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汉阳造

汉阳造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汉阳造


1 2011年电视剧

汉阳造是清政府按德国1888式步枪为母本在汉阳兵工厂仿制而得名。该枪使用7.92mm口径毛瑟枪弹,弹丸初速650m/s,标尺射程2000m,全长1293mm,5发固定弹仓。



^基本信息


剧名﹕《汉阳造 》

类型﹕年代传奇剧

开机时间﹕2011年5月22日

地点﹕湖北武汉

集数﹕46集

出品﹕武汉华旗影视制作公司﹑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

主演﹕邵兵﹑孙宁﹑黄诗佳、李曼﹑吴刚﹑舒耀宣﹑江涛﹑何波﹑尹北琛

^职员表


▪ 监制:吴毅

▪ 导演:董志强

▪ 编剧:邓原

^剧情简介


作为我国首部以历史名枪“汉阳造” 为题材的大型电视剧﹐以“中国第一枪”为主线﹐塑造了刘汉强、刘造强等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物﹐通过他们半个世纪的命运﹐深刻表现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兵工史、革命史和发展史。

清末﹐陈廷安﹑陈廷顺俩兄弟在投奔湖北新军时﹐阴差阳错的与“汉阳造”—湖北兵工厂制造的枪发生瓜葛。俩兄弟因观念不同﹐使他们围绕着这支枪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支枪关系着“汉阳造”的更新与制造﹐也关系着兄弟俩的命运﹐并为此掀起层层波澜﹐而背后推手则是时代背景下各怀不同政治目的的各派势力﹐标志着中国民族军工业的“汉阳造”和哥俩的情感矛盾在纠葛中演进﹐忠于大清还是推翻清王朝是矛盾的症结。

最后陈廷安加入革命党﹐成为“ 汉阳造”中参加辛亥起义的勇士﹐而陈廷顺则成了对抗革命的巡警队长。当他们枪对枪时﹐个人的命运与“汉阳造”的命运已紧紧的国家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一出时时与“汉阳造”步枪发生着无法剥离的故事通过兄弟俩的传奇﹐展现着那个时代背景下复杂的画卷。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李鄂 邵兵 李汉阳养父

李汉阳 邵兵 李鄂养子

楚蝶 孙宁

江雪 李曼 李汉阳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

少年江雪 黄诗佳

夏之前 吴刚

张之洞 舒耀宣

未知 江涛

未知 何波

未知 尹北琛

2 枪械


^基本资料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最大有效射程1300米,无狙击镜。

口径:7.92mmx57

枪管长度:29.13"

枪重: 4.14 kg

相容性: Commission Rifle

制造厂:兵工署第21工厂 制造年代: 1941

目前状态:古董

由来:

在1886年,法国陆军装备了全新的1886式“勒贝尔”(Lebel)步枪,立即引起德国军事部门的关注。因为勒贝尔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发射药的小口径军用步枪,这种新的8mm口径步枪弹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都远超过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所发射的11mm黑火药步枪弹,新的枪和弹将使法国步兵在精度和射程方面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在这样的压力下,德国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简称GPK)。GPK的最初计划只是改进现有的毛瑟71/84步枪,并在原来的11mm黑火药步枪弹改用新的发射药和缩小弹头。在1887年12月时,GPK甚至已经向位于柏林夏洛腾堡的路德维希-洛伊公司(Ludwig Loewe Company)发出生产订单了。然而到了这个时候,GPK才突然醒悟到这样的改装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技术优势。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来设计新的枪和弹,说是设计,其实就是把多种现有设计揉合在一起变成一支新枪。枪机设计由一个斯班道兵工厂(Spandau Arsenal)的技术员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Louis Schlegelmilch)设计的,正式名称为”1888式委员会步枪“。88式步枪主要由三家普鲁士兵工厂生产,分别为但泽(Danzig)、埃尔富特(Erfurt)和斯班道,在安贝格(Amberg)建立了一家小的巴伐利亚公司也在生产该枪,此外还有一些私营的承包商也参与生产,包括路德维希-洛伊公司、奥地利斯太尔和黑内尔,到1898年停产。事实上这个枪机就是由曼利夏枪机改进过来带但有一点毛瑟式枪机的特征,但与毛瑟步枪及毛瑟兵工厂无任何关系。

晚清由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引入并在汉阳兵工厂制造,正式名称为“汉88式步枪“又名“汉阳造。其早期型号因其枪口有铁制套桶又名“老套筒”。后改进去掉了套桶称“汉阳式7.9毫米步枪”。后为与“老套筒”区别称“汉阳造”。国内一些旧资料中把委员会步枪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事实上88式委员会步枪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与毛瑟毫无关系。但清未时期的洋务派很好骗,因此德国奸商就把88式委员会步枪指鹿为马地谎称是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甚至到了民初时期,德国奸商为了推销库存的委员会步枪还在起劲地骗,例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至民国陆军部函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至今仍有人误把毛瑟98式步枪(中正式)当成汉阳造。

^原型枪


汉阳造的原型枪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也称88式步枪。因为该枪由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简称GPK)研发,因此而得名。该枪于1888年11月完成野战试验,GPK决定立即采用,并由威廉二世于当月签署订单,定型为88式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88),通常也被称为委员会步枪(Commission Rifle或Reichsgewehr)。

“汉阳造”步枪仿制自88式步枪,在国内一些旧资料中把委员会步枪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事实上88式委员会步枪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与毛瑟毫无关系。但清未时期的洋务派很好骗,因此德国奸商就把88式委员会步枪指鹿为马地谎称是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甚至到了民国初时期,德国奸商为了推销库存的委员会步枪还在起劲地骗,例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至民国陆军部函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

88式步枪除了存在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外,另一个问题是这种曼利夏式弹仓不太好用:必须用漏夹装填,漏夹一旦有变形将很难使用。而且漏夹是留在弹仓内的,在未打光弹仓的时候如果想再装填,得按下扳机护圈前端的按钮,把漏夹和剩余的枪弹一并弹出才可以再装填。此外曼利夏弹仓底部开口,容易进入杂物导致卡夹。

^简介


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武汉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于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卍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汉阳造与88式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根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国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应该是汉阳造,由此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本枪为21厂于1941年生产,因此可能历经抗战,国共之战,甚至可能远征过韩国,曾与美军对垒。如今终得休,在火器堂中与其外祖父级的德国88式步枪一同安享天年。

^历史


汉阳造与“开国第一枪”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为革命党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在他死后两年,他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907年,清政府决定全面编练新军,全国分成三十六镇(师)。湖北应编两镇,至1911年,仅编成第八镇及二十一混成协(旅),由原张之洞所在的自强军改编,除火炮外,轻武器多由汉阳兵工厂所造并配发使用。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8时许,坐落于武昌城南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打响了锋锐直指清王朝的武昌首义第一枪。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班长)、革命党人代表熊秉坤在武昌领导新军起义,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在里应外合、未受抵抗的情况下,当晚轻取楚望台军械库,得到所存储的德、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支及弹药无数。经一夜浴血激战,攻克湖广总督署和湖北藩署。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兵工厂所在之汉阳尚称稳定,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于11日起义,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占领兵工厂,以王金山为工厂总理。接收工众3000余人,步枪7000 把,子弹5百万发,山炮150门,炮弹6000发。并全力赶造枪械以助革命,每昼夜可出步枪60支,子弹3万发,炮弹1-2千枚。

工程营宿舍是砖木结构的两层营楼,上面为士兵寝室、底下为马厩,营楼之间有一公尺半宽的通道连接。工程八营后队的三个排驻在同一座营楼上,一共有9个棚(班)。

10日晚,后队二排排长陶启胜带了两个枪兵巡营,来到第5棚时看到该棚正目金兆龙正武装整齐的半躺在床上擦枪,便厉声问道:“你为何现在擦枪?”金兆龙回答“以防不测。”陶启胜大怒:“你想造反?给我绑起来。”两个手下上前扭住金兆龙。一旁的棚兵程定国举起汉阳步枪射击,击中陶启胜的腹部,陶带伤逃跑,后来在家中因伤重死亡。

程定国虽有开国第一枪之功,后因支持袁世凯,为国民党人沉杀于长江中。熊秉坤则因孙中山在革命成功之后,曾有一次介绍他说:“他就是开第一枪的人”,因此在多数史料中记载他为辛亥革命发射了第一枪。

^后续经历


工程八营旧址在今日武昌紫阳湖东侧(现湖北省总工会院内),在解放初尚存有3栋平房,解放后按原貌进行了重修,其中两栋改修。现当日营楼均已不复存在,操练的场地也建了高楼。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政府在此立纪念碑。碑高4米余,麻石砌成。上方是大理石雕成的三支汉阳造步枪,三足鼎立;碑座的正面刻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始末的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关于辛亥革命的浮雕中,士兵们手持的正是汉阳造步枪。由此,开始时一波三折的汉阳造八八式步枪,一帆风顺,一直生产到1944年,经历了半个世纪,其寿命超过了任何一种曾在中国生产过的武器。

1938年2月,汉阳兵工厂改称第1兵工厂,后因日军逼近武汉,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

1946年,因抗战胜利,兵工复员,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到了八年抗战,抵御外侮,可算是老树开花又逢春。直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造,在冰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拚杀。

^发展退役


中正式步枪制造成功后,国民政府虽一度希望将生产汉阳造的步枪机具修改为制造中正式,但是随后抗日战争爆发使这项计划延后,金陵与汉阳厂也因抗战内迁重庆,在内迁的同时汉阳兵工厂生产步枪的机具移交给21厂(金陵兵工厂改组后代号),使得汉阳造的生产集中在单一厂区,巩县兵工厂步枪部门被炸毁后中正式的产能大幅下降,因此在抗战时期八八式步枪仍在军中占有重要地位,21厂的汉阳造持续生产到1944年厂内机具才完全修改为制造中正式后才告停产,但由于数量庞大且耐用因此仍持续在国内各势力间使用至朝鲜战争时期依然可见八八式步枪的踪影。直到抗美援朝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由军援以及自产获得大量苏联新型单兵武器后,八八式步枪才退出现役转为民兵使用到80年代才完全汰除。

3 汉阳造艺术区

现在的汉阳造,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区,是武汉的艺术名片之一。“汉阳造”艺术区,又名“824创意工厂”,地处武汉龟山脚下。艺术区所用的废弃工业厂房,原为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汉阳兵工厂和824工厂的一部分。武汉“824”工厂为新中国的代号军工厂,和北京“798”工厂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汉阳造”艺术区、824创意工厂,占地100多亩,有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的绿化面积,现正在向“艺术区”和创意产业聚集区方向发展。“824”具有历史意义的厂房可以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艺术中心;书店、艺术用品商店;设计工作室;音乐、演艺、摄影工作室;时尚服装店、饰品店;艺术家居;时尚高端品牌办公基地;广告装饰公司办公加工基地;特色餐饮酒吧;私密会所等等。

“汉阳造”代表着中国的“工业革命”,不论成败它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而中国的崛起需要经济复兴,更需要“文艺复兴”,只有“文艺复兴”才能推动新的“中国文明”乃至“东方文明”,所以“汉阳造”艺术区希望借“汉阳造”之名,为中国中部的文化艺术发展点燃薪火。

相关分词: 汉阳