设备以及寄宿条件。镇卫生院设备比较齐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并于2005年与邵武市立医院建立合作医院,辐射周边几个乡镇,成为邵南的中心卫生院。此外,全镇十个村在2006年全部实现了闭路电视连网,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值3.236亿元,财政收入721.947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88元。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众多客商投资兴业,新引进的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总投资达8000万元,成为和平的最大企业项目,至此,全镇规模性企业已发展到11家,形成竹木制品、铸造、茶叶加工、针纺、淡水养鳗等支柱产业。

^历史人文


和平镇历史文化悠久,是邵武历史上第一古镇,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类繁衍居住。和平旧称“禾坪”,取地势平坦和盛产稻谷之意。其建置沿革为:唐称昼锦里,宋属昼锦乡,元属昼锦下乡,明为昼锦下乡三十三都,清朝乾隆年间设置和平分县,建县丞署,又有旧市街,旧圩街之称,民国时设禾坪区、禾凤乡,1950年设立和平镇,1958年成立红南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和平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和平镇,现为邵南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集镇。和平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两名宰相、六名尚书、137名进士,故和平又有“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如今博士、硕士、研究生也多达20多名,他们分布全国各地。

^建筑景观


和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区建筑格局为全国罕见的古城堡式大村镇。现尚存东门、北门两座城门谯楼及部份城墙,城内南北向一条用青石板铺筑的主街长600余米,被专家称为“福建第一街”。古镇区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0.43平方千米的城堡内有黄峭创办的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有李氏、黄氏、廖氏等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间设置的分县旧址“县衙门”,还有歧山公祠、丁氏公祠、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司马第、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恩魁等近200幢典型明清古建筑,形成古民居建筑群;和平还是黄峭的故里,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因娶三妻共生21子,其后代子孙2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故位于坎头村的“黄峭墓”和“黄氏峭公祠”每年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黄峭后裔前来寻根祭祖;此外,还有罗前村的光源寺,坎下村的中乾庙,坎头村的下神桥,以及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题名的“聚奎塔”等等,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部,东和东南与城郊镇、大埠岗镇、泰宁县龙湖镇毗邻,南和西南与桂林乡、肖家坊镇相连,西和西北与金坑乡交界,北与沿山镇接攘。

7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藤县西北部,东、南面与蒙江镇相邻,西与平南县丹竹镇交界,北连太平镇。1957年前属第九区(曾称蒙江区)管辖。1958年成立和平乡,又名和平公社。1963年改称和平区,1968年复称为和平公社,1984年改称和平乡,1990年10月又撤乡设镇沿至现今,因镇驻地得名。

镇政府驻地离藤县县城 55公里,至梧州市 85 公里,距南宁市36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面积

全镇现有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75223人, 辖区总面积17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41亩,其中水田32,208亩。

自然环境

和平镇地属丘陵,和平、石桥两个小盆地,土地比较平坦,土质肥沃。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源于蒙山县的屯江(蒙江)从太平镇安福村入境,流经新良、木依、石桥、屯江、志成、新平、平竹、榄莫、都坡等十一个村街,然后流入蒙江镇,境内流程25公里。较高的山北有皇帝殿,海拔414.4米;西有鸡笼崖,海拔438.9米。

水利设施

较大的水利工程有和平电站,有发电机6台,电站装机容量6750千瓦,每小时发电7000瓦。还有1970年兴建的罗意滩“七一”泵站,两站有效灌溉面积11000亩,座洞水库蓄水量为315万立方米,可灌溉屯江、座洞、志成、新平、陈塘、龙塘、双垌等七个村的农田6000多亩。境内另有星罗棋布的山塘水库43座,田头水井1760口。

经济情况

农业

农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来源。90 年代中后期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采用“立体种植技术”,实施“万亩亿元工程”,使全镇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质量好。2006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为41600亩(两造),总产量达2080 吨,优质稻种植比例达80%以上。还有特色农产品香芋、粉葛、肉姜、西瓜。香芋个大皮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甘香醇美;粉葛肉粘稠细腻,清香爽口,营养健身;肉姜色泽鲜亮、肉质细嫩、辛辣弥香、爽脆可口;无籽西瓜外型美观,汁多渣少,爽脆蜜味。这四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形成了和平的品牌。另外,屯江鱼苗、鸡咀坡养鳖、双垌杨桃、平溪萝卜、练村冬瓜、官罗蜜柑等,也各有特色,深受广大顾客商家的喜爱。

畜牧业

以养殖猪、牛、家禽为主。和平镇千家万户饲养的咀黄、毛黄、脚黄的三黄鸡,体形美观,体重适中,肉质香甜可口,是和平一大名产,是两广和港澳餐桌席上佳肴,是藤县活鸡出口的主要基地。和平镇的养猪业,品种优良,防疫保障,饲养得法,肥瘦得当,猪源充足,客户欢迎。镇食品站、畜牧站、个体收购户外运广东等地的活猪,每年都有三四万头。近年来,由于政府大力宣传推广科学饲养方法,扶植专业养殖户,畜牧业迅速发展。2006年生猪存栏 7.8万头,牛存栏 0.3万头,家禽存栏 28.4万羽,水产品年产量2175吨。

林业

主要以松树、杉树为主,至2006年年末,全镇有林山地 9316.8 公顷,林木蓄积量1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61.8% ,年产松脂可达130 万斤;竹子主要种植篙竹,每年产竹10万根。龙眼、荔枝种植面积2.8万多亩,每年盛产龙眼、荔枝 160万斤。

乡镇企业

70年代以前,乡镇企业主要是林场、红砖厂、罐头食品厂等社队企业。1991年以来,随着建筑、养殖、交通运输业的兴起,成立了农牧公司、饲料厂、建筑公司、加油站等集体企业,引进外资改建红砖厂,开发重晶石矿。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等非公有企业,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商品流通队伍不断壮大。

现已形成了以实用油、豆奶、水酒等为主要产品的农副食品制造业;以粉葛、姜干、桂圆肉(干)、白菜干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重晶石为主的矿山开采业;以红砖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贩运香芋、西瓜、粉葛、生姜、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和建材、百货、杂货、五金、布匹、成衣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全镇现有大型沙砖厂一间,红砖厂一间,竹业制造厂一间,电子厂一间,石场四个,商业、饮食、服务、加工业等方兴未艾。

交通

和平镇有省道、县道、乡道纵横交错,陆路水路交通繁荣。容(县)太(平)三级油路横贯境内北部,蒙(蒙江镇)大(和平镇志成大平岭)公路从全镇中心地带穿过。90年代以来,全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至今共投入资金125万元,投入6.6万工日修路。全镇修筑四级公路3条共21.5公里,等外公路5条共26.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水路交通主要是沟通屯江两岸的横水渡船。全镇现有渡口九处共16条船。义渡有练村、都坡、广村、五屯共四只船。竹村还建有联营渡口码头,可载中拖以下机动车过江。

邮电通讯

1992年起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在和平街开始有有线电视,累计投入资金70多万元,覆盖率达到80%,普及率达60%以上。至1999年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电视主干线路共65.5公里,放大器161只,发展有线电视2000多台(户)。1993年,开始通程控电话、无线电寻呼。1994年有移动电话通讯。至1999年,全镇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至 2006 年,移动通讯网已覆盖全镇;全镇固定电话用户有7054 户;电信宽带用户也已达到158 户;全镇的大多数村,已经开通宽带上网业务。

科教文卫

教育

解放前,全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平中心小学,下辖和平、新平、陈塘、龙塘、双垌、新塘、都坡、榄莫、平竹等小学。各村小学一般都设在破庙或私宅里。

1969年秋,各村小学均办成完全小学。全镇办3所中心小学,即和平中心小学、石桥中心小学、新塘中心小学。1958年,办起第一所中学——和平农中。1960年秋,又办起和平初中,1969年将和平农中改办为和平高中,1979年又改为和平公社初中。1981年增办和平联中,石桥联中和新塘联中。

为了更有利于“普九”和人才的培养,1997年和1998年分别撤消了和平三中和和平四中,只开设2所初中,即和平一中和和平二中。全镇现有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2所,小学18所,成人中心校1所,在校初中生 4000多人,小学适龄在校生14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中小学教职工824人,具有本科学历 58 人,大专学历275 人,中师以上学历475 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起中小学教学楼43栋,宿舍楼7栋,共5万多平方米,全镇52个教学点。1979年扫盲工作通过梧州地区验收1986年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1998年4月该镇普九已通过自治区验收,1999年12月,该镇“普九”再次通过自治区验收。

卫生

解放前,群众求医多为民间医生。1958年成立和平卫生院,当时有职工12 人,资产约3000 元。目前,和平镇卫生院下属有石桥分院、街门诊分部,在编职工28 人,其中医生 17 人,护士6 人,技师 1 人,药剂师1 人,工人3人。设有内、外、妇、儿科门诊及留医部,医技部(包括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X光室),防保科注射室,中西药库及药店等医疗、预护、妇幼保健科室。

全镇18个村街均开设有卫生所,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0%以上。自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来,我镇参保农民人数连年递增,2005 年,参保人数为 42308 人,占全镇农村人口的 60 %,至2006年,我镇参加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农民达到了51752人,占全镇农村人口的82%。

文体

传统民间艺术舞狮、采茶、山歌、牛歌戏、木偶戏等异常活跃,拥有民间业余剧队5个以上。全镇设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各村设有文化室,镇、村开设有篮球场、桌球室、乒乓球台等各种文体活动场所。逢春节、元旦、国庆等喜庆节日,都会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桌球赛、文艺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风土

有都坡文笔塔一座,坐落在都坡村练村自然村。此塔形似写字的毛笔,故称文笔塔,是全县唯一保护完好的塔文物,该塔建于公元1783年(清代),塔高6米,为3层青砖木结构的尖顶宝塔是和平镇的一大景观,有“文远宏开创伟业,笔花大放育英才”之感。塔第一层门匾书“文远宏开”,第二层门匾书“文昌阁”,第三层门匾书“魁星楼”,均配对联。塔内雕梁画栋,绘以壁画,每层飞角重檐,雅观别致。塔矗立屯江河畔,瞻赏别有情怀。

8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


^地理位置


和平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部,位于练江下游,地跨练江两岸。镇域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14.77万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逾10万人。

^行政区划


下辖居委会19个(包括塭内、潮联、临昆上、练北、五和、新龙、下厝、塘围、下寨、里美、凤善、凤皋、中寨、新和、白石、和铺、高丰、和平)、村委会3个(练岗、峰民、安轿)。

^地理交通


324国道、省道和惠、洪和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潮阳区的重点城镇之一。和平镇是潮阳区经济发展较快的镇之一,是其交通中心枢纽。

^社会经济


和平镇形成了以录像录音磁带、眼镜、服装等加工工业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尤以录像录音磁带最为突出。全镇现有企业1078家,其中生产型企业365家,拥有工业厂房达150万平方米,办起了音像材料制品、眼镜、塑料彩条布、塑料管材、服装等12个门类,其中以音像材料制品、眼镜、塑料彩条布闻名。全镇有集团公司6家,获取国家经贸部批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7家,具有加工复录经营权的企业3家,年创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86家音像材料制品生产企业,日产音像材料制品140吨,年产值20亿元,产品销往美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和平镇大胆构筑了打造全国CD-R光盘生产基地经济发展思路,启动了2004年上马CD-R光盘和平线100条,争取全年生产总量达到16亿片,占全国生产总量30%;三年后达到200条,占全国生产总量6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的发展计划。为确保计划实现,和平镇具体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抓增资扩产。在抓好已投资32条CD-R生产线的生产基地上今年再增资3亿元,上马投产35条生产线,促工业总产值从原来的5.7亿元提高到12亿元。二是继续抓好音像企业转型上马CD-R光盘生产项目。该镇南国、成发两家公司原是生产录音录像潮型企业,去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同意引进CD-R光盘生产线40条,力争年底上马投产,发挥效益。三是争创品牌名牌。在已抓10家企业通过国际ISO9001、ISO9002质量认证后,今年抓好“昂特”、“粤东”两家潮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民营科技企业的工作,同时着力扶持“昂特”、“粤华”、“琴泉”、“新太阳”、“TF”等五个产品申报著名商标,争创省级优质产品。四是抓构建国内外营销网络。利用现在在国内外拥有300多个销售点,经营点的资源优势,全镇建起市场信息情报网,发展网上交易业务。五是全方位营造优化投资环境。

和平镇所处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使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另外和平镇又是潮阳区著名的“侨乡“之一,在海外侨居人数逾土0万人,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档次。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镇通过各种途径的招商引资,共集资2亿元,新扩建规格化厂房15万平方米,引进复录生产线、台湾全自动双面纸板机生产线、制皂生产线、复膜生产线等先进生产线4条。引进科技人才45名,创新花色品种115个,新上马广东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广东连坚集团、蕾琪化妆品厂、德懋森实业有限公司等高新大企业6家。全镇先后有星光、泰兴、捷信、麒玉、益通等5家企业通过ISO9001、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其中益通电信器有限公司有10个项目获得国家电信局入网许可证。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有效巩固。投资200多万元,通过大搞科技兴农,推广良种良法,发展规模化生产,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等有效措施,使农业获得大丰收,连续11年实现年亩产超1吨。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大力抓好大峰风景区的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新建面积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2个,大大改善了风景区的景观。春节期间与自贡市联合在风景区内举办了大型艺术灯会。基础设施环境有所改善。投入交通、供水、电力、通讯、农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亿多元,先后动工建设练北单元、和平单元、大峰风景区、加工区、中英文学校的改水工程。

2009年,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9.8亿元,外贸出口额3亿美元,完成工商各税1.79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580元。 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亿元,完成工农总产值142亿多元;工业产值140亿多元,工商各税区级收入5813万元。2011年,全镇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3.76亿元,比增23.2%,20个工业重点项目全部投产。

^基础教育


近几年来,和平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新扩建南侨中学等校舍,配套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镇现有中小学29所,中寨小学、和平小学双双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两所省级学校的乡镇;新龙小学、下厝初级中学被原潮阳市评为一级学校。中寨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定为多媒体教学实验基地,并被中国教科所定为十五重点课题试验。

^旅游胜地


和平镇还有丰富的旅游胜地。境内有大峰风景区、灵泉古寺、“忠献名乡”亭、宋大峰古墓、虹桥跨练等名胜古迹。大峰风景区地处324线国道和平路段的旁侧的雄狮山,辟于1989年5月,总面积2.6平方公里,距潮阳城区12公里。是为纪念建和平古桥造福民众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风景区内有大峰禅师墓,墓前的“大峰祖师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与迎日亭、邀月亭、玉叶亭、丹桂亭以及108级台阶、观音喷水池、“南疆一峰”牌坊构成了大峰风景区的主轴建筑。灵泉古寺位于潮阳和平大峰风景区西部,始于宋宣和年间(1120年),名僧大峰从福建来和平,为建和平桥结庐于此,桥建未竣工又于斯圆寂。明天启四年(1629)知县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赐该寺为“灵泉护国禅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扩建工程特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贡献专家、留美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军教授设计。扩建的建筑既保持原寺同样的泥瓦木石结构,又突出线条明朗流畅、简朴典雅、古色古香风韵。竣工将为潮阳增添一处高品位的文物风景区。

^发展定位


目前,和平镇的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较大,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对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和平镇总体规划拟订至2010年成为依托全区交通中心枢纽的优势,以商业服务繁荣、轻加工制造工业发达、旅游业兴旺有侨乡特色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潮阳区的次中心城镇。

^荣誉记事


连年来,被汕头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被省政府农业办公室、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被国家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9 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


^地理位置


和平镇素有长兴南大门之称,东与湖州接壤,西与安吉毗邻,北临西苕溪,南倚天目山脉,是湖州市十一个中心镇之一,也是组团长兴南部经济发展的中心。

^行政区划


和平镇历经两次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和平、便民桥、长城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区域面积142.8公里,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

^荣誉记事


2004年在全国千强镇综合评定中,位于全国第600位,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东海明珠工程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并于1999年被列为省级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地理交通


和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发达。长和公路、吕和公路汇集和平镇区,11省道贯穿全境,连接杭宁高速和在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入口均在15分钟车程。水上运输有和平港、长城港直达西苕溪,连结长湖申线航道。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嘉兴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镇域内镇村道路建设发展迅速,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和平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历史文化

和平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1500多年文化内涵的城山景区;有海拔560多米的韩国佛教国师寻访祖师遗址霞幕山景区;有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和平水库(周坞山)景区。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浙北古人类生活最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久负盛名的法海禅寺遗址、晋建威将军莫垓之墓、孔子周游列国歇息之处七里亭、两狮戏绣球、男女仙人石等历史人文景观,为和平的旅游休闲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胜地。

^农业发展


和平地势形态多样,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5.9万亩,缓坡山地6万亩,林业用地11万亩,水面3万亩。现已建成“城山”牌桃子、“霞幕山”白茶、“今明牌”大米和“城山牌”竹笋四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业基地。万亩和平白茶,品质优异,东山坞、基隆坞等名优茶厂,近两年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北京马连道茶叶节暨浙江名优绿茶评比等活动中连续获得6个金奖。生态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亮点纷呈,旭升茶园、绿海竹园、圣田花园、吴村桃园、城山农家乐等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一产与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工业发展


和平工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强劲。镇域内现已探明矿产资源10余种,还有江南储量最大的硼矿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和平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布局逐趋合理,矿山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已初步建成了和平工业园、永达工业孵化器、回车岭工业孵化器等工业基地;形成了精细化工、家居服饰、机电制造、竹木加工、新型建材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全镇规模企业达到1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家,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值达22.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3亿元,财政总收入4500万元,人均收入6249元。

^城镇建设


和平集镇建设加快,市容面貌焕新。经过五次开发改造集镇面积已达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万人,新建了和兴街、和中街、华兴街和三星级和平宾馆,开发商住楼6万平方米,占地近17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全县乡镇之最。全镇从事商贸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多家,年商业贸易额达5亿元,成为辐射周边20公里的商贸中心。

^社会事业


和平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全镇现有基层党组织34个,党员1054人,镇机关工作人员85人,其中国家公务员38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投入960万元新建了和平中心小学,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和平中学的整体搬迁工程。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87.9%。文化队伍稳定,文体活动丰富,成功争创了国家级一级文化站和省级东方明珠工程。

^旅游资源


城山沟桃园山庄

城山沟农家乐规划面积1000亩,相继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集餐饮、住宿、百果园、森林公园和休闲垂钓为一体农业观光园。在2005年被评为湖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2006年被评为长兴县“三星级”农家乐。2005年——2007年成功承办了三届农业光观采摘节庆活动——采桃节。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6521

男 18697

女 17824

家庭户户数 10640

家庭户总人口(总) 36501

家庭户男 18680

家庭户女 17821

0-14岁(总) 7312

0-14岁男 3754

0-14岁女 3558

15-64岁(总) 25541

15-64岁男 13090

15-64岁女 12451

65岁及以上(总) 3668

65岁及以上男 1853

65岁及以上女 18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4909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多万元,铺设了丁字街竖街水泥路面,完成了丁字街与永漳公路接线及美化工程。加大农村路网建设,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洋底至下乾3.5公里水泥硬化工程,实现水泥路村村通。加大水利建设。投入3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水渠3条5公里。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多万元,兴建了和春、东坑、春尾、菁坑、安靖、下乾5个村的人饮工程,受益5700人。启动了以“五清五改”为切入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好“科教兴镇”战略,科技“创先”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学用科技意识浓厚。积极兴办教育,投入30多万元完成了中学危房改造。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充实,“三下乡”活动与群众常见面,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幸福工程”和“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促进了婚育观念转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房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到位,防灾抗灾救灾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群众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以发展为致高点,以民主集中制为纽带,执行党委会议三项制度,班子团结协作;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开好中共和平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业了新一届委员会,新当选的班子成员年富力强、思想解放、事业心强,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积极创建“平安和平”,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0777

男 5734

女 5043

家庭户户数 293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350

家庭户男 5392

家庭户女 4958

0-14岁(总) 2801

0-14岁男 1511

0-14岁女 1290

15-64岁(总) 7288

15-64岁男 3874

15-64岁女 3414

65岁及以上(总) 688

65岁及以上男 349

65岁及以上女 3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921

10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

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邻宁连高速,西邻二河,北与武墩镇交界,这里物产丰富,盛产稻麦和蔬菜,家禽养殖基地有多个;全镇总人口3.2万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0369

男 15607

女 14762

家庭户户数 7483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258

家庭户男 15508

家庭户女 14750

0-14岁(总) 7837

0-14岁男 4324

0-14岁女 3513

15-64岁(总) 20453

15-64岁男 10385

15-64岁女 10068

65岁及以上(总) 2079

65岁及以上男 898

65岁及以上女 118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014

11 湖南省桂阳县和平镇


^区位概况


桂阳县和平镇位于县北部中心,北接桥市乡,南邻银河乡。镇治和平圩,距城35公里,历来为区、乡治所。

^特色产品


该镇主产稻谷、红薯、烤烟、花生。大源村多杉树、楠竹,白市一带多杨梅和茶油,莜塘的李子闻名北半县,帽子岭的锰和蓝田的铅锌贮量可观。

^行政规划


和平镇下辖村:

大源村 小塘村 兰田村 太坪村 新卜岭村 白杜村 郁风村 上苍村 石城村 长城村 瑶溪村 西利村 石卑村 社门村 和市村 下溪村

^基础设施


境内有古寺--常乐寺。民国20年,朱华新为首兴建的船山学校在县内颇有名气。治所附近现设有县办第六中学和县精神病医院。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9077

男 9970

女 9107

家庭户户数 563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028

家庭户男 9938

家庭户女 9090

0-14岁(总) 4206

0-14岁男 2176

0-14岁女 2030

15-64岁(总) 13472

15-64岁男 7219

15-64岁女 6253

65岁及以上(总) 1399

65岁及以上男 575

65岁及以上女 8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716

12 海南省琼中县和平镇

和平镇距县城营根30公里,东与万宁市相邻,南与吊罗山乡接壤,西与长征镇、上安乡相交,北至加器岭国有林区。行政辖区内共有8个村委会,1个镇农场;35个自然村,47个村小组;共有1326户8154人(含牛漏岭水库水浸区,即堑队作业区),其中,黎族6120人,苗族1187人,汉族874人。土地总面积为383.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050亩)。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为1871万元,比2004年度增长了19.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636.1万元,同比增长19.7%;第二产业11.5万元;第三产业226.4万元。05年人均纯收入1715元,同比增长2%。目前,全镇经济格局形成了以橡胶、槟榔、椰子、水果、益智及畜牧等为主的农业经济,同时还正在筹划发展一批农业特色产业,比如养蜂、养鹅、种植灵芝。据统计,全镇已种有长期经济作物6.45万亩。其中,橡胶3.38万亩,槟榔1.24万亩,益智0.56万亩,椰子0.46万亩,浆纸林造林0.81万亩。通过各种渠道,相续实施了水、电、陆、民房、基本农田水利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农村 “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灌溉难”的现状。近这三年期间,不但陆续建成了青竹湾、青竹磉、总口等3座小型水电站和林田、新民、新安三队等9个文明生态村,还有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的林田水电站以及6个生态文明村,如罗赛、贝湾、什介等。

目前,全镇有6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共有师生1207人(其中,学生1114人,教师93人),入学率达到98%以上。

13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开鲁县城西北17公里处,地处新开河南岸,土地以两河冲积平原为主,有少量沙丘,是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全镇区域面积46万亩,其中耕地11.8万亩,有林地面积8.6万亩,沙召地约16万亩。全镇总户数7260户,人口2.8万人。

和平镇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利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全部耕地已实现了地上、地下水利双配套,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东部、南部耕地多为白五花土壤,适宜玉米、小麦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西北部盐碱内涝地较多,适宜发展水稻生产。2002年,全镇粮经作物比例5:5,水稻面积1.7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

1999年,和平镇自筹资金160万元,修建了镇政府通保开线油路,与国道形成联网;通讯光缆电缆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覆盖全镇,交通通讯极为便利。

2003年,和平镇紧紧抓住该县建设畜牧产业大县的机遇,制定了“巩固养羊业,提高养猪业,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和养鹅业”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现存栏牛1600头,其中育肥牛存栏420头,到年末,奶牛存栏可达400头;羊存栏3.8万只,其中小尾寒羊存栏5600只;生猪存栏2.5万只,现有禽类52万只,其中白鹅养殖达22万只。

2003年,和平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在奶站建设、奶牛养殖、塑钢门窗加工、沙召生态治理等方面已引资350万元,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的100%。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9所,教学点3个,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8个;农科站等专业技术组织3个,专业技术人员15人。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平镇

^历史沿革


和平镇曾隶属德都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南部,讷谟尔河南岸,西与克山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

和平镇驻地原名“16号屯”,为中华民国初年丈放荒地时编排的顺序号,即“兴字十六号”,隶属讷河县第四区管辖。1915年划归克山县管辖,隶属第三区。1929年3月,划归德都设治局管辖,始为第三区,后改为第四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3月,隶属西和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西和区,并为区政府驻地。1949年6月,改为第四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和平、四平、太平3个乡。1958年9月,将德都县并人北安县,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59年初,划入“青山大公社”,设立和平管理区,隶属北安市管辖。1961年4月,将原和平、四平两个管理区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63年9月,撤销北安市,恢复德都县,改隶德都县管辖。1966年9月,将和平公社划分为和平、四平两个公社。1984年春,将和平公社改为和平乡,1985年5月设置和平镇。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后,成为五大连池市的一个乡镇。

^基本情况


和平镇辖境东西两侧多为丘陵,中部较为平坦。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是德都县以麦豆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镇办工业有制砖、农机修理厂等。全镇共辖解放、利民、新立、新胜、和安、和平、水田等7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02万人,主要是汉族。镇政府驻地解放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1298

男 5825

女 5473

家庭户户数 343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1284

家庭户男 5811

家庭户女 5473

0-14岁(总) 2366

0-14岁男 1235

0-14岁女 1131

15-64岁(总) 8378

15-64岁男 4294

15-64岁女 4084

65岁及以上(总) 554

65岁及以上男 296

65岁及以上女 2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087

14 山西省汾西县和平镇

基本情况

汾西县辖镇。1959年置和平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邢辛公路、和(平)团(柏)公路过境。辖和平、张泉、申村、屋子铺、芝麻圪岭、沟西、季家庄、赵庄、河达、城南掌、回王、瓦乐平、礼义掌1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煤炭资源丰富,乡镇企业以采煤为主。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021

男 6757

女 6264

家庭户户数 279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021

家庭户男 6757

家庭户女 6264

0-14岁(总) 4170

0-14岁男 2168

0-14岁女 2002

15-64岁(总) 8199

15-64岁男 4262

15-64岁女 3937

65岁及以上(总) 652

65岁及以上男 327

65岁及以上女 32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890

相关分词: 和平镇 和平 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