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菏泽

菏泽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菏泽


菏泽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菏泽市(县级)因广种牡丹2000年被更名为“牡丹区”,因此具有“花乡水邑”之美称。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司马迁笔下的“天下之中”,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中文名称:菏泽市

外文名称:Heze

别名:中国牡丹城、曹州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山东省

下辖地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东明等

政府驻地:牡丹区

电话区号:0530

邮政区码:274000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

面积:12238平方公里

人口:925万(2008年)

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去郑曹片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牡丹园、孙膑旅游城、水浒文化城、仿山金山、浮龙湖、百狮坊等

机场:曲阜机场、济南机场、郑州机场旁

火车站:菏泽站

车牌代码:鲁R

市花:牡丹



城市简介


菏泽(汉语拼音:hézé)

由菏山和雷泽两地的简称结合而来。

菏泽市位于中原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

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9’—3552’之间,与豫、皖、苏三省接壤。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

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8.78万人,城镇人口约180.23万人。

地理位置

菏泽位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交界处,城市人口50万,现建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菏泽古称曹州,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自然环境

菏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顷,是培植优质农副产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林、畜生产基地。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等,如巨野县、郓城县、单县和曹县都发现大储量优质煤矿,且均已建矿开采。开发条件优越,利用前景广阔。

地形地貌

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自西南向东北呈簸萁形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为68~37米,平均坡降为1/4700。微地貌形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垄岗高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地和背河槽洼地,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黄河自河南省兰考县入境,流经辖区内的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四县区,境内全长157公里。南境沿曹县、单县边界有黄河故道,菏泽市地处古今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内。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便于发展陆运水运、水利设施、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于北纬3039″--3553″,东经11448″--11624″。辖牡丹区、定陶县、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一区八县及一个经济开发区,158个乡镇,134个居委会、6005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2238.6平方公里。

气候环境

主要特点是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夏季高温湿润,常刮东南风,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风向由南转北,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风,气候干冷。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人口情况

截止2010年底,菏泽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28.78万人,总面积12238.6平方公里。

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县是曹县,面积1974平方公里,人口136.57万人。

各个县区面积及人口情况如下(单位:平方公里、万人):

县区 面积 人口

牡丹区 1432 134.67

曹县 1974 136.57

单县 1661 106.32

郓城 1643 104.07

东明 1357 71.11

巨野 1270 86.06

鄄城 1032 72.19

成武 988 61.20

定陶 846 56.58

开发区 148.6  20.7

交通概况

菏泽区位独特。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的过渡地带,处于华东、华南开放地区与华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结合部,承东启西,引南联北。在方圆200公里范围内,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拥有近1亿人的巨大市场。菏泽正在努力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菏泽交通发达。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在菏泽“十”字交汇;105、106、220、327四条国道和14条省道在境内通过;境内日东、济广、日南、德商、东新、菏鱼六条高速,将形成以菏泽城区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网,实现了与京沪、京福、京珠、连霍国家高速网的直通;连接京杭运河的洙水河航道工程正在建设;距济南、郑州两大国际机场均为200公里,距曲阜机场75公里。

资源优式


矿产资源

菏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最好的一块煤田;最近又在曹县发现一处已探明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的大型焦煤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好,现已形成以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林产品加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化工产品、裘皮服装、果蔬食品、木制工艺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菏泽已被山东省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2012年1月30日,菏泽市鄄城县近日发现一处大型优质盐矿,盐层分布面积34平方公里,初步预测储盐量400亿吨以上,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可具备批量生产条件,鄄城县计划利用这一优势,做大做强制盐工业。

土地资源

据2007年度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8290771亩。其中:农用地14547578亩(耕地12469584亩,园地305020亩,林地865852亩,牧草地2202亩,其他农用地9049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7%;建设用地286905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90132亩,交通用地170733.6亩,水利设施用地20818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46%;未利用地874137.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7%。全市人均耕地1.41亩。

动物资源

鲁西南三宝:青山羊、鲁西黄牛、小尾寒羊

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 200余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20余种,对人类有益的食虫益鸟100余种,经济鸟类20余种;从居留状况分,留鸟有30余种,夏侯鸟50余种,冬候鸟20余种,其余为旅鸟;兽类19种,分属于食虫目、翼手目、食肉目、兔形目、啮齿目等5个目,两栖类有9种,爬行类10种,主要有黄鼬、野兔、刺猬、猫头鹰、麻雀、啄木鸟、蛇、蝉、蝙蝠、螳螂、蟋蟀、蜘蛛、蚯蚓、青蛙等等。

植物资源

境内林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蔷薇科为主,其次为鼠李棵、葡萄棵、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属,25种,252个品种。全市现有树木51科,106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属,205种;裸子植物5科,14属,23种。乔木主要有杨、柳、榆、槐、泡桐、臭椿、苦楝、白腊、桑、柏等,灌木主要有杞柳、紫穗槐、怪柳等。域内桐木品种优良,种植面积大,为桐木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主要水生植物有:莲藕、芦苇、蒲子、芡实、菱角等。

淡水资源

菏泽淡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37亿立方米,黄河入境水量为25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7亿立方米,地下水18.63亿立方米,引黄客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量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74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81立方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发展

菏泽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菏泽牡丹名扬天下。菏泽武术历史悠久,自古名人辈出,如孙膑、宋江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武术事业有了较好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以国家、集体、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组织几及社团23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12处。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菏泽书画源源流长,名士名画不胜枚举。清乾隆年间画家赵树屏见大旱连年,饿殍载道,毅然画《饥民图》,配以诗,并携画进京为民请命,于是轰动一时。观存碑碣中至今仍有不少名家笔迹:清代邓树屏编写的《书法心得歌》影响甚大。近代较知名的书画家有田伯平、李眉川等,现代的有晁楣、何方华、张得蒂、鲁风等。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天下之中”(《史记货殖列传》)。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春秋时期的“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红枪会思墓碑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中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被称为“三乡一城”。

地区特产

曹州耿饼、牡丹、曹县烧牛肉、单县羊肉汤、东明粉肚、鄄城青山羊、猾子皮、金堤大金蝉、沙土瓜子。

行政区划


菏泽市辖八县一区,另有一开发区,人口881万,面积12239平方公里,在山东省面积排名第四(临沂市17186;潍坊市15859;烟台市13745.95;菏泽市12239;青岛市10654;德州市10356;济宁市11000;滨州市9600;聊城市8715;济南市8227;东营市7923;泰安市7762;淄博市5938;威海市5436;日照市5310;枣庄市4550;莱芜市2246.21,单位: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74000。区号0530。

牡丹区

面积1432平方千米,人口134.67万。邮政编码274009。区人民政府驻牡丹工业园区公务大厦。

曹县

面积1969平方千米,人口136.57万。邮政编码274400。县人民政府驻曹城街道办事处。

定陶

面积846平方千米,人口 56.58万。邮政编码274100。县人民政府驻天中街道。

成武

面积949平方千米,人口 61.20万。邮政编码274200。县人民政府驻永昌街道。

单县

面积1702平方千米,人口106.32万。邮政编码274300。县人民政府驻园艺街道湖西大厦。

巨野

面积1303平方千米,人口86.06万。邮政编码274900。县人民政府驻凤凰街道办事处。

郓城

面积1643平方千米,人口104.07万。邮政编码274700。县人民政府驻郓州街道。

鄄城

面积1401平方千米,人口72.19万。邮政编码274600。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东明

面积1370平方千米,人口71.11万。邮政编码274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

开发区

面积148.6 平方千米,人口23万。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前2357~前2258年)、虞舜(前2257~前2208年)、大禹(前2207-?)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朝

(公元前1765~前1122年),境内曾置有三国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

(公元前1122年~前249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春秋

(前770-前249年)后期,境域为宋、鲁、卫三国分割。

战国

(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至战国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朝

(前221~24年),境内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山县)。

西汉

(前202~前59年),巨野县昌邑集,曾是汉朝昌邑王封国之地,现存有古迹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废冢。

隋朝

(581~618年),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隋大业二年),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朝

(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朝

(1271~1368年),属中书省。

明朝

(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山东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镇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朝

(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

(简称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

抗日战争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冀鲁豫第八专区。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从此脱离山东省。冀鲁豫第十一区。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冀鲁豫第十专区。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解放战争

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1948年9 月全境解放。1949年3 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归菏泽、济宁两专区。

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

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

2000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菏泽地区为菏泽市(地级),原菏泽市(县级)更名为牡丹区。

2008年12月,全市下辖8县1区,158处乡镇,行政村、居委会6106 个,自然村13478个。

人文历史


上古由来

自古至今位于多个行政区划接合部的地方,与历史文献中的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结下不解之缘,其三百多个古文化遗址又满载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商周等不间断的历史文化器物予以证明。菏泽之名,出自《禹贡》。在《禹贡》中,菏泽大部属济水、濮水流域的古兖州,东部属徐州,南部属豫州;《职方》中说其东部还曾一度属青州。

上古地貌史籍记载的菏泽境内的山、丘、陵,就有历山、涂山、景山、文亭山、箕山、大陵山、巩山、富春山、栖霞山、千干山、金山、菏山、凤咀山、曹南山、左山、仿山,犬丘、陶丘、清丘、青丘、咸丘、谷丘、乘丘、廪丘、楚丘、梁丘、莘丘、安丘、葵丘;安陵、桂陵、马陵、荆陵等百余处。据调查考证,现菏泽境内尚有三百余处上古先民的生活遗址。这些崮堆也就是上古岗丘布野的最好佐证。丘呈灰黑土质,一般高出地面五六米,地下深埋四五米,说明古人生活的丘顶,距今地表在五米左右,而丘下平原,则可能在今地表十米上下。至于湖泽底部则应在数十米不等。前几年,定陶县杜堂乡打井,在30米处掏出大量黑淤泥层,并杂以贝壳、河蚌、藕莲子之类,说明宋以前菏泽湖的湖底在30米深左右。

根据《禹贡》、《左传》等书记载,菏泽之域有名的较大湖泽是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有名的河流是济水、濮水、沮水、雍水、菏水和汴水、黄枝水、弥水。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所见菏泽之域四泽八水及十多条河流情况作了详尽记述,后世又有很多学者为疏作考,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湖泽、河流的一些基本情况。古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将会证明,菏泽是延续三千年仰韶文化的东边缘,又是延续二千年大汶口文化的西边缘。两种文化在这里撞击、融合,诞生了先进的龙山文化,又陆续传播四海。

三皇五帝

对传说中的三皇,司马迁用“尚矣”二字避之,对先祖五帝,司马公作《本纪》记之。随着考古学不断发展和地下文物佐证,距今六千年前后的上古文明不断被发现。中国传说古史三皇五帝之存在,越来越接近史实。在地下考古未能佐证之前,古文献记载不失为研究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基础和考证脉络。结合“经”、“纬”书载,华胥氏、伏羲氏,第一代炎帝神农氏,蚩尤、帝挚、帝尧、帝舜、帝禹、伯益,乃至夏启、太康、少康、商汤、伊尹、太戊,无不生于斯长于斯,活动、立国于斯。

华胥是中华先民见诸史籍的第一位有姓名的始祖母,是距今6400年前后,母系风姓氏族的领袖,带领先民在雷泽周围渔猎、采集、生息。当时为知母不知父的时代,先民以为华胥姑娘踏了雷泽岸边雷神的脚印而怀孕,并在雷泽岸边“成”这个地方生下伏羲。“成”,在雷泽东岸,即今鄄城县东南红船镇至牡丹区胡集乡之间。伏羲成了龙的儿子,其氏族图腾变成了龙。伏羲氏最主要的贡献是“结网罟”。他能在人口繁多难以果腹的情况下,创造发明了网,用以捕鱼、捕兽、擒鸟、缚龙(鳄鱼),解决当时民众的饥荒。古籍记载中国最早的伏羲陵和女娲陵在巨野县东境。

夏商圣地

《汉书》载:颛顼五世而鲧,鲧生禹。颛顼氏族长期生活在濮水流域的鄄城县雷泽、历山一带。现代学者沈长云教授研究认为,夏后氏源于雷泽、历山。鲧之妻族是有莘氏,史书上著名的“有莘之墟”,即在今曹县之莘冢集。大禹就生在有莘氏族,长大后在陶丘和舜相识。

亘古以来,菏泽之雨水、客水,东流至汶上、嘉祥、滕县等泰蒙山区二级岗台高地,或南下入淮,或东北流至大野泽,经济水、过梁山、济南而入海。倘若境内沟河淤塞,每遇黄河涨水或天雨大作,则四泽八水泛滥。帝尧时,连降天雨十三年,命鲧治水不成而放之羽山。复命禹治水,敷土浚川,疏通八水而入四泽,再入泗(江)、入淮、入海,使人民“降丘宅土”,安居乐业。《禹贡》字不满二千,而四处提到位于菏泽市境内的十三个地名、水名,足以说明这里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地区。对此,沈长云教授已有翔实之论述。夏禹治水功大,受舜禅让而为帝;禹子启杀治水有功的伯益而自立为王,建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夏后王朝,共传十九王。

辉煌失落自上古至两汉的数千年间,菏泽为先民生息圣地、天下之中。至南北朝时已经衰退,金元时彻底衰落。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菏泽过去还曾有过灿烂的文明。菏泽失去古代历史文明和交通优势的主要原因有四:黄河的冲击及泥沙的掩埋、长期战乱的摧残、历史典籍的亡散和失去口传历史文化。两汉四百年,黄河决口达16次之多,尤以两汉之交为甚,使菏泽天下之中的交通地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东汉以来,河、济、汴三水交流,菏泽全境在黄泛之中达60年之久,人民流离失所。直到汉明帝时王景治河,才解决了菏泽水患,使河、济归流,土地涸出,人民始为生计。金、元、明三代二百年,洪水把菏泽的四泽八水全部淤塞填埋地下,在地表已无任何痕迹可寻。高原黄土随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掩埋着菏泽之域的上古文化,使两汉遗迹埋在地表以下8-10米处;使唐宋遗迹埋在地表6-8米以下;就连很多明清遗迹也掩埋在二米黄沙之下。探测表明,古陶丘在地下10米处,汉成阳在地下8米处,唐曹州在地下6米,宋南华、冤句两城在地下5米,就连1855年单县黄河决口,有数十村庄竟在今地表3米之下。这样一次次的掩埋使四泽八水完好的水系全部毁灭,菏泽终于在金、元、明三代被黄河彻底送上黄泛灾区。但尧舜禹汤时的居民遗址,却反呈现在地表之上,皆因其是避水高台之故。遗址之下究竟还有什么文化,不得而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菏泽之域先是官兵与黄巾军的争战之地,后是曹操、吕布、张绣、袁绍等军阀的混战之所。古城定陶、廪丘、兖州(鄄城)、昌邑、成阳、巨野、乘氏成了军阀争夺厮杀的战场,十几座汉城毁于三国混战。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菏泽又成了争战之地。《文献通考?曹州》条称:“西晋之末,争战之地,三百年间,伤夷特甚。自宇内平一,又如近古之风。”查谭其骧编《中国历史地图册》,就会看到,自三国至隋统一中国,菏泽之域被瓜分得四分五裂,版图归属、政权变更皆像走马灯一样,又何谈两汉盛世时菏泽农业的辉煌。隋末唐初,唐末五代,宋末金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国,菏泽每一次都是农民战争或政权更替的重要战场。这无疑都是对菏泽农业、商业经济的一次次毁灭。

研究专家

对于古陶、济濮之间、雷泽周围的历史文化沉积,从春秋、战国、两汉,到唐宋元明清,都有人关注、记述。民国以来,更有许多学者把研究的目光关注于此。孙星衍、王国维、顾颉刚,付斯年、蒙文通、吕思勉、杨向奎、沈长云等史学界的著名人物都有著述问世,都在努力寻觅上古先民失落的历史。

历史名人


菏泽历史上名人辈出,著名的有伊尹,莱朱(汤的重要谋臣,与伊尹同列),曹叔振铎(曹国开国君主,周文王六子,后曹国历555年,传25世),氾胜之(作中国第一部农作物书籍《氾胜之书》),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吴起,彭越(刘邦的大将,封梁王,后被处以醢刑),丁姬(汉哀帝之母),董昭(曹操的谋臣),曹植(曹操之子,后封于古菏泽),满宠(曹操谋臣,官至太尉),吕后(汉高祖原配,后称制度),戚夫人(汉高祖宠妾,生赵王如意),李典(曹操手下大将,文武双全),凉茂,王叔和,黄巢(唐末造反领袖,攻陷长安,国号大齐),宋江(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吕祐之,邓御夫,秦纮(明朝著名清官,官至户部尚书、三边总督,封太子少保衔),王禹偁(北宋文学家),晁公溯,晁补之(苏门学士),晁冲之,晁说之,晁公武,郭英,宋沧,徐鸿儒,刘藻,田在田,马新贻,张春桥等人。

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秦末汉初大将彭越,三国曹魏大将李典,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春秋时期的伯乐孙阳,清末武状元张宪周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详见:《菏泽县志》(光绪本)),乾隆年间出生在单县城西南刘老家的刘峨,官至直隶总督、兵部尚书,马新贻(清代两江总督)。

现代名人


政治舞台上有周自齐,李建国,何思源,何鲁丽,张茅,张成义,王三运,鹿心社,周长奎,王道玉,张广兴,张建启,马兴瑞,李育材,邓理,杨海滨,,王尚宇,刘光磊,谢明亮,陈进行,傅华亭,魏钦公,刘兴胜,刘儒林,张光强,李坚,张龙之,王志成,黄献中,傅家祥,王崇仁,李居昌,李云川,张铁夫,马清明,李启胜,姜玉贞原国家土地资源局司长,现江西代省长鹿心社;

国民党抗日名将赵登禹、萧之楚,军事家刘成军,历史学家何兹全,水利学家张含英,还有文艺明星彭丽媛,李雪健,刘和刚,朱之文等,导演谷德显,著名书画家王兆石、杜中良、 吴东魁、 李玉凤、曹明冉、徐翎超。体育名人穆铁柱,马文广,马文辉。著名武侠小说家萧逸(萧之楚之子)。面塑大师李芳清,穆绪建。 著名策划师崔思领。草根明星朱之文,绰号“大衣哥”,2012年登上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与元宵晚会舞台。

市内著名医疗专家 内科专家黄瑛,泌尿外科 男科不孕不育专家贾良兴,妇科专家刘莲秋中医专家张汉起, 消化内科专家张顺道,普外科专家李建军,耳鼻喉科专家陈广杰,儿科专家王金荣,传染科付继荣, 眼科王艾寅类风湿性关节炎科 ,闵伟琪皮肤病科张本法, 脑肿瘤科宋景元等。

经济概况


2011年菏泽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56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增长1.6倍,总量在鲁苏豫皖交界地区9市列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由30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增长2.7倍,总量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在9市列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658元、7119元,增长8521元和3639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26亿元、877亿元,增长830亿元和480亿元;进出口总值由6.5亿美元增加到27.4亿美元,增长3.2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省内及9市前列。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比由26.2∶47.7∶26.1调整到15.5∶53.7∶30.8,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快速推进,承载功能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37.5 %,提高7.9个百分点。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南段建成通车,东明至巨野、曹县至鄄城一级公路完成升级改造,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4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90公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收到明显成效。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快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15元增加到166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23元增加到7119元,年均分别增长14.4%和15.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

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玉皇化工20万吨顺丁橡胶、步长制药、巨润新型建材等28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竣工投产;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250万吨,龙堌、赵楼、郭屯煤矿投产运营;菏泽电厂三期、华润电厂一期并网发电;建成平原水库3座,洙水河航道具备通航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19家,增加814家;主营业务收入由906亿元增加到3397亿元,利税由69亿元增加到4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9.2%和60.4%。60户重点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4亿元、实现利税1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6%和51.2%。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过10亿元的32家,东明石化进入中国500强。6家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创山东名牌产品4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长质量奖1个,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7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6万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31万人;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94.8%;各种养老保险实缴金额23.1亿元;退离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12.51万人。

旅游景点


牡丹区: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凝香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曹州书画院、中华祖源景区、炫乐城游乐园、千佛湖文化旅游景区、穆李村文化风情园、环城公园、天香公园、赵王河公园、青年湖公园等

定陶:仿山旅游区、官堌堆、项梁墓、梁王台、戚姬寺、左山寺、范蠡湖、范蠡墓

鄄城:孙膑旅游城、会盟台、陈台、庄子钓鱼台、谷林尧陵

郓城:水浒文化城、唐塔公园、黄泥岗、

巨野:金山旅游区、永丰塔、秦王避暑洞

单县:浮龙湖旅游度假区、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百狮坊、百寿坊、舜王庙

曹县:万亩荷塘、安陵堌堆、南湖公园、伊尹墓

成武:文亭湖旅游区、吉祥寺、文亭山

东明县:万福公园、森林公园、黄河大桥、城隍庙、文庙大城殿

城市文化


中国牡丹之都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其名声不亚于洛阳牡丹,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中国牡丹之乡”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余万亩,九大色系,1237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该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是继洛阳牡丹花会后的全国第二大牡丹节会。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237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菏泽牡丹园是菏泽牡丹最多的地方,来菏泽不可不去牡丹园。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菏泽牡丹还曾经被新闻界拍成电视、电影。2012年3月16日,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之都”,这使得菏泽牡丹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根据《中国花卉协会命名授牌管理办法》,经菏泽市人民政府申报,中国花卉协会组织专家考察、评审,决定命名菏泽市为“中国牡丹之都”。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国际牡丹旅游文化节”。

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卜昭信、张凤集、李眉川等,现代有王兆石、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吴东魁、刘昌杰、高观凌、于玉军、李明晋、杜中良 曹明冉、冯训文、李玉凤等。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网络,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作者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

戏曲之乡

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是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四平调的发祥地,现有传统地方戏剧种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曲剧、四平调和豫剧;曲艺有山东花鼓、山东落子、莺歌传书、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等。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

菏泽戏剧历史辉煌,五彩缤纷。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菏泽是山东梆子前身曹州梆子的故乡,巨野大姚班和定陶大兴班等古老山东梆子科班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大兴班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牡丹区(原菏泽市)大平调剧团先后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先进剧团”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剧团创作演出《张三李四》、《法魂》等大型现代戏在全省全国荣获多项大奖,特别是《张三李四》进京汇报演出后,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戏剧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荣获“全国人口文化奖”;《法魂》在1995年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填补了菏泽地区没有“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的空白。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定陶两夹弦《三拉房》剧目,1964年春,朱德委员长观看了柳子戏《向阳人家》等剧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菏泽的地方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些剧目如山东梆子《老羊山》、《墙头记》、柳子戏《孙安动本》等,还被拍摄成电视、电影。地方戏曲在历届全国、全省戏剧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回大奖。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改编、排演的传统剧目《老羊山》,被山东省电视台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并在全国发行。

菏泽市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取材于菏泽单县农民孟昭良脚蹬三轮车行程三千里,义送土家族残疾女返回湖南老家的真实事迹。2003年8月进京汇报演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男、女最佳演员6个单项奖;2004年9月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剧作、导演、音乐设计、表演奖;10月,赴京参加庆祝建国55周年献礼演出;2006年,参加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演。《山东汉子》还曾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第八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大奖及导演、编剧、音乐设计等8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该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

菏泽市枣梆剧团演出的《包公卖官》参加全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演出,并获得九项大奖。戏剧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认可、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如任心才、刘君秋、刘桂荣、刘桂松、李京华、张文英、朱桂芹、王凤云、何西良、马金凤、崔兰田等。

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心才先生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他在《闯幽州》中饰杨继业,荣获演员一等奖。此外他还多次在省市会演中获奖。中年演员朱桂芹还夺得了第十六届全国戏剧“梅花奖”。青年演员刘翠芳夺得河南“香玉杯”戏剧大赛金奖。孙鸿雁、李俊山等9名青年戏剧工作者勇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剧擂台赛,并多次捧回大奖。目前,全市现有县区剧团11个,各类民间演出团体200多个。

武术之乡

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近年来,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

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还有曾获得过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 第一名的薛飞。

民间艺术之乡

菏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菏泽曲艺号称“书山曲海”;鼓吹乐遍布城乡;曹州古筝享誉全国;市内流传民间舞蹈70余种,曹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舞蹈之乡”;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纸扎被誉为鲁西南民间艺术“四绝”。现有20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量居全省各市之首。 曹州绳结艺术、曹州土陶、曹州面人、 曹州剪纸等也都闻名全国。

文化教育


菏泽高等学校:

菏泽学院

菏泽学院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建于1949年,是200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是在冀鲁豫区菏泽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至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分为北校区、东校区、西校区三个教学生活区,占地面积1414亩,建筑面积近49万平方米。各校区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建有近代物理、分子生物学、网络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运动生理等4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42万元。建有2.6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1.5万册,电子图书63万余册,常年订阅各类期刊资料3000余种。学校现设有23个教学单位,拥有35个普通本科专业,37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在读生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50人,其中教授(级)55人、副教授(级)363人;博士、硕士389人。聘任199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在教师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2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有12人被确定为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10人先后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菏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平原省卫生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32万m2,校舍面积2.9万m2,现有新老两个校区,老校区毗邻环城公园和青年湖,有近16年的办学历史,现在主要承担少数小专业的教学任务。新校区位于大学路,依傍曹州牡丹园,于2007年开始建设,现在主要承担绝大多数专业的教学任务。两校区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和校园环境各具特色。老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新校区现代开放、时尚动感。学校多次被山东省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

菏泽职业学院,是菏泽信息工程学校、菏泽工业学校和菏泽财经学校组建而成。是实施突破菏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菏泽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列入全市重点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菏泽职业学院建成后,以高职为主,以中职为基础,实行高职与中职同步发展,围绕建设三大基地、六大产业合理设置专业。校区地址在菏泽大学城内,站地将近100公顷,也成为菏泽的新标志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是在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的基础上2007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技艺术学校

山东菏泽音乐学院、菏泽市技术学院、菏泽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郓城宋江武术学校、东明东方武术学校、曹州武术学校

菏泽高中

菏泽一中、菏泽二中、 菏泽三中、菏泽五中、菏泽学院附属中学

菏泽初中

菏泽第二十一中学 、 菏泽第二十二中学、 牡丹区实验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菏泽选项目分别是:陶朱公传说(定陶县)、麒麟传说(巨野县、嘉祥县)、山东古筝乐(菏泽市)、商羊舞(鄄城县),传统戏剧类的两夹弦(定陶县)、山东梆子(菏泽市、泰安市、嘉祥县)、枣梆(菏泽市),曲艺类的莺歌柳书(菏泽市)、山东落子(单县),传统美术类的面人(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鄄城砖塑(鄄城县),传统技艺类的鲁锦织造技艺(鄄城县、嘉祥县)登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

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专家从全省各地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366个项目中评审认定的,有关菏泽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一、民间文学(2项)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陶朱公的传说菏泽市定陶县

麒麟传说济宁市菏泽市

二、民间美术(3项)

曹州面人菏泽市牡丹区

曹州面人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曹县江米人菏泽市曹县、鄄城砖塑 菏泽市鄄城县

三、民间音乐(4项)

鲁西南鼓吹乐、山东古筝乐、菏泽弦索乐、包楞调

四、民间舞蹈(1项)

商羊舞菏泽市鄄城县

五、戏曲(7项)

山东梆子、枣梆、大弦子戏、两夹弦、大平调、四平调、定陶皮影

六、曲艺(4项)

山东琴书、山东落子、山东花鼓、莺歌柳书

七、民间杂技(1项)

孔楼杂技菏泽市巨野县

八、民间手工技艺(3项)

郓城水浒纸牌及雕版印刷工艺菏泽市、郓城古筝制作工艺菏泽市郓城县、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菏泽市

市级

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麒麟传说(巨野县)、陶朱公传说(定陶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7项):山东古筝乐(市艺术馆申报)、菏泽弦索乐(市艺术馆申报)、鲁西南鼓吹乐(牡丹区市艺术馆申报)、单县鼓吹乐(单县)、牛屯鼓乐(定陶县)、成武大鼓(成武县)、包楞调(成武县)。

三、民间舞蹈(共计5项):羊抵头鼓舞(东明县)、撅老囚舞(东明县)、商羊舞(鄄城县)、抬阁舞(鄄城县)、担经(鄄城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山东梆子(市戏剧院)、枣梆(市戏剧院)、大弦子戏(市戏剧院市艺研所)、大平调(牡丹区、东明县)、两夹弦(定陶县)、四平调(成武县)、柳子戏(定陶县、鄄城县)。

五、曲艺(共计5项):南路山东琴书(市艺术研究所)、山东花鼓(市艺术研究所)、山东落子(市艺研所、单县、巨野县)、莺歌柳书(市艺术研究所)、定陶皮影(定陶县)。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4项):孔楼杂技(巨野县)、斗鸡(成武县、鄄城县)、水浒拳(鄄城县)、马叉(鄄城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3项):曹州面人(牡丹区市文物处)、砖塑(鄄城县)、旋木(鄄城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项):鲁西南织锦(鄄城县)、单县羊肉汤(单县)、鄄城水浒纸牌(鄄城县)、鄄城古筝制作(鄄城县)、鄄城泥塑(鄄城县)、纸扎(东明县)、成武酱菜(成武县)、手制糖果饯(鄄城县)、江米人制作(曹县)。

九、民俗(共计1项):仿山山会(定陶县)。

菏泽特产

牡丹、鲁锦、曹州耿饼、鲁西黄牛、小尾寒羊、菏泽青山羊、曹州镜面柿、水煎包、沙土瓜子、柳编、粉肚。

相关分词: 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